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編輯推薦: |
全文论述的内容包括2010~2012年中国理财市场运行情况、分类特点、热点评述、法律法规、创新评述等,集中陈述现象或特点背后的成因,同时结合分析规避管制信用扩张的机制、渠道、规模、方式和案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理财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间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
內容簡介: |
《影子银行与银行的影子》系统阐述了理财产品评价评级方法,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展情况,对人民币和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介绍和评价,还涵盖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排名、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价分析等一系列重要内容。个性化理财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独立的评级评价机制,以为市场提供揭示、分析、比较各类产品、各种理财机构信息的准公共服务。
|
關於作者: |
殷剑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产品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王增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金融所结构金融研究室副主任。
|
目錄:
|
代序
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
第一部分主题报告
第一章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引领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发展——2010 ~2012 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报告
1.1 银行理财产品主导国内财富管理市场
1.2 2010 ~2012 年银行理财市场运行情况概览
1.3 2010 ~2012 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热点评析
1.4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第二章 “银行的影子”与“影子银行”:银行理财的信用扩张机制
2.1 银行理财产品信用扩张的宏观联动特征分析
2.2 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信用扩张模式分析
2.3 银行理财产品的表外信用扩张规模测算及其风险分析
2.
“疏堵并举”的政策建议043 附录银行理财产品信用扩张相关的监管政策
第三章 “银行的影子”:银行同业业务
3.1 银行同业业务概览
3.2 银行同业业务“影子”规模及扩张机制
3.3 银银合作典型方式及套利模式
3.4 结束语:监管趋严下的同业业务发展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0 ~2012)
第四章
4.1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历程:刚刚迈入财富管理之门
4.2 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特点:泛而全,放管失衡
4.3 资管业务中“影子”分析:定向资管计划黑洞
4.4 总结:规范定向资管业务,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五章 “影子银行”与“银行的影子”: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及信用扩张分析
5.1 中国保险业资产规模发展特点
5.2 中国保险业资产运作模式及投资渠道
5.3 保险业资产信用创造的机制与方式090 5.
结语:放松管制与有效监管
第六章 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信托业发展与信用扩张机制
6.1 2010 ~2012 年信托业的发展特点
6.2 信托公司:中国式的“影子银行”
6.3 国际信托业务发展经验及对国内信托业的启示
第七章 “影子银行”: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
7.1 2010 ~2012 年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概况
7.2 “影子银行”:基金公司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信用扩张
7.3 总结
第八章 “影子银行”:股权投资基金
8.1 基本概况
8.2 商业银行参与股权基金规避管制、信用扩张的机理及环境
8.3 商业银行参与股权基金的基本模式和业务实践
8.4 典型案例及其模式
8.5 未来挑战及政策建议
9.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测算
9.2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分析
9.3 三点建议
第二部分专题研究
10.1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概念辨析
10.2域外金融消费者的投诉途径及相关制度——以银行业为例
10.3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投诉途径及相关制度建议——以银行业为例
11.1结构化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方法
11.2非结构化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方法
11.3银行理财产品综合评价流程
11.4 银行理财产品综合评价模型库附录A 银行理财产品综合评价数据结构附录B 支付原子定义表(部分)附录C
基准映射函数定义表(部分)附录D 非结构化银行理财产品评价信息分类表
|
內容試閱:
|
关于“影子银行”,一个公认的定义是: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商业银行体系的核心功能无非两个:第一,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第二,发放信贷,为经济创造信用。由于商业银行在担负这两个核心功能的时候同时面临着内在的脆弱性和外在的严格监管,因此,“影子银行”对正规商业银行体系的替代??
既是金融体系自身发展、强化的过程,又反映了逃避管制乃是金融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我国,逃避管制的金融创新除了“影子银行”之外,还有“银行的影子”: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不被统计为信贷的信用创造活动。近些年,“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和程度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然而,在实体经济体制不改革、软预算约束依旧普遍的情况下,过快的金融创新刺激了信用膨胀,正在造成杠杆率的攀升和系统性风险的累积。这种实体经济缺乏亮点、金融领域创新频频的景象似曾相识——2000
年纳斯达克股市暴跌后到2006 年次贷危机前的美国就是如此。
按照这个定义,所有类型的债务融资工具和市场(如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属于“影子银行”范畴。这种界定显然过于宽泛。本文将“直接融资”、即资金短缺者和资金盈余者在正规的金融市场直接进行的债务融资活动(如债券)排除在外,只有当这种融资活动存在金融机构参与时才界定为“影子银行”或者是随后讨论的“银行的影子”。
由于流动性提供功能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本质,即所谓的银行特殊性(specialness of
banks),同时,也由于我们更加关注近些年金融创新导致的信用扩张及其经济影响,因此,本报告重点讨论的是“影子银行”以及“银行的影子”对银行传统信用创造功能、即信贷业务的替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