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之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的见解——但在这之后,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地发现:在古老的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有与我相同的见解。
看着那厚厚的出版物目录,并且,考虑到所有这些书籍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其生命——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不伤心落泪呢?
我们当今十分之九的文字作品除了蒙骗读者,从其口袋中抠出几个铜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其他目的。
我心目中的书评杂志只能由这些人执笔:他们是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
——叔本华
|
內容簡介: |
本书辑录叔本华关于阅读、写作以及文学、美学方面的文章,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发现,这位伟大的“悲观主义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对于阅读与书籍的判断力,是那样精确而富有远见,其对大众阅读趣味的评判,穿过历史的尘埃,准确无误地击中今日时弊,就好像他的这些文章是为未来而写。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适合一切时代的读者,甚至往往历久弥新。本书对我们的启示是:阅读不必紧跟潮流,甚至要走在潮流之后,阅读那些能够恒久存活的真正好的作品。
|
關於作者: |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享誉世界的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其作品及思想影响巨大。
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居澳大利亚。自言有两样东西是一生中的挚爱: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译有叔本华著作4种,译文深得国内读者喜爱和肯定。
|
目錄:
|
本书辑录叔本华关于阅读、写作以及文学、美学方面的文章,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发现,这位伟大的“悲观主义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对于阅读与书籍的判断力,是那样精确而富有远见,其对大众阅读趣味的评判,穿过历史的尘埃,准确无误地击中今日时弊,就好像他的这些文章是为未来而写。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适合一切时代的读者,甚至往往历久弥新。本书对我们的启示是:阅读不必紧跟潮流,甚至要走在潮流之后,阅读那些能够恒久存活的真正好的作品。
|
內容試閱:
|
论思考
一
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和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却是经过了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的所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我们所用。我们只能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我们就真正学到了一些道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
不过,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的话,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
二
独立、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因为根据思想能力的强弱,人们各自相应倾向于独立思考或者阅读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阅读所强加给我们的头脑的那些想法,是与我们在阅读时候的精神情绪和思想倾向并不相符的、陌生的和格格不入的,两者的不同就像图章和火漆——现在图章就要强行在火漆上压下印痕。这样,我们的头脑精神完全就是受到来自外在的压力去思考某一事情,或某一道理——而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思考活动;我们当时正好是既没有欲望也没有情绪。相比之下,在自发思考的时候,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而这即时的兴致则由外在的环境或者头脑中的某一记忆更详细地限定。也就是说,我们直观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像阅读物那样把某一确定的见解强加给我们的头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素材和机会,去思考与我们的头脑能力相称的、与当下的情绪相符的事情。所以,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随手拿起书本。这种习惯解释了为何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变得比原来更加头脑简单和更加愚蠢,他们的文字写作也失去了更进一个台阶的机会[1]。正如蒲柏[2]所说的,这些人始终是——
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不会被别人所阅读。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三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
四
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许多书本的唯一用处,只在于向我们表明错误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们一旦让自己听从其引导,就会拐入实在是不堪设想的迷途。但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亦即自发、独立、正确思考的人,却是掌握了能够找到正确路向的罗盘。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却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对我们的圣灵犯罪。这样的人就好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观赏铜刻的大自然风景,而回避一望无际的大自然。
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现成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是具百倍的价值。这是因为,每一见解或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才会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系统,才会成为这整体的一部分和某一活的肢节;才可以与我们总体的思想完美、牢固地联系起来,其根据和结果才可以为我们所了解,这一见解或真理也才可以带上我们整个思维模式的色彩、色调和烙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这一认识才可以呼之即来,为我们所用;因此,这一见解或真理有其扎实的基础,再也不会消失。据此,歌德的这两行诗句在这里完全适用,并且也得到了阐释:
我们必须流下热汗,
才能重新拥有父亲留下的遗产。
也就是说,独立、自为思考的人只是在随后才了解到权威的说法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那些权威说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这些见解和增强了他的信心。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从权威的看法出发,把阅读得来的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凑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东凑西拼而成的思想整体,就像一个由陌生、怪异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机器人,而独立、自为的思想整体却恰似一个活人。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
五
阅读就是以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没有什么比别人观点的大量流入更有害于自身的思维活动了,而持续不断的阅读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来的观点引入我们的头脑。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这是因为,这些陌生、外来的观点出自各个不同的头脑,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整体,其色彩也驳杂不纯;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思想、观点和信念的一个统一体。相反,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在头脑里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而一旦充塞着这些杂乱的聒噪,头脑从此就会失去一切清晰的见解,它也就接近解体和失序。这种情形见之于许多书呆子学究,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涉及健康理解力、正确判断力和实际生活的技巧与智慧方面,这些学究与许多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相比也相形见绌,因为欠缺文化之人总是把从外在事物、实际经验、与人交谈和少许阅读所获致的点滴知识屈从和并入自己的思想。而科学的思想者则在更大程度上这样做。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科学的思想者需要很多的知识,并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但他们的头脑思想却足够强劲地把所有这些知识纳入控制之下,吸收、同化这些知识,使之并入自己的整体思想之中;很多的知识也就被屈从于他们那有机、连贯的总体思想——在这些总体思想里面,伟大、出色的见解不断增加。他们的思维在此就像一架管风琴的基本低音那样统领着一切,从来不会被其他的音声所盖过。但书呆子学究所遭遇的恰恰是相反情形:在他们的头脑里面,就好像各种不同调子的音乐碎片相互干扰,基本的音调已经消失不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