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心理学家写给3~8岁孩子家长——教育的支点必须是科学)

書城自編碼: 18182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 者: 孙玉梅
國際書號(ISBN): 9787564051549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女人的胜利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24
《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
+

NT$ 288
《 正面教养(法国心理学家阿兰?布拉克尼耶经典之作。别去想做一个完美家长,也别奢望教育出完美的孩子。其实,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别再抱怨孩子了) 》
+

NT$ 315
《 儿童技能教养法(20年实践、22个国家推广,集芬兰教育之精华,跨越种族、体制和文化!附送“儿童技能教养法”示意图) 》
+

NT$ 266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
+

NT$ 237
《 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表扬要非常具体,批评要非常明确,就能让您说的话马上见效!入托、入园、入学前育儿百问经典工具书) 》
內容簡介:
如果你的孩子打人、说谎、搞破坏、缺乏耐性、霸道自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建议,对抗管教;
如果你不知怎么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
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它将告诉你:
1.孩子难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孩子的难搞行为表达了他怎样的心理;
3.他的心理是不是符合成长曲线的;
4.怎样用符合他心理认知的方法搞定他。
它将帮助你:
1.了解你的孩子,读懂他的内心;
2.认识幼儿心理发展曲线,引导他的成长;
3.学习符合儿童心理学的教养方法,科学育儿;
4.借鉴成长心理学方法,纠正孩子的成长偏差。
阅读本书四大理由:
1.针对性:
本书针对54个最令家长头疼的孩子的难搞行为开具药方;
2.专业性:
资深心理学家为你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准病因;
3.实用性:
告诉你符合儿童心理学与成长心理学的最有效的教养方法;
4.准确性:
针对幼儿发展的八大方面定制专业测试题,更准确地了解孩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3~8岁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问题”,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成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找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且给予专业的方法指导。

3~8岁是孩子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自由。孩子的这些要求,如果家长没有注意,或者不加理会,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家长如果简单地加以压制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所以,3~8岁孩子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需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运用科学的办法加以引导,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作者: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出版过多部孕教、育儿、亲子类图书,其作品见解独特,理念新颖,语言诙谐、简洁、质朴,让读者读后既能莞尔一笑,又能产生共鸣,还能汲取独到的教子经验。著有《犹太妈妈这样教孩子》等作品。
目錄
Part 1 关闭孩子的暴力门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1.安安欺负小朋友——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2.小秋又发飙了——如何安抚动辄哭闹的宝宝
3.不给买就不起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4.不让看就砸电视——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躁
5.我就不,我就不——如何面对孩子的倔犟心理
6.孩子跌倒大哭——远离依赖心理是王道
Part 2 给淘气宝宝把把脉
◆宝宝破坏倾向测试
1.家有破坏王——如何洞察孩子的破坏心理
2.爱拆东西的瑞瑞——满足孩子的探索心理
3.“上蹿下跳”的沙沙——好动背后的心理需求
4.将墙当成涂画板——涂鸦背后的心理需求
5.孩子爱玩脏东西——呵护孩子的创造力与感知力
6.小强热衷战斗游戏——如何纠正孩子的战斗欲
7.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如何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Part 3 小嘴里的大乾坤
◆宝宝撒谎倾向测试
1.饺子不是我弄地上的——如何应对孩子的防御性撒谎
2.和超人共进午餐的菲菲——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想象
3.我家娜娜爱吹牛——怎样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4.话太多的毛毛——孩子的表现欲该如何呵护
5.“脏话大王”晨晨——给孩子心理“清污”
6.小屁孩说大人话——警惕孩子童心早失
7.家有“顶嘴大王”——小心“独立期”孩子的逆反
Part 4 拯救小小冒失鬼
◆宝宝细心度测试
1.家有“马大哈”——让丢三落四的孩子细心点儿
2.书包跑哪去了——避免给“毛躁”型孩子消极暗示
3.作业小错不断——多让孩子做些“细活儿”
4.做事敷衍——如何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5.孩子老丢铅笔——怎样帮助自控力低的粗心孩子
6.家有“冒失鬼”——如何让“冒失”型孩子慢下来
Part 5 校正超级“小霸王”
◆宝宝霸道倾向测试
1.奇奇变成了小霸王——如何纠正“放纵溺爱型”霸道行为
2.我的苹果不给别人吃——怎样纠正孩子的“自私”
3.不给我玩儿,就要抢——警惕“儿童独占症”
4.我就要看少儿台——如何帮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5.好东西都是我的——怎样剔除孩子的独享意识
6.我的东西,谁也不准碰——孩子为何“唯我独尊”
Part 6 警惕!孩子有怪癖
◆宝宝怪异倾向测试
1.我只是拿来玩玩——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2.喜欢美女姐姐——如何顺利度过“性意识成长关键期”
3.孩子言行不一——用门槛效应纠正
4.蒙枕巾睡觉的晶晶——如何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对妈妈不亲的子默——警惕孩子的缄默效应
6.佳佳网络成瘾——如何帮孩子走出禁果效应
7.爱啃指甲的昭月——如何纠正孩子啃指甲
8.孩子虐待动物——校正孩子的残忍心
Part 7 宝宝爱涉险
◆宝宝涉险程度测试
1.爱从地上捡东西吃——如何应对“好奇型”异食行为
2.孩子喜欢按电源开关——正确引导“探险型”危险行为
3.让暖水瓶“高高在上”——怎样减少孩子对危险物品的探知欲
4.小小烟头收集家——不要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
5.孩子爱往高处爬——让孩子远离“攀高心理”
6.孩子爱玩马桶——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心理
Part 8 学习成了大问题
◆宝宝注意力测试
1.孩子上学是为了爸妈?——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2.孩子不喜欢老师——怎样帮孩子跨越情感隔阂
3.一提作业头就大了——如何让超限效应远离孩子
4.总考第二名——用鲶鱼效应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5.你帮我报学习班,征求我意见了吗?——巧妙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
6.小龙的头顶有点“秃”——如何帮孩子减少心理压力
7.爱走神的乐乐——用红萝卜效应帮孩子提高注意力
8.老师让默写,她抄写——如何应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应付心理
內容試閱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想知道宝宝有没有暴力倾向吗?宝宝暴力倾向的程度怎样呢?先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1.宝宝是否总是对你“大打出手”?
A.是 B.否
2.宝宝是否经常莫名其妙地“雷霆大怒”,并伴有长时间的哭闹?
A.是 B.否
3.宝宝是否经常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A.是 B.否

