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论自由(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但自由是什么?克里希那穆提最透彻解析)

書城自編碼: 205767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 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3847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13/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2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行动中的理性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5
《 生命笔记 》
+

NT$ 335
《 世界在你心中(克里希那穆提系列文集) 》
+

NT$ 298
《 点亮自性之光(克里希那穆提系列文集) 》
+

NT$ 326
《 论真理(克里希那穆提探索真理的集大成之作!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一旦你追随他人,你就远离了真理) 》
+

NT$ 298
《 心灵日记 》
+

NT$ 353
《 论关系 》
編輯推薦: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给一代又一代大师级人物以灵感源泉的思想者——克里希那穆提,经典系列文集重装推出!《论自由》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克里希那穆提为你透彻解析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如果你我能发现自由并活出自由,就会变成富有创造力的人!
內容簡介: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但自由是什么?又有谁能说得明明白白?

克里希那穆提在《论自由》中,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和我们一起探讨了自由的真意。自由就是没有恐惧。当你不再恐惧时,当你的心里充满爱时,自由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试图摆脱某种事物而获得自由,或刻意去追求自由,都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总想依赖的心灵是不可能自由的。你会发现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谦和的,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
自由是一种无限的空间。当空间不够的时候,暴力一定会出现。
關於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东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五十余本著作,全是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

纪伯伦、萧伯纳、亨利?米勒、披头士乐队、卓别林、量子物理学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都曾坦言从克氏的话语中找到灵感的源泉。
目錄
1、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孟买 1948年3月7日
2、人生目标的含义
班加罗尔 1948年7月18日
3、不安全感与自由
浦那 1953年1月31日
4、对社会尽义务,还能自由吗?
孟买 1953年3月8日
5、关于自由的教育
瓦拉纳西 1954年1月20日
6、自由是一种心性
浦那 1958年9月21日
7、让认知超越词语本身的含义
孟买 1958年12月3日
8、看透思维的本质
孟买 1958年12月14日
9、归属感的假象
马德拉斯 1959年11月22日
10、心灵的反叛
孟买 1959年12月23日
11、真正的美德是无法刻意培养的
瓦拉纳西 1960年1月24日
12、如何解放心灵
奥哈伊 1960年5月21日
13、心灵自由与群体压力
瓦拉纳西 1962年1月1日
14、我们必须有自由
新德里 1962年2月14日
15、摆脱习惯,获得自由
萨嫩 1962年7月31日
16、自由与反叛不同
萨嫩 1963年7月11日
17、社会越进步,就越没有自由
马德拉斯 1964年1月15日
18、生在社会中,却不属于这个社会
孟买 1964年2月16日
19、获得自由只能靠自己,而无法依赖别人的帮助
孟买 1964年3月1日
20、一颗能够清楚看问题的心
萨嫩 1964年7月14日
21、创造心灵空间
瓦拉纳西 1964年11月26日
22、探索的动力
马德拉斯 1964年12月16日
23、空间、自由与秩序
萨嫩 1965年7月18日
24、放下自我,才知何为爱
萨嫩 1965年7月27日
25、真正的独处,意味着自由
罗马 1966年4月10日
26、世上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
新德里 1967年11月19日
27、不加评判地观察
新德里 1967年11月23日
28、论自由与秩序
——选自《克里希那穆提论教育?第4章》
29、自由与领域
——选自《传统与革命?对话十九》
马德拉斯 1971年1月16日
30、摆脱思考,获得领悟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72年9月9日
31、自由意味着孤独吗?
萨嫩 1976年8月1日
32、一旦认同,便失去了自由
萨嫩 1978年7月13日
33、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奴隶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78年9月12日
34、智力、计算机和机械式思维
——选自《智力之道》
瑞希山谷学校 1980年12月4日
35、人类未来
——选自《智力之道?第3章》
新德里 1981年11月5日
36、当你野心勃勃时,便失去了自由
萨嫩 1984年7月10日
37、自由与个体利益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85年8月31日
內容試閱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出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会收养,这个学会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它一直宣扬的“世界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很快成长为一位强有力的、坚定的、与众不同的导师,他的谈话、著作不是关于某种具体宗教的,也不是针对西方或东方的,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他坚决否认别人强加给他的救世主形象,并于1929年解散了围绕他而建立的大规模的、富有的组织,并宣布真理是无路之境,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化的宗教、哲学或教派发现。
克里希那穆提终其一生都拒绝别人强加给他的所谓的导师地位。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听众,但并不自封权威,不收弟子,总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同另外一个个体交谈。其宣讲的核心论点是世界的根本转变只有通过个体意识的转变才能实现。他一直都在强调有必要了解自我,了解宗教和民族主义对人类心灵的约束性与分裂性的影响。他总是强调开放心灵的必要性,因为“脑部空间蕴含着无法想象的能量”,这似乎是他创造性的源泉以及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
他坚持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直至1986年逝世,时年90岁。他的谈话、对话、日记和信札已被收集整理为60余本书,这套书就是根据其留下的浩繁的资料编纂而成。这套书中,每一本都集中探讨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亟待澄清的问题。
自由是一种心性
浦那 1958年9月21日
自由当然有好几种:有政治自由,有知识赋予的自由(当你知道如何做事时,也就是掌握了知识时,就有了一定的自由),有富人的自由(他们可以周游世界),有能力赋予的自由(你可以写作、表达自我、清晰地思考)。除此之外,还有摆脱了某些事物之后获得的所谓自由:摆脱压迫后的自由,摆脱嫉妒之心后的自由,摆脱传统后的自由,摆脱了名缰利锁后的自由等等。还有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获得的自由:我们希望在接受训练或努力奋斗之后过上美好生活并享有彻底的自由。因此,能力赋予的自由、摆脱某种事物之后得到的自由以及经过努力获得的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却只是我们对于外界刺激、外界问题、外界挑战的反应而已,难道不是吗?当你说“我想消消气”时,这只是你对怒气的一种反应,而不是彻底摆脱了怒气。你希望通过奋斗和训练之后过上美好生活,这只是对以前生活状况的反应。所以,请仔细听我讲,因为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你们可能不太习惯,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儿难度。有一种自由是无须摆脱某些事物就存在的自由,是没有缘由、自然而然的自由,那种状态就是自由。你们看,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自由往往是由意志力创造出来的,不是吗?我想自由、我想学一门技术、我想变成一个专家、我想学习,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所谓的“自由”。于是,我们就把意志力作为实现自由的手段,不是吗?我不想贫穷,因此我运用我的能力、我的意志力等一切手段让自己变得富裕。我很空虚,于是我运用意志力让自己不空虚。我们认为可以运用意志力让自己变得自由,但恰恰相反,意志力不会带来自由。

