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聂卫平是继过惕生、陈祖德等著名棋手之后我国又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杰出棋手。他在老一辈棋手开拓棋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振兴中国围棋,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围棋发展史上建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他出任中方主帅,力挽汪澜,中流砥柱,连续击败日方超一流棋士,立下了十一连胜的赫赫战功,当时号称围棋王国的日本棋界誉他为“世界第一”。
本书运用通俗文学和纯文学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棋圣聂卫平富有传奇性的曲折经历和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显赫战功,揭示了这位围棋巨星为振兴中华围棋事业而拼搏的美丽心灵。朴实信达、细腻生动的文笔记述了曾叱咤中日棋坛的“聂旋风”既幸运又坎坷,既荣耀之遗憾的人生经历!可读性强,读来饶有风趣。
|
內容簡介: |
聂卫平,中国围棋的现代“棋圣”,他将狂妄与自信的性格,犀利尖锐的语言,极具传奇色彩的“棋圣”之路,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与高层领导人的交往,都集于一身,并投射在既单纯又神秘却确确实实是黑白分明的棋盘上。
|
目錄:
|
卫平和我(代前言)——沈君山
生活篇
我的童年
我和陈老总
我的恩师们
初露锋芒
我也当过“红卫兵”
初恋
山河农场
孔祥明
王静
亲与情
邓老爷子
耀邦叔叔
金庸和沈君山
吴清源
陈祖德
邓朴方
我和足球
国际交往
台湾行
为民出气
四次遇险
我和广告
围棋篇
国家集训队
首次夺冠
冲击日本九段
“聂旋风”
聂卫平时代
心理战
乐山惨败
新体育杯
自信与狂妄
对抗时代
第一届擂台赛
小林光一
藤泽秀行
第二届擂台赛
武宫正树
大竹英雄
第三届擂台赛
第四届擂台赛
总结擂台赛
应氏杯
富士通杯
收徒风波
十年篇
与王静分手
兰莉娅
孔令文
郎平
“睡觉门”
中国足球
唐莉
棋手
“龙一道”
聂家军
聂道场
雷人之语
人生九局
最难忘的一局1974.12对宫本直毅九段
震撼日本棋坛的一局1976.4对石田芳夫九段
最惊心动魄的一局1985.8对小林光一九段
可以传之后世的一局1985.8对加藤正夫九段
最激动人心的一局1985.11对藤泽秀行九段
被称为“世纪之战”的一局1987.3对武宫正树九段
呕心沥血的一局1987.4对大竹英雄九段
印象最深的一局1988.10对依田纪基七段
最遗憾的一局1989.9对曹薰铉九段
年表
性情中人聂卫平——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专业棋手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绝无任何老本可吃,无论你过去多厉害,只要停滞不前,立时就会被打翻在地,淘汰出局。
初露锋芒
1962年时,张福田先生还让我十七个子,到了1965年,我已能执黑与过老一争高低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几次正式比赛,并取得了不坏的成绩,其中最佳一次是1965年在成都获得了“全国十单位围棋邀请赛”儿童组冠军,这可以说是我初露锋芒。由于这一战绩,我有幸参加了北京棋社为选拔参加全国比赛棋手的集训。
这里我要谈一下弟弟继波的事。当时北京棋下得比较好的孩子除了我和继波外,还有高旭光,他比我小三岁,很有棋才。他从小颈椎有病,总歪着脖子,摆出一副思考的样子。他当时的水平不如我和继波,可他爸爸是北京棋社的负责人。在选拔参加成都比赛的小选手时,如果按照实际水平,应该是我和继波人选。可是高旭光的父亲以兄弟俩都去不合适为由,把继波刷了下来,而让高旭光去了。这件事对继波刺激很大,他发誓再也不下棋了。果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摸过围棋。
