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NT$
806.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NT$
403.0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NT$
316.0
|
內容簡介: |
一个旅美教育专家20年的教子手记,18岁剑桥大学特优生的教育成长路!
“成长”是家庭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本书真实而细致地记述了剑桥特优生3—18岁的成长过程,和父母在其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思路及培养方法。他们所经受是怎样的教育?和大多家庭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在成长路上家长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书给我们的带来的启发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该如何根据孩子的特性,用正确的思维和方式去对待孩子成长,这是我们因溺爱或者过于严厉而忽视了的。如怎样理智地与孩子平等交流,?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分析和行为判断?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成为孩子最好最好的朋友?
|
關於作者: |
夏末,旅美华人,教育心理学专家,常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咨询工作。1993年当上了爸爸,6年后又拥有了一个女儿。儿子在18岁那年成为剑桥大学特优录取生,同年女儿却成为“音乐天才少女”。回顾一双儿女的成长经历,夏末感慨万端,于是决定把这个过程和一些经验与人分享。已出版著作:《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目錄:
|
自序 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Part 1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培养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
容易忽视的坏习惯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Part 2 玩出坚强的小宝宝
一个坏玩具的启发
好学不如好玩
你的孩子最想怎么玩
给孩子设置玩的“障碍”
小时候玩尽兴,长大了心健康
Part 3 学出优秀的好苗子
怎样学才能学得好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
夸奖是一把双刃剑
不要忽视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
记得多不如问得多
在沟通中学习,父母也应做个好学生
Part 4 交到好朋友的秘密
你的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自闭的信号
不要惩罚“少言寡语”
外向和内向的分割线
建立孩子的人际自信
Part 5 换位思考的魔法
如果你是他,如果他是你
有些事情孩子没有错
让他看到另一座桥
宽容的启蒙
Part 6 怎样锻炼孩子的领导力?
“孩子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自立意识和自我管理
宝贝,这件事你理应做主
未来领袖训练指南
Part 7 挫折是一对强壮的翅膀
孩子,是你自己不小心
危险的“转嫁责任”
勤于反思的好习惯
在孩子的挫折面前,不要冷眼旁观
引导孩子从挫折中突围
保护自信,家长需要四步走
Part 8 心灵教育要从小处着眼
捕捉成长关键期
通过细节看心灵
设立成长日程表
灵活驾驭心灵成长的“三驾马车”
建立双向的心灵对话
后记 夏末的家庭教育总结
附录 夏末家教语录
|
內容試閱:
|
◎“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曾经很多次向家长们提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感到困惑,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和社会向他们提供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就像画家面对着一块画布,怎么涂抹是画家自己的事,这块布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于画家的塑造。
还有的人认为,孩子是需要家长来决定前途的。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孩子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他们需要家长的经验和指导,否则就难以找对方向,甚至错误不断,进入岐途。
有位家长这样说:“如果事事都让他自己决定,还要我这个妈妈干什么?我要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
这就是家长的想法,他们觉得自己饱经沧桑,看透世事,所以也要让孩子尽快懂得这些经验,避免走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至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认为这并不重要,至少在8岁之前一点也不重要。
但是,是否可以完全抛开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去谈论这个问题呢?如果只满足家长的需要,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漠然视之,即便你给他设计的模具再完美,要生搬硬套到他的身上,对孩子也是无比严重的伤害。
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增加,许多家长都自我感觉良好,无比醉心地规划着子女的生活,但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在某些方面,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判断失误。所以,在我开设的家长培训课程里,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告诉家长,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谈不上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更深入探讨了。
我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夏辉是一个偏于安静的孩子,所以我认为他十分厌恶体育活动,根据这种判断,我就给他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可实际上,六岁时的夏辉最衷情的玩乐活动正是在运动场上奔跑,而不是呆在家里看卡通书和动画片。只不过,他在家里表现得比较内敛,没有将自己的爱好体现出来。