4.宝宝是否经常故意把你刚刚收拾好的东西搞乱,看着你忙忙碌碌的样子,他却在一旁自得其乐?
A.是 B.否
5.宝宝是否经常对自己“施暴”,以此来博得你的疼爱?
A.是 B.否
6.宝宝是否对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玩具和游戏的兴趣?
A.是 B.否
7.宝宝是否经常模仿其他宝宝之间、成人之间或影片里的暴力行为?
A.是 B.否
8.宝宝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是否会对别人“发怒”?
A.是 B.否
测试结果:
“暴力型”宝宝:A项出现6~8次,妈妈需要对宝宝的暴力行为引起高度重视。

“准暴力型”宝宝:A项出现3~5次,你的宝宝已经有了暴力的苗头,不过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才能作最后结论。
“安静型”宝宝:A项出现1~2次,妈妈大可放心,你的宝宝暂时还没有与暴力亲密接触。
1.安安欺负小朋友
——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周四下午,张强去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安安放学。可刚进幼儿园,安安班上的王老师就把他请到了办公室——看来安安又惹事了。

最近安安的脾气非常大,动不动就动粗。上周,安安就因为抢玩具把同班的小朋友珍珍打哭了。这次,儿子又惹什么事了?张强忐忑不安地进了王老师的办公室。

“安安爸,今天安安又打人了,把班上的东东打哭了。这孩子最近已经打了好几个小朋友了。我想和你聊聊,看看怎么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

“唉,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回家我好好收拾他!”听说儿子又打人,张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老师一听急了,说:“安安打别的孩子不对,但你也不能打他、骂他啊!以暴制暴,可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张强点点头,说:“王老师,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可有的时候孩子把我气急了,就忍不住给他两巴掌。尤其是最近,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挨的打就多了。”

王老师听后,点点头说:“这就找到原因了。孩子最近在幼儿园的打人行为,就是因为在家里挨了打。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别打孩子。越打越纠正不了坏毛病。”
张强听了惭愧地点点头:“好,老师,我听你的!”
……

在教室里见到安安,孩子正被老师罚一个人坐在角落里5分钟,不准说话和走动,也不准别的小朋友和他说话。张强到教室的时候,惩罚的时间还没到。安安看到爸爸,小脸绷着,低着头不敢看爸爸的眼睛。

这一次,张强没有不顾孩子的面子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训斥他,而是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安静地等儿子的惩罚结束,而后父子两人一起回家了。
路上,张强问安安为什么打人,安安说:“我只是看他不顺眼,我不喜欢他。”

张强忍了几次,终于忍住了没发火动手打安安,但心里却对孩子的暴力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不喜欢别人就打人?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这么小就这么暴力,长大了怎么办?

案例深度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W.哈特普曾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即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常在年龄小的儿童身上出现,表现为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这种攻击性行为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消失。

但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这种攻击不是为了抢夺物品,目的是对人造成伤害。这种攻击性行为就是敌意性攻击。比如,故事中安安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打人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显然比工具性攻击更加恶劣,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管是哪类攻击行为,都不能列为品德问题。所以,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得到削减。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呢?

从儿童心理学来看,这种行为是一种必然。儿童两三岁时,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这一时期,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好玩的玩具与美食都是自己的。因为不懂得分享、合作,所以,争抢玩具与美食的事时有发生。在争抢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同时,这一时期,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与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在与其他孩子交往或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误解,产生矛盾,出现争吵、打斗等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随着孩子的长大、获得经验的增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但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比较“顽固”,甚至出现安安那样无故打人的行为。这时,家长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了。
1.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比如,父母经常打架,就会影响孩子,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有可能动手打人。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或使用体罚来惩罚孩子,也会给孩子负面效应,诱发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2.不良环境的影响

有的孩子有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必然会心理失衡。比如,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或忌妒心理,进而引发攻击性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受到老师或父母批评时,心里觉得很委屈、失落,并由此产生自卑感。而此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受到赞赏,他必然会对得到表扬的一方产生忌妒心理。如果得到表扬的小朋友再嘲笑他,就可能诱发孩子深藏在心底的自卑,进而对对方大打出手。

电视媒介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孩子经常看《晶码战士》《迪加?奥特曼》等有打斗内容的动画片。看得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模仿,会学着动画片中的人物,攻击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
3.不良情绪的影响

