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果壳网之科技生活锦囊。从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方面厘清科学误区,解答技术困扰,用科技提高生活质量!
|
內容簡介: |
有技术含量,生活才有质量。用技术服务生活。
衣食住行是我们最日常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生活质量,那么多了解其中的技术信息,消除一些技术方面的误会,就很必要了。
穿衣打扮要了解日用化学品的性质;饮食健康要了解肠胃、细菌、食品工业;居家舒适要了解电器有多智能,环境可以怎么改造;出门在外要了解交通工具和路况——最普通的生活离不开最基础的科技。果壳网用通俗的语言为你提供这些信息:享受生活需要有技术含量。
|
關於作者: |
果壳 guokr.com
果壳网,国内首家泛科技垂直网站,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区,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于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并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让科技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将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
目錄:
|
一,面子工程
头屑:消除误会,一头清爽
脱发:男女大不同
化妆品:真能毁容吗?
防晒:是个精细活
美白:你想再白一点吗?
美容:肉毒毒素的两张脸
Bra:好胸还需要好Bra
内裤:保护私处,责任重大
套套:从鱼鳔到橡胶
牛仔裤:越脏越好?
束胸衣:勒出来的美丽
高跟鞋:你还忍心穿吗?
增高:直面幻觉
假名牌:装扮了外表,却贬低了内心
二,胃与味的辩证关系
牙齿:命运多舛,小心保护
牙膏:功能知多少
牙龈出血:是因为缺乏维生素吗?
舌头:一舌知全身
塑化剂:到底有多可怕?
增塑剂:药片导管区别对待
食用胶:很常见,别恐慌
瓶装水:了解塑料了解水
保质期:半年保质期是神话吗?
共生菌:和我们同甘共苦
肠子:很爱激动,需要安抚
肚子:腹泻也不耽误吃喝
啤酒肚:和啤酒的亲密关系
避孕药:解放思想,端正态度
三,技术·宅
选房:谁要住“扬灰层”啊!
除甲醛:竹炭绿植不给力
辐射:从电吹风说起
增白剂:你想衣服更亮吗?
过敏:太干净也是错?
打呼噜:弄清楚原因了吗?
失眠:简单也不简单
寄生虫:小心卧室角落
植物:选盆绿植陪你睡
下水道:要让城市更美好
智能电器:你家空调给你发微博了吗?
手机:和它的信号……们
门锁:你的锁还安全吗?
四,交通以人为本
空气:颗粒污染物,有杀气!
自行车:我们一起骑起来吧!
电力驱动:运输业发展的方向?
地铁:迷药真的存在吗?
飞机:你被这些谣言骗过吗?
空间站:人类走得最远的地方
游泳池:传染病怕不怕?
路况:路修多了也堵车
心情:路怒症的严重后果?
腿抽筋:着凉还是缺钙?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衣——面子工程
化妆品:真能毁容吗?
helixsun
微博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资讯,但有时其中也夹杂了“好心”的谣传。尤其涉及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好多人都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理念。比如,有加V的“保养达人”发了条微博,提到化妆品中的7大毁容成分:
1.酒精:使皮肤干燥失水、破坏角质蛋白、使肌肤敏感;
2.水杨酸:破坏角质层、降低肌肤防御力、致过敏红斑;
3.果酸:使皮肤变薄敏感,早上用使皮肤变黑;
4.汞:伤害肝肾脾;
5.砷:皮炎、色素沉淀、致皮肤癌;
6.铅:伤害造血、生殖系统;
7.镉:诱发心脏病、伤害骨组织。
看起来真是可怕,很多姑娘马上开始检讨自己使用的化妆品。但其实这短短130字的微博里省略了许多细节,而这些重要细节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大家的误解,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下所谓的“毁容成分”。
汞、砷、铅、镉本来就是化妆品禁用成分
这条微博里列出了汞、砷、铅、镉对皮肤的危害,这让许多人误以为这些重金属也是化妆品的组成成分。但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禁止使用汞、砷、铅、镉以及这些物质的化合物作为化妆品组分。也就是说,这些金属是化妆品的禁用成分,它们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化妆品的成分列表中。