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形态,他们在父母面前经常不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只有在学校或和小伙伴呆在一起时,才流露出自己本来的天性。比如有些孩子在家特别乖,在外面却有些“野”,许多家长对此都有体会。
直到有一天,当夏辉因为不能去和小伙伴一起踢球向我哭闹不止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这么热爱运动。”通过向老师和他的小伙伴进行了解,我才知道了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小球员”的事实。
我真诚地向他道歉,并给他买了一个当地的足球俱乐部全体球员的签名版足球作为补偿。儿子兴奋地接过足球,又略有“恨意”地问我:“爸爸,以后你必须做我的比赛观众,你会同意吗?”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他才开开心心地原谅了我。
妻子起初觉得这没什么,责怪我太宠溺儿子了。但我认为,爸爸在此时表达自己歉意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他知道,原来父母是理解他的,能够尊重他的真实意愿。
在各种玩乐项目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对家长来说,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比无节制地给他充裕的物质享受和盲目过分地宠溺更加重要。虽然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玩的需要和与同伴的攀比心理,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就能“收买”他的感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买你的帐,如果你觉得一张五万额度的信用卡,就好过每天晚上都能在他床边讲故事的话。
你不要以为孩子微笑着对你说“谢谢”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感激你了。在他表达“感激”的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你“是否关心他”这个问题的彻底否定。以后,他会对你的物质照顾更加轻蔑和失望。因为当他抱着最新款的变形金刚孤独地坐在教室的时候,或许更需要你在身边牵着他的手,告诉他:“宝贝,爸爸很爱你。”
孩子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温暖,左边站着爸爸,右边站着妈妈,每人牵住他的一只手。这是孩子心灵世界的根本需求,他需要你真心理解他,顺时针拔动他心灵的车轮,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和前进。如果你能每周抽出时间去学校看他一次,面对面地交心聊天,或者满足他心中期待已久的愿望,他或者会更加的开心。
与此相悖的是,现实中的家长扮演的是一种黑暗的角色——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是让他们惧怕的。尽管家长的本意并非如此,但却身不由己。传统教育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把我们的家长打扮成了捏面团的“恶婆婆”和驱羊入口的“灰太狼”。孩子往东的时候,我们在后面拽住他的“尾巴”,强制地把他拽上向西的“列车”,漠视或者根本看不见孩子在角落黯然落泪的表情。
我的邻居格雷太太就是一位很严格的母亲,她虽然是纯粹的美国人,却有着相当东方化的教育思维。她的儿子索菲?格尔巴林,从小就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小孩,在我刚搬到这个社区时,就常听到和看到他瘦瘦的身影在楼下兴奋和沉醉地弹着吉它。许多居民都认识格尔巴林这个社区小名人了,也很喜欢他。人们都听过他的吉它,不止一次地对他进行称赞,请他到家坐客。
很显然,格尔巴林的人生开启了一条通向音乐世界的光明大道。但是这不符合格雷太太对儿子设计的人生蓝图,她的丈夫在华尔街银行任职高管,他们一家都是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所以她和丈夫都认为儿子必须成为这个金融世家的一员,服从于家长的理想。
当家长这个决定做出并且迅速执行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次格尔巴林的哭叫和摔碎杯子的声音。他在激烈地抗议。仅仅两三个月后,我们在社区花园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还有那个吉它的声音,也没有再出现过一次。
他每天都在学习与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只要在家,就会被控制起来,按规定的时间熟悉那些枯燥的数字和运算程序。格雷太太得意地对我的妻子说:“知道吗,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事实证明,这一时期的知识积累相当关键,所以我才能成为华尔街最优秀的证券分析师之一。”
我把这件事称为:家长的一次“理想强迫”,制造了一个孩子长达四年的噩梦。
在这四年中,格尔巴林成了众人眼中的怪孩子。
在他十三岁那年,出现了一次意外,格尔巴林因为一次暴力事件被学校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建议社区教会介入治疗。他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的格雷太太才发现,原来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多么严重。
格雷太太找到我,希望能参加我的家长培训课程的学习。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她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做出反省,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我以为格尔巴林可以接受我们的理想。
?如果给他选择的权力,事情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无法收场。
?家长的爱如果过度地侵犯孩子的领地,尽管你为他们着想,但孩子一定会恨你。
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家长犯下的错误总是难以轻松地弥补,除非他们拿出足够的诚意去修补孩子受伤的心灵。
我对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要求她和丈夫立刻归还儿子的吉它,把他重新放回音乐的世界,而是让她先放松格尔巴林学习金融知识的强度。然后在某个周末,带他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借此观察他的反应。随后,再建议儿子在适当的时候练习吉它,做到劳逸结合。
“这等于给了他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再次强制将他拉回音乐的世界,不管他怎么做,选择权都应该握在他的手中。”