很多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因为心中有不良情绪,比如,愤怒、委屈、烦躁,而又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渠道,或得不到父母的帮助或疏导,长时间郁积在心中。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发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冲突。此时,与其说孩子打人,不如说他在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为恰当。
4.缺少良好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的目的不是要攻击对方,而是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尤其是1~3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知如何与对方沟通,或向对方表示友好。于是,就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拍小朋友一下,或撞小朋友一下。他的行为看上去很像打架,其实,他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而已。

心理学家支招

3岁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正常行为。3岁后,如果孩子还有这种行为,父母就应该加以引导了。如果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听之任之,既会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又会影响其人际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观察。如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出现,应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其纠正。
1.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或与亲戚、朋友有了矛盾,一定要注意处理方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大声争论。特别是爱争吵、打架的父母,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争执,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打骂或体罚孩子。对于孩子错误行为的改正,打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通过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为为什么错了,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孩子获得进步。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比如,受了小朋友的欺负或老师的不公正批评而生气或委屈时,家长要及时安抚与疏导。父母的爱是最有效的良药。
2.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尽可能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玩暴力血腥的电脑游戏等。父母要尽可能帮孩子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或其他电视节目。

如果孩子坚持要看这类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一边看,一边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可模仿的。
3.教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

幼儿时期的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从三四岁开始,孩子才有分享、合作等意识。所以父母要适时对孩子的分享精神、合作精神进行引导,让孩子懂得谦让,体验给予、分享的快乐。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幼儿园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学习礼貌待客,主动把家里好玩的、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小朋友。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有了分享意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了。
4.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视。良好的语言氛围是宝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爸爸妈妈平时要多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宝宝交流,尽量为他提供语言表达和申辩的机会。多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鼓励宝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宝宝体会到用语言表达的效果和乐趣。
5.增强孩子的同理心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家长可适时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家长要告诉他,用力打小朋友,小朋友会很疼的,就像你自己不小心摔倒或撞到桌子上那样疼。
6.巧用“爱抚效应”

心理学上有“爱抚效应”,是指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让人神经系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而生气或与小朋友发生争执而暴躁不安时,父母可以借用爱抚效应,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绪。而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就不会再打人了。
7.屡教不改的孩子可用身体约束法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一些强制措施,比如用“身体约束法”来制止孩子“施暴”。

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这之后,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见效。
8.爸爸妈妈不能做的三件事
孩子施暴之后,家长切忌做以下三件事:
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有时候宝宝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训斥,这样只会加重宝宝的暴力倾向。
不要因为宝宝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这样只能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不要鼓励宝宝报复打击其他小朋友。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王小丽
职业:公司职员
儿子姓名:浩浩,7岁

我家浩浩今年7岁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人见人爱。可一年前这孩子可是一个混世魔王,大人小孩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打人。

浩浩的暴力行为最早出现在他两岁左右,和小朋友抢玩具,因为抢不过,最后动手打了对方。发现浩浩打人之后,我和浩浩爸爸没少给他讲道理。虽然每次他都答应再也不打人了,可一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他的小拳头就又不老实了。

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浩浩对于集体生活非常不习惯,与小朋友争执、冲突更是常事,所以几乎每天他都动手打人。最后老师提出,希望我们能给浩浩转园。浩浩爸爸又急又气,就动手打了浩浩。挨了打的浩浩只安分了两天,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显然我们的方法不给力。怎么办呢?

一个周末,浩浩在公园里遇见了邻居家的小朋友思思。两人先还玩得好好的,可不知为什么就起了争执,浩浩举起了小拳头,我见状赶紧上前捉住了他的手。这次我没有生气,而是温和地对浩浩说:“浩浩,思思是女生,是吧?男生要保护女生!”我一面紧紧拉着他的手,搂着他的肩膀,等待他的怒气消失,一面告诉他,思思是你的好朋友,可以与你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不管思思做了什么,都不能动手打思思。过了几分钟,浩浩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还主动向思思道了歉。我夸张地表扬了他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及事后主动道歉的行为。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老师,希望老师在浩浩发怒时能够协助他平息怒气。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一个月后,浩浩已经能够在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主动走开,到一边冷静自己的情绪了。几个月后,浩浩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顺畅,也懂得分享和合作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转移法。当孩子打人时,先抓住他的手或按他的肩膀,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同时找一些话题,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并主动控制住自己的暴力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暴力行为,我建议你,不管孩子是由于什么原因,一定要理解他,同时信任他,耐心地帮助他纠正。
2.小秋又发飙了
——如何安抚动辄哭闹的宝宝
“妈妈,妈妈,我要妈妈,你在哪儿啊!”

“秋秋,妈妈去洗手间了。别哭了,爸爸在这呢!”一听孩子哭闹,秋秋爸以最快的速度,从厨房跑到了卧室的床边。没想到,自己的热脸却贴到了秋秋的冷屁股:“不,不要爸爸,就要妈妈!妈妈!妈妈……”秋秋大哭不止,还把枕头扔到了地上。

看着涕泪横流的儿子,爸爸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好不容易,妈妈从洗手间出来了。秋秋一看妈妈来了,哭声更大了,一边哭,一边喊:“坏爸爸,坏爸爸!”
“唉,这孩子!无法无天了,气死人了!”爸爸也生气了。
“哎,你怎么跟孩子计较!你先洗脸去,我来哄他。”妈妈也有点儿不耐烦了。
不一会儿,秋秋不哭了,去玩玩具去了。秋秋爸叹气:“唉,没见过这样能哭闹的孩子!”

