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不要和癌症抗争,要跟它做朋友(癌症不是死亡通知书,你也可以活得更久,更幸福!畅销韩国数十年的癌症疗愈之书!韩国首尔医院院长韩万青亲身传授送走癌症的秘密!)

書城自編碼: 213958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保健/養生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作 者: [韩]韩万青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71299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2/14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纯数学教程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74
《 你能够战胜癌症 》
+

NT$ 293
《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凌志军抗癌九年康复之书! 》
+

NT$ 224
《 生了癌,怎么吃——何裕民教授饮食抗癌新视点(第二版) 》
+

NT$ 324
《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
+

NT$ 249
《 近藤诚说:为什么有人带癌长生? 》
+

NT$ 266
《 近藤诚说:一定要用抗癌药吗? 》
編輯推薦:
肝癌!肺癌!胃癌!膀胱癌!作者亲历癌症肆意转移之后的痊愈整个过程。没有老偏方,没有特效药,没有替代医学,只要正常治疗便可送走癌症!
马云说:我们相信,十年以后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很可能是因为水;肺癌很可能是因为空气;胃癌很可能是因为食物。30年以前,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边上谁谁谁有癌症,那个时候癌症是一个稀有的名词,今天癌症变成了一种常态。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你担心过自己和家人吗?这是一本告诉你如何保证健康,让癌症远离我们的书!
本书2001出版的第一版,十几年来几次再版、多次加印,韩国权威网络书店上,读者评分10分满分,目前排在疾病治疗和预防类前十位,超过十周进入健康类TOP100。
內容簡介:
韩国首尔大学医院院长韩万青,1998年被诊断为肝癌。手术切除肿瘤两个月后,又发现癌细胞扩散至肺部,当时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生存率不到5%。但他从没有绝望过,而是按照一套科学有效的途径,活到今天。其间,他抵制住了周围各种民间秘方和代替疗法所带来的诱惑,坚持用实证医学进行治疗,并按照非常科学的方法进行术后恢复锻炼,最终,奇迹般地康复了。
而今,作者已经80岁高龄,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他依然参加各种产学研的活动,担任多个机构的顾问,依然活跃在各个学会,而且还能享受高尔夫的乐趣。医生称之为奇迹,他说这不是奇迹,因为这一切是可以通过正确方法而实现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套“朋友论”,他转变角度,一反与癌症相抗衡的态度,勇敢而平和地接受事实,并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科学地进行治疗和术后恢复,作者把这看成是一场顿悟。作者说:“无论如何,都要尝试着和癌症成为朋友。癌症给你的伤害越深,你越是要去拥抱他。成为朋友后的癌症,终有一天会离开你。”
關於作者:
韩万青,毕业于首尔医科大学,并获得了同专业的博士学位。后来在首尔大学医学系担任教授和首尔医院院长职务。在担任首尔院长期间实现了以研究和患者为中心的医院体系改革,并建立了体系化的医疗服务系统。是成为日本和欧洲放射线学会名誉会员的韩国第一人。现在以自己亲身的癌症经历为广大患者传达希望信息,并成为癌症的希望的证据。作品有《影像医学》Sectional
Human Anatom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重新认识癌症的理由
不如抚平伤痛,拥抱癌症
“最长只能活三个月”
和癌症成为朋友的五条原则
收到癌症诊断书后,最先要做的事情
让医生成为你的第三位朋友
如何选择一位好医生
第二章 癌症患者们,千万不要这么做
你会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草率”的替代医学吗?
靠实证说话的现代医学才是最佳选择
不要被所谓的抗癌食品所迷惑
切勿乱吃药
健身房运动,宁可不做
不要被电视、报纸和网络所欺骗
第三章 关于癌症,你必须了解的几个真相
癌症就像橄榄球
不要畏惧手术、化疗和放疗
想要预防癌症,请牢记五点
第四章 用来保护自己的日常生活原则
没有必要因为癌症而放弃你的日常生活习惯
癌症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过度的休息也会成为毒药
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
改善人际关系同样重要
为自己准备无数个出口
充分利用好压力
第五章 癌症给我的礼物
关于死亡的一点小感悟
天助自助者
从高尔夫球场上学到的平常心
家属们需要遵守的四项原则
为了家人,癌症患者们必须做的事
之前所不知道的另一种幸福
附录一 六种常见癌症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附录二 癌症患者们最关心的三十七个问题
內容試閱
跋 能够守护你的力量在你的内心

无论如何,都要尝试着和癌症成为朋友。癌症给你的伤害越深,你越是要去拥抱它。成为朋友后的癌症,终有一天会离开你。
【不如抚平伤痛,拥抱癌症】
这一切都发生在我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肺部之后。那时,我正在接受抗癌治疗。癌细胞是在我手术之后才转移的,一切都发生得非常突然。针对这次转移的抗癌治疗,让我的身体近乎崩溃。
很幸运,我的化疗十分成功。但情况还不至于乐观到让我可以不再担心,因为我不知道何时病情会恶化,之后的治疗又将会是怎样。相对于不知今后会如何变化的病情,我更需要抓住的是我正在不断虚弱的身体。在经历了五天的化疗之后,我回到家里,耳边突然响起了主治医生的话:“不管有多累,都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如果因为太累而拒绝运动,那就无法锻炼出足够的力量去经受治疗。”
我做了一辈子医生,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如果因为太累而长期卧床休息,将会导致今后无法稳定站立。所以在手术之后,我也曾努力锻炼身体,比如咬紧牙关上下医院的楼梯。但是每个月五天的药物注射,让我甚至都无法站立。
有一天,我在房间的地板上坐了好久,调整好我的呼吸,然后挺起身体,开始扶着墙慢慢地在房间里绕圈。一步,一步,虽然脚步很缓慢,但是不到两圈,我的双腿就开始颤抖。
如果没有患上癌症,我绝对不可能体会到那天的心情。颤抖的不是我的双腿,而是我的内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了这种无力感。
我咬紧牙关迈出双腿,还没走开几步,就瘫坐在了地上。也可能是那一刻,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癌症所拥有的超乎想象的魔力。体力殆尽,丧失生命力,这些都只不过是表面现象,真正可怕的是,癌症在不断变化的病情中夺走了患者的内心。
我不知道自己在地上坐了多久。突然这样一个疑问闪现在我的脑海:“我现在到底是为什么而愤怒?”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瘫坐在地上愤怒绝望的我,这一刻开始真正地发现了自我。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我现在是在和谁做斗争呢?”
