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NT$
690.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編輯推薦: |
中国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未来在哪里?民间资本和国家资本应该投向哪里?
中国能否复制日本上世纪的成功?为什么韩国制造业水平为何能一直遥遥领先甩下了日本?下一个10年,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所有生意人的投资战略分析宝典
★一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都必须看的未来格局之书
★最隐秘的投资者翘首企盼的未来全球投资格局分析
真正的生意人,没有什么比投资一个国家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了。
一位资深投资家40多个新兴国家、20年投资实践的教训,告诉你
钱该流向哪里?看不见的投资风险在哪里?决定国家未来成败的因素和趋势是什么……
巴曙松、许小年、陈志武、周其仁、任志强、王石、徐小平、薛蛮子等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战略专家一致推荐
《外交政策》“2012年最值得阅读的21本书之一”
《出版人周刊》“2012年最有影响力的10本财经书之一”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对新兴国家的成长动力进行精彩绝伦的分析,并大胆预测了决定国家未来成败的趋势与因素的权威著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大量从事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的生意人的投资战略指导,另一方面本书是指导政府决策机构应该如何规避国家战略的风险,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引导企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必读的决策参考。
21世纪的头10年,各个新兴国家几乎同时经历着普通繁荣时期,但在下一个10年,它们的发展将会千差万别。作者全景式地展现了新兴市场繁荣发展、衰退的局面,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东南亚以及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轨迹,并深入探讨了各国的政体、地方保护主义、家族继承制企业等相互作用力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与不平衡关系。
作者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投资新热点和走向的揭露性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在这次金融萧条中找到变革的思路。而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从温州小商品市场的老板到政府高层,都没有任何阅读障碍。
|
關於作者: |
鲁奇尔·夏尔马
很少有作者能够同时具备广阔的视角与丰富的国别知识,所以无法就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国的发展写出一部权威著作,但夏尔马做到了。
他是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新兴市场股票业务负责人,长期投资全球40多个中低收入国家,积累了大量一线检验自己投资实践的想法,并以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公司及行业发展、各国宏观经济。他还长期担任美国《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定期跟踪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
目錄:
|
序言
第一章长期增长的神话
未来10年充满了亮点,但你不能盯着那些在过去10年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并希望这些国家会继续创出新高从而找到这些亮点。
第二章中国的成长狂欢与温和衰退
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高,人口老龄化也不是很快。中国的领导人也看到了正在发生的情况:他们正在尝试把经济放缓至一个更适合中等收入国家的健康增长水平,而不是将增长目标继续定位于适合欠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速度,并且尽量避免经济崩溃的可能性。
第三章印度——希望与失望的熔炉
没有其他大国像印度这样拥有如此之多的有利条件,包括人口特征、创业能量以及或许最重要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国的14。但永远不要认为命运是理所当然的。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假设人口特征会让印度取胜,而裙带资本主义上升和不断增加的福利开支等问题只是细枝末节,不是实际存在的重大挑战。正是这些因素在其他新兴市场中过早地抑制了发展。
第四章上帝是巴西人?
中国已经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长达30年,甚至在面临国内不稳定的风险时仍然坚持对外开放,而巴西只有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才推动改革,比如在政府预算几近崩溃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由于害怕外来冲击,巴西在新兴世界中仍然是最为封闭的经济体之一。
第五章墨西哥的大亨经济
通常来说,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是实现快速增长的一个必然而暂时的消极面,但是墨西哥的寡头文化正在创造一种能够自我永续的不平等。在库兹涅茨曲线上,墨西哥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异常值。
第六章俄罗斯——只有上层才有空间
在跟国家主义者进行了诸多较量之后,政府中的改革者们已经逐渐销声匿迹。多年以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存在某种程度的公开斗争。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绝对是非常独特的。这不是一种健康的透明。不择手段地争权夺位似乎成了一种目标,最终阻碍了俄罗斯前进的脚步。
第七章欧洲的甜蜜地带
现在波兰和捷克这两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甜蜜地带:加入欧盟之后、欧元区之前的那个时期。此时它们已建立了欧盟成员国身份所需的稳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从其他欧盟国家吸引了巨大的投资流,也获得了欧盟帮助新成员追赶欧盟经济体平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慷慨拨款。
第八章土耳其的自由发展之路
土耳其目前正在通过解除对伊斯兰教的压制来获得增长,在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腹地安纳托利亚推动新的商业帝国的产生,让土耳其恢复奥斯曼帝国时期所充当的欧亚桥梁的商业地位。
第九章亚洲小虎经济的轨迹
今天许多东南亚的大企业认为风向已经开始对中国不利。亚洲金融危机的催化剂之一是中国在1994年决定通过人民币大幅贬值来对抗严重的经济衰退,并在此后的10年一直维持这一汇率水平。但是现在所有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是自由浮动的,而且币值相对较低,而中国则让人民币缓慢升值,中国的工资水平快速增长,这让东南亚国家生产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第十章金牌获得者——韩国的持续繁荣
