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
內容簡介: |
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
本书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动荡,正值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道德滑坡以及人心不洁等社会精神危机。故黄檗无念禅师这方面的话语录,近在咫尺却又溟深高远,其意境,无疑可以作为令之人心修为的参照。另有—卷,是为附录,可全方位了解黄檗无念禅师生平事迹。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
關於作者: |
无念禅师,明末高僧。俗姓熊,名深有,麻城熊家河人,他从小就是孤儿,十六岁出家,历游五岳名山,参禅悟法,不肯少怠。一直到中年以后,才顿悟禅机,成为高僧。与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和大思想家李贽、大学者焦闳、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抚梅之焕等往来甚密。晚年创建现位于河南境内的黄柏山建法眼寺,即现在的黄柏山寺。该寺至今依然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是河南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闻名于鄂豫皖三省,有“楚豫禅宗”之说。
侯素平,1976年生于河南辉县,号白茅、演一,现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班。师从李世南,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多年来又致力于禅学与禅画的研究。出版《侯素平作品集》。现为《画道》杂志主编,中国画学会会员,老子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
目錄:
|
1貌古风高
——黄檗无念禅师小传
第一卷
法语二十七则
第二卷
酬问三十七则
答居士问日用何为偈
第三卷
复问
复邓太史二篇
复梅司马三篇
复尼澹然三篇
复刘太史三篇
复王宪副五篇
复方督学三篇
复袁考功四篇
复袁太史一篇
复陶太史二篇
复焦太史二篇
复傅考功一篇
复李孝廉一篇
复邹司寇一篇
复刘金吾二篇
复岳司马一篇
复左督院一篇
复董太史一篇
复汪司马一篇
复黄司马一篇
复蒋文选二篇
复李太守一篇
复瞿太守一篇
复陈稽勋一篇
复顾孝廉一篇
复丘参将二篇
复孙比部一篇
复苏兵宪一篇
复胡侍御一篇
复陈少卿二篇
复李司徒四篇
复梅司马四篇
复王司空二篇
复潘兵部二篇
复喻文学一篇
复中海师一篇
复毛文学一篇
复李文学一篇
复邓文学一篇
复王文学一篇
复樊居士四篇
复高丽僧一篇
复天倪师一篇
复岳司马一篇
第四卷
附录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原序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原序
小传
书龙湖图赠无念上人
无念上人诞辰
赠别无念禅师
送无念禅师赴豫章请
送无念禅师还楚
因无念禅师示客偈
读龙湖集寄怀念禅师
禅那歌
论禅
再晤无念禅师纪事
开黄檗山记
法眼寺记
护塔文
忏文
解读黄檗无念禅师牧牛图颂
|
內容試閱:
|
黄檗无念禅师小传
晚明,是一个经济扩张、政治腐败、道德沦丧、思想与宗教走向锋芒毕露的时代。在日渐不安的政治局势中,当时众多的文人受到探索自我的心学鼓励,极度兴奋,大力追求新奇刺激。文人的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影响到了当时的佛教圈,一时间佛门内狂禅热炙,弊端日渐显露。越来越多的僧人偏离定慧不二的思想,沉溺于对公案的知解,玩弄机巧,争强好胜,徒呈口舌出版之快,甚至做出言行离宗的行为!
面对这样的环境,黄檗无念禅师从容淡定,以自己甘于闲寂、不与人争亦不执空枯坐的精神结庐荒野深山。铲荆棘、垦荒田,起佛殿、建僧舍。效百丈祖师,严立清规,重振僧纲,自种自食,安心办道。在佛教历史不可逆转的颓波中,貌古风高,又洒脱自在地展示着中国禅宗祖师的风采。黄檗无念禅师(以下简称“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别号西影。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十七日生于湖北麻城县太平乡高岸村,俗姓熊。无念禅师五岁失去父亲,家境贫苦,与寡母相依为命。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六岁的无念禅师患上痘疾,生命垂危,其兄与叔父在无奈中商议,祈求如果菩萨能保佑无念禅师病愈,就许其出家。之后,果然昏迷中的无念禅师奇迹般地清醒过来!等到痊愈,家人即送无念禅师到荡山袁家坳落发。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一日,一位游方僧人来到荡山,见无念禅师对他恭敬有礼,就对无念禅师说:“你既出家,当为修行……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六祖语)。”游方僧人当头棒喝的告诫,使无念禅师悚然惊醒,从此下定决心,广参善知识,早日究明禅宗妙旨。