正如我一直指出的那样,摆脱某种事物之后获得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在努力让自己不生气,我不是说你不能这样做,只是说这样获得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我可能已经摆脱了贪欲、狭隘、嫉妒以及其他很多不良的东西,但我仍然不自由。自由是一种心性,这种心性不是你苦苦求索或认真分析就能得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看到,我们一直要求的自由只是要摆脱某种事物,比如摆脱悲伤,这不是真正的自由,但并不是说悲伤是无法摆脱的,而是说我们对于摆脱悲伤的要求只是对悲伤的一种反应,因此不会让你真正摆脱悲伤。我说清楚了没有?我因为种种原因而悲伤,所以我必须不再悲伤。希望不再悲伤的欲望来自痛苦。我为丈夫、为儿子、为了什么事情而难过,我不喜欢这样,我想摆脱困境。所以追求自由的想法只是一种对现实状况的反应,而不是什么自由。我们只是渴望一种不同于现实状态的理想状态。那些由于资金充裕而能够周游世界的人不一定是自由的,聪明而高效的人也不一定是自由的,因为那些其实都只是一种反应。我们能不能用这种反应来学习并获得自由、解放呢?我必须了解这种反应,我必须明白主观努力与意志力都无法带来自由。正如欲望和自由相互矛盾一样,意志力和自由也是相互矛盾的。欲望总是会受到约束的,所以无法带来自由。你或许能从经济上获得舒适,吃好、穿好、住好,你认为这就是自由。要知道,这些只是实现自由的基本的、必需的条件,而不是自由的全部内涵。自由,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心性。我们要探索的就是这种心性。没有这种心性,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培养性格,都不会给你带来自由。

