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一个乘承儒家文化传统的文人,一个深谙中国封建官场之道的官僚,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东方俾斯麦”,一个国人心中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重读晚清第一权臣李鸿章,看他如何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上纵横捭阖,重读这位争议人物的功过得失;首部全新解译+个性点评之经典典藏本。
★最权威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所著的最权威读本,“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无论是作者,还是读本,都具有无可怀疑的权威性。
★第一本全新解读加个性点评本。市场上同类书要么复制梁氏原著,要么重新立传,鲜有创造性行为。本书解译全新,而且对原著进行梳理总结提升,提纲挈领,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加之每节后有个性点评,更使全书读来有味有趣有得。
★版式新颖别致,文字美观大方,文图并茂,给人阅读美感;封面设计古朴厚重,意蕴丰富,既有历史感又不失时代感;印刷精美,绝对是可束之于书架的正版精品。
|
內容簡介: |
《李鸿章传》梁启超对原著进行梳理、总结、细化和提升,从多面李鸿章、时代巨子、乱世唤英雄、一飞冲霄汉、洋务兴邦国、东亚逢对手、东方俾斯麦、闲来自有忙、沧桑垂暮年和功罪任评说十个方面入手,对李鸿章这位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每节后并附读后点评,既是对作者梁启超观点的总结,也是解译者的读后感悟,以引导读者阅读,并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關於作者: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衷时客、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史学家等。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李安安,70年代生人,做过报纸、杂志,后沉静于图书,出版过国学、心灵励志等图书近20本。喜爱文史哲,近年来醉心于晚清与民国历史的阅读勾沉,此书即为对梁启超《李鸿章传》研读的一个结晶。
|
目錄:
|
上 译文部分
序例
第一章 多面李鸿章——说在前面的话
第二章 时代的巨子——放在时代中看李鸿章
第三章 乱世唤英雄——发达前的国内外形势
第四章 一飞冲霄汉——军事家李鸿章
第五章 洋务兴邦国——洋务运动时的李鸿章
第六章 东亚逢对手——甲午战争时的李鸿章
第七章 东方俾斯麦——外交家李鸿章
第八章 闲来自有忙——赋闲时的李鸿章
第九章 沧桑垂暮年——晚年的李鸿章
第十章 功罪任评说——留在后面的话
下 原文部分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多面李鸿章——说在前面的话
自古英雄多毁誉
天下啥人既不招誉,也不招毁,活得最安全?答案是:平庸人。一个人如果招人厌恶,他可能是非凡奸雄呢!当然,天下多是庸人,说这话的也往往是平常庸人。可见,以平常人的眼光评价非常人,怎么可信呢?
享誉天下的,未必真君子;招人诽谤的,未必不伟人。所谓盖棺论定,其实就是死后也有难下定论的。人们往往自以为是,所以,有人被骂,有人被赞,其程序甚至达到极点。
那么,后世学者史家如何从中甄别评定呢?比如有的人,他今天得到的诋毁,与当初受到的赞扬相当,他今天受到的赞扬,与当初的诋毁相当。那么,他们究竟是种什么人呢?
