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1.不吃饭、睡得晚、爱哭闹、脾气躁、任性……家家父母最为头疼的行为习惯教养问题,一次到位,全部解决!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顽皮成长期!
3.通过案例讲家教,搭配游戏与图表,实用又有趣!
4.上市一周即荣登畅销书榜,亚马逊年度强力主打!
5.全球百万父母亲身体验的神奇教养法则!
6. 茵莱儿童发展中心、世界儿童早期教育论坛中国代表机构专家推荐
|
內容簡介: |
要搞定孩子,先搞懂他的心
天天在上演!让家家父母最为头痛的习惯教养问题,一次到位解决!
这些问题,你难免会遇到:
这不吃那不吃,吃顿饭像打仗,好累!
故事也讲了,催眠曲也唱了,他就是不肯睡觉,好困!
孩子不小了,白天不会上厕所,晚上老尿床,总让人操心!
讲不听、叫不动、爱唱反调,真拿他没办法!
人儿不大脾气不小,动不动就发火,真没辙!
这些方法,真的很神奇,你绝对用得到:
适度挨饿,孩子再挑食也会大口吃饭
取消睡前小故事,孩子会更快入睡
转移注意力,孩子不再发脾气
从“1”数到“3”,几秒告别“哭闹鬼”
时间阶梯法,小捣蛋变成好娃娃
奈杰尔?拉塔通过丰富的教养案例,列举令父母头痛的各种教养问题,以幽默的口吻,通过案例讲家教,搭配游戏与图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实用有趣,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顽皮成长期。
教出好孩子,其实一点也不难!
|
關於作者: |
奈杰尔?拉塔(Nigel Latta)
金牌教养专家、儿童行为研究专家
临床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教育频道电视节目主持人
奈杰尔?拉塔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之后进入奥克兰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
作为儿童行为研究专家,拉塔曾就教养孩子的问题接受过路透社的专访并受邀主持“非政治正确教养秀”;在工作中,他遇到过多几千名孩子。作为两个男孩的父亲,他有时也会被儿子们搞得头痛不已。此时,他就会自动切换到解决问题的专家模式,将小调皮鬼们一一搞定。这些亲身经历,他都会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
拉塔写了许多家庭教育畅销书如《如何养育小孩还能保持理智》《养育女儿的爸爸们》《养育儿子的妈妈们》等。
|
目錄:
|
前 言 献给正为教子问题而苦恼的父母们
自 序 无论孩子表现多糟,你首先要保持理性
第一章 教养孩子的奇幻旅程
1 8 个简易法则,助你渡过教子难关
法则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法则2:爱他,更要喜欢他
法则3: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法则4:为孩子立界线
法则5:管教要坚持始终如一
法则6:务必作好教养计划
法则7: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法则8:不做完美父母,学会与混乱和平共处
第二章 解决问题之前,先了解孩子
2 亲子互动可重塑孩子的大脑结构
“小”脑袋是可以重塑的
温暖的关爱为“小”脑袋输入积极信息
如何让“小”脑袋产生丰富联结
3 学会和孩子对话
如何更有效地倾听孩子说话
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
4 3 大步骤,帮孩子改掉不良行为
步骤1:具体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
步骤2:从能力、技巧、动机方面评估问题所在
步骤3:帮助孩子培养所缺技能
第三章 睡眠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5 家有“夜哭郎”
案例分享 只有在大人怀中才能入睡的宝宝
读懂孩子哭闹背后的语言
睡前暖身的重要性
别理他,就让孩子哭个够
案例分享 执行睡眠计划,意志一定要坚定
6 睡前折腾到很晚
案例分享 不折腾到很晚,她不罢休
消除干扰孩子睡眠的一切因素
孩子上床后,不要与他互动
案例分享 温和而坚定地带她回到床上
7 一定要睡在大人的床上
案例分享 都这么大了,还和爸妈睡一床
不要“奖励”孩子的坏行为
案例分享 讲条件,迫使他睡在自己床上
第四章 轻松搞定挑食的小孩
8 拒绝吃任何蔬菜
案例分享 他不吃青菜,爱喝牛奶
别轻信食品广告
都是“母乳纳粹”观念惹的祸
不妨像爸爸们那样放松心态
让孩子乖乖吃饭的3 大黄金定律
案例分享 减少菜式,用餐可以很快乐
9 迷恋垃圾食品
案例分享 妈妈竟然往冰激凌中掺入蔬菜!?