“是啊,你看这孩子刚上幼儿园两个月,学识没见长,脾气却越来越大,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孩子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妈妈也心力交瘁。
“唉!真是让人伤透脑筋,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这个孩子,看来我们要多想办法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就像一个脆弱的“小气球”,家长感觉伤不起。
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呢?面对动辄哭闹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安抚呢?

首先你要记住一点,尽管发脾气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可爱,但是0~6岁的孩子,很少会为了气家长而发脾气。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他们发脾气多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以此要求家长顺从。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孩子的哭闹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除了吃好穿暖,孩子还有很多的心理需求。当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大发脾气。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在4个月时就有了发脾气、表达不良情绪的能力。而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过孩子对于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做出理性的认识或决策,而是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或行动。可是他的认识或行动,却常常遇到父母的阻挠。孩子当然不会意识到父母的阻挠自有父母的道理,而是每遇到父母的阻挠或受到挫折打击时,都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抗议,比如哭闹、摔东西等。秋秋就是这样,睡醒时,见妈妈没在身边,于是就大发脾气,甚至迁怒于别人。
2.负面环境的效应

孩子脾气大,有很多原因,比如,不良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既包括家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

先说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父母经常争吵或平时说话总是大声喧哗,像吵架一样,这些会给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遇到困难、处理问题时,就会习惯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和美的家庭,父母之间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地讨论或协商,平时说话也轻声慢语,那么孩子说话就不会粗声大气,遇到问题时也不会大喊大叫。

孩子成长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孩子。比如生活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孩子吃不好、睡不着,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会脾气暴躁、动辄哭闹。如果生活环境悠然娴静,孩子的心情也会很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不容易成为动辄哭闹的问题孩子。
3.身体不适

除了心理需求与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绪也会受身体健康程度的影响。因而,当孩子身体劳累或不适时,孩子脾气也大。特别是2~3岁的孩子,常常因贪玩而不睡午觉,结果导致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从而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此时,孩子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另外孩子肚子饿了或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导致孩子情绪失控而发脾气。
4.其他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孩子脾气大。

比如孩子生病时,如果家长百依百顺,当孩子病好之后,家长就取消了对孩子的特殊待遇,孩子往往会因此而感觉愤怒,大发脾气。

心理学家支招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是成长的征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是“合理”的,是好事。

但是面对“小气球”宝宝,很多父母会表现出急躁、烦恼,有些父母甚至会因此而向孩子发火,打骂叫嚷。所以,经常见到孩子在哭闹、家长在旁边训斥的情景。初时孩子还可能会因为家长的恼火而安静下来,但长期之后,孩子便会变本加厉。家长发火更会激化矛盾,对平息孩子的怒气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该怎么办呢?找到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小气球”的气就可平稳地放出来了。
1.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这时,家长要本着“爱与自由”的原则,分析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就可有效解决孩子的哭闹。

如果孩子经常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家长就要进行自我检查,看是不是自己管得太多,给孩子的束缚太多了。很多时候孩子的需求都是合理的。比如想玩水、玩泥巴、玩土、玩螺丝刀等。家长往往觉得孩子会把衣服弄脏而拒绝孩子的要求,进而使得孩子大哭大闹。实际上,这种亲子之间的冲突完全可以避免。孩子想玩就让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玩好了。所以,不要为了让自己少洗几件衣服或者浪费一点儿水而取消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多给孩子自由,就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哭闹次数。

当然孩子也有提出不合理需求的时候,比如想摸带电的插口等。这时家长不要武断地拒绝,而要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这些东西是危险的。还可以给孩子讲讲电的原理、用电的注意事项等,甚至可以请小区的电力维修工到家里来给孩子讲不安全用电的危害。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孩子不再提出这方面的不合理需求,还使孩子学到了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2.给孩子一个平和的人文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遇到事情时,要学会控制愤怒的情绪。夫妻间有矛盾,尽量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不要大吵大闹。平时还要经常开开玩笑,给孩子一个开放、轻松、平和的人文环境。这样,孩子遇事就会沉着应对,而不是火冒三丈、大发脾气。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发脾气时,可以用转移法。用他感兴趣的游戏或物品吸引他,转移他的情绪。比如,让孩子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或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散步。安静的环境可以使孩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4.冷处理法

国外的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不是去哄他,而是不理他,任他哭闹。这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其实却是很给力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当宝宝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时,家长不妨采取冷处理法。

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父母可以一边安抚他,一边与他沟通,请他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生气的原因。告诉他,委屈、伤心的时候,可以说出来,甚至哭一会儿也没关系,但是不要向父母发脾气。告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一点儿也不可爱,你的行为和语言还会令父母伤心。所以,如果你心情不好、想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做做深呼吸,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5.因“时”而宜

孩子的年纪不同,其心理需求差别很大,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小气球”,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0~6个月时,宝宝的不良情绪主要是愤怒。平息其怒气最好的办法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给他一个会发出音乐铃声的玩具,或者给他唱一首儿歌都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绪。

6~12个月时,宝宝的愤怒情绪开始细化为不安、生气、恐惧等。这一年龄段,孩子有不良情绪时,父母可带他离开不良环境,换一个孩子觉得安全的地方,或者给孩子一个他熟悉的玩具、玩偶,甚至枕巾、毛巾等。