答案不言自明,我斗争的对象就是癌症,愤怒和孤独就是斗争的结果。如果说我斗争的对象是癌症,那么我又是为什么要和癌症斗争呢?
“和癌症斗争,是为了让我自己活下去。但不管是何种斗争,斗争总是会激发我们心中的愤怒和怨恨,让我们不断地自我消耗。那么,是否必须要做这样的斗争呢?是否一定要将癌症视为斗争的对象呢?”
这是我面对癌症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怨恨所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再畏惧,那么我也就没有理由被这些小事所困扰而内心烦躁。
某天突然找上门来的淘气朋友——癌症
疾病是什么?它不就是某天突然来到我们体内,之后又悄然离去的过客吗?癌症也是如此。而且癌症还不只是擦肩而过的过客,它还是我们的朋友。和其他的疾病不同,癌症从一开始就在我的体内生长,直到我的身体某个部分出现了异常,它就会像个淘气的朋友一样开始向我发难,让我心痛。
癌是我体内尽职本分的细胞突然有一天发疯后的变种。虽然还没有找到最终的原因,但是根据DNA研究的结果,当我们体内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时,有些细胞可能会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而转变为癌细胞。就像是电影《无敌浩克》的主人公一样,每当愤怒时,就会变身为绿色怪物。不过这家伙毕竟一开始在我体内还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
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是否应该将它视为必须消灭的敌人,但是癌并不会因为我的斗争而有丝毫退却。因为它最初就是我体内的一部分,了解我身体的弱点,更深知如何毫不费劲地蚕食我的身体。所以,我认为如果百般提防,壮志豪情地和癌症宣战,将只会是一场消耗战。我应该重新审视癌症,采取迂回劝慰的战术,而不是一味无条件地想要对抗取胜。
从此以后,我在房间里绕圈时再也不会心情低落了。我努力开发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果能走上两圈,就算成功。”
之后,我不断地努力,三圈、三圈半、四圈……就这样,我终于可以完成10圈,紧接着又能够走完20圈。
不向癌症低头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不再将癌症视为敌人,而是将它当作朋友,去接受它。不管怎样,我都要尝试和癌症和谐相处。癌症带来的病痛越是难熬,我越是要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朋友。
在双腿变得有劲之后,我开始绕着院子散步。刚开始只能走上三圈,圈数逐渐增多,之后我开始不再论圈而是计时运动。就这样,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最后我能够走上将近一个小时。
对于癌症,如果我始终抱着敌视和愤怒的态度,恐怕直到我倒下的那天,我也不能一次走完这20圈。我咬着牙走完20圈,获得的快乐无法比拟,因为我是带着和癌症交友的心态在积极锻炼。
这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顿悟。让我拥有了能够和高高在上的癌症平等而视的自信感,让我能够尝试着去和癌症成为朋友。在以前,我连做梦都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即使是在化疗成功结束之后,我依然没有停止锻炼。癌这个家伙,可以让你暂时地忘掉它,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回来,让你心痛不已。癌这家伙,性格怪僻,一不小心惹了它,十有八九又会再次找上门来。所以,在化疗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不断提醒自己,我得的是癌症。
不管怎样,我都要去除我体内的癌细胞。但想要满怀怨恨地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癌症离开之前,我必须和癌症成为朋友,我需要这样的心态。
我在词典里查阅了“朋友”这个词:“长期亲密交往的伙伴。”
我觉得癌症正是这样的朋友。它性格孤僻,而且极其固执,是一位需要长时间交往的朋友。虽然其间会有摩擦,甚至还会让彼此受伤,但最后还是能够相互理解,微笑分别。它就是这样的朋友。
反而言之,如果你不理解癌,不与它好好相处,不能和它成为朋友,那你就不可能送走它。虽然有时候,它会让你发火,甚至还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你劝慰它。
很多人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所以拿到诊断书之后,就仿佛接到了死刑判决书。
也有病人和我一样,癌细胞从肝脏转移到肺部。但在我依然健康生活的时候,他们却已经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了。我的主治医师告诉我,我和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没有丝毫差别。
我认为只要善待癌症,癌症总有一天会离我而去。但在他们的眼里,癌症是必须战胜的残酷敌人。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变得焦躁不安,开始寻找各种偏方,期待能够战胜癌症,甚至尝试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所谓的秘方。
很多癌症患者惧怕癌症,拒绝癌症,决心战胜和消灭癌症。如果真能如他们所愿,那也不枉这番努力。但不幸的是,癌并不是这么容易服输的家伙。
当我们高喊着“你这家伙为什么来找我?赶紧走开”,四处躲避癌症之时,癌细胞早已一路高歌潜入了我们的身体。
正如我所说的,害怕永远都不会帮助你经受住癌症的考验。但同时,如果一味地选择对抗,癌症的威力也一定会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癌症呢?是在盲目的恐惧中彷徨呢?还是不停战斗,直到遍体鳞伤地死去呢?抑或选择就此放弃。
我经常对那些想要寻求建议的患者们说:“如果无法逃避,那就选择享受吧。好好去品味癌症的味道。”
如果有人说“味道”这个词有些太过夸张,不知下面的这句话是不是更加贴切:“不如好好地劝慰它,拥抱癌症一起生活。”
癌症患者们在开始漫长的治疗期之前,最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于癌症的看法。癌症不是你必须去战胜的敌人,而应把它看成是你要拥抱、要共同生活的朋友。
2001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年度学术会议上,美国临床医学会会长总结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癌症治疗方法。他宣称:“癌症正逐渐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一样的慢性疾病。”
这就意味着,现在癌症已经不再是可以轻易夺去人们生命的不治之症。这无疑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
现在马上抛去你脑海中的压力和恐惧,试着大声地喊出来:“我们一起共同生活吧,到你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再愉快地分手。”
【“最长只能活三个月”】