我的回答是:他们是非同寻常之人。暂不论其是非常奸雄还是非常豪杰,单看他所处的时代、位置以及其作为,就不是平庸人的见识能一语道出雌黄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可看我的这本《李鸿章传》
我佩服李鸿章的才干,惋惜其见识不足,但又同情他的遭遇。李鸿章曾游历欧洲,曾问德国宰相俾斯麦:“臣子想为国效力,但满朝与自己不合,百般阻挠自己,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对方回答:“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他支持才给你特别的权力,才能执行,这样有什么事不能做呢?”李又问:“如果他的君主无论什么人的话都听呢?他身边的近臣和侍卫,常狐假虎威把持朝政大局,又怎么办呢?”对方深思半晌回答:“只要臣子忠心事君,操劳国事,君主也会理解的,否则无异于妇人了。”
李鸿章无语。由此可见其心中的郁闷块磊,不是旁观者所能理解的。所以,我对他是既有批评又有同情。
[读后感悟]
1.自古英雄集毁誉于一身。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行为特征,非常人所有,也非常人所能理解。享誉天下,未必真君子;招毁天下,未必不伟人。盖棺未可论定。
2.梁启超开篇即以史学之眼光,以如椽之笔,点出他为李鸿章作传的视角和观点:评价李鸿章这样的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时代,着眼于他的位置和所作所为,而不是非此即彼、想当然地信口雌黄。
3.作者开宗明义,点明自己对李鸿章的评价:既敬服又同情,服其才,怜其遇。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就此意义说,梁启超可为李鸿章一知音。
4.在看这本《李鸿章传》时,在认同梁氏写作视角的基础上,注意独立思考,并联系历史和时代,才能真正有所获。
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李鸿章闻名世界,外国人都知道李鸿章,却不知有大清国。可见李鸿章的名气之大。虽然这不能说明全部,但李鸿章确实是中国近四十年来的第一流人物。读中国近代史,不能不读李鸿章;读李鸿章,必须参见中国近代史。所以我这本书,也可为《光以来大事记》了。
大凡一国之气象,与它的历史有因应关系。要评价李鸿章,就需要结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大势、中国各民族势力的此消彼长的发展方向,以及当代中外关系来考虑,如此才能了解李鸿章所处的历史地位。孟子说:“知人论事”,世事纷繁,自难评论,而人又岂是容易了解的?
时下的一些时评家,常以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叛乱作为李鸿章的功绩,而以他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其罪过。我以为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俾斯麦曾对李鸿章说,他并不欣赏一国中的内乱相争,而把抵御外侮当成功绩。李鸿章平定太平军和捻军,可说是兄弟相残,同室操戈,兄长得胜罢了,实算不上伟绩。这些年来因受外侮,国人积愤已久,更恨那些不平等协议,于是迁怒到李鸿章身上。李鸿章固然有一定责任,但如果不是他,是别人,就能比他表现得更好吗?所以说,批评李鸿章者,不过是旁观者想当然的臆测,呈一时口舌之快而已,而我却不以为然。
现在,李鸿章去世了。外媒评价他为“中国第一人”,有人甚至断言李鸿章的死,势必带来中国政局大变动。李鸿章是不是“中国第一人”我不敢说,但我敢说,目前清朝五十岁以上、三品以上的官员,无人可与之相匹;李鸿章的死,关涉到中国政局我不敢说,但我敢说中国失去一个李鸿章,如虎失其伥,是一个巨大损失,而且由此可能导致情势危急、前途堪忧、麻烦事更多。我不希望真如外国人所评价的那样,因为如果是真的,那么我诺大一个中国,只有一个李鸿章,全靠他来支撑吗?如果这样,中国的问题何时能解决呢?
西方有哲言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李鸿章,当然是英雄。但他是时势所造的英雄,是平常的英雄。遍观天下,各时各代有其时势,遍观二十四史,李鸿章这样的英雄为数众多。而创造时势的英雄,千载难逢。这就是中国历史古老但因循守旧,缺少创新,落后世界的主要原因。我写这本书时,这种感慨一直在内心涌动……
[读后感悟]
1.国外评价李鸿章为“中国第一人”,国内则对他褒贬不一,生前身后,李鸿章从来就是一个争议人物。唯其非凡,才有争议;唯其争议,才更具吸引力。
2.对某些史家对李鸿章非功即罪,或者此功彼罪的评价,梁启超予以否定,认为不过是书生事不关己的口舌之快。在他眼里,李鸿章也许不是“中国第一人”,也许不足以动全局,但确是中国最关键、关系巨大的人。
3.作为史家,在为李鸿章立传的同时,梁启超想的最多的是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希望能为老大而病患之中国找到一剂良药,故着眼既在李鸿章,又在中国,体现出一个伟大史学家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体现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深沉思考。传记中的史家和政论家的笔法,使得他的《李鸿章传》具有独特的魅力,所谓大手笔也。
4.如梁氏所说,李鸿章也许不是一个创造时势的英雄,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个李鸿章时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每个人,只有审时度势,潜心修炼,抓住时代的机遇,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能量,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