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編輯推薦: |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巨著,它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最理想传世藏书;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
重新解读生命起源的密码,用经典文字和近500幅精美插图揭示物种真相……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让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彻底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卡尔马克思: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不过的。它可以打动那些对这一问题一无所知的人。
全面考察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交互作用
自然选择的神奇力量: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在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
揭露物种神秘的变异法则
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和意义
自然选择学说最经典的证据
阐释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
內容簡介: |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1809-1882年)论述生物进化论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有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19世纪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
达尔文认为现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专门创造的,而是因生物进化产生的。这种规律有迹可循,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这并非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达尔文的此番言论推翻了以往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整个生物学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
目錄:
|
总序
编译者语
自序
导读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习性的影响
变异的相互关系
遗传
家养情况下变异的性状
变种和物种难以区分
家养情况下的变种起源于一个或多个物种
各类家鸽的差异和起源
古代所遵循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已知的无意识选择
家养生物的未知起源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
个体间的不同
可疑的物种
范围广、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大属物种的变异多于小属物种
大属物种之间的关系受地域限定
本章重点
第三章 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有关
作为广义术语的“生存竞争”
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数量
抑制增长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的复杂关系
变种生物与原体生物的关系
第四章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性选择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个体之间的杂交
自然选择所具备的几大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所导致的绝灭
性状分歧
自然选择能够经由性状分歧和绝灭发生作用
论生物体质倾向的进步及其程度
性状趋于相同
本章重点
第五章 变异法则
变异法则
使用与废止的效果
环境适应性
与成长有关的变异
与生长有关的补偿和节约
低等动物更容易变异
物种某个部位出现高度变异的原因
在性状方面物种比属更容易发生变异
第二性征更容易发生变异
物种变异的近似性本章重点
第六章 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
学说上的难点
关于变异过程中变种的不存在或稀有的问题
对生物变异过程的讨论
完善且复杂的器官
变异的方式
自然选择学说所面临的一些大难题
自然选择作用而导致的不太重要的器官
“功利说”的真实程度有多大——美是如何得到的
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关于物种寿命的异议
勃龙的几个异议
关于植物的一些异议
一些被分类学认为是高度重要的性状
米伐特先生所搜集的异议以及我的解释
米伐特先生的两个异议
导致长颈鹿能有利发展的原因
……
第七章 本能
第八章 杂交和杂种
第九章 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
第十章 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结论
达尔文年表
生物学年表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当我们对古老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同一变种个体或亚变种个体进行观察时,最能吸引我们的就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一般都比自然状况下的任何物种或变种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因为生活在极度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时,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种巨大的变异性纯粹是因为家养生物的生活条件与那些生活在自然环境下的亲种的生活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在这里,我想到了安德鲁·奈特发表的一些观点,他的观点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他认为,这种变异性与食物过剩有着部分的关系。事实似乎很明显,生物必须在新的生活条件下繁衍数代后,才能引发数量可观的变异。一旦生物的组织机构开始变异,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后的许多代将继续变异。还没有出现过一种变异生物因受到培育而停止变异的记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例如小麦,至今还常常产生出新变种;最古老的家养动物,至今还能迅速地改进或变异。
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之后,我所能作的判断是: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两种方式对物种发生了作用,一种是直接的,它作用于整个物种的构造或其中一部分;另一种方式是间接的,它只作用于物种的生殖系统。对于直接作用,在各种情形下,我们都必须牢记最近魏斯曼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以及我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中作出的判断。一方面,在不相似的条件下,物种时常可能发生几乎相似的变异;另一方面,在几乎一致的条件下却能发生不相似的变异。这些影响,对于后代要么是确定的,要么是不确定的。如果某类个体在几个世代中一直生长在某些条件下,这类个体的几乎所有后代都会按照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异,那么,这种影响就可以被认为是确定的。但要对这样一个在确定程度下诱发出来的变化范围下任何结论却困难至极。然而对它们的许多细微变化却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动物增加的数量取决于食物的数量,动物的颜色取决于食物的特殊性质和日光,而皮毛的厚度则可能取决于气候。对于我所观察到的鸡羽毛的每一次变异,其中必然存在某种有效的原因。在经历许多代后,如果相同的原因依旧作用在许多个体上,那么,也许所有个体都会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变异。我们只需将少量制造树瘿的昆虫的毒液注射到植物体内,就会产生复杂而异常的树瘿。这一事实说明:如果植物树液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便会产生让人惊奇不已的改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