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NT$
398.0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NT$
356.0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NT$
500.0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NT$
607.0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NT$
305.0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NT$
367.0
《
租税转嫁与归宿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随喜菩提》——林清玄“菩提十书”第九本。随缘而喜,不生苦恼,要喜乐地看待我们的人生。林清玄把“喜悦”的心情当做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呈现给天下的人。让那些已经忘了微笑,许久没有开怀,愁眉深锁的人,都能够品味到生命的芳香。
林清玄人生美文,遇见快乐的自己!星云大师、南怀瑾、于丹、张德芬力荐!绝版20年,经典重现。
林清玄,台湾文学大师,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其文字被称为“世纪之交最清明的文章,人世之间最美妙的声音”。“菩提十书”是其最重要的作品,其中有对人世的思考,有对生活的深层探索,有对生命的崇高敬畏。
“菩提十书”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內容簡介: |
“菩提十书”之《随喜菩提》:由生命的苦恼走入佛门是很好的,但闻法欢喜走入佛门,不是更好吗?在痛苦中求悟是很好的,但以喜悦的心求悟不是更好吗?以厌离世间的心走向净土是很好的,但以欢喜净土的心走向极乐世界不是更好吗?
本书是“菩提系列”第九部,让我们体验生命的滋润,从“相逢一笑”走向“喜无量心”的世界,欢喜无量地活在人间,走向净土。
“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關於作者: |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
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
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
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
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秀读物。
三十多年来,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
|
目錄:
|
第一卷 波罗蜜
莲花汤匙
小米
一个茶壶一个杯
轮回之香
无怨的风
总有群星在天上
姑婆叶随想
时代之风
铁卷门沉思
阿火叔与财旺伯仔
静静的鸢尾花
玻璃心
莲子面包与油焖香菇
呼山不来去就山
不受人惑
新美学主义
竖琴和法国号
巴黎也有三重埔
最好的幻梦
第二卷 曼陀罗
柔软的耕耘
蓝天的背景
向前的姿势
孩子,是我的禅师
悲欣交集
摩顶松
琉璃王的悲歌
无涯歌
还魂与再生
飞龙在天
选猫头鹰做国王
季节之韵
花季与花祭
愿生彼国
苏东坡与禅
|
內容試閱:
|
朋友好意的拿三卷影片来借我看,是近两年来非常受瞩目的电影《悲情城市》、《菊豆》、《滚滚红尘》。朋友是学生时代一起学电影的好友。我们时常带着几个馒头到电影院去赶场,也都有过柏电影的少年志愿,后来因为时空因缘,使我们离开了电影。
“你常常说中国人拍不出什么好电影,你看看这来自三个不同地区的电影,会发现中国人还是可以拍电影的。”朋友说。
我抽空看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大陆导演张艺谋的《菊豆》、香港导演严浩的《滚滚红尘》,因为是连着看的,感触特别深刻。他们同时都具有鲜明的历史与地理背景,但描述的却是人共同的情感。这些不同类型的情感里都有着悲情之美,情到深处,令人流下同情之泪。
看完了,我同意朋友的观点:“是的,咱们中国人还是可以拍好电影的呀!”
好电影虽有不同的定义,如果把定义放在感动人心、流畅无碍,有风格、有结构之美,有深切的人文思想与人道关怀,这三部电影无疑的都在水准之上。
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导演,似乎都共同选择了抒情的音乐、开阔的大远景,以及缓慢推展的情节基调。这让我们有了更深的叹息。叹息的是,在中国的大背景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悲情的故事呢?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悲剧。
这使我想起一个宿命的观点:中国人是不是悲剧的民族呢?关于这一点,有一次和柏杨先生聊天,他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人是受了诅咒的民族!”我的看法虽没有这么强烈,但在听中国音乐时,却又不能不深思。
中国的乐器可能是世界上最能悲哀的乐器。我每次听到洞箫、二胡、南胡、琵琶所演奏的音乐都有掩不住的悲意,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是如泣如诉。即使像古筝、扬琴在本质上或没有那样悲伤,也是叮叮当当,引人忧伤。
这种在乐器中表现的悲哀之情,时常引起我的迷思,或许是中国人太苦难了,不知道如何用欢喜的音乐来表达情感,或许是我们中国人觉得只有悲哀的曲式才有深刻的寓意。当然,中国音乐也偶有欢乐的序曲,像北管的急管繁弦,像节庆的锣鼓大阵,只是太嘈杂了,在过去的时候往往留下更凄涂的冷意。
由于音乐里的冷调子,有一位拉南胡的朋友告诉我,从前如果是在夜里拉琴——弹昆琶、吹洞箫也是一样,结束的时候总要拉一曲送鬼曲。原因是,国乐里忧伤的曲子,总会使数十里外的鬼魂寻着乐音来聆听,并追思悲哀的前生事迹。如果不演奏送鬼曲,他们就会在附近徘彻终夜。
明友说:“那有点类似西方的‘安魂曲,吧!但我已经几年没有拉送鬼曲了。”
我说:“为什么?”
“送鬼曲太长,拉的时候还仿佛听见‘安可,安可’的声音。”朋友玩笑的说:“现在我练琴完了,就念佛教的往生咒,然后说:‘南无阿弥陀佛!现在你们各自回家吧!音乐只是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