带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很多孩子会哭闹,这实际上是因为孩子感到不安、恐惧。所以,带孩子外出旅行,最好带上一两件孩子熟悉的枕巾、床单等,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孩子表现出不安、恐惧时,家长要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柔声告诉孩子不要着急,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在。这样,就可消除孩子的哭闹,让孩子安静下来。

12~24个月时,孩子会夸大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自控能力很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成为“小气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用自己的双脚去探索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感触世界,但是他们还不能辨别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所以,他们经常会提出不合理的需求,从而招致父母的制止和反对,因而屡遭挫折。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夸大自己所感受到的不良情绪,成为“小气球”。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小气球”,家长要从三点入手:第一,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探索要求,让孩子自由去探索,不要太束缚孩子;第二,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要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第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尽可使用。

24个月以上的宝宝,心智能力逐步提高,越来越能够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上文中提到的方法都可在孩子发脾气时使用。此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用语言来表达不良情绪。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王小明
职业:公司职员
儿子姓名:西西,7岁

我家西西7岁了,是个聪明的小男孩。由于我与妻子工作忙,西西3岁前一直待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
西西3岁的时候,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我们把他接了回来,送到了幼儿园。
接他回来后,我们发现,这孩子脾气非常大,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生气、哭闹。

一天,他说要去楼下玩。当时他妈妈正在洗衣服,还有几件衣服就洗完了,于是,就告诉他等会儿,洗完衣服就陪他下楼玩。
可他说不行,要现在就去!马上就去!妈妈没理他,继续洗衣服。

他见爸爸妈妈不理自己,“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爷爷奶奶,就好像妈妈虐待他似的。

妈妈见状赶紧过来安慰,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可道理说了一箩筐,他还是在一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气得又走开了,让他“哭个够”。妈妈一走,他哭得更厉害了,还拿起电话,要向爷爷奶奶告状。见此情景,我只好带他下楼去了。

对于西西,我们一直是心怀愧疚的,所以一直以来对他很是宠溺。他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只要打电话来告诉我想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爷爷奶奶平时也很宠他,所以才导致了他现在这样脾气大。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这孩子就毁了。

有一次,他因为一件小事又发脾气,一边发脾气,一边还捶打沙发垫子。这倒启发了我。孩子发脾气时,何不让他捶打沙发垫子呢?这样做,既对身体无害,又能发泄其愤怒情绪。

于是,当他再发脾气时,我就告诉他,你可以捶打沙发垫子,并且可以一边打,一边把惹他生气的事情说出来。

这一招果然有效,西西将不良情绪都发泄在了沙发垫子上,我也从他边捶打边诉说的过程中也知道了他发火的原因。

等他安静下来之后,我就把他抱到自己腿上,帮他分析原因,告诉他想发火的时候做做深呼吸,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慢慢地,我发现西西变了,他不再霸道,不再急躁,开始能够冷静地告诉我一些令他感到受伤的事了。他哭哭啼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可见,孩子发脾气时,给孩子一个宣泄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在气头上时,家长千万不要激动地给孩子讲道理,因为那时孩子满心都是怒气,他根本没有办法思考和吸纳家长的忠告。只有等他的怒气发泄出去之后,才能听得进去道理。

父母保持理性,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关键。这样,不仅利于孩子冷静,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
3.不给买就不起来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又到了换季的时候,童童妈发现,童童去年的衣服都小了,于是决定去商场给孩子买几件过冬的衣服。

吃过饭,妈妈想偷偷溜出去,不带童童去商场。因为童童有个坏毛病,见什么要什么,不给就撒泼打滚。童童妈怕童童“老毛病”犯了,就决定一个人偷偷去。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妈妈不上班在家陪自己,童童才不会放妈妈走呢,从早上起床就把妈妈看得紧紧的,就怕妈妈跑掉。
妈妈见甩不开童童,只好告诉他:“妈妈一会儿要去商场,给童童买新衣服去。你去不去?”
童童开心地说:“去!去!太好了!”
妈妈说:“可是我不想带你去,因为你总要乱买东西!”
童童赶紧保证:“妈妈,我不会乱买东西!”

母子两个拉钩一番之后就出发了。在商场里,童童表现得还不错,妈妈顺利地买上了童童的冬衣。看看时间不早了,妈妈说:“童童,咱们回家吧,天都快黑了。”
童童意犹未尽地摇头,并且说:“妈妈,我饿死了!”
妈妈知道这是童童的“老毛病”犯了,于是不理童童,继续前行。
“妈妈,我饿死了!我要吃蛋糕!”童童开始坐在地上,不走了。
见周围的人投来奇怪的眼神,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给他买了蛋糕。
童童一边啃着蛋糕,一边看周围的橱窗,走到一个玩具店门口,又大喊:“妈妈,我要枪!”
妈妈生气了:“你出门前不是答应妈妈不乱买东西的吗?怎么现在还是见什么买什么!不行!”
“妈妈,我要枪!”
“不行!家里已经有十多把枪了,你要这么多枪做什么!”
“哇……我要枪……哇……就要买!”童童开始撒泼打滚。
看着执拗的儿子,妈妈在心底叹气:“唉,这孩子,见什么买什么,让人愁死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是最考验家长的智慧和耐心的时候。

因为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耍赖、哭闹会引来众人的关注,这会令家长很没面子。此时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对孩子大动干戈,还有一些家长会因为周围人的侧目而对孩子妥协,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殊不知,这两种态度都会从负面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比较单一。所以,对孩子哭闹的行为,家长要学会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不要武断地怒斥了之。
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一般有以下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

