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对西方经济学30年的顶礼膜拜中,似乎忽略了,或是没有兴趣,也可能没有能力读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论》鲜少被捧读,甚至于被束之高阁。但是《资本论》过时了吗?为什么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政要和资本家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捧读《资本论》呢?如何拂去各种误解和偏见的尘埃,让《资本论》重现科学和理性的光辉?如何让《资本论》从学术的殿堂走进大众之中,成为大家都能读懂,并且喜欢读的作品?这正是《45个十分钟通读资本论》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余斌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流畅的文字和丰富翔实的案例对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生产与再生产、货币的产生和流通这些《资本论》中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其中涉及农产品丰产不丰收,金融危机下美元依然保持坚挺,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拉越大,克林顿与中美的“债转股”问题,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45个话题,既涵盖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又关照了人们对当下经济热点问题的思考,并且每一个话题都很精练,在10分钟就可以读完,让忙碌的现代人在茶余饭后这样短的时间里也能对《资本论》这样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括“商品与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变了形的商品经济”、“金融资本的统治”、“新社会的曙光”等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三卷《资本论》和数十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被称为《资本论》第四卷的部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一些内容,是目前较少见的全面、权威和通俗解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文著作。作者通过将《资本论》用于对当下经济热点的解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展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和辨析,批驳了国内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对国内学术圈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思潮带来冲击。
|
關於作者: |
余斌:196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领域涉及十余个一级学科,曾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工作和在北京大学执教,人称经济学界的鲁迅,以从三大学术逻辑尤其是数理逻辑方面系统批判西方经济学闻名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著有《被交锋:公平与效率的苦斗》、《经济学的真相:宏观经济学批判》、《经济学的童话》、《微观经济学批判》、《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耻辱:彻底否定资本结构无关论》、《管理中的定量分析》等书。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02.自私与无私之争
03.丰产不丰收
04.美国不在乎的比较优势
第二章 货币
06.一块钱难倒经济学家
07.良心和古董的价格
09.“坚挺”的美元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11.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12.工人与资本家的“双赢”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14.不自由的加班
16.贫富差距的扩大
17.经理们高收入的由来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命门
19.笑到后面的中国老太太
21.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无理指责
第六章 资本主义积累
23.专制的企业私法
24.失业理论获诺贝尔奖青睐
第三篇 变了形的商品经济
第七章 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
26.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无关
第八章 商业利润与地租
27.广告费和品牌的“价值”
28.地方政府卖地不如卖房
第四篇 金融资本的统治
第九章 生息资本
31.偏高的首套房贷款利率
第十章 股份资本
33.克林顿与中美“债转股”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
36.通货膨胀不必物价上涨
第五篇 新社会的曙光
第十二章 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
38.GDP增长的数字魔方
40.不过剩也危机
第十三章 自由人联合体
42.重建个人所有制要以公有制为基础
45.落后国家也能率先进入新社会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商品
01.从简单的商品开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l卷的序言中说,他要在该书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自然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而他在这一卷的开篇讲的就是商品。
有人质疑,为什么《资本论》以资本命名,却不从资本而从商品分析开始?从马克思的原话来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于是,又有人质疑了,财富的元素形式为什么不是货币?为什么不可以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巨额的银行存款和巨量的股票?为了中国化地说明《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开始,国内有一些标准教科书式的说法,说这是因为“商品”是整个资本生产关系最一般的形式,“商品”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最一般的范畴。然而,这种回答更像是长篇大论的一个开头,如此抽象的说法无疑会让人头疼不已,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避而远之。
正如高等数学的研究并不是从极限开始,再到微分和积分,但是完成了微积分体系研究的高等数学,在其教科书中的叙述却一定要从极限开始,而不能从微分或积分开始一样,马克思的研究也并不是从商品开始的,但是他的叙述却一定要从商品开始。这是因为,马克思与数学家们一样意识到,“如果想一开头就说明,一切表面上和规律矛盾的现象,那就必须在科学之前把科学提供出来。”由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家和第一个经济科学家的马克思,是第一个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人。自然他不会重蹈前辈李嘉图的覆辙,即在“第一章里就把尚待阐明的所有一切范畴都预定为已知的”。
相比之下,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们常常说他们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而开篇却是构成基础知识的西方经济学的几个教条,即所谓的法则和原理。在他们看来,这些法则和原理不应当是研究的结果,而是从上帝那里听来的研究的起点。在这之后,西方经济学家首先研究的是供给和需求理论。但是,他们并不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对象——商品,而只是按照某种神学教义划出两条曲线来:一条是所谓的需求曲线,一条是所谓的供给曲线。每条线表示的就是在随意设定的价格下,某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比如一辆汽车标价10块钱时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但是,他们没有说明什么是货币、什么是1块钱,也就是说他们故意回避了什么是价格。他们这样做只是在说与科学背道而驰的虚伪的空话,以回避问题和绕圈子的方式,让人们似是而非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