饿了,挑食问题就会自行解决
案例分享 扔掉垃圾食物,让蔬果走入孩子的生活
第五章 让孩子学会独立上厕所
10 入厕是个大问题 110
案例分享 4 岁了,她还在使用尿布
独立入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准备好了
上厕所训练3 步骤
训练孩子晚上不尿床
案例分享 准备3 个月,孩子顺利学会独立入厕
第六章 不吼不叫,3 招搞定“小顽童”
11 脾气像河马一样暴躁
案例分享 她人儿不大,脾气不小
大吵大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用有效称赞来“喂养”好行为
转移或引导孩子的注意力
案例分享 称赞好行为,夸出乖女孩
12 小小叛逆者
案例分享 要他向东,他偏向西
要为孩子立界线
如何让贴纸图有效管理孩子的行为
神奇工具“1— 2— 3”:限时让孩子作决定
用微波炉作为行为管理工具
“中场休息”法:不必体罚,也可处罚孩子
如何选择中场休息的时间与地点
引导孩子自娱自乐
案例分享 制定规则并要求他严格遵守
13 从来没有“服从”的概念
案例分享 这群男孩就是不听话
什么是“时间阶梯”?
补偿性工作,帮孩子脱离“负循环”
像机器一样执行计划
案例分享 罚孩子早睡,让他们学会服从
第七章 保护孩子安全,一要得法,二要适度
14 保护孩子安全的几个要点
保护孩子的安全
怎样知道孩子安不安全?
教孩子学会聆听内在的警铃
选择合适的托儿所/幼儿园
如何寻找让人放心的保姆
不要被恐惧控制
第八章 当多种问题同时出现时……
15 如何解决复杂的问题
将问题分门别类
解决问题的5 大基本步骤
一定要一心一意
16 瞧这一家子:多问题齐出现
案例分享 他们逃学、打架、不按时睡觉……
开具问题清单
选择与每个步骤对应的方法
解决他们一家问题的10 个步骤
案例分享 瞧这一家的幸福生活
第九章 亲子之旅
17 陪孩子一起成长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教养孩子的奇幻旅程
赞扬多了,怕孩子自负;批评多了,怕孩子自卑。怎么办?——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沟通。要与他“对话”,就要仔细挖掘他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孩子的天性就是不断前进,除非碰撞到边界。为孩子立界线,就是告诉他:你只能走这么远。
1
8个简易法则助你渡过教子难关
每当与一个家庭面谈时,我总是会根据几个简单法则进行分析。因为有时情况比较复杂、令人困惑(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所以我需要一些指标来确保自己所把握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工作中,我遇到过1 000 多名孩子,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的8
条法则。由于这些法则永远不会过时,也不用更新,所以在接下来15 ~ 20
年里,在你的孩子独立之前,你或许经常会把这些法则带在身边。
你只须记住这些法则,就能顺利渡过各种难关。
法则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系,关系,还是关系。
这是所有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即使无法记住其他法则,你也必须将这条法则深植在脑海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忘记这一点,人们就会遭受伤害与痛苦。表面上看,控制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常只需恐吓就已足够。但问题是,当他们最终长大,不再害怕之时,很快就会出现掀翻桌子的行为。
如果恐吓是你的唯一利器,那你就陷入大麻烦了。在我帮助过的家庭里,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变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吓唬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成效不错,但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快乐。事实上,他们是我所见到的最不快乐的家庭。
