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杨念群所著的《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增订本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试图突破以“事件史”和“政治史”为主体运思脉络的时间叙事框架,采用区域文化背景的界分方法概括描述近代知识群体流动与各个重大变革运动之间的互动呼应格局。
本书中涉及了三个区域知识分子与不同学术话语的传承和渊源关系。本书集中探讨的是近代知识群体的活动如何以组织化、结构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形成支配近代时局变动的关键因素,以期突破以往“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互不沟通、互有界限的传统语式。通过透视区际间知识分子凭借某种社会实体或组织传导其富有区域特征的群体构成范式,把“思想史”的命题部分地转换成了一个近似“社会史”的命题,同时仍关注于某种思想对某个区域组织的渗透干预作用。
|
內容簡介: |
杨念群所著的《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增订本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旧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增订本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著有《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何处是“江南”?》2010等,编著有《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
|
目錄:
|
再版序言:“儒学地域化”概念再诠释——兼谈儒学道德实践的若干形态
导论 知识群体与作为历史话语的儒学
第一节 一个“知识论”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对整体论认知方法的质疑
第三节 “知识分子”内涵的歧义性
第四节 “王者之儒”与“教化之儒”:古代士人群体的双重形态
第五节 儒学地域化与知识群体空间流动的边缘化
第六节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回响
上篇 儒学地域话语的类型化分析——以知识群体为核心
第一章 地域分野类型:近代知识群体话语的三重取向
第一节 两种话语模式的渊源与湖湘士人群体
第二节 内倾感应思维类型对岭南地域的影响
第三节 “徵实”与“崇理”之辨:江浙知识话语的中和效应
第二章 沟通大小传统:政治思维与湖湘儒学流变
第一节 政治思维形成的区域背景
第二节 道统的解构
第三节 经术与治术:湖湘与江浙的比较
第四节 帝王之学:外王剥离于内圣
第三章 维新变革之源:岭南神秘主义的近代意义
第一节 康有为神秘主义思想的地域渊源
第二节 神秘主义之果:岭南学人对“政治神话”的重构
第三节 佛教神秘主义:《大同书》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岭南“浙宗”余绪与近代“道德决定论”
第四章 道艺如何相贯:江浙地域的学术专门化思潮
第一节 江浙知识群体的“谋生取向”
第二节 “格致”概念与江浙思维传统
第三节 江浙新思维萌生播衍的双重条件
下篇 儒学地域话语的功能化体现——以书院研究为核心
第五章 权力凝聚的象征:湖湘书院与区域文化霸权
第一节 先贤崇拜与区域时空观念
第二节 朱张会讲与岳麓遗风
第三节 岳麓模式的传承与放大
第四节 符号资本如何转化为权力
第六章 理想主义的没落:岭南书院与精英格局之变
第一节 书院精英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书院与社学功能的吻合
第三节 官学渗透与书院功能的转变
第四节 考据与官学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古典偶像的重塑:江浙书院与学风梯级效应
第一节 经古之学与科举势力的消长
第二节 梯级效应与晚清知识群体流动
第三节 西学与江浙书院课艺网络的形成
第八章 地域文化的冲突:时务学堂与区际学人之争
第一节 理论阐释角度的转变
第二节 从三大学规比较看时务学堂之争
第三节 湘粤冲突的地域儒学根源
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再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