韩国正在逐渐走出日本的阴影,重新定义一个制造大国所能取得成就的极限。韩国和日本都是遵从性强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大众倾向于巩固现状,但韩国对现状的定义可以瞬时改变。当危机袭来时,日本仓促地保护现有经济体系,而韩国则行动起来,打破旧有的经济体系并开始重建。
第十一章争取民主与自由的国度——南非
种族隔离让南非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和受到保护的经济体。和墨西哥一样,南非寡头统治了包括金融、零售和媒体在内的很多行业,谋取了极大利润,手头的现金令其可以在仍未开发的地区积极地扩张。
第十二章第四世界
全球化并没有引发所有发展中国家产生相同的谐振。仍有相当一部分较小的国家至今还没有与贸易和资金的全球性流动完全衔接起来。这些国家构成了“前沿市场”中混乱的第四世界,它们的政治领导人还没有完全认可全球市场达成的共识,经济扩张和股市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多于规范性。当很多投资者都在寻找与众不同的重要市场时,前沿市场在开辟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方面的能力让这些国家充满魅力。
第十三章狂欢之后,各自为战
今天我们正在接近石油价格连续10年急剧上升的尾声,历史模式的确正在重现。我们在能源效率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就,高油价也鼓励人们在替代性能源和替代燃料汽车领域投入巨资,很多投资尚未产生良好效益,但愿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十四章西方集体复兴与新兴国家个体崛起
投资者会变得越来越挑剔,不仅是对公司的选择,还有对国家的选择,他将会把新兴市场作为个体而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来看待。没有哪个国家会像过去10年那样,能够搭上偶然出现的全球繁荣的顺风车。它们将不得不各自为战,而那些将在新时代脱颖而出的国家将用这句拉丁谚语来自我激励:“如果没有风,那就划桨吧。”
致谢
|
內容試閱:
|
西方集体复兴与新兴国家个体崛起
在经济生活中,幸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重要的不是你本身拥有什么,而是与周围的人相比你拥有什么。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更喜欢生活在一个个人收入比身边的人挣的更多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绝对收入更高的世界。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与生活在一个周围的人挣20万美元而自己只挣10万美元的社区相比,人们更愿意住在一个自己挣5万美元而邻居只挣2.5万美元的社区。
美国和欧洲对西方国家的衰落束手无策的背后存在同样的心理,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相对繁荣与权力,而不是绝对繁荣。虽然西方,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其地位及影响力都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它的繁荣只能在绝对程度上有所增加,因为更富有的邻国拥有更好的客户。然而生活在迅速富裕起来的邻国的前景是如此的令人不安,以至于西方人担心转折点的到来要比实际情况快得多。在2011年初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当被问到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时,有52%的美国人认为是中国,只有32%认为是美国——这是一个惊人的误解。中国的经济规模仍是美国的13,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几乎是美国的110。
考虑到近期的事实,对中国的敬畏并非完全不合常理。毕竟中国的经济自1998年以来就以每年10%的平均速度增长,尽管发生了一系列的全球性危机,其增速也从未低于8%。现在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7%就算是“硬着陆”。而且目前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全球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在2012年或者可预见的未来内都不会发生硬着陆。
正如乔治?奥威尔曾经指出的那样,“当下的胜者总是看起来不可战胜。”中国经济已经上升了这么久,因此其无敌的光环已经放大到西方无法想象的地步便不足为奇。14世纪,中国地图显示出中国占领了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区域,其他大陆被挤压到边缘地带,成为弹丸之地。在21世纪的头个1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观点开始有点像旧时的中国地图。大多数西方人会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大得多,而实际上两个国家的面积非常相近,以至于地理学家会就谁的面积更大而发生争执。
中国若隐若现的阴影将会回射到现实层面。由于巨大的债务负担,与“二战”之后的平均水平相比,未来1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放慢整整1个百分点,但是与中国3~4个百分点的增长放缓相比,这有些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由于规模过于庞大且已接近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不能继续快速增长。同时,由于中国从其他新兴国家购买的东西逐渐减少,这些新兴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有可能从过去10年中的大约7%回落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左右。对于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们而言,那种除了自己、左邻右舍都能负担得起新游泳池的沮丧感将大为减轻。许多美国人曾经经历的那种正在被亚洲巨头所取代的感觉,将会作为这个国家周期性发作的妄想而被铭记,这跟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对日本崛起的炒作有些类似。
奇迹时刻发生
新兴市场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著名支柱,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个概念有多新,至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新兴市场的第一波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华尔街开始把新兴市场作为一个独特的资产分类进行跟踪。新兴市场被冠以“奇异”的标签——这个名号吓退了投资者——这些地方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对外开放股票市场:1991年的中国台湾,1992年的印度,1993年的韩国(对少数股东开放),随后是1995年的俄罗斯。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斥着发现和兴奋的混乱时期,他们在1987~1994年间把新兴市场的股价忙乱地推升了600%(以美元计价)。在这7年中,投资于新兴市场的资金总额由原先不足全球股市总额的1%上升到了8%。
