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
巴拉巴西,复杂性科学最富盛名的国际领军人物,藉由此书向大家传递了一整套理解人类行为时空模式的观念和理论,提出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
2.
本书的新意在于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新的事实,对特定历史观进行了重新论证。其中涉及的大数据,正是下一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Facebook推出的时间轴(Timeline)与本书反复提到的Lifelinear都是当前网络前沿的时尚。
3.
洞察数字社会重要性并将之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胡泳,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涛作序,资深媒体人罗振宇,海银资本合伙人、互联网研究者王煜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1.
本书是一本超越《黑天鹅》的惊世之作。如果说塔勒布认为人类行为是随机的,都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以预测的;那么全球复杂网络权威巴拉巴西则认为,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
2.
巴拉巴西的研究是在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基础上进行的,移动电话、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使人类行为变得更加容易量化,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聚合点上,在这里数据、科学以及技术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那个最大的谜题——我们的未来。
3.
在本书中,巴拉巴西揭开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爆发”,提出人类日常行为模式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爆发性”的。爆发揭开了人类行为中令人惊讶的深层次的秩序,使得人类变得比预期中更容易预测得多。
4.爆发模式的揭示,其影响力将与20世纪初期的物理学或者基因革命的影响力不相上下。
|
關於作者: |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无尺度网络的创立者。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会员,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网络科学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主任,同时任职于哈佛大学媒体学院医学系,并担任丹那-法伯癌症研究所癌症系统生物学中心的研究员。
他提出无尺度网络模型,2006年因此荣获了匈牙利计算机学会颁发的冯·诺依曼金质奖章,是建立基于网络共性的统一科学理论的先行者,是复杂网络界引述最多的科学家。
世界著名科技杂志《popular
science》杂志赞誉,“他可以控制世界”。
|
目錄:
|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在科学和历史之间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推荐序三 不在爆发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沉默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
虽然万事皆显出自发偶然之态,但实际上它远比你想象中容易预测。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却自有其韵律。忘掉那些将生命看做掷骰子或是巧克力盒的比喻,把自己想象成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做着美梦的机器人,你就会更加接近真相。
【选举产生新教皇】
第一部分 人类行为预测不是什么
第1章 在无数个“显微镜”下现形
不是扩散理论
人类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其实没什么不同。我们大部分时间也是运动不止。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受到微小而不可见的原子的撞击,而是被转化成一系列任务、责任以及动机的不可见的神经元的颤动所驱使。很多新工具都能追踪人类的活动,都能预见我们的下落:不是当下的,而是未来的。
【决斗在贝尔格莱德】
第2章 15分钟,36分钟,还是36小时
不是转化模型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然而一只无形的手在放慢人类左右的进程,在今天这个信息饥渴的时代,一条新闻在多长时间之内才算新?我们真的能度量转瞬即逝的成名吗?
【血腥预言】
第3章 是接受绝望,还是追随希望
不是量子力学
如果有透视未来的千里眼,历史不会重演,人类的动机和欲望也不会重复:我们总是想要更好、更多、更不一样的东西。正如我们以揭开次原子世界的真相为目标进行的物理研究一样,是不是说人类就会变得完全或部分可预测?
【圣战奇兵】
第4章 上帝从不掷骰子
不是泊松分布
只要遇到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就会说那是偶然,似乎这种表面上的偶然行为推动了历史的演进,而事情发展之迂回曲折似乎如掷骰子一般。但这种偶然真正意味着什么呢?
【一场始料不及的大屠杀】
第二部分 爆发: 人类行为背后的隐藏模式
第5章 爆发,无处不在
爆发的本质规律:幂律分布
长时间休息之后就会出现短时间的密集活动,就像贝多芬音乐中悦耳的小提琴声被雷鸣般的鼓声打断一样。事实上,从人们对维基百科的编辑,到货币经济公司的交易;从人和动物的睡眠模式,到魔术师为了保证魔杖时刻停留在空中而进行的小动作,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爆发点无处不在。
【内格雷克之战】
第6章 请学会偶尔说“不”
爆发的起点1:优先级模型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尊重它,就必须设定优先级。一旦优先级设定了,幂律规律和爆发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优先清单会帮你剔除无关紧要的事,帮我们把烦心的日常琐事转化成永远排队的异常值,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去。
【圣十字架从不发生意外】
第7章 来一次爱因斯坦式的时空穿越
爆发的起点2: 信件模型
我们发现了前电子时代人们通信的基本模式,而实际上,不管我们的信息是在电脑上以光速传播,还是用蒸汽机船慢慢地漂洋过海,我们的通信模式都是一样的,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调查】
第8章 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爆发的轨迹1:信天翁模型
从人类记忆的搜寻到网络的信息查找,一切已经证明,查找某个特定目标的最佳策略不是最明显、最系统、最规律的搜寻模式,而是具有爆发性、间歇性,甚至是偶然性的搜寻模式。
【“恶棍!”】
第9章 我们不会永远漂泊
爆发的轨迹2:手机模型
手机数据帮我们解决了这个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人类活动遵循列维模式,我们就永远找不到回家了路,但实际并非如此。事实证明我们不会永远漂泊。我们逃脱了定律的诅咒,每次都能回到家中。
【革命吧!】
第10章 每个人都是习惯的奴隶
爆发的频率:熵
我们到底有多好预测?我们最终能够为这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给出一个定量的答案了。虽然人与人存在很多不同,但我们的可预测程度都差不多,无情的统计规律使得异类根本不存在。我们的行踪都深受规律影响,而且它的影响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特兰西瓦尼亚牵制战】
第三部分 谁掌控着我们的未来
第10章 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爆发来到大数据时代
虽然我们的过去由安全防火墙和隐私法保护着,但通过精密系统的预测,我们的未来却极易被人掌握。未来比过去更具价值,那么谁掌握着我们未来行为的信息?谁又会从中获利?
