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內容簡介: |
米饭是人们的重要主食之一,比起山珍海味来,最让人在心里惦记到痒痒的,是那些能让你连下三碗饭还觉得意犹未尽的好菜,这些菜有着朴素的名字,有着飘遍了街头巷尾的香味,每次一提起这些名字,或者一闻到这些味道,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冲回家端着一碗米饭,配着它来大吃特吃。
书中的菜式全是家常菜,并且严格甄选那些最让人下饭的菜,风味多种,每一道菜学会之后,都可以让人们在饭桌上失去风度——馋人是它们的唯一目的。
本书从《美食堂》读者等“吃主儿”口中,精心挑选的堪比米饭杀手的菜。比起山珍海味来,最让人在心里惦记到痒痒的,是那些能让你不顾吃相、连下三碗饭还觉得意犹未尽的好菜。这些菜有着飘遍了街头巷尾的香味,每次一提起这些名字,或者一闻到这些味道,大脑就被催眠、消化系统开始冥想、口水开始流淌……第一个念头就是冲回家端着一碗米饭,配着它来大吃特吃。
也许这些菜,就是中国人最念念不忘的菜。
|
關於作者: |
萨巴蒂娜
前IT白骨精,后改行进入传媒领域,现任《都市丽人.美食堂》执行主编,只做国内最好的美食杂志和丛书。出版过20多本国内最畅销的美食食谱,写过小说《厨子的故事》,散文《美味关系》。最好的销售成绩是在2007年度当当网美食类图书销量排行榜上占据了前15名的11名。热爱美食媒体这个行业,为之服务终生亦不悔。
|
目錄:
|
越碎越尽兴
名字越土越下饭——炒苍蝇头
肉末可以再多点——黑三剁
要碎,更要辣——鸡米芽菜
令人无法招架——酸辣鸡杂
榄菜是个好东西——榄菜肉末四季豆
大家的外婆菜——尖椒外婆菜
无法复制的香气——雪菜豆瓣酥
开胃当家菜——酸豆角炒肉末
吃到渣都不剩——油爆小河虾
一口肉来一口饭纯肉派
永远吃不腻——红烧肉
汤汁肉糜半边天——红烧丸子
芋头最吃香——芋头烧排骨
扣肉扣在饭碗里——扣肉
嘴巴很忙——板栗烧鸡
跟鸭子干一杯——啤酒烧鸭
大爱啃骨头——红烧排骨
就爱这闷骚的剁椒——剁椒鱼头
吐刺真麻烦——豆瓣鱼块
吃货的冬天——红烧羊肉
湖南人的好口福——湘味青蒜炒腊肉
茄子专场茄子神话
Fantastic——茄辣西
茄子的温柔乡——鱼香茄子
乱炖两巨头——茄子豆角
没肉照样香——地三鲜
“香”濡以沫——肉末茄子
黑胡椒最撩人——黑椒豆腐茄子煲
茄子不炸不成器——蒜香烧茄子
闻着香味等饭熟——虾酱茄条
辣有无限可能
每一块豆腐都传神——麻婆豆腐
消灭每一粒碎渣子——干煸豆角
川菜代表作——回锅肉
小炒、大吃——小炒香辣牛肉
街头巷尾一缕香——农家小炒肉
懒人最爱吃的鱼——水煮鲶鱼
后劲十足——虎皮尖椒
当家下饭菜——宫保鸡丁
烙印在唇边的辣味——辣子鸡
冬瓜也疯狂——泡椒冬瓜
这片菜叶不简单——手撕包菜
只爱大碗米饭——大碗花菜
火辣江湖——水煮牛肉
矜持只能短暂坚持——香干炒肉
辣中藏着甜——杭椒牛柳
淋漓尽致的沪上风味——八宝辣酱
一滴汤汁一碗香
红酒配“美腿”——红烧洋葱鸡腿肉
蚝油一招鲜——蚝油生菜
谁馋先烫谁——响油鳝丝
汇聚鲜滋味——香菇蒸鸡块
这一盘都归我——焖牛腩
鱼是配角——红烧平鱼
饕餮风范——糖醋小排
只有咖喱也不单调——咖喱鸡块
神奇的甜面酱——酱爆鸡丁
两元成本——醋溜白菜
我爱丝丝
传神的一丝辣味——尖椒炒肉丝
素八珍驾到——雪菜笋丝
掀起你的盖头来——炒合菜
好吃得无暇赞美——茭白炒肉
洋葱牛肉永不分开——洋葱黑椒牛肉
不会用筷子的最吃亏——酸辣土豆丝
小菜更需细细品——芹菜肉丝
最高点击率——鱼香肉丝
菜汤也妖娆——蒜薹肉丝
小菜一碟配大碗米饭——咸菜肉丝
鲜香汇
茶树菇的大舞台——XO酱炒茶树菇
咋就吃不腻——酒香草头
素面朝天也动人——素烧萝卜
主食情人——红烧汁烧口蘑
最平凡的个性——木须肉
一切尽在不言中——番茄炒蛋
绝好的素食下饭搭档——豆豉尖椒
饭桌上的山野滋味——腊肉嫩笋
文人至爱——油焖笋
时刻为了下一口——菠萝咕老肉
软滑吸溜一碗饭——肉末豆腐
下饭一锅鲜——鲜虾木耳滑蛋
绝好的红色伴侣——腐乳酱空心菜
蚝油的新欢——蚝油牛肉
这里的咸味不简单——萝卜干炒腊肉
香肠是灵魂——芥蓝炒广式香肠
让一道菜更下饭的秘诀
解馋闲篇
选对调料更下饭
|
內容試閱:
|
烧茄子的豪言壮语
“我从小就是吃烧茄子长大的!”
