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三教九流 大全集

書城自編碼: 18235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 者: 翟文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601824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38/895000
書度/開本: 10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3
《 悟·破·习大全集 》
+

NT$ 283
《 历史潜规则 大全集 》
+

NT$ 236
《 冷门知识 大全集 》
+

NT$ 283
《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 大全集 》
編輯推薦:
“三教九流”是“三教”与“九流”的合称。“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教派。儒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只是其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与宗教相通。释,即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年深日久,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演变成为中国佛教。道教于东汉时创立,是中国真正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博采各家之长,融合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学说为一体。
內容簡介:
翟文明编著的《三教九流大全集》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儒、释、道三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详细介绍了帮会、商贾、娼妓、宦官、赌徒、优伶、风水先生与算命先生、师爷、乞丐、土匪盗贼、流氓、私塾先生、郎中、画工、武侠与镖师等十几种最具代表性的封建社会职业。《三教九流大全集》中摈弃了将三教与九流截然分开、旧九流分等级的观点,详细地阐述了中国传统三大宗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同时,选取了十几个最典型的古代职业,描述了这些职业的产生、发展、主要职业特征以及这一行当的著名人物,以客观的态度来探讨社会职业的文化内涵,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另外,编者还精选了100余幅契合文意的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耳目一新,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本书力求通过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结合科学的体例、丰富的图片、简约的版式以及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给读者一份新鲜的文化大餐,希望能对读者的人生有所助益。
目錄
第一章 道冠古今,德牟天地——儒教
“三教之首”遭遇的尴尬
儒教文化的源头——周公制礼
儒教的创始与继承
儒教的祖师——孔子
儒教真正的创立者——董仲舒
儒教的最后完善——宋明理学
影响深远的儒教伦理观
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
独具特色的儒教教义
神道设教
儒教诸神
形式各异的祀神庙坛
儒教的祭祀场所——孔庙
儒教的宗教仪礼——祭孔大典
皇帝祭天的最高典礼一泰山封禅
虔诚信徒的典范——孝子、忠臣、节妇
十三经:万世尊奉的儒教经典
儒家代表人物
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
第二章 转迷成悟,普度众生——佛教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
中土禅宗
中国律宗
法相宗
中原密宗
尊崇佛教的帝王
贬抑佛教的帝王
佛教的宗教理念
佛教教义
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
三界诸天与可怕的地狱
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教的修行方法
森严整饬的佛教戒律
佛教的礼仪
佛教法会
恢宏庄严的佛教节日
佛教诸神
佛祖释迦牟尼
众生钦仰的四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中国弥勒布袋和尚
九华山的金地藏
佛徒称谓及内涵
汉族僧服
佛教法器
和尚的由来
当和尚不容易
佛门中人的日常生活
佛教的寺院格局
汉语中的佛教因素
“卍”的含义及其来源
佛教与中国民间丧葬习俗
佛教与中华饮食习俗
少林武术
中国历代名僧
佛山名寺和石窟
佛祖舍利在中国
第三章 土生土长,别有洞天——道教
博采众家的道教渊源
枝繁叶茂的道教派别
