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中庸》是儒家传统中的重要经典,既是五经之一《礼记》中的重要篇章,后又被宋代新儒家尊为“四书”之一,地位和影响与《论语》、《孟子》、《大学》同列。作者用诠释学的方法,,把中庸作为一种人文主义构想的展开、而非一个原教旨主义的立场来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清楚地说明《中庸》中存在着一个深层次的和完整的结构,而且只有通过对文本作出整体性的解读,才能透过它的表层语义达到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君子、政、诚——进行诠释学分析,作者希望破除所谓儒学主要是一种社会哲学或伦理体系的习俗偏见,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一种形式,充满了深刻的伦理宗教的意蕴,它对人的宗教性的唤起和它对人的理性的表达一样充分。所谓信仰与理性,或理性与启示的二分,对于儒家的思想方式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作者进而认为,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这种转化既是一种社群行为,又是对超越的诚信的对话式的回应。
|
關於作者: |
杜维明
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1967-1971)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971-1981);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至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
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
“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
目錄:
|
英文初版序
英文二版前言
中文版代序
第一章 文本
第二章 君子
第三章 信赖社群
第四章 道德形而上学
第五章 论儒学的宗教性
译后记
出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文本
或许《中庸》的读者所遇到的最为困难的问题在于它的表达方式。《中庸》同孔子的《论语》一样,所运用的不是辩论时使用的分析式语言,而是警句格言式的语言。《中庸》的整体规划貌似简单,从集中研究这种结构来开始形成我们的诠释性回应,是颇具诱惑力的。但是,《中庸》里的诸多陈述是一个复杂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结构包含着经过精密思维的许多层次。诚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庸》的上下文中摘录一个陈述,而依然不失为一条可资引证的意味隽永的格言。其实,中国学者和西方汉学家一直把这部儒家经典著作视为格言集锦。然而,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在陈荣捷看来,“在儒家全部古典文献中,它或许是哲理|生最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