教养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之上的。
父母和孩子建立的关系,将决定孩子的行为和未来的人格发展,这是我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佐证着我在本书中所谈到的一切。身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是与孩子建立起坚实稳固的关系。如果你能做到,那你将安然度过教子过程中将近98.6%
的时间。
法则2:爱他,更要喜欢他
大部分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包括挨打或被遗弃的孩子。但事实上,孩子理所当然认定的“爱”,却不是“喜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见过绝大多数父母虽然都努力去喜欢他们的孩子,但等到来到我面前时,却早已被重重压力和沮丧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爱他,但我不再那么喜欢他了”,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父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既不知道孩子都渴望惹人喜欢,也没明白“爱”其实是浑然天成的,而“喜欢”显然是一种选择。你之所以会“喜欢”,是因为你内心渴求,而不是你必须如此。也就是说,“爱”关乎责任与本分,而“喜欢”则源自内心的快乐。
判断一个家庭的关系好坏的最简易方式,就是看这个家庭中是否充满快乐开心的氛围。它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也是使一切事情顺利进展的必需品。没有它,所有事情都将消磨殆尽。每当我觉察到某个家庭中缺少开心的氛围时,我常常会替它的家庭成员担心。
正如教养离不开良好关系一样,良好关系的建立也离不开欢乐氛围的营造。因为即使是在情绪最低潮和黑暗的时候,一个人也还能去爱;但如果没有欢乐开心的氛围,一个人将找不到光明。这个事实似乎令人有点沮丧,但请不要担心,我将告诉你该怎么做。
法则3: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孩子是以注意力为生的食人鱼,他们饥饿又贪婪,一次可以“吃”下一头牛那么大的注意力。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陷入一种“觅食”的狂热之中。他们如此渴求注意力,以至于甘愿为此付出一切,甚至作出自我毁灭的举动。为了一头牛那么大的注意力,食人鱼孩子会从河里跳到岸上,全然不管它是否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身为父母,你必须清楚这一点,否则你无法喂饱他们。反过来,如果你没有喂饱他们,他们就会将目标转移到你身上。正如食人鱼以食人为生一样,孩子为注意力而存在。
孩子这条饥饿的食人鱼也是顽皮的食人鱼,而你绝对不希望这只饥饿又顽皮的食人鱼在家里出现。好好喂饱他们,他们就会乖乖待在河里。了解孩子“食人鱼”的特性之后,你还要弄清楚你用于喂养的食物是什么。表面上看,答案简单明了,但实际上孩子会让你疯狂。而当你极力想保持理性时,就会忽略了这些简单明了的东西。因此你必须随时谨记: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因为当你喂养时,坏行为会成长;但如果你让它们挨饿,它们就会自行消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大多数为孩子问题苦恼的父母都看不到这一点,或者他们还没有停下来好好检视一下自己喂养的是什么。
好行为应该用大量慷慨的注意力和赞美来喂养,而坏行为则应该漠然视之。
为了让你更好理解这点,我将会列举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但是现在,请先牢牢记住这一点: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法则4:为孩子立界线
如果你不为孩子设下限制,你就是个笨蛋。这话或许有点不中听,但该怎么委婉地跟一个笨蛋说“你就是个笨蛋”呢?像许多事情一样,笨蛋也能再往下分类。
比方说,嬉皮士就不设限。他们认为,孩子有自由向世界发出怒吼。“宝贝,这超时髦的!”
