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实验教材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部分。基础性实验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顺序编写,共包括29个实验;该部分实验内容涉及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简单应用,适合大学生态学实验课堂教学选用。综合性实验共5个,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自然保护区的设计等,主要为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性实验共4个,包括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土壤和茶叶样品中铜和锌的含量分析等,主要是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学专题研究的范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的生态学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教学科研人员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参考用书。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实验2 不同生态类型植物气孔的比较观测
实验3 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影响
实验4 光照周期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5 温度胁迫对植物花粉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
实验6 干旱和盐度对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实验7 土壤酶活性测定
实验8 金鱼耐性实验
实验9 种群的数量调查
实验10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Logistic增长
实验11 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
实验12 种间关联
实验13 种内竞争
实验14 种间竞争
其验15 种群间的捕食和被捕食作J用HoUin9圆盘试验
实验16 利用等位酶标记研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实验17 环境改变对种群扩散的影响
实验18 生命表的编制
实验19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实验20 种一面积曲线的绘制
实验21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实验22 植物群落的生活型分析
实验23 群落中种的多样性测定
实验24 群落的相似性与聚类分析
实验25 植物群落相似系数的测定
实验26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实验27 景观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2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初步估测
实验29 生态金字塔的凋查
第二部分 综合性实验
实验3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实验31 自然保护区设汁
实验32 地理信息系统侄区域环境污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实验33 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
实验34 城市生态居住小区的调查和评价
第三部分 研究性实验
实验35 盐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实验36 土壤和茶叶样品中铜和锌含量的测定
实验37 利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性
实验38 城市污水对作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生物个体或群体在某一个地段上所占有的生态环境就是它的生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不仅逐步适应了其所在的生境,而且对其生境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改造作用。因此,植物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通过对光照、温度、湿度、风速、水体、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理生态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不同群落或同一群落不同部位生态因子的质量和数量的比较,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候因子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温度计、通风干湿表、照度计、风速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2掌握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的测量方法和记录修订方法;
3掌握群落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及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
【实验器材】
温度计、通风干湿表、风速表、照度计等。
【实验步骤】
1.地段的选择和测点的设置
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和土壤分布等对群落小气候特征的影响很大,在选择群落小气候观测地段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观测地段要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还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