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NT$
650.0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医生,我还正常吧?”
我是个精神病医生,曾一遍又一遍地从朋友、家人、患者那里听到这样的提问。好像每个人都在嘀咕,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言谈举止是否“正常”。
什么是“正常”?如果“正常”仅仅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和别人一模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人不应该独一无二吗?不应该喜爱自己本来的样子吗?
《怪异性格心理学:为什么才华横溢的人多数性格古怪?》依据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作者多年临床经验,将人的性格分为:多动型、强迫型、社交焦虑型、广泛焦虑型、表演型、自我型、双相型、幻想型。对这八种性格进行心理学解读,指出每种性格的社会优势,并给出工作和生活上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戴尔·阿什博士(Dr.Dale
Archer,一位拥有二十年以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长期致力于人类精神和心理问题研究,他将人类认为是“负面”的性格分为八种,每一种用对了都是才能。
|
目錄:
|
前言
调查问卷
第一章
人类的八种基本性格
什么是“正常人”
被用药过度的大脑
人的八种性格解析
所谓“精神病”这回事儿,用好了就是才能
你就是你
第二章
冒险精神VS 鲁莽冲动:多动型性格
不只是儿童才会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孩子需要的是发挥个性而不是治疗
多动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多动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具有冒险精神吗?
第三章
追求完美VS 过度注意细节:强迫型性格
出门时你有没有锁门
强迫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强迫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享受你的“完美”生活吧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是追求完美的人吗?
第四章
腼腆VS 孤僻:社交焦虑型性格
马克·扎克伯格的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社交焦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过平静的生活
有社交恐惧也不要麻醉自己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社交场合会让你非常紧张吗?
第五章
警觉VS 杞人忧天:广泛焦虑型性格
焦虑可以成为工作和生活的推动力
广泛焦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那些能让你焦虑的病
广泛焦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过好你的警觉生活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经常精神紧张吗?
第六章
表现欲VS 表演欲:表演型性格
过度地、反常地流露感情
表演型性格的文化基因
表演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尽情抒发你的情感吧
如何选择婚恋对象
第七章
自豪VS 自恋:自我型性格
伯尼·麦道夫的自恋癖
自我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自我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享受健康的自恋生活
这是一个自恋的时代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很“自我”吗?
第八章
狂热VS 狂躁:双相型性格
双相障碍的临界线
双相型性格的进化优势
双相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在生活中学会平衡
过好你精力旺盛的生活
小结:你是双相型性格的人吗?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
小结:你是表演型性格吗?
第九章
幻想VS 妄想:幻想型性格
可怕的精神分裂症
幻想型性格的生物进化优势
幻想型性格的社会优势
安心过你的奇思妙想生活
学会为他人服务
幻想型性格有利于你应对困境
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
小结:你经常“做白日梦”吗?
结束语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人类的八种基本性格
精神病学界引进新秩序的时候到了。我是位精神病医生,深感有责任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美国的滥就医、滥用药现象。更重要的是,我必须就心理障碍问题向“患者”传播一种新的观念:你没有病,这是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人们都喜欢谈论自我,但每个人都了解真正的自我吗?每个人的性格都被包括在八种基本性格之中,这些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了解了这八种基本性格特征,人们对自我的理解就会发生真正积极的变化。本书为每一种性格特征都设置了一个1
到10 的标尺,希望
大家读了这本书后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性格在这个1 到10
的标尺上处于什么位置(稍后会对此做详尽解释)。此时,你会说:
“我的多动症指数是8。”
“我的自恋指数是7。”
“我的双相障碍指数是7。”
“我的强迫症指数是2。”
还有,你应该了解这些主要的性格特征曾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你可能会像我一样说:“如果我的多动症指数不是8,我就不可能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进行那次长达10
天的单人航海旅行。”你也许还会说:“我有的是劲儿,我一定要搞单人航海旅行,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什么也拦不住我了。”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虽说发生在我身上,但你们也很有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
那还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病了,由另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替他给我们上课。这位老师我暂且叫她J 老师吧。J