懒人也不设限,因为他们不想做任何事情。
“神经质”同样也不设限,因为他们不想对亲爱的小暴君有所限制,进而伤害到他们脆弱和幼小的心灵。
新手父母也不设限,因为他们想和孩子做朋友。
以上所说的这些人——嬉皮士、懒人、“神经质”和新手父母最后都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们都很不开心,而且都在为同一个问题烦恼: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讨厌?因为我们需要为孩子设限。
订下规矩、设定界线,然后努力遵守。孩子的天性就是不断前进,除非走到了你设定的界线。有些孩子只需要知道有这样的界线,有些孩子则需要闯出去几次后才会有所顾忌。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界线。
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未设限的世界是危险而可怕的。你设下限制,就等于在说:“你可以走到这么远,但只能到此为止,不能更远了。”
设限是安全和可靠的,可以提醒孩子他身在何处,同时也可以将他的坏行为摒除在外。
比如,其中有一条底线就是孩子必须学会尊重他人。有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粗暴无礼的程度让我很吃惊,但其父母允许孩子胡乱说话的容忍程度,更让我吃惊不已。曾经,一名7
岁的小男孩向父母说出最没礼貌的话,但在场的人中只有我对此颇为反感。还有个小女孩对妈妈说出粗鲁无礼的话语,但是她的父母却只是坐在那里,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我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办公室里,如果那个小男孩或小女孩在我的房间里对他们的妈妈或爸爸说出无礼的话语,那么我会狠狠地责骂他们一顿,然后在他们离开后,再责骂那些坐视不管的大人们。
你没法一直阻止孩子胡乱说话,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你也不能把他们的话照单全收,更不能坐在那里假装没事。如果你这么做,那你的麻烦就大了。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你不必做个残酷的独裁者,打压任何反抗。相信我,孩子表示反对是件好事,因为这是他独立思考表现。如果他学会独立思考,那么等他长大离家时,你才不再为他担忧。
但不懂得尊重,却又是另一回事。准确地说,是很糟糕的事情。
总之,孩子的话你绝对不能照单全收。
法则5:管教要坚持始终如一
当我以年轻学生的身份,满怀理想地在心理诊所工作时,一切似乎是那么清晰而又简单。和疲惫而又沮丧的父母坐在房间里,我十分疑惑,为什么对我而言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而他们却看不到。
以二十几岁、尚未养育孩子的实习心理医师所能集结的智慧,我告诉这些可怜的人:“秘密就在于,你的管教必须始终如一。”
说这话时,我好像《圣经》里从山上回来的摩西一样,着急而又煞费苦心地要将所有的智慧告诉大家。在此过程中,有时需要小心谨慎地强调某些话语,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你话中的涵义与深度。这一点,摩西和我都了解。
始终如一,这个答案就是如此明显。
但我当时说这话时,可真是个大白痴。虽然这话出自好意,听起来也充满善意,但我还是很白痴。
直到后来,我有了两个儿子,一切就都不同了。现在,我对“始终如一”的定义是:如果我可以持续地抑制住自己想把孩子丢出窗外的冲动,那么这就是美好的一天。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次要的选择。
身为父母,不让自己崩溃,是你做任何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现在我带着孩子去做咨询,却碰到一个像当初的我那样的医生,我会重重赏他几个耳光,直到打到他耳鸣为止。
“始终如一?”在他被我打倒,试着爬到椅子下面、拉长音像个婴儿般尖叫时,我会歇斯底里地高声叫着。我会说:“真是太好了,”接着再反手给他一掌,然后补充道,“我怎么都没想到呢?你真是聪明,太聪明了!”我会一直打,直到我的手又痛又酸,痛快至极为止。
所以,尽你所能地坚持始终如一,必要时再努力做到绝对始终如一。但是当你偶尔做不到的时候,也不要对自己太过严厉。
法则6:务必作好教养计划
唯一会意外发生的事情就是意外,谁都不希望自己意外地成为父母。我曾见过许多意外当上父母的人,他们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所以如果你不想如此,那么你请务必做好计划。
我这么说并非意味着你现在必须坐下来,进行诸如“新世纪商业企划”之类的练习。因此,你不需要写下12
页长的文件,来设定你可以达成的目标以及可预见的结果;你也不需要每年一次前往某个僻静的地方,埋头为前年的表现作评估(当然,除非你想以此为借口,把孩子丢给祖父母,自己独自前往某处度几天假)。
放松点,我不会要求你做上述那些没道理的事。不过,你的确需要一个计划。你需要时不时坐下来,想想自己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你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的发生。如果你正面临某些问题,那你就更需要花时间好好整理一下思绪,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你有哪些选择以及该怎么做才能让事情有所转机。这不会花费你太多时间,大约一个电视广告的时间便已足够,有时也可能会长一点。但无论如何,你都非常有必要这样做。
不过,现在你只需随时记得,你必须作好计划就可以了,因为接下来,我会在书中提到许多不同的教养计划。这些计划是我和许多有着不同问题的家庭一起制订并执行的,它将帮助你加深理解我所说的一切。
此刻,我想说的是:凡事三思而后行。
法则7: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这是一条十分简单却又非常重要的法则。