让认知超越词语本身的含义
孟买 1958年12月3日

在任何形式的交流中,正确理解词语都非常重要,在处理抽象而非常复杂的问题时尤其如此,因为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词语。就是因为理解方式不同,所以在应对人生中复杂、微妙的问题时麻烦就非常多。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不偏离字典上列出的词义,但又有自己的发挥,拓展词典规定的词义,词语就会非常有意思。
比如“自由”这个词,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要求、压力和担忧来理解。如果你充满野心,就会按照自己的预期去理解,以便能实现自己的野心,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于一个遵循传统的人而言,“自由”却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对于沉迷于幻想、欲望的人而言,“自由”则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地继续沉迷下去。所以,词语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非比寻常。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词语的意义多么深奥。上帝、自由、美国、印度、基督徒等词语不仅触动我们的神经,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听到这些词语,我们就会有某些反应。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果你们意识到了,就会知道让自己的心灵摆脱某些固有看法真的不容易。在同你们讨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先慎重而清醒地了解词语及其意义,但同时让自己的认知超越词语本身。
我们不妨睁开眼睛看看当今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凡是有专制政权的地方,就没有自由;凡是教会等宗教组织力量比较强大的地方,也没有自由。虽然它们也使用“自由”这个词,但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都不会给予别人自由。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人口过于密集的地方,自由肯定会陨落,这是不可避免的;凡是组织力量太强的地方,凡是大众传媒影响力太强的地方,也没有自由。那么,看到上述种种现象,像我们这样的个体又该如何理解“自由”这个词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被各种组织包围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技术人员非常重要,人们的心灵也变成了某种技术、方法或规章的奴隶。所以,我们所谓的自由究竟处于哪个层次、哪种深度呢?辞职、离开办公室不是自由,因为你从此失业了;如果你开车时逆行,也不算自由,因为警察会找上你,你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你为所欲为,发了一笔横财,国家就会控制你。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制裁、法律、传统以及各种强制力、控制力,所有这一切都会妨碍人们享有自由。
所以,作为一个人,如果你想弄明白这个真真切切的问题,那又该从哪里着手呢?或许你丝毫不关心这个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不关心),我们所关心的只是每天的面包、家人、琐事、嫉妒、抱负,而不是更加广泛的、更加深刻的问题。仅仅关心问题该如何解决并不会自动地解决问题。也许你找到了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但这个办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清楚。所以,“自由”这个词,究竟应该从哪个层次、哪种深度来理解呢?
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词语只代表着“名”,名与实并不总是一致的。比如,“真理”这个词并不一定表示真理。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仅仅听到这个词就满足了。我们没有超越这个词本身,去深究这个词背后的实情到底是什么样子。请考虑一下是不是这样。“穆斯林”这个词使你无法看清楚代表着这个词的那些人。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的反应和紧张的心理,在你的内心催生出种种观念、信仰和成见。但如果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会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即必须把词语及其指代的内容区别开来。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很大一部分误解都是由于我们在词语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所以,对于你和我这两个个体而言,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同时准确地理解对方。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爱着某个人的时候,你们两人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对方总是能立刻理解你的真实意思。