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搭建学科研究的平台,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取得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我们致力于构建开放性的学科研究平台,集聚一批有志于流通经济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人才,把握学科方向,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追踪学术研究的前沿,全方位开展流通经济理论、流通产业、流通现代化的深入系统研究,提升学术地位,提高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推动我国流通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
由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流通发展与创新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经费资助出版的“北京物资学院学术研究文库”包括“流通经济研究学术文库”和“产业经济研究学术文库”,正是我们全方位开展学科研究的成果体现。“流通经济研究学术文库”包括流通经济理论研究、中外流通比较研究、流通与消费研究、都市流通业与城市经济研究以及流通经济研究动态等研究系列;“产业经济研究学术文库”包括产业经济理论研究、产业金融研究、产业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等研究系列。
“北京物资学院学术研究文库”的出版旨在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前沿的研究视角、开阔的研究视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农村金融深化是否有利于缓解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此,本书以不同农产品利润率为主线,综合运用市场均衡分析、信息经济学、行为分析、制度分析、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围绕金融深化对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主体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书揭示了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适用性;对管制利率时期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绩效进行了概述;结合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给出了对市场化利率走势的判断;还以存贷款利率走势为基础,就金融深化对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主体的影响展开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并就金融深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本书的基本研究结论是:金融深化过程中,贷款利率水平的升高不会抑制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其贷款难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农村金融机构将受益于短期存贷利差的扩大,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就长期而言,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着眼于自身效率的提高以维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具体表述如下:
第一,短期内,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将会出现持续小幅上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市场化的贷款利率将在较管制利率的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或随资金供求矛盾的缓和略有下降,但仍将高于管制利率水平。
第二,估算结果表明,即使贷款利率向上浮动,也基本仍在农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放宽利率限制:推进金融深化,有利于改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但小麦生产、油菜子生产及农户散养生猪的利润串较低,贷款利率的浮动可能会制约生产这些产品的农户获得贷款。
第三,农村金融机构在短期内将受益于存贷利差的扩大,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地看,其要想维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必须着眼于自身效率的提高。
第四,农村信用社只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率风险防控体系、确立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原则,才能减缓金融深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五,政府有必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保障机制,减缓金融深化对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主体的不利影响。
|
目錄:
|
一 导论
二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 部分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实践与经验
四 金融约束与中国农村金融绩效
五 利率市场化——农材金融深化的触角
六 多元化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七 金融深化与农业经济增长
八 金融深化对农材金融需求主体的影响
九 金融深化对农材金融供给主体的影响
十 农村金融深化的外部环境
十一 农村金融深化面临的制约因素
十二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