【塞克勒人VS. 塞克勒人】
第11章 爆发的世界里没有黑天鹅
爆发,生命奇迹的必要因素
生命远不是流畅或随机的,而是在所有时间尺度内都具有爆发性的——从几毫秒到几小时的细胞活动;从几分钟到几周的人类活动模式;从几周到几年的疾病来袭;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爆发,是生命奇迹的必要因素,是生物为了适应和存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
【决战】
结语 爆发,宇宙运行的科学
我们正在一个聚合点上,在这里数据、科学以及技术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那个最大的谜题——我们的未来,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无处不在的爆发,是科学的台柱,而它的影响力将与20世纪初期的物理学或者基因革命的影响力不相上下。
【血肉之躯】
|
內容試閱:
|
第7章 来一次爱因斯坦式的时空穿越
爆发的起点2:信件模型
艾伯特·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个知名物理学家了,但还不是几个月后变成的那种媒体名人--在1919年春天收到了一封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同僚西奥多·卡鲁扎TheodorKaluza的信。1908年,师从大卫·希尔伯特(DavidHilbert)和赫尔曼·闵可夫斯基(HermannMinkowski)的卡鲁扎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也是仅有的一篇论文。此后,他一直在重复研究那篇论文中的问题。十年过去了,已经34岁的卡鲁扎仍然碌碌无为,呆在学术界的最底层的他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最终完成了第二篇论文之后,他壮着胆子将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随后,在1919年4月21日那天,他收到了一封颇具鼓励性的回信:“我也时常琢磨着电场被拦截这个问题。但从来没想到将它放在五维立体世界中研究。这个想法对我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全新的。”
现在,我们在物理课堂上所教的五大基本力的其中三种--引力、磁力以及电力--在1919年时已经被卡鲁兹和爱因斯坦所熟知了。长期以来,这三大作用力之间似乎难有联系。然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ClarkMaxwell在1864年却发现电力和磁力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力--电磁力。他的成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怀有梦想的物理学家,一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试着研究出一种方法来使自然界的各种力保持一致,以成就一部万物论。
1919年,统一引力和电磁力仍然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基于此,卡鲁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法。他指出,假设世界不是三维而是五维的话,这两种力就能结合。这一假设自然会让人们不知所措,因为没有人能想象出那个神秘的五维世界是什么样。但卡鲁扎是那种看书学会游泳的人,所以他一直对理论知识怀有坚定的信念。这次也不例外,虽然这种想法有点违反直觉。
卡鲁扎写信给那位科学巨人并不只是出于礼貌--他想请爱因斯坦帮他发表他的论文。当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著名科学家都被誉为优秀科学杂志的守门人。如果爱因斯坦对某篇论文感兴趣,他就会在柏林科学院(BerlinAcadamy)的会议上加以推荐,之后论文就会发表在院报上。令卡鲁扎高兴的是,爱因斯坦愿意帮他。
一周后,也就是4月28日那天,爱因斯坦又给卡鲁扎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相当鼓舞人心:“我读了你的信,而且发现它很有趣。我觉得实现这个理论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过,下面的内容就相对含蓄了:“但我必须承认里面的观点现在提出来还不具备什么说服力。”
对论文提出一些技术性问题和建议后,爱因斯坦接着说道:“如果你能精确地运用经验知识做出验证,我保证你的理论将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答应卡鲁扎帮他打开学院大门,但有个条件:“如果上述有关测地线的问题解决的话,我会在学院面前呈交论文的简缩版。请不要责备我,因为在提交论文时,我会署上我自己的名字。”
想象一下几个星期来一连收到两封来自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的信时,卡鲁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吧。每封信都那么鼓舞人心,而且爱因斯坦一连写两封信更证明他是真的被这位没什么名气的物理学家的想法迷住了。但这些信也揭开了很多问题,以至于这篇论文多年都未成功发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