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于1947年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印行,本次因出版《武汉大学百年名典》系列,武汉大学出版社根据该版本,改以横排简体之式排印,并在力求保持全书原貌的前提下,对一些文字与句读的明显错误做了订正。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方壮猷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史学史之讲录简编而成,同时参考了孙秉莹季明、解毓才
冠三诸生之听课笔记,成书于1943年。1944年邓广铭恭三作“序”并将其推荐给中国文化服务社的“青年文库”丛书,1947年在上海出版。邓序说,该书“以史体为经,时次为纬,条析绳贯,区为章节,各章后又附后人考校、注释、订补诸作。汇万殊于一编,驭繁碎于简要”。《中国史学概要》依史体分为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制度文物史、方志与家谱等七章,为治国史者提供了入门之津梁。
有学者指出:“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探讨史学的起源和发展,此以方壮猷《中国史学概要》为代表”《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8期,认为此书是20世纪上半叶有代表性的中国史学史著作之一。
|
關於作者: |
方壮猷1902一1970,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史和宋辽金元史专家。原名彰修,字欣安,湖南湘潭人。1918—1923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两年后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等史学大师。192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从白鸟库吉研究东方民族史。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讲师。后又留学法国巴黎大学,随伯希和研究东方民族史。1936年归国,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直到全国解放。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曾任迁校委员会委员、历史系主任、文学院代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社会文化处处长、中南图书馆馆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是第一、二、三届湖北省政协常委,第二、三届湖北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早年研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史地,发表《室韦考》、《契丹民族考》、《鞑靼起源考》、《匈奴语言考》、《匈奴王号考》、《鲜卑语言考》、《三种古西域语之发见及其考释》等论文,并将白鸟库吉的《东胡民族考》一书翻译成中文出版。1932年与傅斯年、徐中舒等合著《东北史纲》,用三千年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驳斥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所谓“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论。抗战时期在武汉大学主讲宋辽金元史,兼开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等课程。1947年出版的《中国史学概要》就是其中国史学史讲录之简编。这个时期重点研究宋史,曾指导学生编成《宋史类编》一书,交重庆正中书局出版,后无下落。《南宋编年史家二李年谱》、《辽金元科举年表》等文章则发表于《说文月刊》、《武汉大学文哲学报》等杂志。在此期间还两次参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写成《凉山口族谱系》、《雷波屏山沐川等县土司家谱》、《蛮夷司文等九土司家谱》等调查报告,发表在《边政公论》等杂志上。解放后主要做文化行政领导工作,也发表过《宋代百家争鸣初探》、《从元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看忽必烈的重农政策》、《战国以来中国步犁发展问题试探》等论文。晚年领导湖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1965年冬在江陵楚墓中发现越王勾践剑等大批珍贵文物,并就越王勾践剑的厘定问题与郭沫若、夏鼐、苏秉琦、唐兰、陈梦家、徐中舒、商承祚等专家书信研讨,后编成《楚墓通讯集》一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0年3月30日逝世于武昌。
|
目錄:
|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史学之起源
第一节 文字之起源
第二节 史官的起源
第三节 周代史官
第四节 第一部编年史——春秋
第五节 第二部编年史——左传
第六节 第三部编年史——竹书纪年
第七节 中国编年史发达独早之原因
第二章 纪传史上
第一节 史记
第二节 汉书
第三节 后汉书
第四节 三国志
第五节 晋书
第六节 南史及宋齐梁陈书
第七节 北史及魏齐周隋书
第八节 唐书
第九节 五代十国史
第三章 纪传史下
第十节 宋史
第十一节 辽史
第十二节 金史
第十三节 元史
第十四节 明史
第十五节 清史
第十六节 纪传体总评
第四章 编年史
第一节 编年史之复兴
第二节 编年通史之先导
第三节 资治通鉴
第四节 续通鉴
第五节 通鉴纲目
第六节 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
第七节 编年史体综论
第五章 纪事本末
第一节 纪事本末史体之先导
第二节 通鉴纪事本末
第三节 左传事类始末左传纪事本末左传事纬
第四节 皇宋通鉴纪事本末宋元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第五节 辽金纪事本末
第六节 西夏纪事本末
第七节 明史纪事本末
第八节 清史纪事本末
第九节 绎史
第十节 纪事本末体总评
第六章 制度文物史
第一节 制度文物史之先导
第二节 通典
第三节 通志二十略
第四节 文献通考
第五节 五礼通考
第六节 会要会典
第七节 制度文物史总论
附录
第七章 方志与家谱
第一节 方志之先导
第二节 宋元方志
第三节 明修方志
第四节 清修方志
第五节 章学诚所修方志
第六节 家谱与统谱
第七节 方志与家谱总论
中国史学概要跋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