较之于多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差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对孩子的爱倾注得更多,对于孩子的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也会尽量给予满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成了孩子随心所欲的习惯,想怎样就怎样,不能接受家长的拒绝。一旦拒绝,孩子就会感到备受打击,进而采用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尤其在商场、超市等场合,因为玩具、食品等的吸引,孩子必然会见什么要什么。

除了不能接受拒绝以外,孩子还不能接受等待。一旦要什么,家长必须马上满足他,不能延迟,一旦延迟必会招来孩子的大哭大闹。
因为家长的少拒绝、少延迟,所以导致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制力。
2.家长不遵守规则
很多孩子屡屡在公共场合下哭闹,实际上源自于家长的妥协。

很多时候,在去商场或者超市前,家长都和孩子约定好,不许乱买东西。可是,孩子因为自制力差,见到自己心仪的玩具、零食等,必然会想要。这时如果家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而妥协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虽然制定了规则,但是也可以不遵守”的印象。

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了生活一个界限。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需求时,他才会感到平静而快乐。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打破规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喧闹的环境

通常,商场或超市人多,环境喧闹。成人在喧闹的环境中待时间长了,心里也会烦躁,更不要说是一个几岁的孩子了。而且在逛商场或超市的过程中,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疲惫,或者是饿了、渴了。

如果孩子累了、饿了、渴了,不仅会表现出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还会情绪急躁。如果此时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满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上升到极端,从而会大哭大闹。这时,他的哭闹并不是因为遭到拒绝,而只是找个借口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罢了。

心理学家支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1岁前后就会开始发脾气,到两、三岁时会达到一个高峰。因为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初步形成,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于自己的需求与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达。一旦有负面情绪,孩子往往表现出哭闹等行为。

而且,当孩子两三岁时,家长还会因为孩子“大了”,即将要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开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如果从出生时家长就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满足,到家长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时,孩子就会感到受挫。所以,家长会觉得孩子在两三岁时最容易出现大哭大闹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合,表现尤其明显。
针对孩子在公共场合无理哭闹的行为,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设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坚决拒绝;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延迟满足。这种对自制力的培养要从1岁就开始。这样,到两三岁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时,孩子就不会感觉突然了。

对于已经三四岁的自制力差的孩子,家长更要从现在开始学会拒绝和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免以后改变更加困难。不过这种拒绝和改变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不要让孩子感觉“昨天还事事都顺着我,今天就处处和我作对”。可以先从小事开始,比如孩子今天想吃鱼,你可以告诉他等周日再买鱼,请爷爷奶奶一起吃。等孩子逐渐习惯之后,再扩大到买玩具、外出游玩等方面,循序渐进可以使孩子不会感觉太受挫。

即使在公共场合也要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比如,当孩子在玩具柜台前踢腿、打滚时,可以进行冷处理,走开到别的地方,任由孩子哭闹;或者将孩子扛上肩,远离使他产生不合理要求的环境。这样做可能会招来很多人的围观,但不要觉得没面子。要知道,孩子的将来比你的面子更重要。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满足,他再面对一些诱惑时,就会慢慢学会克制自己。
2.给孩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要求

很多父母说,在家已经约定好“不乱买东西”,可是孩子到了商场还是见什么要什么。家长觉得这是孩子违规,实际上不是。对于0~8岁的孩子来说,“乱买”是个难以理解的词。孩子会觉得我提出的买玩具、买零食都是我自己需要的,是有用途的,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怎么是“乱买”呢?孩子的“乱买”和家长的“乱买”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时怎么能期待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呢!所以,和孩子的事先约定要明确,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于孩子不能理解的要求不要提。

这种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心智成熟程度来提出。比如,对于两三岁的宝宝,你可以和他约定只能买一件玩具(或者零食),他就明白这次他只能选择一件玩具;对于四五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东西的贵贱,这时可以约定只能买一件不超过50元的玩具;对于六七岁的孩子,已经明白玩具只要够玩就可以,尤其是同一个种类的玩具,你们可以事先约定,不要再买枪或者汽车,可以选择一件不超过50元的其他玩具。对这样的要求,孩子就非常明确了。到孩子耍赖时,只要提醒他我们事先约定好了的,孩子就会停止不合理的要求。

此外,家长提出的要求还要孩子能够做得到。比如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宝宝去商场什么都不给买,孩子肯定做不到。这时可以约定,先陪妈妈买东西,然后妈妈再给宝宝买一块蛋糕或者一件玩具作为奖励。这样孩子才能做到。
3.父母要说话算数

有了孩子能够理解的明确的约定,家长和孩子都要按照事先的约定去做。即使在孩子哭闹时,父母也要坚持之前的约定,千万不能因为心软,或心疼哭闹的孩子,而答应孩子的无理请求。凡是说好不允许的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父母说到做到,才能以此强化孩子的意识,让他慢慢学会自我控制。

此外,在逛商场时,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如果发现孩子确实累了,可以找个椅子休息一下。或者给孩子买点儿吃的、喝的,补充体力。
4.阳性强化法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守规矩,商场内没有乱买东西,也没有无理取闹。那么,你不妨买一个他喜欢的小玩具或零食奖赏他。

在心理学上,这叫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所以,当你的孩子守规矩、守约定时,你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他良好的表现,多赞扬他,让他体验守规矩的快乐。时间长了,他自然就会学会守规矩了。
5.避免负面环境的效应