新兴市场第一波经济热潮以1994~2002年袭击墨西哥和土耳其的一系列经济危机的爆发为标志而告终。当时新兴国家股票市场的价值几乎腰斩,下滑到仅占全球股市总值的4%。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87~2002年这段时间,新兴市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3%下降到20%,而中国是唯一一个例外,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例翻番至4.5%。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的故事其实只与中国市场有关。到了2002年,很多大投资者经常在思索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投资那些边缘国家。
第二波始自2003年的全球性繁荣,这时新兴市场作为一个群体开始真正地腾飞,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份额从20%飙升至今天的34%(部分归因于新兴国家的货币升值),而在全球股票市场中的份额则从不到4%上升到10%以上。2008年蒙受的巨大损失大多在2009年得以弥补,但从那时开始新兴国家的增速开始放缓。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三波——一个以适度增长、回归商业盛衰周期、羊群效应终结为特征的新时代。没有了曾经刺激投资的深不可测的快钱涌动和不切实际的乐观,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可测量和非均衡的回报。在2003~2007年间股市平均收益为37%,在接下来的10年中有可能回归10%的年均水平,特别是许多新兴市场的股票和货币将不再廉价。
脱颖而出的国家
这场增长的游戏完全与预期相关。人们总是问我,就算从9%减少到6%或7%,那又怎么样?这仍然是西方增长速度的3倍,不是吗?对于印度,这种下降的最初感觉就像是一场衰退,因为它是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
000美元——而且每个印度人都已经开始享受从较低基数快速上升带来的飘飘然,以及更高的收入和新工作带来的好处。新德里把自己的预算建立在财政收入预计增长9%的基础之上,而孟买股市的股价则基于印度经济继续以最低8%的速度发展时各家公司的未来价值。因此,2011年7%的增长速度已经足以在印度股市引发一场熊市。
新兴市场过去10年中在增长的速度和范围上是如此的不同寻常,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不合理期望的影响。那些人均收入在5
000~1万美元之间的国家开始期望获得至少5%的年度增长,而南非和马来西亚则存在掉队风险。人均收入在1万~1.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期望获得4%的年度增长,存在掉队风险的包括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匈牙利。在那些人均收入在2万~2.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需要保持在3%~4%,中国台湾或许不能维持这样的速度。海湾地区是这个类别中的例外,那里的人口增长过于迅速——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6%,比其他新兴地区快得多——海湾地区的经济体需要取得高于4%的增长来维持人均收入的增加。上述这些国家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仅与期望有关,还与人口数量有关,与起初的富裕程度有关。
那么谁将是未来10年中脱颖而出的国家?答案取决于人们选择把目光投向哪个收入类别。在2万~2.5万美元的人均收入范围中,捷克共和国最有机会实现或超过3%的增长预期,它是欧洲乱局的避风港。还有韩国,它是制造业屏障的破坏者。在人均收入1万~1.5万美元这个非常大的分组中,或许有一个国家可以达到或超出过去10年中4%~5%的增速,那就是土耳其,强大的领导力把这个国家的落后地区带回到发展的中心。波兰也有机会,因为它只要达到增长区间的底限就能感觉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因为它的人口没有增加)。在5
000~1万美元区间很难发现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国家,机会最大的是泰国,但目前还不知道新政府能够实现什么目标。
接下来的分组包括中国这个巨无霸,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人均收入少于5
000美元的国家想要脱颖而出,至少需要取得5%的增速,然而对中国的预期要更高,因为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预计中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以8%~9%的速度增长。尽管中国的人均收入即将跨过5
000美元而进入更高分组,人们对中国的增长预期跟更为贫穷的印度等国却是一样的。当人们的期望高于所在的收入类别所能取得的最高增速时,这个国家就不能脱颖而出。然而,人均收入低于5
000美元的类别却存在很多无可非议的脱颖而出的国家:商品经济奏效的印度尼西亚,由一位新的阿基诺执掌的菲律宾,依靠巨大和平红利的斯里兰卡,一个由诚实的领导人终结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腐败分子的尼日利亚,以及东非的一些国家,它们正在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
判断在我名单上的所有国家是否会脱颖而出还言之过早,因为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是极为困难的。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家达尼?罗德里克近期的一篇论文很好地捕捉到了这种现实。这篇论文表明,在2000年之前,新兴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并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事实上,从1995年直至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的确有少数几个赶上了西方国家,但仅限于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国家、“二战”以后欧洲南部的国家以及东亚的经济四小龙。在2000年以后,新兴国家作为一个群体才开始追赶发达国家。但在2011年,富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又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未来10年,新兴大国的不平衡崛起将在很多方面重塑全球力量平衡,恢复西方的自信,减弱巴西和俄罗斯等新星的光芒,让非洲和中东地区石油垄断国家带来的威胁更加明显,而拉丁美洲则像流星一样消失。好的一面将会同样的激动人心,新巨头或许会在默默无闻中诞生。目前有15个国家每年的经济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两个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伊斯兰民主国家在今后5年或许会加入这个精英集团:它们是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这种发展的意义将是深远的,会启发许多正在挣扎当中的伊斯兰国家,并为那些认为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矛盾命题的西方人提供一个实际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