无论孩子在做什么,当我观察他的行为举止时,我总是会认为,他的行为只不过是不同于言语表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简而言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另一种形式的沟通。
比如,孩子晚上爬窗户出走,其实不过是向他人表达一些言语无法传达的东西。由于他的词汇量还不多,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我,往往会借助行为来表达自身丰富的感觉。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用行动与人沟通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用语言沟通。
因此所谓“坏行为”并非只是坏的行为,它还是孩子用以对话的方式。不过,只有在前面所提的5
个法则或多或少被忽略时,这种对话方式才会出现。
所以,对于那些你正为之烦恼的孩子们,我和你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挖掘出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即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通常,如果你能够领悟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那你就已成功了75%
。
法则8:不做完美父母,学会与混乱和平共处
最近,我和一个朋友聊到,自从有了孩子后生活发生的巨大改变。他说他很喜欢听工作忙碌的专家们,比如医生和律师之类的,谈论养育孩子的话题。这些人大多相信养育孩子和坚持工作互不冲突,而且只要把时间规划得宜,就能让一切井然有序。总之在他们看来,养育孩子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聊到此处,我们不禁对专家们的“天真”感到好笑。
有了孩子,就等于把混乱请到了家中。正如你不可能把握龙卷风来临的日期一样,你也无法事先安排如何度过养育孩子的疯狂时期。
了解并接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那么你将和混乱对抗。
带着一点冷静、一点禅意来与混乱共处,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件疯狂的事。
有几次,在完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在一瞬间,我家中的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3
小时前,我们正为一些小事争吵。结果孩子们先是发脾气,然后开始捣蛋,接着起来反抗,再后来彻底爆发。最后,就像讲述世界末日的灾难片中的某个桥段,大家四处乱窜、高声尖叫。
这种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个安静地方,等待这场暴风雨过去。不要和它对抗,因为在这种疯狂状态下你无路可逃,只能握紧你的舵,注视着罗盘,然后在暴风雨中等待大海平静。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桌上传来一阵温暖的咖啡香,男孩们都上床了,像刚降临世间的小天使般安详地睡着;而我的妻子也在电视机前睡着了。8
小时后,他们全都会再次醒来,然后我们会再次扬帆起航。不过此时此刻,一切都很美好。
学会与混乱和平共处吧!不然,你还能有什么选择?
教养小叮咛
养育孩子的8 个简易法则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爱他,更要喜欢他。
3. 喂养好行为,让坏行为挨饿。
4. 为孩子立界线。
5. 管教要坚持始终如一。
6. 务必作好教养计划。
7. 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
8. 不做完美父母,学会与混乱和平共处。
第二章
解决问题之前,先了解孩子
大人不说话并不是有效的倾听。真正有效的倾听可以鼓励孩子说话。
平时要特别留意孩子 “总是”、“从不” 这类口头禅式的语言,因为其中包含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千万别忽视孩子日常不起眼的行为,它将告诉你,孩子将如何处世,如何作决定。
3
学会和孩子对话
我话说得够直白了:如果你不想得胃溃疡、高血压或者早死,那你就必须学会和孩子对话。我们都会对孩子“说话”(情绪不好的日子里,我们可能是喊叫),但是你还必须学会跟孩子“对话”,因为它是让你们一起生活得更长久、更健康,也更快乐的关键。
有许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作出积极反应,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已经将其归结为小脑袋会在身处的环境中重新架构。这对于孩子来说固然是好的,但我们还没有讨论过这对父母有什么好处。
简单地说,家庭纷争的核心问题大多是沟通不当或者缺乏沟通。我曾见过一些家庭成员花费几个小时对着彼此叫嚣,自始至终却没有一个人试着去倾听自己以外的声音。如果你没有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你将深陷冲突之中。
也许你会想:既然孩子小时候都会有不好的行为,那就耐心等到他们长大成人时再去纠正,不就行了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一旦家庭根基被多年的冲突所破坏,那你就会朝着更难熬的时期迈进。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这样的家庭,那里简直无法安身。更何况,在解决多年沟通不畅的问题之前,要熬过孩子叛逆的青少年时期,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孩子所需学习的最重要技巧之一,就是恰当处理他们的想法和感觉。否则,这些想法和感觉不仅会伤害孩子,而且有可能会反咬你一口。
