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內容簡介: |
《中医心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在具体组织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合理掌握理论阐述的深度和层次,尽量使基础理论贴近临床实际,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价值。在教学框架设计方面,强调教师易教和学生易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锻炼,在要求对中医心理学基本知识、关键技术等有效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中医心理治疗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
目錄:
|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中医心理学的概念
第二节中医心理学简史
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形神合一论
第二节心主神明论
第三节心神感知论
第四节五脏神志论
第五节人格体质论
第六节阴阳睡梦论
第三章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第一节中医心理疾病概述
第二节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中医心理疾病诊法与辨证
第四节中医心理疾病治疗原则
第四章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第一节意疗
第二节气功疗法
第三节中医音乐疗法
第四节针灸疗法
第五节药物疗法
第五章常见中医心理疾病
第一节郁证
第二节卑惵
第三节不寐
第四节脏躁
第五节百合病
第六节心悸
第七节梅核气
第八节癫狂
第六章中医心理养生
第一节中医心理养生原则
第二节中医心理养生常用方法
第三节中医个体心理保健
主要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明清印刷事业有所发展,所以医学全书、类书、丛书大量刊行,由此中医心理学文献也得以集成。如明永乐年间政府编成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明嘉靖年间徐春甫著的《古今医统大全》,明万历年间龚廷贤著的《寿世保元》,明天启年间张介宾著的《景岳全书》,尤其是清雍正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其中有《医部全录》520卷。这些著作或类编,或专题,或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医学心理学的资料,如胎教、客忤、变蒸、癫狂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七情学说在这一时期已广为人知,许多医家将七情疾病列为专项研究。自南宋陈无择将情志因素明确概括为七情以后,在宋金元时代宗其说的人还不是太多,到了明清时代,医家已经普遍接受了这一提法。如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明·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明·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王旭高的《医学刍言》,清·黄凯钧的《友渔斋医话》等。可见七情学说的运用已遍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多个方面,在临床各科均有所及。
心理治疗方面,除散见于徐春甫、李时珍、龚廷贤、张景岳、胡慎柔、张石顽等医家的个人著述外,明清还出现了较大型的医案类编,这也是本时期中医心理学发展的一个特点。如明代江瓘编纂的《名医类案》,清代魏之盖琇收集的《续名医类案》,清代俞震汇集的《古今医案按》都记录了卓有成效的心理治疗医案。这些类案较为系统地收集了治疗心身疾病的历代精粹。如对治疗“七情”、“相思”、“诈病”、“神志”、“哭笑”、“惊悸”、“不寐”、“鬼疰”、“谵妄”、“癫狂”、“肝郁”、“脏躁”、“百合病”等情志疾病的医案,分类收录,记载甚详。《名医类案》收集的心理治疗医案所涉及的心理疗法除情志相胜疗法外,还有两极情绪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等。俞震的《古今医案按》的“七情”类分别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顺序排列,每类精选1~3例,来阐述其心理治疗思想。此时期长于心理疗法的医家有明代的张景岳、龚廷贤、万全等及清代的喻嘉言、徐洄溪、叶天士等。
此外,明清时期药物学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最著名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他还有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吴仪洛的《本草从新》,汪昂的《本草备要》,它们对治疗心身疾病的方药研究都有不同的贡献。明末卢复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摘出所引的《神农本草经》原文,辑成《神农本经》三卷。这些中药学专著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心理治疗药物是十分可贵的资料。
清康熙年间,汪昂在《医方集解·勿药元诠》中还谈到了不少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的古代格言。在妇幼心身疾病诊疗和心理卫生方面,明嘉靖年间万全的《幼科发挥》、明万历年间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清康熙年间亟斋居±的《达生编》、清乾隆年间陈复正著《幼幼集成》及沈金鳌的《幼科释迷》等书,均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对脑的认识在这一时期较前期也更深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脑为元神之府”的提法,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并指出脑与各感官之间的联系及脑髓生长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论述了脑的生理、病理与心理障碍的关系,这些理论对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莫菲(Murphy)在《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中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大量的蕴藏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中国心理学思想与中医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