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NT$
806.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NT$
403.0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NT$
316.0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NT$
254.0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NT$
509.0
|
編輯推薦: |
幻想的生活、自由飞驰的创意、颠倒的现实和强烈的意念……形成了一个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
西尔维娅·普拉思、朱迪·嘉兰、马克·罗思科、欧内斯特·海明威……为什么一些非凡的人物能够战胜精神痛苦并在疯癫的促使下创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艺术呢?《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名心理学家杰弗里·科特勒在《十个天才的精神病史关于疯癫创造和抗争的人生故事》中探讨了这些问题。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一些非凡的人物能够战胜精神痛苦并在疯癫的促使下创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艺术呢?《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名心理学家杰弗里·科特勒在《十个天才的精神病史关于疯癫创造和抗争的人生故事》中探讨了这些问题。《十个天才的精神病史关于疯癫创造和抗争的人生故事》中描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的故事,他们在为成功和生存奋斗过程中经历了情感混乱。
杰弗里·科特勒在书中描述了西尔维娅·普拉思、朱迪·嘉兰、马克·罗思科、欧内斯特·海明威、弗吉尼娅·吴尔夫、查尔斯·明格斯、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玛丽莲,梦露、伦尼·布鲁斯、布赖恩·威尔逊等文化巨匠们戏剧性而悲惨的人生。在这本由不同人生连接而成的书中,杰弗里·科特勒着重讲述了这些非凡人物的人生故事,并重点分析了他们是如何突破自己的情感困境的。
本书清楚地区分了那些屈服于疾病并因此失去生命的人们和那些奋力搏斗并最终康复的人们。书中,科特勒详述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影响这些人的生活、工作、伟大的创作和成功,以及他们又是如何奋力达到某种个人稳定的。本书讲述的这些有趣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帮助我们在这些艺术家不可思议的人生中找到意义。这些故事也为那些奋力突破困境和限制,并试图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人提供灵感。
|
關於作者: |
杰弗里·A·科特勒博士,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咨询者和教授,曾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工作过。他独著或与别人合著了50多本教育和心理学图书。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神话与现实:疯癫与创造力的本质
第2章西尔维娅·普拉思:于死亡中完美
第3章朱迪·嘉兰:彩虹之下
第4章马克·罗思科:以血作画
第5章欧内斯特·海明威:终身传奇
第6章弗吉尼娅·吴尔夫:忧郁之湖
第7章查尔斯·明格斯:音乐幻觉
第8章瓦斯拉夫·尼金斯基:通往疯癫之路
第9章玛丽莲·梦露:死于善良
第10章伦尼·布鲁斯:病态、肮脏的喜剧演员
第11章布赖恩·威尔逊:对水的恐惧
第12章解读创造天才的生命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
|
內容試閱:
|
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仍记得有些人走过平房安慰他人,并把自己的最后一片面包分给别人。这种人也许很少,但他们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你可以从一个人身上拿走一切,却拿不走人最后的自由,即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既定处境的自由,
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
同样的态度使他们努力克服自身情绪的弱点而献身于创造:因为他们在自身的痛苦中找到了意义。在本书接下来的故事中,你会很快发现那些向疾病屈服放弃生命的人,和那些努力承受痛苦的人是如何不同。摇滚偶像,大门乐队的吉姆·莫里森长期忧郁,依靠药物维持日常生活;海滩男孩的布赖恩·威尔逊最终在数十年的精神不振后重拾自己的创作才能。通过比较两者你就会发现,威尔逊能够调和心态很大程度上不仅归功于他的音乐创作,也归功于他从痛苦中找到了个人生存的意义。
创造性的疯癫带来了哪些优势?
记住这一点:很多创新发现在当时看来是全然疯癫的。许多科学家、画家和作家被称作异端。实际上伽利略、哥白尼、哥伦布、弗洛伊德、达尔文、毕加索以及爱因斯坦的先进观点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他们只有具备专一的献身精神和厚脸皮对他人反对免疫才能改变现状。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疯癫使人拥有他人不具备的创浩源泉和能力。情绪紊乱所引发的奇妙的生活,自在的念头,歪曲的现实及敏锐的感官给予他们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如果我们为这种伴随双相心理障碍的癫狂症重新命名,称它为加强型创作经历的话,我们就可以描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引发创作激情,促进作品产生。
在对著名画家、作家的采访中发现,他们几乎都曾有过这种创作成果密集期,在这段时期他们不眠不休,工作至精力枯竭。但他们不愿把这种状态称为癫狂,而称之为创造性痴迷,其特征体现为精神欢快,热情洋溢,自信满满,思如泉涌,身心敏感及情绪紧张。假如你要大量创作作品,这种状态难道不是梦寐以求的吗?我们大多数人难道没有在某些时刻经历过这种创作状态吗?“,