同样,如果你我之间也能这样沟通,就能探讨之前提到的那个复杂的问题。建立畅通的沟通方式,难处就在词语这一关。如果我们要彼此沟通、分享和探讨问题,就必须先突破词语这一关,正确地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思考的过程其实是记忆的一种反应,就像机器在工作一样。所以,我们会问:“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希望我能讲清楚,你们也能懂得自由的真谛。如果我所有的心灵是时间的积累,完全是由传统、文化、经验、限制、家庭背景、种族、信仰所形成的,只能在已知领域中起作用,那又有什么自由可言呢?如果我所有的举动都在自己心灵的范围之内,我心中充满过去和记忆,这种心灵又如何能超越自我?对于这种心灵,“自由”这个词毫无意义。你们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不论是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反正我知道自己的生活很狭隘。我一直生活在焦虑、挣扎、恐惧、痛苦和悲伤之中。于是我说,我要自由,我要静下心来,我要摆脱束缚。大家都有这样的要求。在身外,我们处在暴政之下,毫无自由—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在心灵上,我们同样毫无自由。在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里,你们或多或少享有一些身外的自由,但你们的内心却是囚犯。正因为如此,你们才会追问“什么是自由”。宗教组织或社会组织的力量越强大,大众传媒的效率和手段越高,冲突和动乱就越多。我们总是同环境和自己作斗争。斗争永不停止,又产生矛盾和痛苦。“我妻子不爱我”、“我爱上了别人”、“人总是要死的”、“我信的是这个,不是那个”……混乱和不安,犹如大海在翻腾。
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时候,大海风平浪静,空气似乎屏住了呼吸,海面上倒映着满天的繁星,一切显得那么静谧,世界一片太平。然而,平静的海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实际上,海洋如此辽阔,永远不可能平静。海水永远在涌动,从不停止,稍有动静就会打破海面的安宁、静谧。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永远不可能彻底平静。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会说:“给我平静吧,神啊,保佑我吧,我要摆脱这种痛苦,我想知道人能否获得永远的宁静与幸福。”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为此奋斗不息,惶惶不可终日,永远都处在矛盾和紧张之中。这个欲望和那个欲望冲突,勃勃野心会使我们遭受挫折和空虚,想满足欲望的念头又使我们笼罩在挫折的阴影下。然而,仅仅描述我们所处的状态是没有用的—我们要了解它,是不是?处在迷惑、混乱、痛苦、哀伤的状态时,处在快乐已经逝去的状态时,我们偶尔会仰望天空,惊呼:“多么美丽,多么壮观啊!”我们有时也会感觉到爱。但这种感觉是转瞬即逝的,永远处在变化之中。于是我们会在内心中说:“难道平和的心灵都不能持久吗?”于是人们开始祈求上帝,祈求真理,祈求永恒。一切宗教都鼓励信徒探索永恒的状态。每一种宗教都宣称存在一种永恒理念,宣称这是一种福祉,信徒必须追求,并且可以循着一条路径追求得到。它们宣称,从混乱到现实是有路可循的。各位,你们知道吗?从你们开始追求永恒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必须寻找到达它的路径:一种信仰、一个方法、一套制度或一种修炼。然而,在我看来,既没有永恒的状态,也没有可循的方法。没有什么方法能使你发现现实。
看透思维的本质
孟买 1958年12月14日
思考当然是肤浅的,它只是人的记忆对外界的一种反应。记忆的内容都是历史经验,因此,记忆是经验的集合。记忆对人的思维具有限制作用,是思维赖以存在的基础,人的思维在应对挑战时会受到记忆的束缚。思维永远受制于这种思维的集合,因此,我们的问题就来了:人的思维有自由吗?因为人们只有在自由中才能静下心来客观地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在一种没有强迫、没有迫切需求、没有社会压力的自然状态下,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发现。要想观察自己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想,要观察你的思维的起源与动机,就必须在自然的、自由的状态下,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你的观察失真。对于所有的思维而言,只要遭到某种因素的强迫,只要遭到压力,就必然会失真。那么,思维到底能不能使人和心灵自由呢?思维是人们发现真相的必要条件吗?这些都还是问题。自由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摆脱了什么事物之后获得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自由,另一种就是纯粹的自由,仅仅是自由。大多数人要的自由都是前者,要么摆脱了时间的逼迫,要么摆脱了亲人的束缚,要么是自我实现、自我表达。我们关于自由的所有想法都没有超出这种狭隘的自由,即摆脱什么事物之后的自由和有所希冀就能实现的自由。但两者都只是一种反应而已,不是吗?两者都是思维的结果,都是某种形式的内在压力或外在压力的结果。在追求这种狭隘的自由的过程中,人的思维也被限制住了,思维要摆脱专制,要摆脱腐朽的政府,要摆脱某种关系,要摆脱焦虑情绪,希望让自己自由,取得一番成就。因此,我们总是认为自由就是摆脱什么或成就什么,这两种形式的自由其实是非常肤浅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自由不是记忆的反应呢?在这种自由中,不涉及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外一种状态。人的思维能理解这样一种自由的理念吗?如果你只是摆脱了什么,这种自由就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因为有所成就而觉得自由,这也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你总是会被焦虑、恐惧、沮丧和悲伤包围。思维能让人的心灵获得自由,使人不再悲伤和焦虑吗?当然不可以,因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思维创造的,就像爱不是由思维创造的一样。真正的自由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如果人的心灵告诉自己