也许因为当初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继波的手下败将,所以后来围棋界有人认为,如果继波继续下棋,肯定会成为中国的又一位一流棋手,并且很可能超过我。对这种说法我不以为然。虽然继波思路敏捷,反应很快,确实比我更具有下棋的才华,但是他只能赢不能输,输了棋就兴趣索然,拂袖而去,经不起挫折,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决定他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棋手。而我则是越输越要下,拼命争取“翻本”。正是这两种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了后来我们终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成都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而已,即使没有这件事,他早晚也会放弃围棋的。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在一般业余爱好者的心目中,专业棋手的生活又轻松又惬意,摇把扇子,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和其他职业相比,下棋也许要苦得多。
一位想上进的棋手平时的训练是艰苦的,不仅要绞尽脑汁去打谱研究,而且还要费尽心思去解各种死活题,常常在棋桌旁一坐就是一整天。可以说这种训练的单调和枯燥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然而,就算是始终如一地这样做了,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却是个未知数,由于各人的“悟性”不同,成效的显示就有快慢之分,甚至有的人一生不见成效。正因为如此,专业棋手的内心深处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自己是否能有进步,是否会被同行们抛在后面。这种无形的压力是专业棋手所必须承担的,虽然它使许多棋手吃不香、睡不着。如果某位棋手突然之间没有了这种压力,也许就意味着他的围棋生命结束了。
但是对于棋手来说,所有这一切和比赛失败时的痛苦相比,又算不上什么了。在围棋这个胜负世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表现得极为强烈。在专业棋手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绝无任何老本可吃,无论你过去多厉害,只要停滞不前,立时就会被打翻在地,淘汰出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棋手是以赢棋为“天职”的,只有赢棋才能显示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人们的承认。因此,一局棋的胜负,对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棋手完全是两码事,前者输棋尽可一笑了之重新再下,而后者很可能因输掉关键的一局悔恨终生。特别是日本的职业棋手,每一局的比赛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名誉地位,关系到衣食住行,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在“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等几个大赛中,巨额奖金使职业棋手的竞争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死之搏”。
总之,输棋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但又是一个棋手必须面对的。在以胜负为核心的围棋天地里,即便是名家高手,失败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棋手,就必须准备在无数的失败与失望的痛苦中翻滚。
话说回来,集训是1966年初春开始的,北京的高手几乎全部参加了。对我来说能参加这个集训,实在是一件“露脸”的事,这意味着我从此进人了北京高手的行列。
在集训期间,棋社组织了一场双循环选拔赛,赛场就安排在棋社院内的研究室。当我以参赛者的身份随同高手们步人赛场时,不禁大为得意。曾几何时,我连到这研究室看看棋,都会被崔云趾老先生轰出来。这件事得从棋社的规矩说起。
北京棋社在西单帘子胡同里,据说原是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府邸,环境非常幽雅,是个下棋的好地方。棋社下面有两个下棋的场所,一个是普及室,也就是群众活动室,这是谁都可以来的,在此下棋的人水平自然不高,环境也嘈杂。另一个就是研究室,这里比较安静,是高手们对弈和探讨棋艺的地方,等闲之辈是不允许进去的。