商场人多,环境喧闹,有的商场通风效果差,在这种环境待长了,孩子有可能会变得心烦意乱。所以,父母带孩子购物时,应该缩短购物时间,不要长时间在商场内逛来逛去,最好是尽早结束购物活动,带孩子离开人多嘈杂的商场。特别是当孩子百无聊赖,已显疲惫时,一定要避免负面环境的影响。
6.出发前可以给孩子带上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

一个避免孩子在商场哭闹的好办法就是在出发前给孩子带上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这样家长在挑选货品时,孩子可以玩自己的玩具,不会觉得百无聊赖。零食也可以缓解孩子的无聊感。所以带上玩具或者零食去商场,孩子的哭闹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胡静
职业:公务员
儿子姓名:阳阳,5岁

生阳阳那一年我32岁,他爸爸38岁。因为孩子来得晚,所以家人爱惜如宝。可能正是因为平时太溺爱了,导致阳阳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没有耐心,而且也不能接受别人的合理批评。

以前孩子小,一哭闹起来,家人也就容忍、妥协了。于是,当他在商场的玩具柜台前不走的时候,奶奶给买了小汽车——尽管家里已经有整整一箱子小汽车了;当他在超市食品区坐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巧克力和糖果——尽管两岁多的他已经有龋齿了。

但是,阳阳今年已经5岁了,还像小孩子一样在商场或超市里大哭大闹。看着自私、任性的孩子,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任由他任性下去,非把孩子毁了不可。

怎么办呢?我分析,阳阳的主要问题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差,于是决定先从培养孩子的控制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控制能力,就要延迟满足他的合理要求,拒绝他的无理要求。

一个周末,是阳阳的生日。他要吃排骨,我买了排骨、茄子、鸡肉,又订了蛋糕,并且打电话邀请邻居的孩子小海来做客。

排骨做好时,阳阳特别想吃,但我告诉他“等小海来了一起吃”,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为了抵制排骨的诱惑,我建议他去门外等。阳阳听了我的话,就到门外去等小海。

等了一会儿,小海还没来,而厨房内排骨的香味又勾起了阳阳肚子里的馋虫:“妈妈,我能不能只吃一小块?”

“阳阳,还是等小海来一起吃吧!客人没来,主人先吃,是很没礼貌的!阳阳想做有礼貌的好孩子,是吧?”
“嗯!”
“你可以先去玩积木,一边玩一边等小海。”
“好!”

阳阳去他的房间玩起积木来。玩了一会儿,小海来了。阳阳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吃排骨了。我更开心,因为阳阳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控制之旅的第一步——延迟满足。

之后,阳阳的延迟满足的范围逐渐扩大,现在他的自制力已经很好了。同时,孩子的耐心、对家人的体谅等也逐渐增强了,在商场里哭闹的行为再也没有出现过。
4.不让看就砸电视
——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躁

张女士的女儿欣欣上小学四年级了,别看是一个女孩,却让张女士头痛不已。因为这孩子脾气特别大,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摔东西。

昨天,女儿刚从学校回到家就想看电视,张女士想让她写完作业再看,结果却招来欣欣的大喊大叫。
“不行,不行!我就看!现在就看!不让我看就砸电视机!”
见欣欣这样大喊大叫,张女士一气之下关掉了电视。
“我就要看电视!不看电视,我就不写作业!”欣欣一边大喊,一边用书本砸电视。

听着母女俩争执,欣欣的奶奶赶紧出来调停。奶奶一来,张女士就没辙了。因为欣欣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特别宠爱她,什么都顺着她。

果不其然,奶奶看到哭得泪人一样的孙女,一面心疼地哄她,一面埋怨张女士:“孩子想看电视没什么错,有话好好和孩子说,看把孩子气的。”

张女士无语地站在一旁,在孩子奶奶面前她是百口莫辩。但是张女士想到已经快10岁的欣欣,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动辄摔打东西的行为就觉得不管不行了——家里的电话机已经让她砸坏了3个,自己的手机也被她摔坏了2个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哭闹是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的一种形式,但是如果有如案例中欣欣表现出的摔打东西的行为,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孩子摔东西与打人一样,都属于攻击性行为,而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特性。比如,孩子3岁时爱摔东西、打架,5岁时仍然爱摔东西、打架,6~10岁时如果还如此,那么,这意味着10~14岁时,他还会有与同伴争斗、打架等暴力倾向。

对于孩子的盛怒,家长需要重视,但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孩子在发泄不良情绪时,使用摔打东西这样的暴力行为,并没有示威的意愿,只是因为心中的怒气已经到达顶点,必须要找一个发泄的对象来发泄而已。家长需要首先找到孩子盛怒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盛怒的情绪,才能有效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盛怒往往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娇惯

孩子的盛怒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很多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在面对拒绝时更容易出现哭闹,甚至摔打东西等行为,这和爷爷奶奶从小对他们的娇惯、纵容是分不开的。

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照顾孩子的人可能达到五六个,孩子的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而相对父母两人需要照顾两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的需求并不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父母的回应,所以现代的孩子更多表现出脾气大、焦躁。