身边的人都说,我能战胜癌症简直就是奇迹。我一直不认可将我的治疗加上“奇迹”之类的修饰语。因为奇迹指的是那些通常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我也只是把握住了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虽然我十分希望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但我并不会太在意那些检测结果。或者说,是我不愿意被它们所束缚。每次接受化疗时,我总是要反复做各种检查,然后出来各种检测数值。这些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
当然,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数字对于治疗的重要性。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是决定患者今后治疗方向的重要指标。但再怎么重要,这些数字也只是治疗的根据而已,远不能成为丈量患者生命长短的指标。
“您已经是肺癌四期了,治疗将会非常困难。”
“您现在是子宫癌二期,如果手术后继续接受抗癌治疗,还有治愈的希望。”
……
患者们在接到癌症诊断书后,首先听到的就是癌症的期数和治愈的可能性。从医生的口中听到这些内容时,想必大部分患者的反应都是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很少有人是在已经非常了解癌症的情况下收到癌症诊断书的。所以,很多患者对于这些数值和治愈率充满了疑惑,也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癌症期数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么,让癌症患者念念不忘的癌症期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癌症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用数字表示病情发展的一种标识方法。这是决定治疗方案和判断病情的依据,现在常用的癌症分期方法是TNM分期系统(TNM
staging system。
T(Tumor:肿瘤)指的是原发灶肿瘤的大小,NNode:淋巴结表示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Metastasis:转移)代表的是癌细胞有无转移到其他器官。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将TNM系统分为四期的方法更加容易理解。
假设一位患者患上了肺癌。他左右两侧肺叶中只有一侧发现了癌细胞,并且肿瘤大小在3厘米以下。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肺癌一期。如果癌细胞已经局部扩散至原发灶肿瘤附近的淋巴结,则可以诊断为二期。病情如果进一步恶化,癌细胞扩散至锁骨上部等整个胸腔,则属于三期。之后,如果癌细胞转移至肝、脑、骨等组织器官,则属于所谓的肺癌晚期,也就是四期。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如果用初期、中期、进行期来划分,可能更便于理解。对应于TNM分期系统,初期相当于一期,中期则包括了二期和三期,进行期指的是四期。那么,癌症的分期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癌症期数意味着治愈率。由于癌症种类的不同,治愈率也有所不同。但从整体情况来说,以五年生存率为标准,一期的治愈率超过90%,二期为23,三期为13。四期由于癌症已经扩散至全身,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这一阶段治疗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延长生命,而非完全治愈。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如此明了的分期,以及与此对应的治愈率,就像是切豆腐块一般简单清晰。癌症患者们根据期数和治愈率来计算出自己剩余的生命,医生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才会轻易地说出“最长只能活三个月”之类的话。
对于各种指数的恐惧,并不限于期数和治愈率。一旦患上癌症,你将很难从一大堆的指标中解脱出来。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检查,为什么检测报告上的数值又是如此复杂。从医生或者护士口中蹦出的一个数字,可能就会让患者的紧张达到极限。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某项检测结果的细微变化,可能都会让患者一天经历十二次从天堂到地狱的煎熬。
让我们平复心情,好好来想一想。
如果一期患者中十人能够治愈九人,四期患者只能坐等死亡,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像我这样的例外呢?论医术,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个个都算得上是业务一流。但即使是他们,对我癌症四期的状况也都束手无策,委婉地暗示我结果只能是死亡。恐怕谁都不会想到,我还能像现在这样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也是当自己真正处在患者的立场时才终于明白,那些所谓的预测和指标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一次去医院接受化疗时,偶然遇到了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被诊断为胃癌二期,最初一直坚决拒绝手术,在家人的不断劝说下最终接受了手术。很幸运,手术非常顺利,现在正准备出院。她告诉我,如果不是因为社区医院医生,她可能更早就接受了手术治疗。老人最先在家附近的医院接到了诊断书,医生诊断她为胃癌三期,表示即使手术也很难保证能够恢复。老人自感时日不多,所以开始卧病在床,一躺就是好几天。最后在子女的劝说之下,来到其他医院复查,发现自己只是胃癌初期而非所谓的三期,而且手术也并不困难。被这一结果所鼓舞,老人迅速确定下手术日期。手术之后,现在遵照医嘱正在接受化疗。所以,老人对最初那位医生怨气十足。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初期,家里人就不会这么操心,我也不会那么难过了。”
在老太太出院之后没多久,我偶然从她的主治医生的口中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啊,你是说那位老太太吗?其实她的病情并不乐观,所以一直犹豫要不要做手术。她的儿女不停地拜托我们,希望能够进行手术。他们不能看着自己的母亲就这样等死,一直要求进行手术。他们告诉我,老人其实并不想做手术。所以在手术前,我特意去告诉老人,她的病情不算太坏,而且手术也很容易。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老太太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且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是老人并没有在意那些所谓的期数和治愈率。手术之后,她在我的搀扶下健康地走出了医院。”
当然,这位老人的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性。万一中间的过程中,老人出现什么意外,那所有的责任都将由家人和医生负担。但老人的家人并没有因为诊断和检查的各种指标而绝望。最终老人健康出院,这也是他们最初所期望的。
至于我的情况,如果从病情的发展和期数来看,最早是在肝脏发现了肿块,这时候还是癌症一期。但仅仅两个月之后,突然在我的肺部检查到了几个肿块。在与肝脏毫不相干的肺部发现癌细胞,如果用TNM分期系统来界定,那应该算是四期,治愈的可能性不到5%。但是这5%的治愈率只是那些经历了数百名或者数千名患者的医生所下的结论。