老师一进教室,我就猜出了她的脾气性格。
我决定试试,以验证我猜得是否准确。于是,我玩了一连串儿的把戏。首先是玩唾沫球,也许今天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比较陌生,我先简单讲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
1. 撕一小块纸,最好是从作业本上撕。
2. 把纸叠起来,放进嘴里,用唾沫弄湿。
3. 把弄湿的纸捏成硬硬的小球。
4. 把纸球塞进吸管的一头,用嘴含住吸管的另一头。
5. 用力吹吸管。
我先捏了一只球,等J 老师转身对着黑板的时候便“噗”地一吹。球打在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的脖子上。J
老师转过脸看了我们几眼,又转过身继续上课。哈,天啊,我猜对了! J 老师果然是即使觉察到课堂上有人捣蛋也不会说什么的人。
接下来,我又搞别的把戏,把几根橡皮筋“嗖嗖”地射出去,最后又变本加厉,在教室里扔纸飞机。
这回完了。我的飞机没击中我瞄准的孩子,却打在了J
老师的膝盖上。她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眼泪差一点儿就流出来了。她冲出了教室,不一会儿带着校长助理B 先生返了回来。B
先生把我叫到教室前面,很严厉地对我说:“你如果再调皮捣蛋,我就把你的父母叫来,告诉他们你扰乱课堂秩序,让他们把你带回家。”
尽管我闯了祸,但实际上我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我对B 先生说以后一定遵守纪律,还向J 老师道了歉。B
先生走后,我回到自己的座位,把腿跷起来靠在墙上。J 老师继续讲她的课,我却睡着了。
每当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总有些不舒服。J
老师应该是位腼腆的女性,她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老师。我要借这次机会再次向她道歉,是我把她那天的课弄砸了。对不起,J 老师!
我当年在课堂上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多发生在孩童身上,其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立不安等。传统观点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小孩儿一旦反复出现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的行为,
就如同那天我在J
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那样,就很容易被认定患有“多动症”,需要就医。这会使孩子蒙受耻辱,给他们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我很幸运,我的那些恶作剧后来没有再发生过,否则我也会被强行拖到医生那里去治疗!
什么是“正常人”
我们经常会定一个框框,把一切看上去还算正常的人都放进这个框框。过去,大多数人都适合待在这个框框里,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正常。只有那些精神健康状况极为不佳、问题极为严重的人才会被踢出这个框框,他们被默默地送去治疗,渐渐地被人淡忘。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这个为正常人设置的框框正在日益变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或被人认为是不正常的。
看一看下面这些行为特点:
焦躁不安
易怒
注意力难以集中
爱唠叨
你和你周围的人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些特点?我身上肯定是有这些特点的。我有时候会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我的孩子还说我爱唠叨。
按照现在的标准,上面提到的任何一条都足以把我从正常人的框框中踢出。这些性格特点都是给严重精神疾病定性的合法标准,都是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摘出来的。这本手册简称DSM,是诊断精神疾病时使用的圣典,也是美国精神病专业的标准参考书。
如前所述,这些问题几乎是所有人都具有的“病症”。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焦躁,每个人都有易怒的时候。谁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经历呢?几乎每个人都经常会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所以,事情总得有个界限吧?人究竟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呢?
目前,给正常人划定的框框在不断变小,这很危险。当然,不能把错误完全归咎到精神病医生们身上。现在每个人似乎都患上了诊断狂热症,家长、教师、同事、朋友、远房亲戚——每个人都想给别人做诊断。在学校里爱捣乱的孩子被认为有多动症;能力超群、办事有条理的人被认为有强迫症;如果你对什么事情有些着急,你就有躁狂症;如果你的情绪经常波动,那你就有双相障碍症;即使你表现得很健康、很自信,你也很可能有自恋倾向。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这样的评判方式会让人墨守成规,束手束脚,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更不要说让自己的性格发挥积极作用,做出一番事业了。
在现实中,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26% 的美国人被认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可以确诊的心理健康失调病症a。
对这样的统计数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荒唐!心理健康失调意味着大脑功能紊乱。如果有14
的美国人大脑功能紊乱,那我们人类的大脑可就真的出了大问题,要么就是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我们人类的大脑非常完美,其功能简直是惊人的。真正的问题出在我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式上。
当然,我并不认为心理疾病不是一个切实存在而又异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你曾遭受过心理失调的折磨,或者你周围的人得过这种病,你会知道这种病令人很痛苦,很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作为精神病临床医生,我亲眼见过严重的心理健康失调是何等伤人。
我要说的是,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界定这种疾病,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正常人的范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