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的,还不能换位思考,也无法做到体谅、理解他人。但是3岁以后,孩子还是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一旦别人不能满足或者配合自己,就哭闹、生气甚至摔打东西,父母就应该检讨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太娇惯了。
2.对孩子要求过严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溺爱孩子。为了让孩子实现上大学及上名牌大学的梦想,许多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格,连睡觉吃饭都要按时按点,孩子如果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父母甚至不惜对孩子动粗。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孩子情感压抑、心理失衡,造成情绪的紧张与焦躁。情绪紧张与焦躁的孩子,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往往采取过激行为。比如,以大哭大闹、砸东西等形式发泄。
3.情感“饥饿”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孩子在一到两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形成。此时,他们十分需要家人尤其是妈妈的关注,而一旦其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就可能出现波动。比如,情绪焦躁、郁郁寡欢,进而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
4.自控能力差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成为家中所有大人的注目中心,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不能接受打击、拒绝,控制、调节情绪的能力太差,一旦遭受挫折就焦躁、紧张、大喊大叫、大哭大闹。

心理学家支招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盛怒只是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有益处的。但是动不动就发火,甚至采取暴力破坏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更加健康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之道。
1.远离发怒环境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和孩子辩论谁对谁错,而是先表示理解孩子的生气、发怒等情绪,并且把孩子带离这个环境,或者远离“惹”孩子发怒的人,让孩子平静下来。

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自己话的时候,往往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听话。殊不知,在气头上,孩子是听不进去任何建议的。此时,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对是错,先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的负面情绪有了机会疏解时,就不会有暴力爆发的行为了。
2.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一生下来就拥有了同成人一样的情绪系统,所以,孩子也会有焦躁、沮丧、难过等负面情绪。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出现,家长要通过温柔的语言、充分的接纳以及拥抱等身体接触来帮助孩子改善负面情绪。

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感到沮丧的时候,不妨哭出来,一旦将负面情绪抒发出来,就会感觉好很多;感到急躁、莫名其妙地想发火的时候,不妨告诉家长自己感觉不开心,并且告诉家长自己需要单独待一会儿——独处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可以教孩子在感到生气、难过的时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摔东西。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别人的一些做法或者语言令你感到生气的时候,不要再和对方辩论,而要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生气了”——然后安静地走开,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等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去解决和对方的分歧。
4.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但不能因此对孩子要求过严,要知道孩子也是人,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因而,在生活中,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之后,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去玩耍、游戏。这样,孩子就会很快乐,就能避免其不良情绪的产生了。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吴丽丽
职业:医生
女儿姓名:娇娇,3岁半

我的女儿娇娇非常可爱,很像日本的小明星“阿拉蕾”。见过娇娇的人都夸她是小天使,又漂亮又懂事,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可是一年前她却是个出了名的“刺头”,最难管的孩子!因为她的脾气太坏了,连我都受不了她的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以及稍有不顺就表现出的焦躁、暴力。

我反思,孩子这样,与爷爷奶奶的过分照顾有关。我是医生,工作很忙,娇娇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娇娇两岁前,体质非常差,三天两头生病。一生病,爷爷奶奶不但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得更加精心,还常以“孩子不舒服,要什么尽量满足她”为由,娇纵她。她想吃什么,爷爷奶奶马上给做什么;想要什么玩具,立马给她买什么。时间长了,她就成了家里的老大,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娇娇两岁多时,体质增强了,不常生病了,可是一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毛病却已经养成了。特别是她的需求被我和她爸爸拒绝时,她的反应更是强烈,动辄撒泼打滚,甚至摔打东西。

这孩子的脾气怎么这么坏?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她的坏脾气一般只朝我和她爸爸发,在爷爷奶奶面前还是挺听话的。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们对娇娇的关心不够,她在用这种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

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心一下就被揪疼了,这么个小人儿,多么可怜,为了博得父母的关注,竟然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于是,我和她爸爸长谈了一次,决定每天必须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女儿,不管有多忙都必须保证和女儿共处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从第二天开始,我和同事协商好,尽可能不值夜班,下班就回家陪女儿。爸爸也尽可能推掉晚上的应酬,早早回家。

从那以后,每天吃完晚饭后,我们都会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在公园里,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了解孩子一天做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烦恼。开始时,娇娇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什么,随着时间的增长,她已经能够说出“下午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这样的话了。

也是在饭后散步的时候,我们发现娇娇不能等待。比如娇娇想玩公园里的秋千,可是已经有小朋友在玩了。这时,她就想要把对方拉下来。此时,我会陪在她旁边,告诉她:“你也想玩秋千是不是?可是有小朋友在玩了。咱们站在这里排队,好不好?”她听到这些就会安静地等待。开始的时候,等待几分钟,她又开始急不可耐了,我就和爸爸给她贴奖章,奖励她能够安静等待5分钟。娇娇得到奖章很开心,又安静下来等待了。

随着与孩子共处时间的增多,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及时纠正,娇娇的焦躁问题也越来越少了。同时,她也学会了耐心等待,脾气也没有原来急躁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让孩子能够主动关心家人,同时体谅家人的不容易。这些都使娇娇越来越懂事了。

我们和娇娇的爷爷奶奶达成协议,如果娇娇做错了事情,不要对她大喊大叫,只要平静地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就可以了,不要加上“不乖、不听话”等标签。同时,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后,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待一会儿,再给她好的建议。

一年以后,娇娇3岁半,暴躁的脾气已经不见了。即使是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用语言表达:“我好烦,怎么办?”

通过教育娇娇,我觉得如果发现孩子脾气大,情绪焦躁,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要想办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使用科学的办法,并且坚持下去,相信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坏毛病一定有所改正。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