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內容簡介: |
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谨以《史学概论》,作为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纪念。在五十年代,同志们在一起谈天,提起史学概论来,都认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写这么一本书;同时也认为,在高等学校历史系应该开设这门课程。至于《史学概论》应该怎么写,这门课程应该讲些什么,大家一时想不出办法来。一年一年过去了,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认真讨论过。后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我并不认为这种讲法是对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只讲历史唯物主义,这门课就应该叫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叫史学概论。我为这个课程内容问题,多年来一直感到不安。去年,因为《史学史研究》季刊的需要,我每一季度撰写一篇文章,交它发表,总题目是《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在酝酿这四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逐渐产生了写史学概论的思想。这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论述中国史学遗产几个重要方面的成就和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史学的发展,及当前史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我想在《史学概论》里,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志们讨论。也希望它能成为教本,多少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
關於作者: |
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代表,并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
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
他的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由他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册全部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致信祝贺,对《中国通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
目錄:
|
第一章 叙论
第一节 历史、史料、史学门
历史
史料
史学
第二节 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
如何对待史学遗产
史学工作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节 本书的编写大意
史学概论的任务
本书论述的几个方面
回顾与前瞻
第二章 历史观
第一节 社会生活和历史观点
群众生活中的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节 历史观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历史的运动问题
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问题
第三节 学习唯物史观,推进史学工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
产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条件
坚持唯物史观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第三章 历史文献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献的繁富
史书编写的日盛
历史档案的积存
历史文献之包罗繁富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
文献目录学
版本和校勘
辑佚和辨伪
注解和考证
第三节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的地位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历史文献之发挥作用
历史文献工作和理论指导
第四章 史书的编著
第一节 史书的体裁
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
中国史书的其他重要体裁
不同体裁的互相补充和综合
史书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节 史书的编和著
区别编、著及其重要意义
长编和考异
直笔的优良传统
第五章 史书的体例
第一节 古老的传统和全局性的体例
重视体例的传统
断限、标目和编次
第二节 记时、记地和记人门
记时
记地
记人
第三节 载言、载文、议论及其他
载言、载文和征引
议论和注释
体例的统一和运用的灵活
第六章 历史文学
第一节 历史和文学
历史和文学的分合
历史和文学的各种关系
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学的成就门
写人物
写战争
写场面
第三节 历史文学的写作经验
闳中肆外
艺术加工
第七章 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史学跟其他有关学科的离合
史学和科学
史学成长中跟其他学术的离合
史学跟其他学科加强联系的趋势
……
第八章 近代史学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第十章 当前的主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