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社会管理的宗旨是为了获得一种理想的秩序,然而,到底何种秩序为理想?以及如何可能?这是人类社会管理漫长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部分,也是《吸纳与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中国社会管理)》一书在不同国家的比较中不断追寻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秩序的溯源,《吸纳与合作:非政府组织与中国社会管理》认为,合作秩序可能是人类各种文明殊途同归的一种结果。在一种超越“控制”和“吸纳”的合作型社会管理模式构建中,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进行深层次多侧面的透视,尽管是复杂而困难的,但是对中国未来的社会管理来说,又极富深远意义。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合作秩序与社会管理:一种分析框架
一 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的历史梳理
二 合作秩序与社会管理
三 社会管理合作秩序达成的制度设计和制度选择
第三章 中国社会管理模式变迁的历史和现实审视
一 中国历史上的一元统摄传统与基层社会自主性的共存
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总体性社会”特征和社会管理“行政性整合”的日趋强化
三 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总体特征:“控制-吸纳-协作”模式
第四章 中国社会管理的核心困境及原因探析
一 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困境:有效合作治理机制的缺失
二 中国社会管理中有效合作机制缺失的现实考察维度之一——资源依赖的视角
三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中有效合作机制缺失的分析维度之二——组织自主性分析
四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中有效合作机制缺失的分析维度之三——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分析
五 我国历史上公共领域保证权责对等机制的长期缺失
第五章 比较与行动视野中的合作秩序建构
一 从政府层面看,各国在达成合作秩序方面主要是构建了一些制度化的合作机制
二 从非政府组织层面来看,达成合作秩序的主要做法是围绕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责任问题构建如下几种机制
第六章 中国“合作型”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理念及演进路径
一 转型期中国社会管理的理念:超越自治与控制张力的合作
二 转型期中国“合作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路径构想之一:释放和拓展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性空间
三 转型期中国“合作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路径构想之二:构建非政府组织责任机制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