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中国到了明清时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起来,随之而产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逐渐发展。但是1840年以后的外国入侵打乱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轨迹,使中国旧有的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资本机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展,成为操纵近代中国金融的主要力量。它们造成了中国近百年的金融乱象,民间金融业逐渐衰退,中国成了官僚金融业与外国金融业掘金的乐园。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金融体系才逐渐趋于稳定。
|
目錄:
|
一 鸦片战争前概况
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期1840~1894
1.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
2.钱庄的变迁
3.票号的兴盛
4.金融危机与“红顶商人”的倒台
5.杂乱的通货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895~1927
1.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
2.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兴起
3.票号的衰落和钱庄的继续发展
4.风潮迭起
四 全面抗战前十年1927~11937
1.“四行两局”及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发展
2.废两改元
3.白银风潮和法币改革
4.民间银钱业的变化
5.上海一一“东方的纽约”
6.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7.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金融
五 抗日战争时期1937~11945
1.日占区的殖民地金融
2.四联总处及国民党政府对大后方的金融统制
3.法币超额发行
4.国统区的黄金和外汇市场等
5.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6.货币战一一抗战时期的特殊战线
六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四行两局一库”对金融高度垄断
2.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
3.“金圆券”、“银元券”的崩溃
4.民间金融业逐渐走上末路
5.外国银行从中国撤退
6.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在全国的胜利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一 鸦片战争前概况
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金融史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到明清时代时,自然经济虽然仍占统治地位,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已经越来越发达,市场经济萌芽也开始发展起来,清王朝统一中国以后,统治者采取了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措施,使社会生产力从长期战争破坏下,逐渐走上恢复和发展的道路,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因素比以前有了较大发展。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兴起了众多的市镇和农村集市,与繁华的城市市场交相辉映。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市镇和乡村集市已是星罗棋布。湖北的汉口在鸦片战争之前已成为拥有约20万人口的商业市镇。这时的国内市场体系已打破了过去的坊市制,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镇为据点,集市为网络,各级市场紧密联系的流通网。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商人群体一一商帮,这是自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以地域为中心,以乡谊为纽带,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场所的一种商人自助群体。其中,北方的晋、陕、鲁,南方的徽、浙、粤、闽等商帮,都是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著名商帮。一些显赫一时的大商人资本,在盐、茶、布、木等长途贩运贸易中发展起来,其资本额从明后期的50万一100万两的规模发展到清中叶的1000万两的规模。
随着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货币数量的增加和货币使用范围的广泛,各种金融组织也应运而生。
清中叶的金融组织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从事抵押放款业务为主的“典当业”,以经营货币兑换为主、兼营存放款业务的“钱庄”,以经营存放款业务为主的“账局”,和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