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套书对享誉全球的中华哲学典籍进行了生动精准的经典诠释,为读者扫除了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使饱含真金的国学经典变得丰腴生动起来。书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闪耀着醍醐灌顶式的慧光,穿透了几千年历史风尘泛起的重重迷障,在信息爆炸式出现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
內容簡介: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先哲们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以及解释这些卦爻辞的传文,即《十翼》。《老子》与《老子》如双峰并峙于道家典籍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精读》以更加通俗化的注解和案例,将“天下第一兵书”和“天下第一谋略书”中作了详尽阐释。
|
目錄:
|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
国之大事
经之五事
因利而制权
诡道
少算不胜
作战篇第二
用兵之费一
用兵之害
因粮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取敌之利者
兵贵胜
知兵之将
谋攻篇第三
善之善者
上兵伐谋
谋攻之法
用兵之法
国之辅
乱军引胜
知胜之道
形篇第四
胜可知而不可为
自保而全胜
修道而保法
胜兵若以镒称铢
势篇第五
治众如治寡
奇正相生
善战者势险、节短
以利动之
求之于势
虚实篇第六
善战者致人
诱敌以利
攻其所不守
战必我所欲
藏我而形人
知战之地
胜可为也
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形于无穷
兵之形
五行无常胜
军争篇第七
迂直之计
军争
兵以诈立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用众之法
将军可夺心
穷寇勿追
九变篇第八
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之利
智者之虑
用兵之法
将有五危
行军篇第九
四军之利
地之助
谨察
兵非益多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地形篇第十
地之道
败之道
兵之助
战道必胜
视卒如婴儿
知兵者
知彼知己
九地篇第十一
依地而变
合于利而动
兵之情主速
兵士甚陷则不惧
携手若使一人
将军之事
为客之道
霸王之兵
陷之死地然后生
巧能成事
践墨随敌
火攻篇第十二
火攻有五
五火之变
非利不动
不合于利而止
用间篇第十三
先知者
用间有五
无所不用间
先知其守将
反间不可不厚
以上智为间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本全 周易
老子 庄子
四书五经
|
內容試閱:
|
《四书五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让人弃旧迎新,让人完善道德。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达到什么境界,就会坚定志向;坚定了志向就会冷静;冷静了就会安心;安心了就会考虑周到;考虑周到就会有所得。每个事物都有本有末,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终。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想要把光明正大的道德弘扬于世的人,一定要先善于治国;想要善于治国,一定要先善于理家;想要善于理家,一定要先修养品德;想要修养品德,一定要先端正心态;想要端正心态,一定要先意念真诚;想要意念真诚,一定要先求知;求知的方法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只有在认识、研究了万事万物的道理后,才会求知成功;求知成功后,才会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会心态端正;心态端正后,才会品德修养成功;品德修养成功后,才会善于理家;善于理家后,才会善于治国;善于治国后,才会天下太平。
上到国君,下至百姓,人人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假如乱了根本,想要善于理家、治国甚至治理天下,是不可能的。不分先后、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就想治国平天下,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
《尚书?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尚书?太甲》说:“顾念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尚书?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话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
成汤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做到一日新,就应保持日日新,新了还要更新。”《尚书?康诰》说:“激励人焕发新风貌。”《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邦国,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时不在追求完善的道德境界。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
《诗经》说:“京城方圆千里,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诗经》又说:“‘绵绵蛮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上。”孔子说:“就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儿吗?”《诗经》说:“深沉端庄、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不断发扬光明的美德,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仁爱;做臣子的,要恭敬;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亲的,要慈爱;与他人交往,要讲信用。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多么茂盛。有位君子,研究学问就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就像打磨宝玉,不断琢磨。他那样严谨而胸怀阔大,如此光明煊赫。这样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说的“就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自我修炼的态度;这里说的“就像打磨美玉,不断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君子“严谨而胸怀阔大”,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君子“如此光明煊赫”,是指他仪表威严;说“这样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他品德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令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前代的君王真令人难忘。”这是因为君子们能把前代的君王作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人,百姓也都蒙受恩惠,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忘不了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