随后得到告诫的无念禅师,悄悄离开荡山,前往伏牛山,途中遇到一位僧人,将无念禅师引到徐州七尖峰。七尖峰本来住有一位大善知识,号大休。可是当无念禅师到达七尖峰时,大休禅师已经圆寂!无奈,无念禅师就问一位熟悉大休禅师的禅僧,大休禅师生前有什么开示往来僧人的语句。禅僧说:“昔有一僧从峨嵋山来,为道甚切,一到要见。休(大休禅师)正在茄园架瓜,僧到园中问曰:‘如何是西来意?’休指茄曰:‘黄瓜茄子。’僧不契,再问。休曰:‘莫唠叨,黄瓜茄子。’”无念禅师听了也是不明白“黄瓜茄子”的意旨,心中生起大疑惑。遂再往伏牛山、北京参问名宿,却又无所获。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无念禅师登坛受戒。
受戒后,无念禅师仍疑情结滞,胸中郁闷。复往五台山,路上遇到僧人宝珍。宝珍见无念禅师胸中苦闷,就对无念禅师说,他的老师古清禅师就是善知识。无念禅师问:“既是善知识,有何教诲?”宝珍说:“昔有一僧号无尽,事我师三载,求道甚切。先师问:‘尽你吃我三年饭,如何不还我饭钱?’尽曰:‘我不昧心。’先师曰:‘那个是你心?’尽茫然而出。至饭后叫无尽:‘如何不送饭钱来?’尽曰:‘我不晓得哪个是心。’先师怒罚无尽佛前头顶一砖跪至晚,饭后汤水都忘吃,浑身汗流。跪至更深,众曰:‘你且放下砖,待老师起来再顶。’尽曰:‘你各人去睡,莫管。我骗了老师饭吃,若不知心,跪到明年。’跪至五更,闻鸡鼓翅而鸣,抛下砖击门喊曰:‘接饭钱。’先师曰:‘如是,如是。’”无念禅师听完问宝珍:“当时送个什么还饭钱?”宝珍说:“你去问他。”无念禅师又问:“他在哪里?”宝珍说:“他往终南山去了。”至此,无念禅师又加重了一重疑问。
这时,疑情不散的无念禅师,再转问一禅师。禅师曰:“禅难明白,不如念佛,求生西方容易。仗阿弥陀佛威力,慈光摄受,临命终时,生于彼国,花开见佛,岂不快哉!”无念禅师依此教诲,回至麻城,结庵于丫杵山。闭门禁足,昼夜六时,专求往生。一晃三年过去,虽然终日念佛,心中疑滞仍然不散。
无奈,无念禅师又复遍参江浙,转至庐山,参礼大安禅师。大安禅师见无念禅师,问道:“汝号什么?”无念禅师一脸茫然,对答不上来,只好忧心忡忡地下山去。回到船中大病一场,吃饭喝水都很困难,不禁自己感叹:“无念自不识,枉做人在世上。”朋友听了,就劝说无念禅师从容一些,不要太着急。
复回麻城本山。一日夜里,与几个朋友喝茶闲坐,叙述自己数年来行脚参问的事。友人说:“何不问问你自己。”无念禅师问:“如何是自己?”友人说:“拿物非手,吃饭非口。”无念禅师听了朋友这些话,第二天早上吃饭时,不觉失手将碗掉在桌子上,心里想:分明是手、口,怎么说不是哪?到了晚上,忽然又听到一声哭声、一声笑声,二声相触,猛然有所醒悟!
又一天,无念禅师从榻上坐起出门,偶然看见一面盆挡在出门的地上,于是将面盆掇起来放回柜中。柜子旁边正好有一只果笼子,无念禅师顺手一推,不觉失手,触动了柜子盖,柜盖“噗”的一声打在他的头上。意外的一击,将他心中积瘀的疑滞,瞬间打掉,他激动得浑然汗流。无念禅师抚掌笑道:“遍大地是个无念,何疑之有!从前疑滞,一齐看破。”友人听说禅师大悟,就问他:“你见个甚么?”无念禅师说:“亲见你我,才得个逍遥自在。”
万历七年(1579年),无念禅师住锡麻城龙湖(龙潭湖)芝佛院。
万历九年(1581年),李卓吾居士(李贽)来龙湖访无念禅师。夜里闲坐,居士问:“你见处说说看。”禅师从始至终将自己“见道”的经过一一吐露。居士听后对禅师说:“你且放下。”意思是说见无所见,要把这个已经“见道”的思想也放下。禅师当下没有理会居士。同往四十余日后,李卓吾居士又邀无念禅师一起到黄安(今湖北红安)一位居士朋友那里,在黄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日与众友交谈。又,某日李卓吾居士对禅师说:“你只放下。”禅师说:“我没什么放下。”
回到龙湖,无念禅师整日看淆讹公案,看到不省处,渐渐又有疑,即去问延住龙湖的石潭居士。居士说:“你还要看经,《维摩经》、《楞严经》虽好,你看不得。”禅师说:“如何看不得?”居士说:“此是最上一乘的文章,我也理会不来。”禅师听后,如箭穿心,心里说你怎么这样看我!回去就看《楞严经》,看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忽然疑病又发,四五年的欢喜全部散失。遂急忙再往黄安去见李卓吾居士,居士一见到无念禅师就问道:“功夫何如?”禅师答:“我有一疑。”居士说:“疑个甚么?”禅师答:“知见立知。”居士郑重地说:“这个不是你知见。”无念禅师听后仍然不明白。
于是,李卓吾居士邀众友到驷马山聚会。聚会中居士问众人:“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当时有一位讲经师也在,就依文解义说了一通。居士对无念禅师说:“无念你说说看。”禅师正准备开口,居士推了一下禅师的膝盖,说:“这个聻(呢)?”无念禅师当即猛然疑惑净尽,大彻大悟,感叹道:“原来十明?《楞严经》朱墨套印本地菩萨,梦见众身堕大河,欲救度故,起勇猛心,发大精进,蓦然猛省,人法
两空,始得入门,全无干涉,从今而后,不做旧时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