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內容簡介: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成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
目錄:
|
第一册
曾国藩第一——霸志箴
第一章 志存高远。匡时救国
“涤其旧染之污,励志以用世”——修身治国平天下
“新换为人,毋为禽兽”——立志须励志
第二章 矢志不渝,持之以恒
“荷肩担道义,立志贵以恒”——立志不止,自强不息
“牢骚满腹无济于事,身体力行才是上策”——志高还须力行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恪守臣道,不作非分之想
曾国藩第二——挺经箴
第一章 内圣
“内圣拙诚,以至拙破至巧”——外挺内坚,才华不逞
“愿终身私淑孟子”——品行圆融,清明内心
第二章 立志
“狂者进取,锐意功名,意气自豪”——积极人世才能成大事
“德业之进,全靠有恒,铢积寸累,自然成功——立志要荷道以躬
“有恒常乃人生第一美德”——持之以恒,收效才丰
第三章 家范
“狂傲之心,不可不除”——慎言、戒傲
“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主“勤”、主“敬”
第四章 明强
“旁敲迂回,隐忍对上”——对付顶头上司的智慧
“盖由强毅谨慎而来也”——以明补强,切忌刚愎
“天下似无戡定之理”——“仆地”要官,明强敢争
第五章 坚忍
“刚毅勇猛为坚,矢志强挺为忍”——能否成功,贵在坚忍
“古来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者也——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坚忍之气,诲及僚属
第六章 刚柔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应刚柔并用”——做人应刚柔相济
“去忿以养体,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探求刚柔之法
第七章 英才
“能当一人而天下取,矢当一人而社稷危”——竭力网罗人才
“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为国举才
“大抵人才,皆由勉励磨炼而出”——才须勤教
第八章 廉矩
“凡事非气不举,不刚不济”——克勤克俭
“家运兴衰,一半在天,一半在人”——与人结亲,不喜骄奢
第九章 勤敬
“总以维持风气为先务”——勤敬为先
第十章 诡道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义治军,维系军心
“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战阵之外,尽施诡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泥于古,不拘于人
第十一章 久战
“且挺且韧,终奏全效”——蓄势蓄力,坚挺取胜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以利夺心,久战取胜
“龙蛇之蛰,以求存也”——打脱牙,和血吞
第十二章 廪实
“言内自奋发,徐图自强之法”——学习西方,奋发图强
“勤俭自恃,百度修明,为商谋利”——以商强国,以兵卫商
第十三章 峻法
“有法治尤贵有治人”——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待勇不可太宽,平日规矩,宜更整严”——治军统兵,纪律严明
……
曾国藩第三——忠信箴
第二册
曾国藩第四——居官箴
曾国藩第五——兵韬箴
曾国藩第六——仁敬箴
第三册
曾国藩第七——《冰鉴》箴
曾国藩第八——治学箴
第四册
曾国藩第九——谋略箴
曾国藩第十——处世箴
曾国藩第十一——修身箴
曾国藩第十二——齐家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