不过,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化妆品有可能被汞、砷、铅等污染,因此对于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化妆品卫生规范》还规定了总量限值。
见图
可以看到,汞还有1条备注。备注中提到的“有机汞防腐剂”(苯汞的盐类、硫柳汞)在化妆品中,只能被用于眼部化妆品和眼部卸妆品中,其浓度限值均为0.007%(以汞计),并且要在化妆品标签上标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出,化妆品中的汞化合物会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蓄积,可能引起过敏、皮肤刺激及神经毒性症状。因此,除眼部化妆品外,严禁在其他化妆品中使用。同时,FDA还规定,只能在没有其他安全有效的眼部化妆品防腐剂可用时才准许使用汞化合物,且浓度不得超过0.0065%(以汞计)。
我国对眼部化妆品的有机汞防腐剂的使用标准虽没有FDA规定的严格,但只要化妆品厂家遵守国家规定,那么化妆品中微量的有机汞防腐剂对皮肤也应该是安全的。同时,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眼部产品会用有机汞作为防腐剂了。如果实在不放心,那在标签上看到这2种防腐剂大可以避而远之。
所以说,汞、砷、铅、镉作为化妆品禁用成分,是不应该出现在合格化妆品的成分列表中,也就谈不上是“毁容”的化妆品成分了。
酒精有争议的成分,但离毁容还很远
酒精的加入可以使化妆品使用起来感觉更为清爽,有较强的渗透感。不少“导入”概念的化妆品会加入酒精以帮助化妆品中活性成分溶解和透过皮肤。这些都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化妆品功能和使用感的诉求。但酒精的高渗透性和挥发性,使它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有可能引起炎症;挥发时也会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造成皮肤干燥。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急性或者慢性的酒精暴露可能增加活性氧自由基,从而造成组织损伤。但是这种损伤主要是酒精代谢过程中引起的自由基问题,对于外用引起皮肤老化则没有较为直接的研究。也有报道称用70%酒精消毒引起接触性皮炎,只能推测局部使用时,酒精的高渗透性引发刺激和炎症,造成皮肤损伤。
可实际上,化妆品中的酒精浓度通常并不高,如果酒精出现在化妆品成分表的后几位,你就不需要过分担心;只有当它出现在成分表的前几位时,你才可能要担心引起皮肤干燥或者皮炎。当然,对酒精敏感的人还是尽量避免接触酒精才好。(如果过敏肿成“猪头”算毁容的话,酒精还真可能导致“毁容”,不过我们还是不要危言耸听了……)
水杨酸、果酸合理使用对皮肤有益
水杨酸和果酸被广泛应用在化妆品中,在《化妆品卫生规范》里都有明确的使用限制,包括浓度和最低pH值。
见图
《国际毒理学杂志》2003年增刊专门对于水杨酸及其衍生物在护肤品中的安全性问题做了评估,结论就是合理使用水杨酸是安全的。水杨酸作为皮肤调理剂可以安全地去除角质,特别是毛孔内壁老化角质,同时其抗炎效果还能被用于治疗寻常痤疮,合理使用也不会引起刺激。《皮肤病学杂志》也有研究表明,它不会带来遗传毒性,同时既不具有光敏性也不具有光毒性,水杨酸衍生物有一定的抗老化作用,只不过效果比较弱。
因此,水杨酸在合适的浓度和pH值下可以安全使用,应对多种皮肤问题。
果酸属于α-羟基酸,来自牛奶的乳酸、苹果里的苹果酸、柠檬中的柠檬酸……都属于果酸。虽然现在大部分用于护肤品的果酸都是化学合成的,以甘醇酸、乳酸为多,但是它们和天然来源的果酸并没有本质区别。果酸具有保湿、去除角质、抗炎的作用。果酸还具有增加表皮厚度,诱导真皮层透明质酸和胶原表达的作用。
但是果酸发挥作用需要合适的pH值和适当的浓度。一般护肤品中果酸的浓度在10%以内,再高浓度则被外科医生用于化学换肤,来治疗黄褐斑、日光性角质症、脂溢性角质症、毛发角质症等,需要在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操作。
化妆品中起着去角质作用的果酸,一般浓度要在4%以上,pH值小于4。浓度较低或者pH值在中性时,果酸主要起到保湿作用。有研究表明,虽然果酸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但是这种敏感性是可逆的,且可以通过加强防晒来防护。(即使不使用果酸,日常护肤过程中防晒也是必不可少的嘛。)
美白:你想再白一点吗?