“我必须自由”,就无法进入这种状态。所以,探索了各种思考方法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思维能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并发现真理吗?如果要发现真理,是否必须先完全暂停思维?
换种说法:你正在追求着什么,不是吗?如果你是所谓的宗教人士,你所追求的事物就是你所说的上帝。你也许在追求更多的金钱、更多的幸福,或者你追求的是更多的美德或实现自己的野心。每个人都有所追求。
那么我们所说的追求是什么意思呢?追求意味着你明白自己在追求什么,如果你追求的是心灵的平和,这就表明你过去曾经体验过这种状态,现在想重新找回,或者你只是想到了这个词,这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你的思维创造出来的结果。所以,追求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或者曾经体验过你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你说你正在追求上帝,说明你已经知道什么是上帝,或者你的记忆已经把“上帝”这个概念投射给你了,让你相信世界上有上帝。因此,思维会迫使你追求思维本身创造出来的事物。思维是肤浅的,是很多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而且这些经历形成了你思维的基础,你的思维基于此创造出了一个理念,然后你就会追求这个理念!在追求上帝的过程中,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你已经有了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促使你更加努力地去追求你的思维、你的经验基础所创造出来的理念。所以,追求仍然是你思维的运动。如果你处于冲突和混乱中,为了逃避这种混乱,思维开始告诉你心灵肯定能实现平和,肯定能获得永久的福祉,然后思维就开始迫使你去追求这些。其实,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情。当我们不能理解这种痛苦的生活和无休无止的混乱时,就会想到逃避,追求永久福祉。其实这都是人的心灵所想、所投射出来的,思维会告诉你:“我必须请别人帮我达到那种状态。”之后,人们就开始遵循某种方法、制度或进行某种修炼。思维创造出了问题,就通过各种方法逃避问题,以期达到某种永恒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思维追求的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理念,是自己投射出来的想法。因此,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心灵能否搁置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面对日常的经验?这并不意味着忽略历史经验的积累。技术人员、桥梁建造者、科学家、职员等职业的存在当然有必要,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思维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之后,我们的心灵能否暂时搁置一下思维,从其他角度观察问题呢?思维会让你不安、焦虑,从而渴求得到解决方案。你们有没有尝试过停止思维、搁置思维,而是直接观察问题呢?你们按照我所说的去尝试一下。听我的话,直接去观察问题,要平和而客观地去观察,不要急躁。
你有很多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责任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政治生涯问题等等,有的很迫切,有的很遥远。随便挑出来一个问题分析一下。你一直都在急躁地看问题,你的思维总是在说:我必须解决它,我该怎么办呢,这个正确还是那个正确啊,这种事情值得尊敬吗,那种事情不可能吗?如此等等。你一直带着这种不安的思维去研究问题,无论你用的是什么办法,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导致问题越来越多。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情。所以,你还是搁置思维再去看问题吧。思维是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我们的记忆对外界问题和挑战的反应。那么,你能否暂时搁置思维,让你完全放松、没有压力呢?这不只是说一句“我不思考”那样简单。仅仅靠说是做不到的。焦躁的心灵只不过是在思维的限制下对外界的反应,它以积累起来的历史经验为基础,无法解决问题或帮助你理解问题。如果你发现了这个事实,就会明白无法以思维为工具去解决我们的问题。