格雷太太表示同意。半个月后,她们一家三口度过了一场音乐会之旅。从那天起,社区花园又渐渐地传出了格尔巴林练吉它的美妙声音,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爸爸和妈妈给安排的阅读课程。
我们的孩子心灵需求的实质,就像一座神秘的宫殿,他们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的真实需求有时是相反的,不会如同黑夜和白昼那样径谓分明。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懂得逆向思考。
心灵的需求和接受在他们想通的时候才会相呼应,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想给他们一个自我选择的时间,也不情愿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这正是孩子往往觉得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不可理喻的根源所在。当你强制孩子接受你世故的理想时,不但限制了他们心灵的自由成长,而且也总是轻而易举地给他们留一个“霸道”和“讨厌”的印象。
因此,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个前提,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和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比说服他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更加重要。与其让他必须去做一件事,比如背书或弹钢琴,或者让他成为自己期望中的精英,都不如和他进行深入平等的沟通,让他明白做这些事的价值,征得他们的接受和同意。
家长要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所需”——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能够自由地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并保持自己内在心灵与思维个性的独立。
◎培养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在我的家庭教育培训班,很多家长和我谈到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抱怨孩子太内向,太软弱,或者太任性了。总之就是三个字:不听话。这些家长觉得,对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很难想象他将来能有什么作为。
“我讲的道理他不听,我让他做的事他不做,偏偏跟我对着干,总去犯错,算了,我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这辈子他就这样了……”这是一位家长的气话,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不端正,他认为“这小子”没什么出息了。
还有一位刘女士对我说,她的孩子龙龙现在有六岁了,正在读一年级。龙龙很聪明,但是他不喜欢做作业,也不好好地吃饭,他偏食,任性,固执……软硬不吃。逼急了,他就会大吵大闹,甚至有一次撕碎了课本。总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这个小孩的“态度极不端正”。这让望子成龙的刘女士伤透了脑筋,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纠正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缺点。
其实,家长所看重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并非我们大人对小孩期待的那样是不是听自己的话。正确的、健康的态度是什么呢?它应该包括诚恳、正直、勇敢、友善、进取、努力、自信、自勉、温和、热忱、专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积极、乐观。但是,小孩子对于枯燥的说教没有倾听的兴趣。那么我们怎么样纠正他们的不端正的“态度”?尤其更重要的是,有些态度直接涉及到他们的人生走向,对他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我们细入研究,家长要给予重视。
和许多孩子一样,夏辉也曾经存在那样的问题。在三岁之前,夏辉都是由一个小保姆在家照顾他。我们因为工作特别忙,很难有固定的时间拿出来陪伴他的成长,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小保姆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但这样对他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夏辉满三岁时,他的妈妈把他送到了幼儿园。从来没有脱离过大人呵护的夏辉一时很不适应,午餐不好好吃,甚至上完厕擦屁股这样的事都做不好,在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他却独自在一边感觉孤独和无助,第二天就闹着不想再去了。
晚上,妻子丽云不无忧虑地说,也许是孩子太小了,还不适合进幼儿园。“要不我们就缓一年再送他去?”妻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说,当然不可以。从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说,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交流条件,他们需要更多地与同龄的孩子进行交往,并在集体中获得更多在家里所没有的锻炼机会,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和妻子及时地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了全面的沟通。
第二天,我们鼓励夏辉再去一次幼儿园,如果再感觉不好,以后可以不去。但是晚上回来之后,夏辉满脸兴奋,双手举着一张划有100分的图画纸,纸上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很显然,这个100分是他的惊喜。而且他还说,他交到了很多很好的小朋友。
原来,按照我们的约定,今天老师特别地把夏辉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还说夏辉在入园前画的画就很好,把他的优点大大地突出表扬了一番,然后希望大家以后互相帮助,尤其请孩子们多向夏辉学习美术技能。下了课,老师又让几个大点的同学主动和夏辉交朋友,然后一起玩积木,一起结伴吃饭。夏辉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于展示自己的强项充满了兴趣,他在幼儿园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在放学前,老师把他今天的作业——那张打了一百分的画交给他,说:“拿回去给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为你骄傲的!”