恶趣味的明叔
美白产品不能让你从“黑妹”白到像日光灯一样亮。但只要时刻提防紫外线,防止黑色素生成,选择美白成分丰富的美白产品,足量使用不小气,还是很有希望让你再白一些的。
古人云:“一白遮百丑”,对于五官精致柔和的亚洲人来说,白皙通透的肤色确实让人看起来更干净、精神和自信。“美白”在皮肤保养中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流趋势,几乎在每个品牌的产品线中都找得到美白系列的身影。
有的人随便用一瓶美白洁面、美白化妆水,就自以为真的可以变白,殊不知,美白绝不是一个单一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瞄准不同的致黑因素,选择最恰当的产品。
美白第一步,提防紫外线
紫外线是引发皮肤变黑的主要元凶。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将启动自我防御系统,这是皮肤对紫外线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位于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将大量增殖,通过对紫外线的吸收、散射等来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当然,猛增的黑素细胞在保护皮肤健康的同时,也致使原本白皙剔透的皮肤变得暗沉无光,各种色素沉着也因此猛扑而来。
黑色素(Melanin)的含量是人肤色的决定因素之一。人体皮肤表皮层一共分为五层,其最底层为基底层,含有大量的可产生黑色素的黑素细胞。
皮肤变黑的过程,简单来说有如下几步:1、紫外线刺激黑素细胞增殖;2、黑色素在黑素细胞内生成;3、黑色素转移到角质层;4、黑色素在角质层形成色斑和色素沉着。
单一成分不给力,全面美白才有效
由于皮肤变黑是一系列过程,据《化妆品皮肤科学》介绍,要想实现全面美白,需要从5个方面着手:影响黑色素细胞生存、抑制黑色素生成、淡化已生成的黑色素、阻断黑色素传递与加速代谢、减少外源因素影响。
由于单一的美白成分很难包揽美白的每一个步骤,所以优质的美白产品应该复合不同的美白成分。比如传明酸虽然比较多效,能同时负责“影响黑色素细胞生存”、“阻断黑色素传递与加速代谢”这两项工作,但传明酸属于“什么都能,但都不太精”的美白成分,所以日系美白产品常用维他命C复合传明酸携手合作,加强产品的美白效力。
为了降低产品的刺激性,很多美白产品都不会添加过高浓度的酸类成分(比如果酸、水杨酸)来加速角质代谢,所以如果你自身的皮肤耐受性较好、不易敏感的话,可以自己在使用美白产品的同时,使用浓度中等的果酸(5%左右)、水杨酸(0.5%-1%左右),或增加清洁型化妆水(用化妆棉擦拭)的使用频率,加速代谢已传递和分布到角质层表面的黑色素,使美白工作更高效、更快速、更完整地实现。
因为黑色素在生成过程中,需要自由基的参与,所以配合抗氧化产品与美白产品一起使用,也能一定程度上强化综合美白效力。
此外,紫外线的照射会引发炎症伤害,当炎症伤害没有及时得到清除更正并过量积累时,便会诱发黑色素产生,并促使皮肤走向衰老。因此一些具有抗炎功效的植物萃取,比如红没药醇、甘草酸钾,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辅助美白的作用。
要美白,用对产品,不小气
想要真的变白,单薄地只用一瓶洁面或一瓶化妆水是绝对不够的,应该选择美白系列中活性成分浓度最高的产品——精华素。有研究表明,基底细胞从分裂、向上移行到最终从角质层脱落需要52—75天,约为2个月,所以使用美白精华需坚持每天早晚使用至少2个月,再评估其效果。
再者,使用美白精华时千万不要抠门,不要一瓶用上半年。美白精华的用量一定要足够多,才能达到预期的美白效果。
防晒永远不可少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想要成功美白并维持漂亮的肤色,防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再高科技、再天价的美白产品都抵不住人体皮肤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系列致黑反应,一切努力也都将功亏一篑。
此外,UVA造成的紫外线伤害是任何晒后修复产品都修复不了的,这些紫外线伤害将会伴随终身,并不可逆地致使皮肤光老化。晒黑了还有白回来的可能,但晒老了可就再也没有挽救的余地了。
皮肤变黑过程进阶知识:
人体皮肤表皮层一共分为五层,其最底层为基底层,含有大量的可产生黑色素的黑素细胞。
