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乃著者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通过梳理鲁迅与基督教文化的事实联系与价值关系,探讨基督教文化如何在精神层面上影响了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提出鲁迅最深的精神资源不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不是启蒙思想的人道主义,而是希伯来精神影响下的个的精神和幽暗意识这一重要观点。
鲁迅对《圣经》经典及摩西、耶利米、耶稣等人物都很熟悉,他与某些基督教作家更是心心相印。他先后与天主教神父清水安三和基督徒内?完造结下深厚友谊,他与内山完造间关于信仰问题的探讨,都可证基督教文化对他有某种强烈吸引力。他秉承用宗教发起信心说,力求发挥正信,反对无特操,也深受章太炎疯癫和神经质精神之传染,形成某种带有宗教性的人格类型。相对于信仰内容,他更关注信仰形式,或纯粹的信仰精神。正是在这点上,鲁迅与克尔凯郭尔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共振。鲁迅一生数次购买过不同版本的《圣经》,对中文和合译本更是推重。鲁迅对《圣经》的语言观和旷野意象别有会心。《圣经》中耶稣的形?在他笔下反复出现,耶稣受难更成为他关注的重点,先后提及十次之多。鲁迅把耶稣被钉十架之事看成是胜利而非失败,从而成功地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中塑造出与庸众对立的先知形象,刻画出跟精神胜利法对立的、通过精神苦斗张扬生命意志的人格类型。
构成鲁迅思想枢轴的两个方面,即主观之内面精神和改造国民性,与基督教文化关联密切。鲁迅深受尼采和传教士斯密斯的影响,此二人与基督教渊源甚深,经由二人的中转,鲁迅的某些观念更可溯源至基督教?化。尼采给鲁迅带来个的观念,而伊藤虎丸认为这正是基督教文化的精髓。跟尼采不同,鲁迅认为个的觉醒最终应传递出去,达致国民一同觉醒,此即改造国民性思想。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固然得益于梁启超、严复和章太炎等人,但最根本上却受斯密斯《中国人的素质》从内容到视角的双重影响。
|
關於作者: |
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南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特区成员,研究领域为基督教文化与中西文学关系。 “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讲习,创作不辍,已出版《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文学·苦难·精神资源——百年中国文学与基督救生存观》《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等专著,及《彼岸的跫音》《经典中的信仰独白》《主在天地间——每周灵粮》《歌手》等诗歌、随笔和小说集,主编《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
|
目錄:
|
导论 基督教文化坐标中的鲁迅
鲁迅与基督教文化的事实性关联
第一节 鲁迅对基督教文化的抵抗与接受
第二节 鲁迅与清水安三、内山完造等基督徒的交往
鲁迅的宗教信仰观
第一节 鲁迅对用宗教发起信心说的继承与超越
第二节 克尔凯郭尔与鲁迅的精神共振
鲁迅与《圣经》及耶稣
第一节 鲁迅与《圣经》
第二节 鲁迅与耶稣
鲁迅主观之内面精神、改造国民性思想源考
第一节 尼采主观之内面精神对鲁迅的影响
第二节 斯密斯改造国民性思想及视角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世界观与生命体验中的希伯来精神因素
第一节 胜天说与约伯式困境相遇
第二节 鲁迅的舍斯托夫体验辨析
结语从回到鲁迅到超越鲁迅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