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央视新闻评论部,诞生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实话实说》等名牌节目,培养了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等众多名主持人,被称作“电视延安阵地”,是中国新闻史的一段传奇。《有一种基因叫理想:央视评论部那人那事》独家记录20年“南院江湖”里高人林立的人物故事,激情燃烧的岁月。六章内容包括:
1、《拜师学艺》:以亲身交往的经历,讲述陈虻、白岩松、柴静。
2、《高人指路》:剪影记录水均益、崔永元、敬一丹、张泉灵、李小萌、董倩、王志。
3、《人海精英》:寻访刘春、王利芬、李玉、石扉客等从评论部走出的高人。
4、《奇闻轶事》:评论部传奇年会、“猫”院长、食堂、神奇保安等
5、《我的习练》:我的南院成长记,士兵突击在《社会记录》、在《新闻1+1》解方程式
6、《南院人说南院》:汇总南院人自我感悟。
刘楠这厚厚的书,成稿于《东方时空》即将迎来二十周年之前,虽然很多是新近发生的故事,却很像是对《东方时空》精神的一种复刻。有时候,一些事情的梳理是需要距离的,距离不仅带来客观,还是对身在其中却已麻木了的人构成一种唤醒:又该出发了。
是的,在央视评论部的故事当中,我不仅看到过去与现在,还更有未来吧。一种无形的力量仿佛有生命一般继续生长,自由而有活力,跨越着回忆的羁绊急速向前。我们必须因此知道,一切没有结束。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
刘楠虽然年轻,但她身上有一种严肃而执着的东西,一种精神上的端庄。她的书稿让我吃惊,这么周细的观察和积累,这么大的笔记工程,竟是一位准妈妈在孕期完成的。她对“南院”的情怀,哪有的刻骨铭心堪称“爱情”,不仅深沉,而且忠诚,让人动容。
她笔下,作为评论部大本营的“南院”,不仅是个地点,更是一个精神名词,是一个包含了理想、专业、信仰、阵营、偶像、变迁……等众元素的集合。
这是向前辈致敬的书。是纪念,也是追随。让我们感谢这位年轻人,感谢她的情怀和记性,她让我们有机会温习并端详自己,并把尊严颁发给了众人,颁发给一个地点。让我们悄悄把尊严佩戴好。
——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编、作家王开岭
谢谢你写我那么心细,让我可以从你的文字里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董 倩
刘楠,太让我惊叹了,你写的我,既有被我自己忽略的我,也有被我自己忘了的我,还有远没达到的我。我自己都不曾如此细致归纳总结过自己的节目。
——李小萌
谢谢你把我写的这么好,关键是好多细节,我做过就忘记了。谢谢你给我一些要继续努力的动力。
——张泉灵
|
目錄:
|
第一章 特别纪念陈虻:“风清扬”仍响彻
第二章 拜师学艺我接触过的他们(注:名字按拼音排序)
1、白岩松:有为的“无用论”者
2、我欣赏的白岩松.10个精彩瞬间
3、柴静:侠骨的柴柔情的静
4、我欣赏的柴静.10个精彩瞬间
5、董倩:淡然,也有滋有味
6、我欣赏的董倩.10个精彩瞬间
7、李小萌:“蘑菇教主”的暖与力
8、我欣赏的李小萌.10个精彩瞬间
9、张泉灵:“小灵通”是怎样炼成的
10、我欣赏的张泉灵.10个精彩瞬间
第三章“大话”南院大腕
1、崔永元:“东邪”还是“东无邪”
2、水均益:“西独”可以复制吗
3、王志:“南递”的飞奔路
4、敬一丹:“北钙”的正能量
第四章 走出评论部的他们
1、张洁:“普洱茶”的新闻教旨
2、刘春:花瓣离开花朵的暗香
3、王利芬:跋山涉水的高亢
4、李玉:水穿涟漪的映照
5、沈亚川:情系“黄亭子”的侠客
6、范铭:柴静的“柴饭”搭档
第五章 活色生香的南院儿
1、“南院”的前世今生
2、我们的年会:“大片”巨献
3、那些年,一起淘碟的南院食堂
4、南院《功夫》之三大高手:司机、保安、勤杂
5、“猫院长”“猫台长”
6、南院儿的魔幻碎片
7、评论部人的闪亮记忆
第六章 我的习练
1、“士兵突击”在《社会记录》
2、在《新闻1+1》解方程式
3、新闻里,休戚与共的乡愁
|
內容試閱:
|
四、解脱
我唯一一次,撞见过她的“脆弱”。
2010年4月,南院西配楼四楼,柴静被李伦老师邀请在《24小时》办公室业务座谈。
我慕名来聆听。
她依然是朴素而仙灵的范儿,那种安妮宝贝书中常勾勒的粗棉麻质衣服。尽管有个影视化妆师妹妹,她的衣服却一贯简单洗练。衣服就好像是她心境超然的符号,我这样心浮气躁的从没尝试过那样的装扮。
从《社会记录》时期起,李伦老师就从没间断找各路先锋给我们“补脑”,2005年、2007年分别邀请过29岁、31岁的柴静座谈,我都在场,每一次,柴静都是奕奕神采。
只有这次例外。
她竞然说,自己最近做访谈开始有难以名状的僵化钝感。
躲在最隐蔽角落听讲的我,惊诧地瞳孔扩大。我琢磨着她的心绪,以至于李伦老师点名让我提问时,我默然良久。
其实,我是飞快回忆着,她遇到什么,才会呈现这样的一面?
她从《新闻调查》转入《面对面》半年,座谈是最近的一个月里。《面对面》的她在室内采访了4个专家,分别探讨气候变化、减排方案,直击抗旱等内容。唯一接触到现场的是王家岭“3.28”透水事故。她做的《九天八夜》也多是精彩的井下矿工抗争故事挖掘,而非事故原因的真相调查。
曾声称至少在《新闻调查》干10年的她,在第7个年头被调入《面对面》,缺少了自由呼吸、身心驰骋的新闻现场,会给她带来捆绑感吗?
调入《面对面》时,《新闻调查》小虎队经典“柴范组合”的编导范铭游学国外,柴静会有知音难觅的孤独感吗?
我捕风捉影地猜测,满是庸人自扰的担心。但我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