从癌症患者的角度来看,我能否成为这5%的概率是50%。这样一来,最后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关于癌症的各种资料和检测指标只不过是截止到现在的各种统计结果而已。这些统计结果并不能成为衡量某一个人生命长短的标尺。甚至有些癌症的期数界定本身就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更有一些癌症不存在完全无法治愈的情况。
我们不能因为生存率过低、检测结果指标糟糕而陷入绝望,而应该考虑如何做才能让这些指标变得正常。我们不如把这些统计的结果看作是希望的基石。
我想要对那些癌症患者们说,不管谁给你什么样的结果,你必须保持这样的自信:“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也会是那幸运的1%。”我们还要好好研究那些幸存下来的病人,研究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只有当你不再被这些指标和数值所束缚时,你才真正拥有了无法动摇的希望和意志,以及最终送走癌症的力量。
【和癌症成为朋友的五条原则】
癌症就像是一位不期而至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出现在你身边,不知哪一天又会离去。和癌症成为朋友,和睦相处,适当的时候再友善分手。如果你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原则一:在成为朋友之前,先充分了解彼此
在我的少年时期,曾经有一位一起玩耍的好朋友。这家伙和其他的伙伴有些不同。那时候,我们别说是恋爱,好多男孩连正眼看女生都会觉得害羞。而他,只要一个电话,赶来赴约的异性朋友都快排成队了。而他的长相并不出众,手里的零花钱也没有多到可以在女生面前炫耀的地步。
如果他准备和女朋友分手,那肯定是又找到新的女生了。有一天我决心问问他其中的秘诀。
“我嘛……在见女生之前,一定会做一件事。我要考虑好和女生见面之后做什么,然后事先安排好所有的行程,之后我才确定时间,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
事先考虑好和女生见面之后做什么,去哪儿玩,约会的过程中就绝对不会出现失误。
把癌症治疗比作恋爱,大家会觉得很可笑。但自从我患上癌症之后,那位朋友的话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因为只有充分地了解癌症,并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从容地应对它,才能更好地处理那些突发状况。
和恋爱一样,在对待癌症时,我们也必须先充分了解它,才能开始治疗。众所周知,癌症是个狠毒而且难缠的家伙。那么,它又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折磨人?我们该如何才能让它有所收敛?如果想要和它成为朋友,共同生活,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患者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粗略了解之后就草草了事,还有很大一部分未知的内容。即使是类型相似的癌症,在每个人身上的症状都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如果只是凭借一些皮毛的信息,按照别人的做法依样画葫芦,最后只会使自己狼狈不堪。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过分相信网络、电视、报纸或者杂志上的信息,还有很多人对于那些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方法笃信不疑,更有人将那些已经被证明无效的所谓药品奉为灵丹妙药。这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媒体获得了这些错误信息。为了能够了解更多正确的信息,我们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或者,起码有一位可以帮助我们分辨信息真伪的朋友。
如果去书店,你会发现和癌症相关的书籍数不胜数。其中过半都是替代医学或是民间偏方等相关的内容。这些书里介绍的治疗方法基本上都未经检验,所以它们不但治不了病,反而很有可能会损害患者的身体。
如果想要了解癌症,应该选择癌症治疗专家所写的专业医学书籍。因为这些书里只介绍那些已经被验证的治疗方法。但是就算你读了几本有关癌症的书,也不意味着你就了解了癌症的全部。最好和自己的主治医生交流一下那些通过书本学到的知识,确认一下你所掌握的信息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地了解了癌症,即使遇到癌症引起的一些突发情况,也可以减轻精神和肉体上的负担。“了解就是力量”,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对癌症的了解的重要性。请记住,我们多知道一点,癌症就远离我们一步。
原则二:不必为数值而忽喜忽悲
“实验总是骗人。”在我患上癌症之后,这句话始终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
现代医学有个倾向,就是不管什么情况总是要做到数值化和规范化,根据数值做出分析,然后再制订相应的方案。
现代医学总是强调设定某一安全线,一旦超过这条安全线,那么就要慎重考虑,或者低于某一安全线,那也是危险的信号。但有的时候,过分的数值化反而给误诊留下了空间。
假如某项检查的正常指标是30—40,而检查出来的结果是43,因为超过了正常指标3个单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比如我们在量血压的时候,一不小心数值显示偏高。遇到这种情况,做几个深呼吸后再次测量,你会发现又回到了正常血压。可能是因为仪器太过敏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仪器内在的误差和患者的状态可能会使每次检查的数值有所不同。在仪器上一般都会标注有正负百分之几的误差范围。但这绝不意味着检查就失去了可信度。即使有误差存在,现在我们所采用的各种检查手段都在确诊癌症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只不过是每次检查时会有细微的变化而已。
问题是这些纸面上的数值能够很大程度地左右患者的心理变化。昨天各项结果还都是正常的,没过几天再次检查,发现数值超出了正常范围。这时,患者们总是太过于在意数值本身而显得过分激动。而且还不仅仅是激动,在一阵惊慌失措之后,最终可能会选择去尝试那些根本不起作用的民间偏方。
我所说的不仅限于纸面上的检查结果。癌症患者们都十分关注每天的身体变化,消化略有不适,或者睡醒后肩膀关节有点疼,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患者们会向医生主动提出加药的请求,甚至会怀疑治疗出了问题而大发牢骚。
癌症最讨厌的是没有主心骨、变幻无常的对手。有些患者总是喜欢不断尝试各种疗法,用了这个又试试那个,总不甘心。癌症越是遇到这样的对手,越是会耍脾气给他使绊子。
不仅如此,无用的感情波动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精力消耗。癌症这家伙喜欢剧烈对抗,所以要想和它成为对手,就必须有充足的体力。如果过分在意和癌症一起生活时发生的每一点变化,那你将很难保持足够的体力。
我们不应该因为身体的细微变化而心情低落、焦躁不安,甚至轻易改变对待癌症的方式。如果患上癌症,心中难免会积郁苦闷与不快,也会惊异于自己身体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每天被这些数值的变化所困,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平常心。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不管癌症是好是坏,它都将和你一起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想要坚持到最后,最重要的就是给心留有一定的空间。