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拒绝上学的情况。
还有两件事值得我简单一提。
第一件事,是在夏辉六岁的时候,一个周末我们和他去游乐园玩,他被一群在一个小草坪上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孩子吸引住了,他问我:“我可以去玩吗?”我说:“当然,只要你愿意去争取。”他偎在妈妈身上想让妈妈去跟那些孩子说一说,但在我的授意下,妈妈坚决拒绝了他,对他说:“如果你连跟他们说话交流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争取玩的权利呢?”在妈妈的鼓励下,他走向那群孩子并争取到了一起玩的机会。
我很赞赏妻子的做法。夏辉从这件事当中应该获得了努力争取机会带来的快感。过后我对他说:“其实,从来就没有不经过努力就获得成功的事情。现在父母养着你,呵护你,是因为你还小,但总有一天你会长大,那时你必须独立面对很多困难的事情。很高兴,从你的行动中,我已经看到了你的自信和能力。”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夏辉邀请了好几个小朋友来家里,他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拿出来给他们玩,但后来有一架他特别心爱的飞机模型在玩的过程中不知道被谁给弄坏了。小朋友们走了之后,夏辉才发现,他拿着折了翅膀的模型有点伤心,我笑着对他说:“有什么比获得友谊与尊重更重要的呢?你已经获得了最珍贵的东西,付出一个玩具又有什么呢?”于是,他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我很欣慰地看到了他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的确,在得失之间,一个积极乐观而又宽容的心态有多么重要。小而大之,这就是他人生态度的乐观基础,能够培养他达观而又宽容的心理。我想,后来夏辉上学后获得的那些奖励以及不错的学习成绩,与他渐趋乐观与积极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看来,温和的关爱、鼓励与尊重和巧妙的引导(也不排除偶尔耍一点小小的伎俩),可以让孩子从困惑和抵触走向积极和快乐。鼓励和欣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看淡得失也会让他意识到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信念融入潜意识,最终会造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坚强与乐观的心灵。
相反,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态度,他们在抱怨孩子这样那样的毛病,苦恼不堪甚至大发脾气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浮躁和沮丧情绪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良性影响,长此以往,没有快乐的积累,没有积极的引导,没有家庭之爱的滋润与对孩子脆弱心灵的精心呵护,潜移默化之下,“积极、乐观”将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
我和本节开头提到的那位刘女士,就她自己的儿子龙龙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将其中道理做了透彻的分析,她如梦初醒,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她总以为孩子小,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在家里无意中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有时和丈夫吵架也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她和丈夫很少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和做游戏,缺乏足够的平等的交流,对学习也只是局限于监督做作业,很少主动辅导;对于孩子的一些天真的要求,只用
“不行”作答,以为这样可以直接解决问题,很少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面对孩子的缺点,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缺乏耐心,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情绪……
找到了病根在何处,发现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解决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些了。过了几个月,我再见到刘女士的时候,提及儿子的教育,她的脸上顿时展开了笑容,她说,经过她和老公的努力,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龙龙现在好多了,作业基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孩子明显比原来开朗了不少,也喜欢跟同学交流和玩耍了,而且还得了一个“进步奖”证书。虽然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只要教育方法正确,一定会越来越好,这让她和丈夫都对孩子的前途再次充满了信心。
那些正处于纠结中的父母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对孩子不良的“态度”的纠正并来自非抽象的说教,而是受惠于外部环境的耳濡目染。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并不着仅仅局限于金钱,很多时候金钱换并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自信与快乐,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个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即使出现挫折和困难也是暂时的,只要积极的努力,你的一切付出都会有好的回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2008年的某个月,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一家金融投资公司的高管布拉沃失业了,他被迫卖掉豪车和妻子的首饰来还银行的高额房贷,生活日渐窘迫。但面当十岁的小儿子保罗问家里的汽车怎么不见了的时候,他蹲下身子抱住儿子的肩膀微笑着说:“因为我和你妈妈决定以后骑自行车减肥,那样对健康很有好处。还有一点,就是我失业了,我们得集中力量保住我们的房子。当然,失业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一定还会有一份新的工作,而且以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多了,以前爸爸忙,在家吃饭的时间很少,你喜欢我们一家人以后每天在一起吃晚饭,然后一起出去散步吗?”
保罗笑了,高兴地使劲点了点头。在温暖的拥抱和意外的欣喜中,保罗了解到了家庭面临的困境,但他丝毫没有感觉到绝望。并且,他变得更懂事了,学习成绩很稳定,放学后主动帮助爸爸修剪草坪,帮助妈妈做家务,一家人过着物质匮乏的“贫穷”的日子,但其乐融融。
不久之后,布拉沃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过起了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他很满意,他说,这次变迁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真滋味,也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而且,我相信这对于保罗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布拉沃欣慰地说,“他在面对困难时的从容和自信让我感到骄傲。”其实,孩子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正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影响吗?
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时会试探大人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种探索和接受。教育界已经通过研究证明,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不同程度地投射在孩子的心灵里,这些“态度”积累后深入灵魂,就像金子一样在孩子心灵里闪闪发光,成为孩子理性人格的一部分,也就造就了孩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