我当然不承认自己是“等闲之辈”,仗着关系熟,经常溜进去看棋。对此别的人碍着过老的面子都睁只眼闭只眼,唯独崔老不肯通融,只要被他看见,就非把我赶出去不可:“什么臭棋也到这儿来?出去,出去,这儿不是你来的地方!”那时我对崔老又恨又怕,每次被他赶出研究室,总要暗地咬牙发狠:哼!有什么了不起?早晚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我下决心,第一个要赢的就是崔老。实际上崔老并不是对我有什么恶感,也不是单单对我这样,像吴玉林、谭炎午、程晓流统统被他轰赶过。他很讲究“棋份儿”,而且脾气很固执,凡是他认为不够“份儿”的,都不准进入研究室,其中自然也包括我这无名小辈。
那次选拔赛我下得非常顺手,竟然把我的老师过惕生先生都赢了,最后获得第三名。究其原因,一来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招都敢下。二来高手们碰上我这个十四岁的小孩都很头疼,赢了没什么光彩,输了却实在难堪,所以下起来不免患得患失,缩手缩脚,结果反被我乘虚而人。不过我最想赢的崔老却把我杀得大败,成为那次选拔赛的唯一憾事。
后来,我和崔老下了许多盘棋,他的棋力不错,有战斗力和计算力,对我影响很大。在和崔老的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个相当可敬的老先生,而且心胸豁达。围棋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老先生不提出,晚辈不可以主动提出和老先生下分先棋,即使你的水平超过了他,也不行,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老先生一般碍于情面,怕输了不好看,也不和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下。我的老师们就不跟我下,我也不提。是崔老主动找我,我才可以跟他下。开始我执黑,让先,事先讲好升降的,后来他把白棋让给我,分先了,最后下到我让他先。在老一辈名棋手中,第一个主动把白棋让给我的就是崔老,要知道,对成名的老棋手来说,能够这样是多么不容易啊!于是我对崔老的最后一点“积怨”也烟消云散了。
后来听说他刚发的工资被偷,他一下就不行了,很快就死了。那时他的工资是九十九块,还是陈老总特批的,这是他全家的生活费。他一生清贫,死后过老到各家募捐为他办了后事。我们家也凑了点钱。
北京棋社还有个很有名的人物——宫安慧老太太,她曾是伪满总理的太太,当时已经六七十岁了,给棋社当会计,每月挣三十几块钱。宫老太太对我特别关心,经常叫我到她那小屋,给我开点小灶,吃点好吃的东西。当时在棋社学棋的孩子很多,有高旭光、吴玉林、谭炎午、程晓流、金同实……还有我弟弟继波,可她只叫我一个人去。
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当时不知道,后来听吴玉林讲,她认为在这些孩子中只有我能下出来,将来会非常有名。她还把她年轻时的照片拿出来给我看,都是泳装,漂亮极了。我那时对男女的事还不懂,但女人的漂亮我还是能感觉到的,我都想不出来这个老太太当年会那么漂亮,可以说是国色天香。大概我当时也土,没见过什么漂亮的女人,可是过了三十多年,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她真是漂亮。
可能是在棋社工作的缘故,她也会下几步围棋,不过水平很低,只是刚刚学会吃子和做眼。她下棋有个致命的弱点,容不得在她的势力范围内有你的子存在,只要你放上一个子,她立刻组织四个子来吃你,一边吃嘴上还一边说“卡死”、“卡死”。我让她子让得多了,最多时让到五十个,棋盘都摆满了黑子。我怎么赢她呢?说起来都是笑话,我在棋盘上放上一个子,她立即就来吃,我就乘机在棋盘上满天星斗地乱放,她就忙不过来了,这“卡死”一个,那“卡死”一个,没等她“卡死”几个,别的地方就都被我收拾了。即使这样,她“卡死”我一个子时还是非常得意,显得很天真、单纯。一些大的书法家和画家都和她有来往。“文革”中她可惨了,受了不少罪,后来到了国外。“四人帮”被粉碎后她又回来,据说是因为吃螃蟹中毒死了。
选拔赛结束后不久,我代表北京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围棋赛。本来以我的年龄可以参加少年组比赛,并且十有八九能获得冠军,但棋社领导为了培养我,决定让我参加成人组的比赛。对于刚刚尝到与大人比赛的乐趣的我,此决定正中下怀,所以在棋社领导征求意见时,我立时满口答应。
不过我当时的水平实不足以和那些久经战阵的成年棋手抗衡,像陈祖德、吴淞笙等一流棋手还要让我二子,所以比赛成绩平平,最后只获得第三组第一名,总名次为全国第四十一。尽管成绩不理想,但我在比赛时所表现的计算能力和顽强作风仍引起了围棋界的注意,许多前辈认为我很有发展前途,我也憋足了劲要在下一次全国比赛中卷土重来。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下一次全国比赛竟然会隔了八年之久。
1966年6月,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
P2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