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由衣俊卿编著的《现代性的维度》内容介绍:如何能够比较集中地、比较清楚地展示微观政治哲学的初步样态,自觉地开启社会历史理论研究的微观视域,是我近年来在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文化哲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性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等问题研究时,常常思考的问题。
|
內容簡介: |
现代性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焦点性问题。由衣俊卿编著的《现代性的维度》力图超越围绕着“捍卫现代性还是批判现代性”、“选择现代性还是拒斥现代性”而展开的那种抽象的和宏大的理论争论,确立“现代性是具体的”这一基本立足点,融会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文化哲学和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现代性的维度》从现代社会深层的和内在的机理、结构、图式、活动机制、存在方式、文化精神等方面对现代性开展多维度的、多视角的、历史的、深层的透视和统摄性理解,并试图具体展示一种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的社会历史理论范式。
|
目錄:
|
总序自觉地开启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
引子现代性是具体的
第一章现代性研究的理论预设
第一节作为文化的现代性
第二节作为历史解释模式的文化哲学
第三节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预设
第二章现代性研究的方法论选择
第一节微观政治哲学的方法论
第二节理性“沉积层”中的现代性
第三节社会历史理论研究范式的丰富与完善
第三章现代性的精神性维度
第一节基于个体自由和主体性的自我意识
第二节超越性的和进步性的时代意识
第三节理性化的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
第四节科学化的和普遍化的宏大历史叙事和世界图景
第四章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第一节经济运行的理性化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科层化
第三节公共领域的理性化和自律化
第四节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
第五章现代性维度的“知识考古”
第一节理性化进程的非连续性、曲折性和跳跃性
第二节现代性维度历史生成的非同步性
第三节现代性维度历史生成的多样态性和多通道性
第六章现代性维度的内在张力结构
第一节神圣与世俗、宗教与理性的张力
第二节制度性和精神性的张力
第三节具体维度内在的张力
余论现代性的潜能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