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理性的话,就必须和孩子一起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如果不这么做,你就将陷入长期的压力、担心和罪恶感之中。丛林法则或许是“吃人或被吃”,但家庭法则却是“沟通或失败”。
如何更有效地倾听孩子说话
没有人期望你用100%
的注意力倾听你孩子所说的话,而且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孩子在不断地说话,另一方面他们所说的内容很多都是一些奇怪的或者让人心烦意乱的琐碎事物而已。虽然对他们而言,这些东西十分有趣,但对大人们而言,大多数时候却并非如此。所以除了善意的回答之外,你会发现自己偶尔会失神、机械地点头说着:“嗯……对……好……可以……没错……”。
因此,那些认为自己总是聆听孩子所说的一切的人,不是大骗子就是疯子。
与此同时,你需要当心的是,当孩子再大一点时,他们就会开始征求你的同意,以期能做一些你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下面这个场景也许你很熟悉:
妈妈:“吉米,你妹妹呢?”
吉米:“我用她交换了马修的滑板。”
妈妈:“什么?你怎么会做这么奇怪的事?”
吉米:“你说我可以的啊。”
妈妈:“不,我没有。”
吉米:“有,你有。我问你说可不可以这么做,然后你说:‘嗯……好……可以……没错……’你不记得了吗?”
倾听孩子说话,并不代表不让你说话。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懂得区分倾听和不说话之间的差别。倾听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你了解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倾听还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所说的东西是有趣且重要的。也就是说,倾听可以鼓励说话。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倾听孩子说话的简单方法:
1. 给予孩子完整的注意力
要有眼神交流,要专注于他们的说话内容。
2. 语调明快,富于激情
语调十分重要,因为你的语调必须和用字遣词相符。如果用沉闷的语气说出:“那非常有趣”,实际上并无任何作用。
3. 手势表情活泼夸张
夸张的手势和脸部表情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欣赏,同时也乐于享受与你之间的交谈。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试试看,并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是如何闪亮起来的。
4. 多提开放式问题
提问的优点之一在于,它能表示出你的兴趣程度和参与度。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你问问题。问题最好是诸如“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这类可以激发讨论的开放式问题,而不是诸如“你今天在学校好吗?”这类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
5. 学会反思
反思并不意味着让你重复孩子所说过的话,而是要求你回想他们所谈及的感觉。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你应该让他们透过你的双眼看见他自己。
6. 称赞孩子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知道你乐于倾听他们说话,而且让他深信自己擅长表达,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让孩子对你说出他的想法和感觉,长此以往,他们以后也会经常尝试这样做。
了解孩子看世界的方式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及与周边人互动的方式都不一样。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这就注定为每种单一情况制订新的行为规则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幸我们的脑袋能将一切组织成为模型样板(有点像心智的世界地图),并用这些模式来决定如何对新情况作出反应。事实上,我们发展出心智地图旨在为我们指引方向,以便应对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无数选择。因此,这些地图是我们把预测的事物样貌带进实际上无法预测世界里的一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地图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物品,而非世界本身,它受我们之前经验所衍生出来的偏见或观点所影响。如果在孩童时期,你有过沮丧难过时没有人听你说话的经验,那么你此后的人际关系都会受其影响。
身为父母,我们要尽可能地确保孩子的心智地图对他有所帮助。如果你曾对孩子“不听话”有所疑惑,那么尝试着了解他的心智地图。因为正是这张地图,驱使孩子作出相应决定。于是,你会发现有些孩子乐于选择较为简单的方式处理事情;有些孩子则决心要独自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有些则总是过于胆小而依赖父母。
有两个主要的方法,可以帮你了解孩子的心智地图。第一种方法,倾听孩子如何谈及这个世界;第二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
说话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提供有关心智地图的线索。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听到他们说:
◆ 为什么我从来不是第一个?
