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編輯推薦: |
有多少烦恼,就栖息着多少创意!
“光靠设计就能带动销售”的创意鬼才,知名设计师原研哉、深泽直人、佐藤卓、泷泽直己、荒木信雄等人一直推崇的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既畅销书《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后时隔三年再推力作,22年创意智慧全面公开!
放下书,马上就开启创意思考。
本书尤其推荐以下人士阅读:
创意人士;
策划人;
企业组织管理人员
|
關於作者: |
佐藤可士和
艺术指导创意指导
佐藤可士和为当今日本设计界、广告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他相信“设计可以改变世界”,认为自己的使命即为“用设计为世人提供新价值”。从业20余年来,他总是不负众望,以强有力的概念为基础,每每打破既有的框架,设计出令人惊艳且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为他赢得了包括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ADC)大奖、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金奖、每日设计奖、朝日广告奖、龟仓雄策奖等日本广告与设计界的众多奖项,也让他超出了业内的界限,在普通大众中打响了知名度。
佐藤的代表作品有:偶像团体SMAP宣传活动、麒麟“极生”发泡酒的商品开发及宣传活动、都科摩手机产品设计、优衣库全球旗舰店的创意指导、藤幼儿园的翻新设计等。
佐藤深信,“创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客户手中,他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引导出来,因此其创意永远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
目錄:
|
序言 让我们的思维富有创意
第一章 培养创意意识
01 “前提”正确吗?
——质疑是创意的第一步
02 倾听
——通过“问诊”挖掘对方的真实想法
03 烦恼时将心情写下来
——心情也需要整理
04 养成运用比喻手法的习惯
——通过运用比喻手法了解事物本质 .
05 描绘自己的工作
——视觉比语言更具传达力
06 记忆的搜索引擎
——给自己在意的事情贴个“标签”
07 引人入胜的PPT 演示
——共鸣胜于雄辩
第二章 尝试着去创意
08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
——时代关键词:真实感
09 顾客视线与大众视线
——似是而非的消费者与普通大众
10 尽可能地运用一切媒体
——打破现有媒体的桎梏
11 激发自主性
——调动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12 打造强大的团队
——具有“人尽其才”的统筹能力
13 你能写出一部“剧本”吗?
——为独立的“内容”制造“脉络”
14 设计只是附加值?
——将远景变为现实
第三章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5 设计工作方法
——从办公环境到组织结构
16 泾渭何须如此分明?
——劳逸结合,工作生活两不误
17 寻找让自己着迷的东西
——努力发现本质
18 找回真实感
——张开每一个毛孔去感受真实
后记
书中照片 作品一览
项目简介彩页
麒麟啤酒 企业广告
丽雅姬 品牌设计
湖中“西装精品” 品牌设计
麒麟饮料公司“麒麟小柠檬” 品牌设计
优衣库 全球品牌推广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企业形象设计
藤幼儿园 翻新设计
东京都交响乐团 视觉识别改进
乐天集团“ 乐天塔” 办公空间设计
都科摩儿童手机、运动型手机N-07A 产品设计
|
內容試閱:
|
09 顾客视线与大众视线
——似是而非的消费者与普通大众
要把握住真实感,还有一个因素必不可少,那就是“大众视线”。这种视线和商业领域通用的“顾客视线”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相同。商家都宣称“顾客就是上帝”,但他们所说的“顾客”指的是“会购买自己的产品的人”,他们以一种期待为前提来定义“顾客”这个概念。
然而,大部分人都并非如商家所想,他们多会以一种更加冷静、更加理智的眼光来判断产品的价值。我所说的“大众视线”就是指普通大众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审视产品,这比“顾客视线”更客观,因为“顾客视线”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企业和行业的种种影响,通常和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微妙的偏差。
以饮料为例,我们经常发现在同一时期内会有很多种饮料上市。生产商为了显示和竞争对手不同而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在消费者看来却可能和同类产品几乎没有差别。多功能家电也是如此,制造商经常宣称自己的产品“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增添了某些新功能”,但是我经常抱有这样的疑问:消费者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功能?如此多的功能是不是都有必要?顾客能熟练地使用这些功能吗?有时功能过多反而会导致操作复杂化,从而难以使用。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一直认为“广告一定要能吸引人的眼球”,现在我依然赞同这个观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让那些不感兴趣的人变得感兴趣绝非易事,有时候即使是绞尽脑汁做出来的广告也很难被人接受。正因为如此,在思考的过程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忽略受众的“大众视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