老子其人其书
从老子到太上老君
张道陵创五斗米道
太平道与黄巾起义
笃信道教的历代帝王
道教教义
道教的人生理想
道教的人生准则
道教的社会理想
道教的神仙崇拜
道教的太极与阴阳
道教的修炼与养生
道教的符咒
道教占卜的术数
祈福迎祥的道术
以内养名世的道功
道教的炼养方技——啸法
皈依道教的途径
道教的清规戒律
道教的修持
道教名山、仙观
道教人物
道教经典
道士是干什么的
道教弟子的日常生活
道士的称谓与服饰
道教的重要节日
道教的庆典与民间风俗
兼济天下的道教医学
道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黑白江湖,草莽风云——帮会
帮会的起源
古代帮会的发展
近代帮会的兴盛
近代帮会的归宿
帮会的思想基础和伦理观念
帮规和奖惩制度
帮会的开山仪式和入会程序
帮会的组织结构
帮会组织——堂口
帮会组织——帮规
帮会组织——隐语
帮会组织——进退
帮会的日常活动和生财之术
帮会内讧
历史上著名的帮会
第五章 墙里开花墙外香一洪门
洪门的历史传说
“海底”与“三把半香”
洪门的支派
洪门的组织制度
洪门开立山堂和入会仪式
洪门隐语
洪门家法
洪门暗号
洪门与太平天国
哥老会起源
湘军遣散与哥老会的发展
李丰密购军火案
龙华会
三合会的起兵
孙中山与洪门
秋瑾与洪门
共进会与武昌起义
海外洪门
海外洪门与辛亥革命
民国初年的洪门
抗日战争时期的洪门
抗战胜利后洪门的分化
传奇人物司徒美堂
王亚樵血洒梧州
向海潜遗恨绵绵
第六章 势力笼罩上海滩——青帮
金、罗、陆前三祖
翁、钱、潘后三祖
“安清”欤“安庆”欤
辈分与师徒
青帮的组织
青帮的帮规帮纪
风云东南
宋教仁案与湖州帮
“张老太爷”与“仁社”
“无冕之帝”张树声
齐聚上海滩
“麻皮”黄金荣
“诸葛”杜月笙
汉奸张啸林
青帮建立的新型社团
青帮首领袁克文、顾竹轩、万墨林
第七章 与子同袍,亲如同胞——袍哥
袍哥帮会
茶馆:袍哥活动的舞台
投身辛亥革命
田德胜其人
唐绍武滚吗啡案
石孝先:袍哥“嗨”到意大利
“嗨”得开的冯什竹
袍哥军阀——范绍增
和袍哥纠缠不清的刘航琛
陈子庄的袍哥生涯
曾成武与“扬子江大劫案”
杨沧白与唐廉江
较场口事件中的袍哥打手
袍哥在陪都选举中的丑恶表演
乞丐袍哥洋袍哥女袍哥
戴笠与重庆袍哥
张群取缔袍哥记
医圃当宗教被人利用——会道门
小刀会
红枪会
一贯道
白莲教
理门
八卦教
九宫道
罗教系统
同善社
皈一道
一心天道
古佛道
皇极收元道
天津的“混混儿”
包头流氓组织“梁山”
迷信诈财的集团“江相派”
新中国取缔会道门
第九章 日进斗金通天下——商贾
商人与商业的起源
历代商业政策
历代商业状况
商人的分类
官商和儒商
经商的规矩
商贾的经商哲学
商贾的经营技巧
奸商种种
商人的伦理
商贾的义举
行商之难
春秋第一巨贾管仲
杰出的大商人范蠡
亦官亦商的吕不韦
白圭的经营思想
“红顶商人”胡雪岩
“状元商人”张謇
皇商萧宏及其敛财之道
中国社会的十大商帮
第十章 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
从盐政说起
晋商的历史机遇
令人惊叹的晋商业绩
晋商经营理念
晋商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不同寻常的经营智谋
晋商的商风——端木风
晋商的管理制度
遍布全国的山西商帮会馆
山西商帮与官府的关系
山西商帮的家族文化
风姿不同的商帮家族
纵横漠北的大盛魁
“天字第一号”日昇昌票号
四百年历史的六必居
著名的晋商大佬
山西商帮的衰落
第十一章 卖笑送欢,遗恨青楼——娼妓
从管仲设置女闾开始的娼妓业
“公娼制”的兴起与普及
官妓制度的补充——家妓
私妓的产生
清朝私妓的鼎盛时期
民国时期香港的娼妓
民国时期娼妓的畸形繁荣
历代禁娼制度
废娼运动与娼妓制度消亡
娼妓业的经营方式
林林总总的妓院
妓院的组织形式
青楼楚馆的清规戒律
娼妓业的隐话行话
老鸨与妓鸨佣互动
妓女的来源和种类
清代之男风
嫖客:粉阵花丛买风流
叫局出局
茶围酒局牌局
上海花榜
妓女的才艺
青楼名妓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风流雅士与妓女
妓女的悲惨生活
文学中的青楼风情和妓女形象
第十二章 天生丽质,风华绝代——历代名妓
梁绿珠魂断金谷园
西泠桥畔的苏小小
红拂女慧眼识英雄
李季兰诗会天下友
霍小玉生死酬情郎
薛涛红笺传情
关盼盼魂断燕子楼
鱼玄机艳帜高竖
王朝云患难相随苏东坡
李师师色艺压群芳
梁红玉击鼓抗金
柳如是红颜恋白发
顾横波眉眼倾进士
李香君桃花扇里见真情
陈圆圆红颜倾倒“大顺国”
董小宛从名妓到贤妾
赛金花孽海沉浮
小凤仙高山流水识知音
第十三章 残缺的人,阴暗的心——宦官
什么是宦官
中国宦官制度生存原因
宦官的称谓
宦官的职责
宦官的日常生活
宦官的闲暇娱乐
宦官的私生活
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宦官的悲惨命运
宦官人格及心理行为
宦官畸变的社会心理
超越常人的贪财欲
令人发指的凶残太监
废人亦有垂名青史者
清廉敢谏的正直宦官
亦正亦邪难以评论的宦官
第十四章 无常世界,极端宣泄——赌徒
赌博的缘起
各种赌戏和赌场骗术
赌场和赌博工具
骰子:最早的赌具
纸牌:智者的游戏
百家乐:富豪的游戏
老虎机:贫民的游戏
轮盘赌:与魔鬼的对弈
赌马:国王的运动
斗鸡:好斗者的赌局
麻将:中国最盛行的游戏
彩票:赌博的文明发展
害人的“白鸽票”和“字胆”
科场外的赌博
规模浩大的赌博——会局
花会赌博种种
赌场:最奢侈的消费
设赌局敛财内幕
旧时赌场见闻
跑马厅的骗人把戏
赌徒心理分析
赌博对社会的危害
第十五章 丝竹声声,长袖善舞一优伶
优伶的祖师:优孟