黑色素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但在探究表皮黑色素时,一般更侧重于观察真黑素和褐黑素这两种黑色素。真黑素呈褐黑色,是人体中最丰富的黑色素颗粒;褐黑素为黄色或红褐色,与红发有关。
真黑素和褐黑素的合成是在黑素细胞内启动的。黑素体存在于黑素细胞质内,含有酪氨酸酶和结构蛋白——前者是合成黑色素的钥匙,后者是黑色素的组成部分。
任何美白产品都无力改变人体与生俱来的基因,即使再强再奏效的美白产品,都不可能能将黑人漂白成白人。天生肤色深的朋友,不必气馁,健康的小麦色、古铜色也正流行。奥斯卡影后哈利·贝瑞这样健康、均匀、亮泽的肤色,反而更显风韵十足。
套套:从鱼鳔到橡胶
非处方药 北斗京华 Big.D
避孕套是人类最古老也是使用时期最长的避孕工具之一。现存最古老的避孕套是用鱼鳔、动物小肠等材料做成的,使用前需用温牛奶隔夜浸软(啧啧,又奢侈又麻烦)。热映电影《武侠》中唯一一场略显暧昧的戏,是汤唯一脸贤良淑德地洗着鱼鳔,甄子丹过来说:“别费劲了,你也知道我不喜欢鱼腥味”,汤唯忧心忡忡地问:“那……要是再有了孩子怎么办?”甄子丹立刻十分爷们儿(or
不负责任)地回应:“那就生下来呗,顶多就是日子再苦一点。”作为全片唯一的“夫妻激情对白”,激情之余也向我们普及了一个小知识:原来鱼鳔可以做安全套啊。
最早的套套专为皇帝发明
古代的人们曾使用过各种方法来避孕,比如在阴道内涂鳄鱼粪、置入浸了柠檬汁的棉球、体外射精、安全期等等。不过,这些法子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却不那么靠谱。直到中世纪的时候,人类避孕史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据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骄奢无度,私生子成群,非常闹心。于是一位叫Condom的内科医生为皇上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避孕套,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也有人说Condom这个名字来源其于构词法,大夫只是个传说的,该典故有待考证)。
当然,那个时代并没有现在那么好的橡胶配方和加工技术,那他们拿什么来做套呢?聪明的人们瞄上了一些天然、轻薄又结实的物质——那就是鱼鳔,还有动物的肠子和皮之类的东西。
制作一个“纯天然”套套
这些脏兮兮、滑溜溜、臭哄哄、还多少带些腥味的东西,当然不能直接套上就开始办事。要变成套套,还有一堆的工作要做。下面以羊肠为例简单说一下这些“纯天然”避孕套的制作过程。
首先,将绵羊的大肠放在水中泡上好几个小时,然后把泡好的肠子翻个里朝外。接着,用弱碱性的溶液继续浸泡肠子1天,每12小时换一次溶液。这次泡好后,轻轻地把肠粘膜刮掉,只剩下肌肉层。再用燃烧的硫磺熏蒸。处理好后,用肥皂和水洗干净,吹气晾干,切成17-20厘米长短的段,再用缎带扎起来就行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流派的套套制作方法,与上述那套流程大同小异。最后再爆个小料,那年头,灌香肠的大师傅,有不少业余都干这个。
那时,肠子制成的避孕套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十分宝贵,都得用完洗洗下回再用,直到用坏为止。至于鱼鳔的套,因为原材料非常不好找(哪来那么多合适的鱼鳔),更是物以稀为贵。
橡胶套横空出世
民国以后,避孕套的使用才逐渐在中国受到关注,成为中西器物文化交流的具体表征。在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及译著中,对于避孕套的称谓包括肾衣、阳具袋、风流如意袋等,材料也有丝绸、鱼鳔,羊肠、麻布、橡胶等。美国人查理斯·古蒂尔(Charles
Goodyear)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了橡胶硫化的专利,橡胶套套终于可以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了。现代的避孕套使用起来就方便得多了,即拆即用。而且,现代避孕套除了有避孕功能之外,还有预防某些性病、增加情趣等古代避孕套不具备的功能。不过,这些使用方便的小卫士,制作起来可是一点都不方便。
现代套套的原材料是天然乳胶,想必很多人在媒体上都见过东南亚或我国海南等地割胶的场景,那种从橡胶树上流下的一滴滴牛奶似的白色液体就是天然乳胶啦!
