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編輯推薦: |
★第一套由国内顶尖教师分科撰著的教师职业成长书系 ★教师专业提升训练计划 ★细说教出精彩语文课的7个关键要素
★呼吁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心灵感受生命的创造力
|
內容簡介: |
窦桂梅独特思考、娓娓诉说、循循引导、温和解析真实的语文 优雅的语文 大气的语文 ?你可知道语文的姓氏?
?读书是否成为你必须的生活? ?与文本交谈,你达到了怎样的深度? ?如何形成立身的风格?
?如何拥有激情?你是否做到课始激情情始生?
|
關於作者: |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小校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博士生,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之一。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得众多相关奖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做过系列专题报道。出版个人专著十多部,如《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我们一起成长》等。主编、参编多部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
目錄:
|
前言:解读优秀语文教师
第1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对母语,要有敬畏与传承的意识
语言的基本构成是字词
母语教学中的取和舍
第2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为儿童的声音把脉
“讲”与“学”的黄金分割
第3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不读,不知其可也
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
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4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森林
教材解读四问
我们与文本一起出生
附录: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
———《游园不值》的教学预案
第5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
痛而后快地成长
期待不同的相遇
精心成就精彩:十易其稿的课堂导入
第6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朗读是美好的
语言,精神的线索
写,改变你生命的职场
第7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真诚释放生命的激情
向思想的高处迈进
无风格何以立身
|
內容試閱:
|
第2
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缝隙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而现在,你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我的灵魂里。
———泰戈尔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人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作品,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那样,按照普适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成长。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将造就一堆老态龙钟的儿童。就像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会很快腐烂。让儿童踏着语言的台阶,在那一个个闪亮的日子里,洒下童真的乐趣,既有蛹虫化蝶的痛苦,也有新鸟破壳的挣扎。一路走来,分享时间给予每一个儿童的、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新奇与美丽,以及知识带给他们的沉甸甸的收获,令每一次心灵发育与智慧增长都能带来瓜熟蒂落的喜悦。而这,需要他们的教师和他们一起走过。看来,教育永恒不变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如果没有了儿童,就没有了教育,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句话,教学的全部意义在于学生。那就让我们小心轻放孩子的心;悉心倾听孩子成长拔节的声音;同时,为学生藉此进步的自己的“讲”与学生的“学”,作一次矫正和说明。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你的回答,不仅反映出你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也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细读品味,不仅是字面不同,其意义也有着绝大的差别。“教语文的”总摆脱不了一种狭隘的匠气。“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则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用语文教人”?颐堑挠镂慕萄Р呕嵊懈?憷?那巴荆??皇亲钪兆呓?篮??S判愕挠镂慕淌Ρ匦肴鲜兜剑?镂慕逃?暮诵木褪恰坝糜镂摹保?醚??竦谩叭松?囊庖濉保??κ迪秩说恼嬲?叭宋摹薄?遗憾的是我们身边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依然停留在“教语文”的层次上。下面以一节低年级的课为例,谈谈感想。这是一年级的一节汉语拼音课。迈进校门还不到一个月,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天真与快乐,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坐在后面,一个个转身仰起脸看着我们,一副好奇的样子。教学内容是“b、p、m、f”四个声母。40分钟里,四个声母从发音的训练,到“b”与“p”的写法比较,到“m”和“f”的联想,可以说教学完成得还不错。不过,引起我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老师课堂上的评价形式———所有被叫到发言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奖励他们的小红花。由于小红花的吸引,孩子们争先恐后,课堂很活跃。但也许是高高举起的小手不停地在老师眼前晃动,遮蔽了老师的视线,总之这位老师总是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忽视了后面的孩子。所以后面大部分学生,几乎一次发言机会都没有。没有机会发言,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得到小红花。那些一直也把手儿举得高高,却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不时唉声叹气,他们的脸上满是渴望,希望老师能开恩“一望”,叫他(她)一次,奖励小红花,哪怕只有一朵。但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下课前,老师统计有多少同学得到小红花,结果40个学生中,有20位两手空空。虽说这里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翻看小红花的背面,读上面的声母,岂知那些没得到小红花的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去读。孩子们在乎的只是自己手里没有、而别人手里有的小红花,对于这堂课究竟应该干什么,他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像成人一样思考。而那些得到了小红花的呢,难道仅仅因为有了这样的鼓励,就能牢牢地把“b、p、m、f”学习扎实了吗?他们手里拿着小红花左看右看,眼里流露出得意的神色,对于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其他学生的发言,根本无心再听。下课后,对小红花更是爱不释手,反复欣赏。除了小红花,其他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上刺激学生学习的,是“小红花”,而不是学习本身。但大多数情况下,人总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回想我自己的课堂,不也经常是看哪个同学在我眼前手举得欢,就习惯地叫哪个同学,而且总是以夸赞或以类似于小红花似的形式奖励这些同学吗?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发言机会的,或者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我关注过吗?除了课堂,甚至中午吃饭时,为了让学生吃得快、吃得饱,我也曾给这两条做得好的前十名奖励小红花。孩子们为了那朵小红花,个个狼吞虎咽……幸亏我发现了,及时调整。学生的饭吃得是“正常”了,可“小红花”却一直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着……
