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芙洛拉·莫尔:一部外星故事集(德国科幻小说鼻祖异星故事集)
》
售價:NT$
305.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华章经管: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珍藏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讲述了沃伦·巴菲特的选股策略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考虑的顺序总是选择公司、公司的管理状况、财务业绩以及现行价格。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表面背后却暗藏着有关成长与增值的激烈争论。
|
目錄:
|
第1章 集中投资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
第2章 现代金融的先行者们
1973~1974年的大熊市迫使许多专业人士去认真考虑学术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提供了控制风险的新方法。过去几十年的盲目投机所造成的伤痛已不容忽视。从此,金融的命运不再掌握在华尔街或企业所有者的手中,大学教授成为现代金融的先行者。
第3章 巴菲特派的超级投资家们
我们将那些实施格雷厄姆的战略,并与巴菲特分享集中投资、大量持股这一价值理念的身体力行者称为巴菲特派的超级投资家,他们的投资业绩是对集中投资策略最好的说明。他们是:查理·芒格、比尔·罗纳、罗·辛普森,当然还有巴菲特本人。
第4章 一种更好的衡量业绩的方法
当巴菲特考虑增加一项新投资时,他首先看看自己已拥有的投资,再看看新购入股是否比原来的更好。不管市场多么诡秘多端,你都要把握好选股、购股这一关,对你所持股公司的所有经济波动做到心中有数。
第5章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沃伦·巴菲特的选股策略在过去的20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考虑的顺序总是选择公司、公司的管理状况、财务业绩以及现行价格。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表面背后却暗藏着有关成长与增值的激烈争论。
第6章 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
如果把证券市场看成一个无定律的世界,则未免过于简单了。在股票的世界里,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力量联合左右着价格,没有一只股票可以被肯定地预测。投资者的职责就是缩小范围,找出并排除那些最不了解的股票,将注意力集中在最知情的股票上。这就是对概率论的应用。
第7章 投资心理
成功的集中投资家需要培养一种性情。股市的经常性波动容易使股民产生不安定的感觉,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你要对这些情绪耐心观望,并随时准备采取理智行动,哪怕你的直觉呼唤你采取相反的行为。
第8章 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适应性系统
巴菲特对预测的立场是清楚明了的: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不管是经济预测、市场预测还是个股预测,他坚信预测在投资中不占有一席之地。
第9章 创造击球佳绩的球员在哪里
投资就好比一系列"商业"击球,要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成绩,必须等待直到企业进入"最佳"击球位置才挥棒。或许,并非投资者认识不到已经来了一个好球(一个好的企业),困难之处在于投资者总是忍不住要挥棒。看看巴菲特是怎样等待"好球"的。
附录A
附录B
译者后记
|
內容試閱:
|
“市场先生”,来见见查理·芒格
早在60多年以前,本·格雷厄姆就开始记录存在于市场上的不理智行为,以及投资者如何能保护自己,免于犯错。然而,这么多年以来,投资者的行为并无太大的改变。投资者仍然感情用事,恐惧与贪婪仍然主导市场,愚蠢错误仍占据今天的主流。
带有偏差的思维迹象比比皆是。我们看到思维偏差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家人以及其他亲密的同事身上,如果我们是诚实的,它甚至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这样紧紧抓住亲密的人不放令人感到不舒服的话,我们也可以从专业人士所做的调查中找出现实状况。1997年,一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泰伦斯·奥登(Terrance()dean),发表了他的一项研究,题目为“为什么投资者交易过度?”在这项研究中,他总结了他对1万名匿名投资者进行观察的结果。
在7年多的时间里(1987~1993年),奥登跟踪了随意抽选的1万家主要证券代理公司账户的97483笔交易。首先,他发现这些账户的平均年换手率达到78%。这意味着投资者将他证券投资的近80g/0卖掉又重新购人。其次,他将这些证券的业绩以4个月、1年和2年的期限与市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两项惊人发现:(1)投资者购买的股票业绩总是紧随市场之后;(2)投资者卖出的股票实际上是击败市场业绩的股票。奥登计算了一下,以一年为期限,那些卖出的股票比买入的股票的业绩在交纳代理佣金之前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
究竟是什么激励我们参与如此低效的交易呢?由于我们无法询问这1万人中的每一位投资者他们是怎么想的,故原因不得而知。他们可能会有l万种不同的理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