不过,在用于生产之前,需要往天然乳胶中添加一些成分,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有的生产企业称之为“预硫化”过程。这样做主要是调整避孕套弹性和防止老化(不过一些油性润滑剂对乳胶有破坏作用,这可是导致避孕套在使用过程中破裂的原因之一哦)。
套套是怎样长成这副模样的?
现在的避孕套要长成我们现在见到的那副模样,需要一个造型师——模具——来执行此项工作。不同的模具上印有不同的花纹,这样就会打造出螺纹型、浮点型等各式各样的避孕套。
洁净的模具被缓慢浸没在恒温的乳胶液体中,然后被缓慢拉起,在洁净的空气中缓慢旋转,这样可以使乳胶液均匀地覆盖在模具表面。等干燥之后,重复几次前面提到的浸没、旋转干燥的步骤,这样做可以将上一次干燥后乳胶未覆盖的“孔洞地带”填补住,消除避孕套的孔洞。
成形过程对于套套最后的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对于模具的洁净度、模具的运转速度、乳胶的温度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与控制。此时的“避孕套”就如同母亲腹中的胎儿一样,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模具上的橡胶膜厚度达到要求之后,最上方边缘处的橡胶膜会被卷起,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小橡胶圆圈。
此时,避孕套已经成形了。不过,要把它们剥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需要把它们浸泡在膨润水中,一段时间之后,用较高压力的水流对着那个橡胶小圈圈冲,避孕套就被冲下来了。
被剥离下来的套套还要进行硫化处理。首先把套套脱水(还记得它们被剥离下来之前用水泡过吧?),然后放入加硫装置中,并加热。硫化处理的目的是让套套“骨骼更强壮”,让它们更结实,更有弹性!补过“钙”之后,套套需要休息一两天,等它们性质稳定之后,就要进行体检了!
上市前要体检
避孕套的检查包括全部检查、抽样检查、破坏检查、非破坏检查等。为什么这么麻烦?因为一旦质量不合格,那就很可能使避孕“不成功,变成人”。因此,为了能抵抗住将来的激烈使用,需要在检测时让套套提前经受一番考验!
首先,每一个(注意,是每一个)套套都必须进行电极测试。套套被套在类似模具形状的电极上,然后浸没在装有相反电极的电解质溶液中。将两种电极同时通电后,检查是否有电流产生。如果没有,则表明所有受检的套套都合格。否则,不合格的套套将被分拣处理,甚至这一批次的所有套套可能都会被弃用。
电检合格的套套还需要进行抽样检查。一般而言,套套需要进行两种抽样检测,一种是漏水试验,另一种是空气爆破试验。装满水的套套1分钟之内如果不漏水的话,那么精液在套套中应该也不会漏出来。另外,如果套套充气膨胀的体积能达到18升,那么就达到了国际乳胶最低标准的要求,否则即为不合格产品。
在包装的时候,套套会被卷成我们熟悉的硬币形状,并且添加润滑剂、香氛物质等材料。最后,经过层层选拔的套套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装进包装袋密封,一个避孕套就这样长成了。
套套也有性别:男女平等
2011年9月中旬,南非毙掉了与中国进行的一项人命关天的大生意:1100万个避孕套,因为南非法庭没有批准这个买卖,理由是材料用得不对,另外这套套的尺寸嫌小,竞争对手说这批货比他们的小了20%!不过咱炎黄子孙先别急着自惭形秽外加感叹非洲兄弟们就是五肢发达——因为这些套套其实是女用套。
女用套的形状有点像软管,不过一头是封口的。开口的一端有个较大的塑料环,封口的一端是个较小橡胶环,套的材料则是透明的薄膜状物(警告,别企图用保鲜膜尝试,强度不行的,另外塑料袋也不行……)
这种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套套,是20世纪90年代丹麦的一位叫做海塞(Lasse
Hessel)的医生发明的。老款的FC1型女用避孕套,用的材料是聚氨酯,到了第二代的FC2型,材料就是丁腈乳胶了。这次南非拒绝采购中国产的女用避孕套,从新闻内容来看,就是因为这批避孕套用的是聚氨酯而不是丁腈乳胶。
女用避孕套,卖点之一是妇女当家作主,二就是男人可以不用自己戴套了。女性避孕套的使用说明上也常常说可以使用润滑剂以增加快感,同男用避孕套类似,使用水性润滑剂比较好。最后特别要强调一点,女用套和男用套绝对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会因摩擦力过大导致不适和套套脱落损坏的。
总之,不管男用女用,能保证安全的就是好套!