一节课这样,一天的学习这样,一星期的生活这样,渐渐地,那些被忽视的学生,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也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甚至表达的欲望。长此以往,麻木的不仅是他们的表情,更可能是他们心中向往学习的那根弦儿。再想想,总能得到小红花的前排学生,难道获得的是一种健康的自信?当小红花成为学习的惟一目的,后果究竟是喜是忧?坐在我旁边的孩子叫柏杉,整堂课上都积极举手,希望得到发言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她坐在最后一排,老师看不见,所以就没有得到小红花。在讲怎样记住声母的时候,有个学生结合图画,讲“m”就像两扇小门,老师夸她会利用插图记忆这个声母,方法不错,于是就送她一朵红花———其实,柏杉在下面也是这样自言自语的,只是没有机会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回答罢了。临走,我在这个女孩的本子上写了一句比较“俗”的话:你也是最棒的!她看了看,指了指不认识的“棒”字。当我把这句话读给她的时候,她咧开嘴,笑了。有意思的是,她还塞给我一沓山楂片。我不要,可她硬是按在我的手里。经过走廊时,有两个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正在向老师索要。
“老师,你给我一朵呗。” “那能行吗?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 “老师,我举手了,你不叫我啊!” ……
刚上学,他们可能还不懂得所谓的“羞耻心”。我敢说,一年之后,这俩孩子绝对不会这样“厚脸皮”了,但到那时,他们还会像在这堂课上那样,一直把手儿举得高高的吗?回过头想想听过的一些课,课上依然存在着滥发小红花式的过度奖励。记得有位教师讲“交通工具”。只见该教师的黑色毛衣上布满“人行道”、“汽车”、“红绿灯”、“指示牌”。我们惊叹于这位老师的“时装”真是光怪陆离———没想到,好戏还在后头。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哪个同学表现好,就从身上取下一个与讲课内容对应的“交通工具”,送给学生作为奖励。最后,当讲到老师后背上的一辆“小汽车”时,老师够不着,是同学们上前帮助才拿下来的。至此,黑毛衣才消停下来……
类似发小红花式的鼓励形式比比皆是。比如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的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聪明!”“你真棒!”“大拇指夸夸她!”由于掌声不断、此起彼伏,课堂总有噪音干扰。各种各样的奖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忙着送,学生忙着拿———课堂上,师生总是来回“走台”。廉价的赞扬被毫无节制、随随便便塞给学生,这种泛化的、拔高的评价,最终飘起来、鼓起来的,是学生自我膨胀的、骄傲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心。透过“小红花”的案例,让我们分析分析,这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任何时候,形式都必须为内容服务。通常,我们语文教师把奖品送给胜利者,送给我们看来突出的学生,这在我们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这样的规则即便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通行的。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课堂不是社会竞争,更不是竞技场,没有谁理所应当成为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和抚慰,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不起眼的学生,还有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坐在后面或成绩落在后面的学生,他们更应该得到鼓励。我想,我们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欣赏,用一个成语赞美他,用一句名言鼓励他,有条件的话送一本书激励他……这样,既是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次促使学生吸纳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奖励要有,若能从“语文”的角度出发,也许是一种更好的策略。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儿童,评价儿童。相反,我们语文教师应当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用客观的“语言文字”激起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因而,如果我们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在骄纵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伤害了另外一些无辜的学生,那我们的动机无论怎么美好,内心还是应当充满愧疚的。可以肯定地说,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第一原则。孩子没有差距,有的只是差异。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往往用看似公正的评价形式,掩盖了对学生理解和关怀的缺失。许多班级的墙壁上,有同学因作文写得好而得到一串串小红花,有因字写得漂亮而得到一排排小红旗,这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表格空白的学生来说,恰恰是他们难过的记录。当“六?一”儿童节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这无疑也同时是另一些孩子的耻辱日。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另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小红花,会让另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让另一些学生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优秀的教师每做出一项决定都要自问:这种做法会使谁最舒服,谁最不舒服?我们的课堂教学,切不可将竞技奖惩的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更形象点说,课堂就像一棵能开花的大树,每一个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都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们语文教师要想到,这样的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不论智力水平高低,都应该得到我们温暖的呵护和照耀,应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开出属于自己的鲜艳的花儿,而不是生长出只能滋生在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孩子的心是透明和脆弱的。小心轻放,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是所有教师为师的底线。当然,如何把握“轻放”的度?这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