请让我再换个方式讲。今天,无论人能做什么,似乎都有相应的机器也能做到。人类已经发现,人脑能做到的,机器也能做,而且效率还很高,未来一二十年内这一点还会不断得到完善。机器可以作曲、可以作诗、可以翻译,还可以用化学方法制造药品,让人镇定、平和、摆脱焦虑、消除烦恼。那么,你知道结果会怎样吗?机器会接管你的工作,而且有可能做得更好吗?药品能使你心灵平和吗?假如有一种药,吃了可以使你的内心异常平和,因此你不必再受遵纪守法、受人控制、感到压抑等问题的困扰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那些卑劣、肤浅和狭隘的心灵也不会再有什么焦虑,从而获得了心灵的平和。但这种心灵仍然是卑劣、狭隘的,不是吗?卑劣的人,虽然他思考的是上帝,膜拜的是一尊又一尊神,说的尽是些虔诚的话,低声说了很多祷告词,但他的心灵仍然是卑劣的。我们大多数人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人如何才能搁置总是肤浅、卑劣、狭隘的思维,不再狭隘,从而获得自由呢?这种自由不是摆脱什么事物,也不是有所成就的自由。我希望你们明白这个问题。
你们知道,我们可以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自己,比如,可以变得更加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变得更善良、更慷慨等等,但这种改变都是局限在“自我”的范围之内,是“自我”在成功、在变化。我可以确定,这个“自我”是经验、记忆的积累,所以问题在于怎么化解、打破“自我”的限制。我说的“怎么”,不是指方法,而是指探索。所有的方法都是思维在起作用,都受到思维的控制,或者所谓的方法只是用一种思维替代另一种思维。因此,如果你有的只是方法、制度、戒律,就无法探索。
思维只是记忆的结果,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是有限的,追求真相、上帝、真理、完善以及美只是思维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在应对现实过程中产生的改变现实、改善未来的想法。对未来的追求创造了时间。意识到所有这些之后,我可以肯定,必须把思维搁置起来。肯定有某种思维无法捕捉和记忆的全新事物,完全不可知和不可识别的事物。思维总是浮躁不安的人怎么能理解这种状态呢?
要理解它只是时间问题吗?如果你去思考它,那么明天就能理解它吗?如果你有问题,你知道思维会如何研究它、分析它,把问题分解开来,从而深入地研究。不过可能还是得不出结论,因为永远都会有由此而来的焦虑。但是,如果放弃思维、远离思维,又会因为思维脱离了问题,问题不再压迫心灵,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而会产生答案。你们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能不能看穿思维的这一本质呢?你们知道自己非常崇拜知识分子,他们有很多知识,而知识不过是词语和想法的积累,因此,知识分子的层次仍然很肤浅。你们发现没有,如果有人常说“这个我懂”,你就会在本能上被他吸引。所以,如果你明白了这一切,问题就来了:思维能搁置起来吗?如果这个问题你想明白了,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讨论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有上帝、美德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冲突、工作和缺钱的问题,有贫困、饥饿和走投无路的问题。这些问题,你没有办法逐一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从集体角度解决问题,而不是逐个解决,不然你永远不能把它们解决掉。因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与其他问题没有联系,但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只会引起其他问题。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存在或深或浅的联系。所以,你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全面理解。但思维无法全面理解,因为思维本身就是片面的、破碎的。那么怎样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呢?你不能孤立地去解决问题,不能通过抽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能从累积的记忆中寻找答案,不能通过去庙里烧香、酗酒、纵欲等解决问题。要了解问题必须全面考虑问题,但只有搁置思维才能做得到。当人的心灵完全平静下来,没有任何活动时,人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当湖水平静的时候,你能看得很深,能看到水里的鱼和水草,能看到水草的摇曳。与之类似,当心灵完全平静的时候,你看问题,也能看得非常清楚。这种状态只有搁置思维时才能实现。搁置思维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它的意义,发现它破碎、分裂的本质。看清了本质,心灵自己就会平静下来,这种平静不只是意识的平静,还有更深层次的平静。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了解自己。如果你不去观察,或者你带着一颗被固有知识羁绊的心去观察的话,就无法了解你自己。要了解自己,你必须首先是自由的,然后才不会只从表面看问题,从思维无法达到的深度来应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挑战。
真正自由而平静的心灵不会颓废、死亡、腐朽,依靠吃药、作息、自我催眠而实现平静的心灵则会颓废、死亡、腐朽。平静的心灵是完全活跃的心灵,心灵内部每一个未受践踏的角落都会光明起来,心灵以这个光明的核心为基础对外界问题做出应对,而且不会产生阴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