不要再因为每天变化的各种数值而忽喜忽悲。不对!干脆对那些数值不闻不问,即使是病情好转的消息。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和癌症长时间坚定不移地相处下去。
原则三:不要在癌症面前耍小聪明
我经常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但现在我觉得和癌症一起的日子才是真正的马拉松。所谓马拉松,就意味着没有捷径,也没有侥幸,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奔跑。和癌症一起共同生活正是如此。
阿姆斯特朗收到前列腺癌的死亡通知书后,经过一年艰难的抗癌生活,最终战胜癌症,并登上世界自行车赛的顶级赛事——环法自行车赛的领奖台。他曾说道:“我要请你们抛开对英雄的刻板印象。有些报道说我‘飞跃’了法国山峰。
事实上,人不可能‘飞过’山峰。 你必须步伐稳健,慢慢地、艰辛地攀登。 你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超越众人,抢先登上顶峰。”
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就是他抗癌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秘方,而是通过一年多痛苦的化疗和坚强的意志才战胜了癌症,之后凭借刻苦的训练和严格的自我管理,成功实现环法赛事七连冠。
化疗和放疗等癌症疗法都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非常考验患者的承受能力,这是一场持久战。很多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之后,最终无法忍受。他们在想:“怎样才能快点结束治疗?”“除了这样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
但是面对癌症,这些想法永远行不通。
没有可以让人一步登天的电梯,也没有暴风雨中可以让人幸存的救生艇。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能做的只有坚持。
手术疗法同样如此。即使是手术去除了肿瘤,我们还是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时刻注意它是否会卷土重来。癌症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不要试图用自以为聪明的方法来对付癌症,这样做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精力放在正道上,坚实地走好每一步。
原则四:保持距离,平和相处
我虽然不擅长下围棋,但是却非常喜欢看别人下棋,只要有空,我就会在电视上收看围棋比赛。其中,李昌镐九段的棋法最让我佩服。
李昌镐下棋的特点是绝不主动出击。他会在对手不经意间慢慢包围,然后吃掉对方的棋子。但李昌镐并不会每次看到对手的弱点都发起进攻。有时即使已经发现了对手的弱点,他也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对手。要是换了别人,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抓住机会发起进攻。然而不管什么情况,李昌镐绝不会因为一时的痛快而贸然出击。
不仅如此,即使对手首先发起进攻,李昌镐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战术。他毫不动摇,一点一点地将局面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就这样在对手不知不觉中,逐渐在棋盘上建立起坚不可摧的优势。最后的结果是,虽然他让出了一些地盘,但是总能以一两目的优势获胜。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观看李昌镐的比赛时,即使看到他开局不利,也不会轻易判断最后的结局。大家依然会默默地观战,因为大家相信,他最终还是会取胜,即使只有一两目的优势。这就是李昌镐的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是要赢得比赛,大比分取胜岂不更好?如果求胜心过强,一味地只求攻城略地,并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先巩固自己的优势,然后再攻击对手的弱点。如果自己阵地不稳就急于攻击对方的弱点,反而可能会遭到猛烈反击。所以,大比分优势获胜的选手,很多时候也是大比分落败。
李昌镐的风格是,即使看到对手的失误,仍会首先考虑巩固自己的防守。在将自己的防守布置完备后,才开始攻击对手,最终攻破对手的防线,取得比赛的胜利。
癌症也是如此。癌症这位朋友有时会让我失望,有时会让我有种想和它打一架的冲动,有时它还会威胁一下我。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如果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准备好就想要去和癌症斗争,那最后只会以失败收场。如果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那么不管癌症如何攻击我们,我们都能从容应对。
癌症可能会不停地折磨你,有时还会恶狠狠地威胁你。为此我们需要有这样的心态:“你来啊!你就这样和我面对面决斗吗?好啊。但是我得先锻炼好自己,才能和你战斗。”
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吵架的时候。这时候的相互攻击,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互相保持一点距离,心平气和地看着对方。我们需要坚守自己的内心。
癌症也不例外。癌细胞深知我的弱点所在,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这些弱点对我发起进攻,我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内心越是急躁,越是要牢记下面这句话:“欲速则不达。”
原则五:将癌症视为总有一天会离去的朋友
人们为什么会害怕癌症?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多余的问题,但其中却包含着我们内心如何看待癌症的思考。
人们惧怕癌症,是因为我们将它视为死亡的代名词。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情感。理性告诉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死亡,但当我们真正站在死神面前时,所有人都会本能地退缩。
问题在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不局限于恐惧本身,它还会搅乱你的日常生活。癌症患者更是如此。癌症本身带来的痛苦本已难以忍受,再加上对死亡的恐惧,他们每天的生活如同在地狱里煎熬。
在这里,我想问的是:癌症是否就意味着死亡?拥抱癌症,共同生活,是否意味着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敢保证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那些癌症晚期康复的患者,那些经历漫长斗争重新开始生活的人们,又该如何解释。难道他们都是因为运气好才侥幸战胜癌症的吗?
