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丧葬习俗

書城自編碼: 180436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 者: 薛理勇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406204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9/
書度/開本: 1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311
《 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 》
+

NT$ 549
《 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 》
+

NT$ 760
《 中国丧葬史 》
+

NT$ 361
《 实用殡葬礼仪及哀祭文书 》
編輯推薦: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为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丧具的源起与发展;近代丧事之嬗变。每个章节内容详尽,引证充分。从丧葬的制度、程序、风俗等等多个角度剖析中国文化史中丧葬习俗的演变进步,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內容簡介:
中国传统观念,丧事是凶事,平民百姓颇多犯忌,传统的丧制又多充满着“迷信”色彩,并为“提倡科学者”所唾弃,于是乎中国几乎没有关于丧仪的刊物,普通刊物,也不愿登载关于丧事的研究文章。

著名上海史专家薛理勇的这本《丧葬习俗》,却是系统介绍中国丧葬发展史的一部专著,分别为:丧仪与丧事程序;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丧具的源起与发展;近代丧事之嬗变。每个章节内容详尽,引证充分。

《丧葬习俗》从丧葬的制度、程序、风俗等等多个角度剖析中国文化史中丧葬习俗的演变进步,是文化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關於作者: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楹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上海闲话碎语》、《上海租界史话》、《外滩的历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风景线》、《食俗趣话》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丧仪与丧事程序
魂兮归来兮——复
越日小殓
三日大殓和搭建灵堂
初丧时的祭奠和吊唁
设灵堂和做七
拆灵堂和出丧
出殡
守丧和丧期内的祭礼
【第二章】 宗法制度与守丧制度
宗法制与不同的服丧礼制
中国宗法制度和祠堂
牌位是死者的“替身”
【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祭祀风俗
祭祀
纸马和纸扎
清明与上坟
清明公祭
中元节·地官诞辰·盂兰盆会
羹饭为鬼食
【第四章】 丧具的源起与发展
古者墓而不坟——墓与坟
盖棺论定谠——棺枢
墓志、墓志铭
悼词和诔、谥的关系
墓碑起源于丰碑
始作俑者——俑
墓葬中的买地契
赴告、讣告、讣闻
挽联说“挽”
赙贝冒与奠仪
【第五章】 近代丧事之嬗变
牌坊和纪念碑
近代上海商业殡仪业的发展
上海公共墓地的发生和发展
殡葬服务与上海“大出丧”
旧诗词中的丧俗
內容試閱
《说文解字》“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译成白话——尸体已经放进棺材,在入葬之前,活人们像对待宾客一样送他出行,所以写作——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有一段表述:
按《士丧礼》:“主人奉尸,由阼阶向西阶,敛于棺。”棺先在肆中矣。所谓殡也,在西阶。《檀弓》曰:“殡于客位。”又曰:“同人殡于西阶之上,宾之也。”《释名》亦曰:“于西壁下涂之曰殡,殡,宾也,宾客遇之……”段玉裁引用了长段的古文献,无非就是要说明,“殡”就是从人断气以后,入葬之前一段时间的丧事活动,亲人们像对待宾客的礼遇送别亲人,所以叫作“殡”。

当亲人被确定断气后,家人或委托代理操办丧事的“执事”就立即在丧家的厅堂里挂起布帏,设立一个停尸和供人们吊唁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灵堂”,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遵守这一种制度。但是,到了近代以后的上海,由于社会结构,房住环境,商业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灵堂”不得不发生变化,最终被商业化的“殡仪馆”替代。

本书中已多次提到,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高度的城市近代化使上海向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民大量涌入上海,使在较短的时期内城市人口以很快的速度增长。到
20世纪初,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移民人数远远多于本地居民。大量的移民首先打破了中国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族世代集中居住的居住形式,邻里之间已不再是传统居住形式中的亲属、亲戚关系,邻里之间可以以朋友的方式交往,但也可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人们已不必如宗法制下的“礼尚往来”;其次,都市化的另一个麻烦就是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困难,办丧事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上海人最缺少的就是生活和活动空间,人们希望有谁能出租“空间”,以解决生活中必须会遇上的“红白喜事”,最早举办公共性、商业性的殡仪服务是分散在城市中的同乡会馆、公所。

一般认为,中国的会馆始于明朝。几千年来,通过科举考试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同样也是学子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古代交通十分落后,进京赶考是十分艰难的,住在偏远地区的人赶考,也许要提前半年从家里出发,而且还不知何时能抵达京城,如提早抵达京城,就须在京城住下来等考试,同时,考试结束到正式公布考试成绩又得需要一段时间,对不少学子来讲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参加会试的学子又随时可能从中冒出一位大官,于是,有的省或府城或县城就在京城设立一个“会馆
”,它似乎是一个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或招待所,主要接待进京会试的同籍“举人”,“会馆”也因此而得名。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稽山会馆唐大士像》:
尝考会馆之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藉有稽,游有业,困有归也。

地方政府在京城设立会馆的另一作用是,京城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皇宫中的大小事情都可能被朝廷官吏和为皇宫服务的工作人员传出来,犹如今天北京人喜欢“侃大山”一样,会馆就可以将皇宫中的事抄成“邸报
”送到省里,供省政府参考。上海不是京城,只是一个滨海的商业城市,所以,上海会馆的一大作用是“仕宦商贾之在他乡者,易散而难聚,易疏而难亲,于是,立会馆以联络之,所以笃乡谊也”光绪癸未上海《重修建汀会馆碑》。中国古代实行土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即使客死他乡的人,家人也会想方设法把亲人的灵柩运回家乡人葬,而靠个人的力量要将棺木运回家乡又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会馆的另一作用就是代同乡人暂厝、运柩,帮助无力下葬的“困难户”处置殡葬事宜,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上海《四明公所义冢碑》此“四明”指浙江宁波府,以宁波位于四明山下而得名中讲:
四明襟山带海,地狭民稠,乡人耕读外,多出而营什一之利。久客他乡,死生莫必,或年下缺远,子若孤,莫知其所,良可悼叹。余自昭文移任上海县事,上海为东南一大都会……知有四明公所,为同乡停厝旅梓之区……撰此碑文者自称“加同知衔知上海县事定海蓝蔚雯”。蓝氏祖籍广东大埔,寄籍浙江定海今舟山。字子青,号蔗生。初以诸生援例捐知县,任江苏丹徒知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调署理上海知县,二十六年九月1846年10月离任,次年六月又复任署理上海知县;1853年9月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上海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也出现诸多困难,蓝氏于
1854年7月任署理上海道台,一方面与英法等国达成协议,联合镇压小刀会,悬赏追捕义军头目,并宣布江海关恢复征税。1859年奉命赴天津,听候直隶总督差遣,次年在北京逝世。该碑文应该是他1846年即将离任署理上海知县时所撰。文中提到的“旅梓”就是暂厝在四明公所内等候运往宁波的棺柩。P164-166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