然而,进一步追问下去,这些富于创作才能的艺术家身上还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症状,包括恐惧、焦虑、多疑、好动、易怒、容易冲动、性欲过度、思想浮夸、言语挑衅、花钱如流水、过度服药及酗酒,以及发表危险的演讲。目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仅是一张艺术许可证了,更像是精神癫狂的写照。
如前文所言,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具备以上症状的人们多从事艺术性行业,也包括广告业、娱乐业和报刊业,因为这些行业的工作风格灵活,常会遇到离奇现象。
即使创造与疯癫间的必然联系是有显著证据的,仍有评论家怀疑这一点并指出这是个神话。那么现在我们的问题就不是创造性人物是否受益于其精神疾病,而是是否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具有极强的韧性,即使身受妨碍依旧成就不凡。
国家精神疾病联盟这个组织就是专门研究这些可怕的疾病以何种方式发挥积极作用的。研究员向24名艺术家询问当其症状被锂治疗控制住后他们的创作情况。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表明其创作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未受影响,二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坦言他们的创作干劲实际上提高了。其余的研究与此结果相符,仅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发现在接受治疗以后创作产出下降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赞美这种积极作用为神圣的疯癫,认为它实际上是神赐的礼物,创造激情的源泉。但事情并不像他们赞美的那样愉快有趣。精神疾病患者长久遭受严重的症状和深深的绝望,不论他们在某个领域如何多产,其痛苦是无法美化或掩盖的。接下来你会在本书的故事中看到,对情绪紊乱的最确切描述就是活地狱:生存极度痛苦,没有一丝希望,死亡被看作是唯一的解脱。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几率要比普通人大上20倍。
当代小说家威廉·斯蒂伦记叙了他与抑郁症的终生战斗。对他来说,抑郁症是如此残酷,自杀看起来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痛苦是冷酷无情的,更加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你明知痊愈的时刻永远不会到来——一不论是一天、一小时、一个月或是一分钟。即使偶尔有些许解脱,你知道这只有片刻,更多的痛苦会随之而来。粉碎灵魂的不是痛苦,而是绝望。
请想象一下,像这般绝望,这般地承受生命中永无改变的困境,生活会变成怎样。你所能做的一切,能给予自己片刻满足绝非安宁的,就是给你的创作情感找到一个发泄口。
各类精神疾病多见于创造性行业,每一类都有其特有的痛苦症状。在画家和作家中最常见的也许要算是躁狂抑郁症或双相心理障碍,生理上体现为情绪从沮丧到亢奋的反复。排名其后的是重度抑郁症,此病症表现为长期深度的抑郁且无任何好转迹象。这些疾病有其生理基础,并且可以遗传。以欧内斯特·海明威为例,患自杀抑郁症的他有两名结束了自己生命的手足,他的父亲和儿子同样死于自杀。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和他的作家兄弟亨利·詹姆士同受重度抑郁症的折磨,他们的父亲和另外两个手足也是如此。凡·高有三名患精神失常的手足,他们不是自杀就是进了精神病院。
还有一些病症,程度略轻但依旧使人萎靡不振,且多见于创作天才,它们有:抑郁症,它属于低度情绪不振,症状略为轻微,仍是慢性病;精神分裂最有名的例子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及英国诗人理查德·多德;强迫症如霍华德·休斯;焦虑症约翰·斯坦贝克、查尔斯·达尔文、芭芭拉·史翠珊、伍迪·爱伦;药物或酒精依赖症迈克尔·杰克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托马斯·爱迪生、埃德加·艾伦·坡。最后一项症状患者的出发点通常为自我治疗,然后逐渐成为难以戒掉的习惯,最后发展为一种疾病。
尽管这些精神疾病以各种复杂面貌出现,我们仍可找出几点相同的症状:
。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淡化或僵化。不仅患病的创作者本人情绪低落,周围亲友同样如此,因为他们要面对患者古怪的举止。
对大多数活动渐失兴趣甚至全无兴趣。患上精神疾病是件恐怖的事情,它使你的生活主题变成如何挨过每一天而不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欢乐。
胃口和饮食习惯大变。通常患者要么减肥要么增肥,进一步危及其健康状况。
体现为慢性失眠或频繁苏醒的睡眠受扰状态。患者难以集中精神并保持注意力。如果你睡眠不足,状态很差,你不可能感觉良好。
慢性疲劳和缺乏活力癫狂期间除外。此症状不仅会出现在睡眠受扰者身上,也会出现在睡眠充足者身上,此时患者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无论已经取得多大的成就或荣誉,都感觉自身毫无价值。当你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的人有太多不同自己成了负担,你的自尊自信将会大受打击。
幻听或幻视,这会毁坏了你原本同他人一样的感知世界的能力。当你怀疑自己所听所见的真实性的时候,要想少费周章地适应日常活动需要你付出大量的努力。
行为失常或自我治疗性的自毁行为。当你已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当你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就可以预见你会作些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此症状常表现为试图通过过度服药或饮食无律来进行自我治疗。
一种可怜的绝望感,未来就像是一场不得不承受的无期徒刑——直到你有勇气永远结束这一切。
一幅画面显现出来了。画中的主人公不是受到“恩赐”而是受慢性病所苦。埃德加·艾伦·坡在一封信中曾提及自己精神错乱时的经历,他试图对自己进行酒精治疗,因此人们常常在镇上看到他喝得像个醉鬼:“在全无知觉的发作期我喝酒,只有上帝知道喝了多少多久。正因如此我的对手们把我的精神错乱归因于酗酒而不是反之。”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你将会发现,找出癫狂与创作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精神病理学的一些现象是否有助于提高创造力?还是正好相反:创造力导致了艺术家的癫狂?P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