我认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起作用的绝对不是运气。癌症患者的康复,其中肯定有更深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手术成功,也可能是化疗效果明显,患者本人的坚强意志当然也在其中。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对应的理由。
当发现我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转移至肺部时,从医学上看我只有5%的治愈可能,也就是说,像我这样的情况,100人中95人会死去,只有5人能存活。但我从来不认为这些统计数字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有信念,就一定可以做到。毕竟治愈的可能性并非是零,这不就是生的希望吗?
如果患上癌症意味着100%的死亡,那一开始就没有必要和这家伙成为朋友了。既然都是死,谁还会和这恶心的癌症肿瘤成为朋友呢?
为了从心理上接受癌症这位朋友,我们一定要跳出“癌症即死亡”这一思维定式。癌症既是突然到访的不速之客,也是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朋友。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所谓的朋友也只是口头上的。内心的焦躁、不安和警惕会让你每天都在欺骗中度过。想要坦荡地接受癌症,就必须相信癌症是一位最终会离开你的朋友。
“虽然现在这么辛苦,但最后我还是会振作起来。即使遍体鳞伤,笑到最后的不是癌细胞而是我。”在你这样想的瞬间,癌症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啊,原来这家伙不是我可以长期依赖的朋友啊,他都已经开始考虑我走之后的生活了。”
大家一定不要失去信心,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你。
【收到癌症诊断书后,最先要做的事情】
大部分人在收到癌症诊断书的最初那段时间总是会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必须意识到一点,在我们苦恼烦闷的时候,宝贵的时间一刻也不会停留。虽然匆忙行事并不可取,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快速应对。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切实的愿望就是“治愈”。但是,满腔的美好愿望并不能战胜癌症。
想要治愈癌症,好的开头很重要,一个好的开头会让你离康复更近一步。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件接到诊断书后必须做的事。
第一,成为癌症专家
春秋末期的兵书《孙子》中曾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和敌人的情况下,才能在战斗中保持常胜。
这个战术同样适用于癌症治疗。很多癌症患者在收到诊断书后,都会表现出慌张失措,不知该如何处理,但是苦恼和烦闷并不能治好癌症。想要治愈癌症,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地了解它。
如果自己对癌症一无所知,那就不得不依靠他人获得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倾听,“哪里的谁谁谁吃了什么之后病好了”“哪里的谁谁谁做了什么治疗之后就痊愈了”……要特意留心这样的话。不仅是这些,还要学会多和主治医生沟通交流,否则治疗可能会困难重重。
每个人如果无法把握自己今后将要面对的情况,那将很难获得内心的安全感。有人会说:“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一定要战胜你。”这种态度对癌症治疗起不了任何作用。“我了解你的一切,所以我绝不会退缩”,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那该如何学习与癌症相关的知识呢?
首先,大家不需要了解癌症的一切。因为现在已知的癌症已经多达数百种,每种的特性也不尽相同。重要的是你要准确地了解自己所患的癌症,包括它究竟是性情暴躁还是易于相处,今后该如何治疗,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此外,这些信息的出处必须可靠。因为稍有不慎,你很可能获得不正确的信息。在选择相关书籍时,最好能挑选该领域专家的著作。只有这样,您才能获取到已经被证实的准确信息。那些道听途说的建议最好敬而远之,所谓的偏方可能会带来致命的结果。当然,最佳的途径还是通过主治医生了解相关的信息。
第二,选择一名好医生
“我不在首尔大学医院接受手术。”
肝癌手术在即,我说的这句话着实让首尔大学医院震惊。作为曾经的首尔大学医院院长、当时首尔大学医学院在职教授,我选择在其他医院进行手术,这个消息让院方、同事还有同学等都大吃一惊。首尔大学医院是公认的超一流医院,而且由于曾在那儿工作过,我还可以享受更多的便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选择了其他医院?一些媒体甚至也都发出了怀疑的声音。
虽然到现在才说明,这其中确有隐情。
医疗行业也必须像其他行业一样,强化专业分工,这是我一直以来不变的信念。特别是医院诊疗的细分化,即“一口井挖到底”的精神在我看来是医学发展的根本。比如,胃病就由专业的胃病医生来看,肝炎就让专业的肝炎医生来诊断,实现各领域的专业化才是大学医院真正所要追求的。
在韩国,大学医院可不是这样的。前一天通宵研究一下肝脏,第二天说不定就会被叫去做肝脏手术;今天做完肝脏手术,明天可能又要去做胃部手术。由于人力不足,医生总是被各种事情折腾得焦头烂额。这也是韩国医院必须改变的现实。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癌症找上了我。我的手术必须开膛,切除我大半个肝脏。面对这样的大手术,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最好的医生。
优秀的外科手术医生虽然有很多,但并没有长时间只研究肝脏手术的,同时国内也没有在这一领域无人可及的权威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
当然,我说的都是1998年我接受手术时的情形。首尔大学医院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韩国国内乃至世界一流医院的医疗水平。
最后,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医院,由我的后辈也是我的师弟来实施手术。也有人向我推荐日本或者美国的一流医院,但我都断然拒绝。因为我非常清楚和深信,肝脏疾病,特别是肝脏切除手术,韩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很幸运,我的手术非常成功。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后悔当时的决定。
患病初期,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主治医生的人选问题。没必要一定找一流的著名医生,只要他经验丰富,值得信赖就可以。时刻以权威压人,嘴上整天挂着“按我的去做就行,哪来那么多问题”的医生,由于无法和病人沟通,即使是一流专家也会影响治疗。所以宁可找一位待人真诚的医生,即使他有些问题不太清楚,也仍会在查询之后与患者交流。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病人各自为战的情形。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又不认识医生,也不知道该上哪儿去找可以信赖的医生,所以干脆就彻底放弃。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如果自己不认识医生,可以去找身边认识医生的人。只要耐心打听,肯定会找到最佳的人选。切记,医生的人选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会大不相同。关于选择医生的标准,我会在后面的“如何选择一位好医生”一节中详细介绍。
第三,选定医生后,充分地信任他
针对我选择其他医院进行手术,有人这样问我:“您也不相信医生吧?”