◆ 你为什么总是在生气?
◆ 从来没有人想要玩我的游戏。
◆ 我喜欢分享。
◆ 我的朋友们很有趣。
◆ 我擅长阅读。
◆ 我痛恨阅读。
◆ 我的老师很坏。
◆ 我的老师人很好,因为她帮助我。
◆ 那不公平。
◆ 不行,我不能来。我要先把这个完成。
◆ 那很不好。
以上所有陈述,其实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们都包含着孩子对世界以及世界运作方式的假设,其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则不然。当倾听孩子说话时,你要特别留意孩子那些经常带有“总是”或者“从不”这类听起来像是惯例和准则的陈述,但同样也需要倾听他们对于喜欢和不喜欢他人的说法。比如说,对于同一位老师,一个孩子会说“我的老师人很好,因为她帮助我”,这就说明这个孩子认为帮助别人是好的;而另一个孩子则会说“我讨厌我的老师,因为她总是说我做错事”,这就暗示着他不认可帮助是好的。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倾听那些会主导决定的信念或价值观式的陈述,比方说“没有人想要跟我玩”这类陈述。孩子之所以这么说,很显然是因为他被“我不受欢迎”的心智地图所支配,而这种潜在的负面地图将导致孩子退缩。另一个可以让你看见孩子心智地图的方法,就是观察他们的行为。
当我的大儿子大约8
个月大时,我看着他爬上阶梯。他心无旁骛地追求登顶,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帮助,因为他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阶梯。我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是,我终于第一次清楚地发现这个还流着口水的孩子的真实个性。直到现在,他也还是抱持同样的方式过他的生活。就他而言,在他专注坚定的行为里,既有祝福也有诅咒。因为他的专注与努力,未来许多好事会纷至沓来,但他也会付出代价。而身为父亲,我的职责便是帮助他进一步地编辑这张地图的内容,以便将来无论在哪里,他都可以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法。
如果你观察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如何做事,以及他们间接展现的惯例和标准:
◆ 当他们玩玩具时
◆ 当他们画图时
◆ 当他们和朋友玩时
◆ 当他们试图解决问题时
◆ 当他们尝试新事物时
◆ 当他们处在奇怪的情况时
◆ 当他们成功或失败时
这一切都会告诉你孩子将如何处世,也间接地让你知道他们正用以作出决定的那张地图的样貌。比方说,如果你的孩子每次碰到新的事物都会怯场,那么这就是在暗示你那张决定他自信程度的地图样貌:他认为不去尝试比失败来得好。同样,如果他们每次遭遇到失败就大哭到难以安慰,这就是在告诉你他们对待失败的方式。
值得高兴的是,相比大人,孩子的心智地图更具有可塑性。通常,如果孩子失败了,就让他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了,就寻找成功的原因。孩子的地图是用铅笔画的,而不是难以擦拭的墨水所画。这就意味着一旦注意到一项对他们没有帮助的标准(“没有人喜欢我”或者“不去尝试比冒险失败好”)时,你可以及时介入并帮助他们重画地图。
如果你不知道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的,那么你将无法引导他们感受快乐或者成功。大人都不喜欢别人将意见强加于自身,其实孩子也一样。如果当你心情很糟时,有人对你说:“嗯,这样很傻,开心点吧。”
这么说除了让你感到心烦意乱之外,可能再无其他作用。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你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那么你就可以帮他们找到更轻松的应对方法。但你首先必须从他们所处的位置开始,并从那里开始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