束胸衣:勒出来的美丽
林竹萧萧
还记得《乱世佳人》里黑妈妈那句赞叹吗:思嘉小姐你真厉害,苏伦小姐再勒紧一寸就要昏过去啦!或者《泰坦尼克号》里面华丽丽的房间里露丝被拉紧束胸衣时那种悲催的表情?那是一代代的姑娘们为了美丽而付出的代价。束胸衣(Corset),即使是中国姑娘也不陌生,无论是穿着束胸晚礼服的宫廷贵妇还是穿着束胸泳衣的兔女郎,它总能把S型曲线完美勾勒。只是,为了获得曼妙身段而穿上这一身束胸衣,舒服吗?健康吗?值得吗?
束胸衣,美到无法呼吸?
电影里的美女们为了船上束胸衣都要深吸气,《加勒比海盗1》里头女主角甚至会呼吸不畅晕厥,还掉下了悬崖蹦极!天妒红颜啊!其实这些女主角们已经非常苗条,为什么穿上束胸衣后还会无法呼吸?
其实束胸衣的设计想法本是很好的——把肉挪到该去的地方。具体说就是将腰腹的赘肉上下推挤,达到“丰胸”、收腰、提臀之效,这样胸前戴上珠宝、腰下穿上晚礼服十分好看。只是束胸衣是利用机械力生硬排挤腰腹空间,且留下的腰腹围极小,因此对包裹部位压力很大。
女性穿上束胸衣前后正面对比图。
压力大小和束胸衣的松紧程度密切相关。100多年前的纽约医学杂志对此已有研究:比较宽松的束胸衣大约会对身体造成156牛顿(相当于15.5公斤物体的重力)的压力,而紧的束胸衣施加的压力可达290牛顿(相当于29公斤物体的重力)。这么大的力量压在女性的胸、腰、腹部,使其晕厥自然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
内脏挤压无去路
早在20世纪初,临床大夫们就已经指出束胸衣可导致胸腔体积减少、心脏负荷增加、消化吸收受限、甚至导致不孕症、子宫脱垂等。这是因为束胸衣实在是没有给腰腹部留下足够空间来容纳脏器。
穿上束胸衣后内脏移位侧面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腰是细了,可是腹腔的空间也因此成了沙漏,腰部的脏器被硬生生推挤到上腹部或是盆腔。看起来身材确实因为束胸衣而前凸后翘,但内部的结果却是内脏位置也因此乱了套。特别是自小穿戴束胸衣的女性,其肋骨的发育很容易变成漏斗型畸形。除了肋骨,肋缘下方的肝脏也受到束胸衣的严重挤压,其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由于受压,脏器向上直顶横膈膜,压缩肺部空间;更有甚者因此发生食道裂孔疝。同样,盆腔也会因为巨大压力受累:女性盆底本由非常强韧的韧带牵拉,以保持脏器处于正确姿态,但束胸衣却能将其压下降约0.9厘米,有可能因此引发子宫脱垂等症。旧时不少穿戴束胸衣的贵妇便受此病困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在此基础上再想象一下,如果女性怀孕了,还有没有空间给婴儿呢?穿上束胸衣之后腹腔内本已经十分拥挤,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基本上就是蜗居了。也有相关资料显示,不少穿束胸衣的女性都存在生育障碍。
胸罩是凶兆?