优伶的产生与发展
梨园行的兴起
夹缝中挣扎的宋代优伶
走向职业化,博得天下名
优伶的角色:生旦净末丑
优伶的表演:唱念做打
优伶的面部化妆
优伶的舞台服饰
戏班的日常管理和训练
拜师学艺与收徒传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古代戏馆:勾栏瓦肆
北京的天桥和天津的“三不管”
优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怪圈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男扮女装与女戏班
伶人的悲欢离合
辛酸的优伶童
历代名伶和名角
第十六章 勘测阴阳,神算未知——风水先生和算命先生
什么是风水
风水学的产生与流派
风水先生的工作内容
风水先生的工具
如何用表、土圭和尺子相地
“卜宅”年口“相宅”
风水学的始祖——“风水圣姑”
历代风水大师逸闻
看相算命业的发展
神乎其技的观相大师袁珙一
算命术的起源流变
徐居易与《渊海子平》
算命术的基础理论
四柱算命的具体方法
算命先生的工作内容
算命术的批判
近代沪上命理大师
扶乩术的流变
第十七章 来自体制外的操盘手——师爷
师爷的来源和流变
明代的聘幕之风
学幕、游幕和幕里乾坤
清代为何师爷大盛
师爷们五花八门的来历
谙熟律法的刑名师爷
被州县官倚重的钱谷师爷
其他类型的师爷
师爷的地位、生活和出路
为师爷们所遵守的行规
龙腾虎跃的曾氏幕
李鸿章 幕府人才济济
民国幕府,师爷逐渐淡出
袁世凯幕府精英云集
中西荟萃“张阁府”
无绍不成衙:绍兴师爷
良幕、劣幕与滑吏
师爷笔法
那些著名师爷的逸事
第十八章 另类职业,简单人生——乞丐
乞丐产生的社会背景
乞丐的类型和称呼
乞讨的“禁忌”与“行规”
乞丐行头和众生相
变相的勒索:丐捐
乞丐手法
丐帮的兴衰
流氓与乞丐的关联
形形色色的丐帮组织
天下第一帮
丐帮“花子”头
乞丐名流
善良仗义的丐中君子
作恶多端的乞丐
一个另类的乞丐:武训
“诗丐”与乞丐歌谣
沦为乞丐的奇人异士
第十九章 反社会者的别样人生——土匪盗贼
乱世生匪患
兵匪一家
匪患无穷
等级森严,各司其职
土匪黑话
土匪的活动方式
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伸向洋票的黑手
贪图不义之财的拐匪
“搬石头”与“摘桑叶”
丧尽天良的人贩子
梁上君子,并非君子
善能利用人性弱点的骗子
驰名江湖的大骗子
匪夷所思的轻功
为匪盗们钟爱的迷药
不可思议的易容术
第二十章 绝对反叛的恶之花——流氓
流氓的含义
流氓的类型
流氓的不同身份
流氓惯用的手段
流氓团伙的形成
流氓的社会活动
各时期的流氓行为
从恶少到汉代的轻侠
魏晋无赖们的流氓习气
坊市恶少与闲子妙客
讼师、闲人与流氓集团
政治流氓化和流氓多样化
各类棍徒泛滥社会
上海“白相人”
第二十一章 九流中的文化人——私塾先生、郎中、画工
家塾、村塾和义塾
私塾与识字教育
什么人能做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的生活
现代医学的前身——巫医
郎中称呼的由来
江湖郎中
为妇女看病的禁忌
牙医
画工的种类
画工的业务与报酬
画工的行会组织——画行
第二十二章 豪客侠士的职业——武侠与镖师
武侠与武侠的兴起
游侠精神与任侠之风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
战国四公子养士
豪侠力折公侯
豪强与侠客并起
大侠客沈光、虬髯客与昆仑奴
镖行行规
武行天下
与匪为友
镖师与匪徒的恩怨
大刀王五
孙中山的保镖杜心武
镖师李尧臣
內容試閱
儒学自汉代成为官学后,由于其学说中维护宗法制度的本质内涵从根本上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经过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儒学逐渐演变成为儒教,成为国家宗教。在此后两千余年里,儒教思想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儒教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并超过佛教、道教,成为位居第一位的宗教。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位居“三教之首”的儒教也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术界有很多学者认为儒教不能算作是一种宗教,而只能算作一种学说派别。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宗教?宗教有很多定义,比较复杂。但一般认为,相信且信仰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就是宗教。宗教本身有许多特点,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承认并且信仰神,认为世上万物由他创造和主宰。人们对神只能虔诚崇拜,一切依赖、听命于他,不能有任何不敬和违逆。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儒教不能算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并没有受到崇拜的人格神,没有一个类似基督教的“天国”或者佛教的“极乐净土”那样的彼岸世界,也没有超脱凡俗的出世思想。儒教信奉的是“天地君亲师”,天地是君权神授的神学依据,君亲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师相当于解释经典、代天地君亲立言的神职人员。也有人说儒教的
