新書推薦: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艮,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弗兰肯斯坦》除科幻色彩外,既有浪漫气氛,又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因子,故此也被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
關於作者: |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是英国女作家,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派的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的第二个妻子。她生于英国伦敦,原名玛丽·戈德温Mary Godwin,是英国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1756一1
|
目錄:
|
前言一
前言二
译序
主要人物表
原序
致英格兰萨维尔夫人的第一封信
致英格兰萨维尔夫人的第二封信
致英格兰萨维尔夫人的第三封信
致英格兰萨维尔夫人的第四封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沃尔登致萨维尔夫人的信续
|
內容試閱:
|
我出身于日内瓦的名门望族。长年来,我的先辈们一直担任着这个共和国的参事和市政官;我父亲声誉卓著,荣任好几个公职。他为人端方正直,孜孜不倦地躬身于公务,凡认识他的人无一不敬重他。他日理万机,他的青春年华就是在处理繁忙国务中度过的;种种原因,使他的婚事耽搁了下来,直到垂暮之年方始有了家室,当了父亲。
父亲成亲的前后经过,显示了他的为人和个性,这儿我不能不交代几句。他的挚友至交中有一位是商人,由于时运不济,屡遭灾祸,家道中落。此人名叫博福特,秉性傲慢、执拗。当初他地位显赫,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失意潦倒之后,自觉无颜再留在家乡,只好默默无闻地度其余生。因此,他以最体面的方式偿清债务之后,便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在卢塞恩城隐姓埋名苦度光阴。我父亲很爱博福特,对他的友情可谓一片至诚,眼见他身遭不幸而遁世隐居,说不出有多难过,同时也对他在虚荣心驱使下干出这等傻事来,深感遗憾,觉得他的行为实在有负于他俩之间生死同心的一片情谊。父亲立即设法寻找博福特的下落,希望劝他回心转意,以便能凭借我父亲的信誉和资助,重整旗鼓,再创一番事业。
博福特也真有办法,把自己的行踪瞒得严严的,父亲花了十个月的工夫,才好不容易打听到他的住处。父亲喜出望外,立刻赶至博福特家,那是坐落在罗伊斯河畔陋街上的一所房子。他走了进去,迎接他的唯有凄凉和失望。博福特破产后只保住了为数甚微的一笔款子,不过倒也够他维持几个月了。他原指望利用这段时间,能在哪家商号里谋取一份体面的差使,结果,只是在长吁短叹声中放跑了这段喘息时间,因为他一旦得暇反躬自省,越发悲不自胜,肝肠寸断。三个月后,他终因哀伤过度而病倒在床,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他由女儿体贴入微地照料着。他女儿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手头那笔少得可怜的钱像水一样流掉,简直一筹莫展。卡罗琳娜·博福特毕竟是个气质不凡的奇女子,身处逆境反而激起了她自谋生计的勇气。她替人做针线活儿,编织草帽、草篮,想尽办法挣一点收入,勉强糊口度日。
几个月就这么过去了。她父亲的病情每况愈下,她现在把所有时间全用来照看父亲,似乎也难以招架,而她手头的余钱也日见减少。到了第十个月头上,父亲就病死在她怀里,剩下她一个孤女,贫如乞丐。这最后一击把她打垮了,她跪在她父亲的灵柩旁,泫然涕下,痛不欲生。就在这时,我父亲走进屋来。他好似保护神从天而降,来到这可怜的姑娘身边,而她也就把自己托付给他了。埋葬好朋友之后,父亲将她带回日内瓦,拜托给一位亲戚照料。两年之后,卡罗琳娜成了他的妻子。
我的双亲年龄悬殊,这反倒使他们倍加恩爱,情感愈笃。父亲为人正直,富于正义感,因而只有在他推崇的人身上,才会倾注强烈的爱。也许前几年里,他因为发现自己错爱了一个并不值得爱的人而痛苦过,所以现在他特别珍惜这份经过考验的爱情。在他对母亲的缱绻眷恋中,流露出一种感激敬慕之情,这并不同于年老丈夫对年轻娇妻的过度疼爱,因为他完全是出于对母亲美德的尊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想补偿她受过的痛苦;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由于他有上述想法,他在对待母亲的态度上,确实带几分非笔墨可形容的宠爱色彩。他对母亲有求必应,体贴入微,就像园丁保护娇嫩的奇葩一样,尽力保护她免受任何狂风的侵袭,把她安置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之中,让周围的一切,都能在她宽厚仁慈的心灵中唤起怡然欢悦的情绪。母亲由于饱经忧患,健康已受到很大摧残,甚至她那一向安之若素的心灵,也失去了同有的平静。在结婚前的那两年里,我父亲已陆续辞去所有的公职;婚后,他们立即动身去意大利,指望那儿的宜人气候,以及周游那神奇之国途中目不暇给的胜景,能有助于她赢弱身躯的及早康复。
离开意大利后,他们又游历了德国和法国。我,他们的长子,是在那不勒斯出生的,所以,还在襁褓之中,就伴随着他们四处周游。有好几年,他们只有我这么一个孩子。就像他们相互温情脉脉那样,他们似乎从爱之宝库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慈爱,转而倾注在我的身上。母亲温柔地亲抚,父亲望着我时所漾起的慈祥欢笑,构成了我最早的记忆。我是他们的玩具、偶像,哦!不,比这更强,我是他们的孩子——上帝赐给他们的纯洁、无力自助的小生命。他得由他们抚育成才,至于将来的命运是甜是苦,那就全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如何履行对我的职责了。他们深刻认识到,对于这个他们赋予了生命的活体,负有无可推诿的责任,再加上,他俩心中原来就充溢着活力和柔情,所以完全可以想象:我从婴儿时代起,每时每刻都受到容忍、宽厚、自制等一系列美德的熏陶。我是由一条柔滑的丝带引导着向前的,在我看来,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生活中有着享受不尽的欢乐。p27-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