果壳网曾关注过胸罩过紧对于排便的不利影响,过紧的束胸衣显然也有着类似的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进而对消化及其他各系统造成影响。
但不少女性在购买束胸衣时最担心的问题恐怕不是消化,而是束胸衣是否会给乳房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观点宣称,“带胸罩或穿束胸衣会增加乳腺癌患病概率”,认为穿戴胸罩等紧身衣物使得乳房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增加乳腺癌发病率。
实际上,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临床证据支持上述言论。美国癌症协会、乳腺癌组织等都明确指出穿戴胸罩并不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所谓淋巴回流受阻导致乳腺癌发生的理论也站不住脚。
新式束胸衣,好不到那里去
束胸衣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其设计风格也一再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绝对平整到后来的高腰束胸衣,再到十九世纪中后页沙漏型的流行,束胸衣的设计理念与时代流行理念同步。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旧式束胸衣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因此在上世纪初,欧美服装设计师改变了旧式束胸衣“变态细”的腰围设计,改成了“特细”,对胸部的包裹也不那么紧了。
也许不少人觉得,既然穿束胸衣对乳腺癌并无影响,且现代束胸衣腰围也相对宽松,那现代新款束胸衣必定健康很多,不像从前那么恐怖有害。但恐怕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验研究表明,即使穿上新型束胸衣并缩小腰围3英寸(约7.6厘米),也能够显著改变女性氧气摄入量,并且给正常工作带来明显的不适。
追求美丽可谓天性,如若因此损失了生活的乐趣,恐怕美丽亦失去了意义。
假名牌:装扮了外表,却贬低了内心
amygdala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个人的穿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品味和实力,有身份的成功人士总是和国际顶级品牌紧密相连。人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光鲜靓丽的形象,然而面对动辄上万的名牌商品,普通的工薪阶层只能望洋兴叹。此时,大量涌现的“假名牌”、“山寨货”满足了人们日渐增长的虚荣心。
那些所谓的“A货”,即技术高超的高端仿制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在一些购物网站上,你能发现看起来和PRADA,GUCCI“一模一样”的衣服,还有LV,Hermes皮包,专柜卖几千上万的在这里几百块就搞定了。价格便宜,穿起来简直神采奕奕,信心倍增,还能收获羡慕眼光哦。你买过这种商品吗?感受如何呢?
值得女生们深思的是最近的一项有趣的相关研究:使用假名牌和内在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关系。
知假买假!迟早都要还的
在一项关于假名牌与道德行为的科学研究中,85位女大学生被邀请参加一项太阳镜用户体验测试,她们要佩戴着克洛伊牌(Chloe)太阳镜完成一系列体验任务,其中一半被试被告知自己佩戴的是正品眼镜,而另一半则以为是仿制品(其实被试佩戴的均为正品眼镜,光是购置这款太阳镜就要花费大笔实验经费!)。
实验控制的精髓在于,整个过程中参与者无法揣测到实验者的真正意图。她们需要完成复杂的数学难题并按绩效获取报酬,但是规定的时间(5分钟)却不足以使她们全部解答。研究者还把参与者递交答卷以及自评成绩的过程故意设置为无人监督,营造了一种为了多拿报酬而作弊也不会被发现的氛围,却在暗中摄录下整个过程。
结果,对比戴正品和仿制品眼镜的两组被试的测试成绩后发现:仿制品组中被试大幅提高了自己的成绩,虽然少数(30%)正品组的被试也修改了自己的分数,但是仿制品组中参与作弊的占据了绝大多数(71%),她们更为轻易地做出不诚实的行为。
假名牌的影响不仅涉及个人的言行,甚至关系到自己对他人言行的感知。研究者利用了一套与上面类似的测试程序,结果发现仿制品组的被试更倾向于认为别人的行为是不诚实的、甚至连一些常见的言行举止(如,“抱歉我迟到了,路上堵车”)也更容易被他们当作不诚实、不道德的。
仿制品降低内在自我形象
究其原因,研究者发现,由于穿戴假名牌而产生的“不正当感”是这些不道德行为的背后推手。也就是说,使用仿制品会降低内在的自我形象,即认为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不诚实的。使用山寨货本来是为了提升自我形象的,但知假买假到底也瞒不过自己的内心,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付出了无形的心理代价。
目前,国内市场假名牌泛滥,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这些商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而花费的代价却是难以察觉的。偶尔的越界或许产生的“不正当感”很微弱,但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必定导致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山寨”中。近年来业绩造假、学术造假、食品造假的恶性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抵制非善意的“假”渗透进入生活最简单的细胞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