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美国立国先驱眼中朴素的合众国何以变成庞大的债务帝国
对一个道德社会的最终考验是我们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人人都喜欢债务错觉,因为真相本身过于复杂
保持财政平衡只有两种方法:要么节约开支,要么增加税收
內容簡介:
美国已经深陷债务之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人均债务超过了3万美元。围绕着赤字、税收和开支的激烈斗争困扰着华盛顿,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僵局使政府濒于债务违约的边缘。然而,两党夸夸其谈的政治家越多,事情看起来越有可能没有进展。
《火烧白宫》揭开了国家债务的面纱,揭示了国家债务的来源,勾绘了一幅清晰而且有吸引力的图景,它显示了如何在壮大经济、保留政府核心功能的同时解决美国当前的债务危机。本书揭穿了关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这些关键服务必须被削减到最低限度的错误说法,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急速增长的国家债务问题,并建议在不使中产阶级家庭和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同时,消除它对美国人所享有福利的威胁。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本书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
關於作者:
西蒙·约翰逊
Simon Johnson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他是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咨询小组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处置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郭庾信
James Kwak
康涅狄格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公司治理项目研究员。在此之前,他曾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和一家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目錄 :
赞誉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引言
第1章 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
战争、债务和税收
奠定基础
和衷共济
压力测试
为战争筹资
第2章 黄金的终结
纸币革命
硬通货
美元的胜利:1944~1971
无休止的债务:1971年以来的情况
第3章 有赤字不要紧
抗税历程
潮涨潮落
昙花一现的预算盈余
全面减税
无良银行家
第4章 联邦政府职责何在
资金跑到哪里去了
政府究竟有多大
我们如何支付这一切
它变得更糟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5章 为什么要担心
政府和家庭如出一辙
政府破产了
将由我们的子孙来埋单
债务损害了经济增长
没有人愿意借给我们钱
没有人能看到它发生
债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6章 对基本原理的辩论
经济增长与效率
公平
不要伤害
采用稳步推进的方式
第7章 我们往哪里去
税收削减
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
国防
能源
金融
小项目
税收支出
消费和储蓄
总结
结论
附录
注释
致谢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美国首都华盛顿距离白宫西侧一个街区、18街和E街交叉路口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幢八角形三层红砖小楼(Octagon
House)。这座现归属于美国建筑师协会的不起眼建筑曾是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1814?~?1817年的临时办公地。因为在“1812年战争”中,英军攻入华盛顿,把这个新国家的总统府——白宫付之一炬。这一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块无法抹去的耻辱印记。
火烧白宫,如今成为西蒙?约翰逊和郭庾信两位学者以古讽今的意象。在两位作者笔下,美国正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与200年前被外敌纵火羞辱相比,这更像是一次自焚,炙烤着白宫,吞噬着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经济根基和社会信心。
国家债务成为45年来美国经济成长中的最大梦魇,除了有5年短暂的预算盈余外,其余各年白宫基本上都在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近两年,美债已然给世人呈现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惊悚剧,让全球金融市场几度乘坐过山车。从2011年夏季的“债务上限”之争导致美国国家信用遭到历史性降级,到2012年年底的“财政悬崖”,再到最近民主、共和两党关于“自动减赤”的口水仗,其间还夹杂着联邦政府几度险些关张的闹剧,美债令世界各地的看客看到了热闹,也令人急切地想探寻背后的门道。2012年年底总量就已突破16.39万亿美元新上限的美债到底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这样的诘问无疑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历史已经证明,不存在所谓“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关键是有多长的时间跨度。
简言之,债务的产生在于入不敷出。税收少了,开支却在增大,经年累月,急性病变成慢性病,且遗传给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面临存亡之忧。从财政上看,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伴随的政府救市开支扩大及私人债务不断变成公共部门的或有负债,另一方面且更为棘手的是美国人口趋势的变化。随着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保健费用持续上升,社保和医保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债务问题更加结构化、长期化、复杂化。然而,还不止于此,用美国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克的话来说,造成美国债务的,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是“预算赤字、储蓄赤字、贸易赤字和领导力赤字”的叠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朝野两党抱定各自的思想源流和治国理念奋力博弈,迟迟不能就削赤减债方案达成一致,这一点倒是和200多年前美国立国先驱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的“大小政府”之辩一脉相承。
如果说经年不愈的债务沉疴让政治家焦头烂额的话,那么对一代经济学人、智库精英来说,它却成为思想荟萃盛宴和学术生长源泉。围绕着国家债务主题的辩论从未停歇,远的不说,2005年遍行全美的“财政警示之旅”、2008年播映的专题记录片《美国债务真相》(I.O.U.S.A.)、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肯尼斯?罗格夫合作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的《这次不一样》和《债务十年》等,在这一领域都影响深远。
约翰逊和郭庾信,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另一位是法律和管理咨询专家,他们此前合著的《13个银行家》曾经细致地描摹了美国金融历史。正如书评人所言:“政治家不关心经济,经济学家不了解政治,而约翰逊和郭庾信对两者都精通。”在本书中,他们努力淡化党派色彩,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把美国核心的经济政治问题解释得如此清晰和生动,从历史到现实,从叙事到说理,读后让人能对美国政治机器的运转和决策过程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同时,作者不仅解释现象,还提出了从医改、社保等问题入手解决债务问题的建议。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这种理解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
綦相、刘晓锋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