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大背叛》清晰地回顾了科学不端行为的经典事件和近年来的案例,并试图找出每件事情的真相。《大背叛》从当代文化之中深掘科学欺诈的背景,并为我们将来如何与科学欺诈展开斗争提出亍令人兴奋的构想。那些对于反欺诈缺乏作为的科学和医学权威们真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书。
|
關於作者: |
霍勒斯·弗里兰·贾德森Horace Freeland
Jud—SOFI,1931一,乔治。华盛顿大学近期科学史研究中心创建人、前主任,1987年麦克阿瑟奖得主,著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创世纪的第八天: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他在《纽约客》、《哈珀斯周刊》、《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基因》、《美国医学会会刊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并且是《时代》周刊的长期通讯作者。
|
目錄:
|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欺诈的文化
第二章 何谓欺诈:学术欺诈的类型
第三章 共犯的模式:近年来的案例
第四章 难以定量,难以定性:科学欺诈的发生率及其定义之争
第五章 巴尔的摩事件
第六章 同行评议问题
第七章 作者身份、所有权:荣誉、剽窃及知识产权问题
第八章 互联网公开出版的兴起
第九章 从实验室到法庭:追究不端行为时的体制问题
结 语 向稳定状态转变以及科学的终结
注释及文献来源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欺诈的文化
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欺诈吧。它或许会令人联想起镀金时代的强盗大亨山,自从19世纪末欺诈行径大行其道以来,我们发现,我们对人类自身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在某些方面已经大异往昔,真可以说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了。欺诈劈头盖脸,无处不在,令人饱受其害。曰复一日,周复一周,大量事例不断涌现在社会体制的几乎各个方面:金融和实业界、各种上流职业、教会、体育界、传媒界以及科学界。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以为出现于各种颇具自治和自我纠偏能力的体系内的欺诈事件只是孤例;我们也不能再姑息回避,而必须要认真思考欺诈的表现形式和产生背景。
让我们从何说起呢?时至20世纪90年代,我们恐怕已经忘记了历史的教训。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已经过去六十余年了,遥想20年代,一切曾经多么繁荣兴旺,然而泡沫一夕破灭,金融骗局和业界丑闻纷纷大白于天下,只是岁月无情,记得那些事情的人早已纷纷作古了。现在还有谁知道谢南多厄公司Shenandoah
Corporation和蓝桥公司Blue Ridge
Corporation?这是戈德曼.萨克斯GoldmanSachs于1928年、1929年分别建立的风险投资信托公司。还有谁知道由塞缪尔.英萨尔Samuel
Insull建立的事业性控股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