“教主”是孔子,这也不符合实际,鲁迅就说过:“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其实在中国,无论是传授儒家学说的教师或是学习儒家经典的生徒,虽然敬仰孔圣人,但自觉地认知孔子是人而不是神,绝没有像一般宗教徒那样,把孔子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上帝。
除了上述条件,这些学者还列举其他一些特点以证明儒教不是宗教。
第一,没有神仙派系。道教除有“三清”、“四御”等天神之外,还有天仙、地仙、散仙,等等;佛教的神灵更为复杂;儒教庙宇中虽然也有“四配”、“十二哲”等,但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纪念堂。第二,神秘成分少。佛教有天堂、地狱、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相比之下,儒教的神秘成分少得多。第三,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都有专门的神职人员,还有严格的等级和不同称谓,入教有一定的程序、仪式。儒教信徒则无须举行仪式,也没有专职祭司的神职人员。

当然,相对于不承认儒教是宗教的学者们,更多的学者认为儒教就是一种宗教,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正统的一个共识。儒教之所以可以称为宗教,是因为有如下几条:
首先,儒教有自己的宗教仪礼。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一套祭祀的礼规仪式。两千年来,儒教最重要的宗教典礼是天子祭祀天地的郊社,其中又以泰山封禅级别最高、最隆重。再者,儒教有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和祭祀社稷为代表的诸物百神祭祀。在祭孔大典中,东汉时期章帝还专门制“六代之乐”,作为祭孔的专用乐章,现在人们在祭孔大典中逐渐加入佛教、道教的宗教仪式,使祭孔大典在发展中日臻完善,宗教色彩也愈加浓厚。此外,儒教还有祭祀祖先的宗庙祭祀及其他忠烈志士等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

其次,儒教有祭祀的场所。凡是宗教,均有供教徒活动的祭祀场所,儒教也不例外。天子举行郊社时,会在国都南郊筑圆形祭坛,称“圆丘”;在北郊筑方形祭坛,称“方丘”。
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就是明清时期天子举行南北郊社的场所。而儒教最高的宗教典礼封禅的场所位于山东泰山,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泰山附近的梁父山筑坛祭地。祭孔的场所则更多,在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就将孔子的三间故宅保护下来,作为祭祀场所。从汉代起,孔庙不断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孔庙,总数达到两千左右。不仅在中国,在外国,随着儒教的传播也出现了许多祭祀孔子的孔庙。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有祭祀孔子的孔庙,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深受儒教的影响,在其礼堂中放置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此外,儒教祭祀的土地庙、海神庙、山神庙等百神庙,以及为忠烈之士、节义之士所立的专祠更是遍地开花。
再次,儒教有自己的教义。儒教以“三纲”、“五常”为教义,提倡
“存天理、灭人欲”,“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是儒教经典。儒教实际上是把儒家学说当成宗教来信仰,这种信仰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儒教把封建宗法制度与神秘的宗教观念融为一体,如在《论语》中就承认人死为鬼,要人敬事鬼神,这也更容易使儒家学说宗教化。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儒教的教义,或者说儒学的观念主张,已经深深植根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成为了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根基所在。无论是王侯将相、平民百姓,还是现在那些不承认儒教是宗教的人,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由于儒教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家庭,所以再争论儒教是不是宗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P2-3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