“今天我要吃烧茄子,明天还要吃烧茄子。这辈子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烧茄子!”
“你一个家常菜馆,连个烧茄子都没有?!是不是成心跟我过不去啊?!”
……
我承认,这些话是我说的。可你能说我就是那种特没出息的人么?不能。我自己感觉我的世界观虽然很廉价,但是并不悲摧——就拿这烧茄子来说,它真的很好吃,说得肉麻一点的话,那叫“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论吃来说,地球上的许多物种我都吃过,只有烧茄子让我这么歇斯底里。燕翅鲍咱也吃过,说不好吃是假的,但绝不会说“唉哟饿死我了,要是给我俩鲍鱼吃多好啊”,只有可能说成“要是给我盘烧茄子我就给你做牛做马”……这就有点像有烟瘾的人心里犯痒痒时的样子。
第一次吃烧茄子是我娘给我和米饭拌好了的,一小碗饭油亮亮的,还冒着点热气。“小心烫啊——”老娘大人说着,然后便满怀殷切目光地看着我准备开吃,好像知道我根本就不在乎烫不烫一样。我清楚地记得,就是有那么点咸、有那么点甜,然后有那么点油、那么点香(因为我娘特地加了点肉末进去),我吃得差点连写作业的力气都没有了——那情景让我至今想起来还在不停地吞咽口水。
烧茄子的魔力是巨大的,我有个表弟也受我的影响。在姥姥家吃饭的时候,我们俩一人一盘烧茄子,谁也别抢谁的。比我胖出一圈的他,在吃完不知道几碗饭之后,目光呆滞、神似魂魄离体一样地表示他“实在吃不了了”、“真的吃不下去了”、“撑得连头都低不下去了”……
那么好吧,我就替他低下头,看了一眼饭碗,还剩下一粒米——onlyone。
但愿饭常有,扣肉共婵娟
我姥姥是个杭州人,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她做的扣肉,在我心目中是全宇宙最好吃的扣肉。每个周末都会去姥姥那吃好吃的,要是做了扣肉,我恨不得头天晚上都激动得失眠。
扣肉是煮完了炸、炸完了蒸的那种,肉质非常软烂,但是“神散形不散”,而且肥肉一点也不腻,到嘴里直接化开;上面的葱姜末和酱汤,就算今朝吃一次,十年后再回想起来也是没出息到满嘴哈喇子。
这东西简直就是下饭的神物啊!
每次都是夹起一片来,让它蘸足了下面的汤汁,另外挂上点表面上的葱姜末,用最快的速度铺在米饭上(速度快是为了不让汤汁滴在饭碗以外的地方),咬一口肉,吃一口饭,咬一口肉,吃一口饭……最后,葱姜末伴着一点汤汁再吃一口,继续夹起下一片肉。回想起来不禁扪心自问:从上学到工作,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时候像吃扣肉下饭一样专心致志。
姥姥家为了我们这些恶狼,特地把家里那口小饭锅换成了比它大三号的电饭煲。然而做扣肉的小碗却永远是那个,至今未曾改变。对于一个注重秀美、柔美的杭州人来说,这可能也是没有办法吧!
每一次,扣肉都是最后上桌,每一次,扣肉都是第一个被消灭。婚后我依旧携娘子的手同去姥姥家蹭饭,那碗扣肉也让她甚是魂牵梦绕。我嘱咐她,在我家,一般这个扣肉要盯紧了,到最后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总有一个眼疾手快的人,把饭直接扣在里面抱走独吞——我希望这个人不是你就是我。
黑铁锅,木樨肉
过去的人家,没有像今天这么讲究炒锅的材质和工艺,都是一口生铁锅,越用越好用。用这铁锅炒出来的东西,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非常好吃,但绝不是什么调料的功劳。木樨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道菜是很中庸的一道菜,没有什么很明显的特点,只是黄瓜、木耳、肉片、鸡蛋和黄花菜,用盐、糖、酱油、鸡精几种调料一炒,但就是这样的木樨肉,我却百吃不厌。在家里吵着要吃,到了学校食堂还是吃木樨肉,到了外面下馆子仍旧是必点木樨肉。
我爱吃木樨肉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有点爱屋及乌了,要是谁的老娘做木樨肉很好吃,我就觉得他们一家人都很幸福;若是哪家饭馆木樨肉合我口味,我就觉得他们的厨子一定是个高手——别人看我简直都有点痴癫了。
后来盖浇饭开始大行其道,我也欣喜地发现木樨肉在列。于是乎,每天都是木樨肉盖浇饭,服务员看见我的脸就知道我要什么了——除非是新来的。
我爱吃木樨肉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东西下饭,而且,里面的每种食材单拿出来也都很下饭。黄瓜清香,黄花菜有嚼头,鸡蛋鲜美,肉更香,木耳脆脆的,加上盘底的咸鲜香美的菜汤,无一被我放过。这道菜没有浓浓的香味,但是吃起来却非常适口;没有酸甜、也不麻辣,不像其他菜一样花枝招展,但却逃不过我的法眼——我坚信这道菜一定是一个儒雅的高手发明的……
估计,有人又要说我痴癫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