我本人也是医生,所以我比别人更清楚医生们的不足。这位朋友是想要试探我是否也对医生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我这样回答他:“不是。正是因为我太信任医生,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事实确实是这样。可能表面上看,很多人会认为我是不信任医生。但事实上正因为我比谁都清楚医生这个职业,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如果可以随便选个医生,我为什么还要顶着巨大的舆论风险选择其他医院呢?
我坚信医生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医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觉得有必要自己挑选医生,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表演。一名演员将自己的身体甩向空中,另一名演员悬挂在秋千上将其接住。这时,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这位演员不信任接他的那位同事,结果会是怎样呢?不管演员的实力如何超群,如果相互不信任,最终飞行的演员还是会从空中掉下来。世上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以公司为例,老板必须信任员工,员工也必须信任老板。如果缺乏信任,那公司的发展也不会顺利。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医生必须相信患者的意志,患者必须相信医生的实力。如果不信任自己选择的医生,不听取医生的建议,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治疗,最终只会让你离康复越来越远。
选定医生后,就要无条件地信任他。“这位医生是最好的吗?”抛掉这样的想法。即使这位医生不是所谓的名医,但只要你信任并选择了他,那他就是最好的医生。
第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患者有权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和治疗方案。
不管医生多么专业,最终接受治疗的还是患者本人,治疗最终影响的也是患者本人。
但在韩国,很多患者仅仅因为自己是患者而在医生面前退缩畏惧,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有时候想要看看自己的诊断报告,但是又怕被医生拒绝,或是怕给医生添麻烦,最终没能说出自己的请求。
如果患者要求,医生应当向其出示诊断报告。这是《医疗法》上明确规定的每一位医生应尽的义务。但是多半的患者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也就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正因为患者是病源的主体,也是治疗的主体,所以应该主张自己的权益。如果患者只是袖手旁观,一切都依赖于医生,那只会是以消极和懈怠的态度去面对治疗。治愈癌症,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治疗。
第五,做出决定后,全力执行
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漫长而又崎岖,而且在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
在成功完成肝癌手术的两个月后,我又面临另一个挑战:原以为已完全去除的癌细胞已经转移至我的肺部。
这时的情况要比我手术前更加严重。而且这时的病情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凭我自己的能力就能判断。
患者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我的主治医生给出的方案只有一个——尝试同时使用两种药物来进行化疗,即所谓的鸡尾酒疗法。
鸡尾酒疗法是癌症治疗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疗效。至于鸡尾酒疗法中该选用哪种药物,以何种方式注射,这一切都由我的主治医生决定。
虽然不敢保证治疗的效果会如何,但有一点我敢确定,对我来说我的主治医生绝对是最好的医生,也是我最有力的帮手。只要是他负责我的治疗,总会让我有这样一种信念,作为一名患者,我也应当尽我的最大努力去配合治疗。
下定决心之后,所有的事也都顺利展开。体检的结果是,我可以接受化疗。我再次做好了面对治疗的准备。
为了彻底根治癌症,我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绝不动摇的意志和体力,还有在治疗期间和我共同抵抗癌症的最佳助手。
治疗期间困难重重。所有人都经历过的副作用,我同样无法幸免。在治疗的最后阶段,由于我身体无法坚持,医生决定将药量减去13。
治疗期间,对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我没有提出过一次异议。因为他就是我所认可和信赖的最佳助手。虽然我不能给医生更多的帮助,但我也绝不会妨碍医生,导致治疗无法顺利展开。
五个月的化疗终于结束了。事后我才得知,肉眼可见癌细胞消失的概率,即症状缓和的概率不到5%。
但是我的主治医生从来没有向我提及过这一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我身体的各种变化,我从未紧张过,对医生也没有丝毫的抱怨。我们彼此信任对方,默默地共同应对癌症。
事后,我曾半开玩笑地问我的主治医生:“治愈的可能性这么小,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
“即使告诉您,又会有什么不同吗?因为不管怎样,您都会接受治疗。”
没错。不管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小,这都是最佳的选择。我所信赖的医生一旦做出选择,我肯定会坚决支持他。
可能性有多大,这是困扰癌症患者最大的问题。治愈的可能性,延长生存期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很重要,但正如“可能性”这三个字所写的,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再大,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治愈;可能性再小,也不是说就没有治愈的希望。我们不会因为可能性太小而放弃治疗。
只要我们选定医生,确定下治疗方案,那就该信任医生。只要你始终相信自己选择的医生和治疗方案是最佳的,那么即使只有5%的可能性也会成为最大的希望。
第六,千万不要放弃和医生的交流
问答和对话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最常发生的事。患者需要准确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所以会经常向医生提出各种问题。可是譬如“我现在病情如何”“我到底能否康复”之类的问题都太过笼统,并不能帮助你了解到准确的病情。由于问题过于笼统,医生也只会简单地给出“病情正在好转”“肯定会康复”之类的回答。
为了从医生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患者必须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提问。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你或许可以得到更有内容的答案。要做到有效提问,首先要对癌症有充分的了解。只有熟悉癌症的各种知识,才可以和医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对话。以下几点可以使您和医生的沟通更加顺畅:
首先,主动倾听其他医生的意见。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癌症病情,我们非常有必要去听一听其他医生的意见。特别是当你对诊断结果或治疗方案心存疑虑时,可以选择医疗设施更加完备的医院听取其他医生的意见。但在你征求其他医生意见的同时,千万不要对你自己的医生失去信赖。这并非出于对自己主治医生的不信任,而是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其次,和医生一起商量治疗进程。在开始治疗癌症之前,首先要确定是采取手术治疗、化疗还是放疗。如果已经做过了手术,则最好能提前考虑之后的抗癌治疗如何进行。只有事先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遇到情况后才不会慌乱无措。全面地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同时也能帮助你更有效地应对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必须和治疗团队保持密切的沟通。即使你的病已经很难治愈,也应该主动向医生请教。因为,医生多年的经验可以给患者带来各种帮助。没有哪位医生会希望自己的患者身罹不幸,就算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他们还是会从其他方面给予患者建议和忠告。
最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之前应及时和医疗团队沟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通常会改变自己之前的生活习惯。不过即使再小的改变也应该事先征询治疗团队的意见,可能正是这小小的改变会给整个治疗带来巨大的影响。
癌症患者总是忧心忡忡,“何种强度的散步对身体有益”这样的问题都会困扰他们很久。其实许多问题只要请教医生就能轻松解决。但很多时候,患者却选择独自面对,甚至擅自做主。
对于治疗有任何疑问,哪怕是再小的问题,也应该及时请教医生。把那些头疼的问题交给医生,患者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时间。
现在癌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三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治疗手段一样重要。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
医生并不是只会机械使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的技术工人。对于患者的治疗也不仅限于医院,同时也应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同样是医生的职责之一。
【让医生成为你的第三位朋友】
有两个地方是韩国人最忌讳去的,警察局和医院。假使身体出现异常,一般也都不会去医院,而是选择自己给自己看病,吃点简单的药物。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我的身体状况,我自己最清楚。”如果问他们最近的健康状况如何,他们会自信满满地回答你:“到现在为止也没生过什么大病。”“胃口这么好,哪有什么毛病。”
问题是,这样讳疾忌医反而会招致更加严重的疾病。一般来说,那些大家熟悉的重病在初期都表现为疲劳、感冒、肢体酸痛、腹泻、头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轻微症状。所以,如果感觉自己的身体稍有不适,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不管多严重的疾病,只要尽早发现,都还有康复的可能。不管多么轻微的病症,如果错过了时机,都将难以治愈。癌症更是如此,如果在初期及时发现,治愈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是在癌症扩散之后才发现,所以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讨厌医院呢?有的人是因为从挂号到看病需要耗费太多时间,有的人是因为医疗费用太过昂贵。大部分主妇都是因为医药费的缘故而对医院避而远之。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对医生的不信任。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常常源于小小的误会。这样的误会是由于两者立场的差异而产生的。这种差异从患者步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显现无遗。患者总是希望医生能够赶紧诊断,给出治疗方案;而医生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诊断准确,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对症治疗”。
比如,一位病人因为肚子痛上医院。医生会让他先进行验血、验尿、拍X光片等各种检查。从医生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考虑各种最坏的可能来进行妥善治疗,而非只是为了减轻一时的痛苦。但患者会觉得,自己肚子疼痛难忍,而医生却不治疗,只让做一些毫不相关的检查,所以内心会很焦急。有些患者看到要做这么多检查,心里会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心里越是不安,就越想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所以,就会不停地询问医生。但医生并不会轻易下结论,他们只会在所有检查结果出来后才做出诊断,因为过于草率的判断可能会导致误诊。
误会并没有随着检查结果的得出而消失。万一诊断结果是癌症之类的疾病,患者会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够开始治疗,但之后所要接受的检查更多。
在不断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内心的不安感会越来越强烈,各种无法解答的疑问也随之而来。
“我现在是第几期了?到底还有康复的可能吗?”
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开始愤怒和质疑:“为什么只做各种检查却不开始治疗?”
但在医生看来,这些检查都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总体把握癌细胞的扩散情况、肿瘤的大小,以及转移的可能性等。只有做完这些检查,才可以最终决定是选择手术、化疗还是放疗,并合理安排各种治疗手段的先后顺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双方的立场差异,患者和医生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相互的信赖也逐渐消失。患者不再相信医生,开始不断抱怨:“这样的治疗真的有效吗?”“这样的治疗能治愈我的病吗?”“整天的检查难道会医好我的病吗?”为此,医生需要不停地说服患者,以期患者能够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将精力浪费在了诸如此类的无关之事上,而无暇应对真正的治疗。
在这里,我不想去计较谁是谁非的问题。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治疗癌症。医生和患者需要做的不是去争辩谁对谁错,而应该去寻找彼此产生不信任的根源,共同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对抗癌症。试想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同舟共济,那随时都会有触礁的危险。
患者应该首先敞开心扉
其实只要医生和患者中的一方能够敞开心扉,那么两者间的立场差异就能轻松消除。我认为,应该由患者来主动解开这个心结。
这也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医生每天要接诊数十名患者,难免会身心俱疲。这时能够引导医生,减轻医生内心负担的不是别人,正是患者本人。
我认识的一位医生曾经这样说过:“我更容易和那些即使和你争吵却依然缠着你的患者相处,而不是那些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你一言不发的患者。每次会诊之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总会想起那些缠着我的患者的模样,也会更加留意他们的单子。”
如果有一天你也不幸患上了癌症,那至少要在癌症治愈之前和医生成为朋友,还要好好利用这位朋友。
无论家人如何尽心尽力地帮助你,最终的治疗并不能由他们来帮你承担。家人只能给你希望和勇气,却给不了你最实际的治疗。
“让医生成为你的第三位朋友。身边有这么一位好参谋,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这是我经常和癌症患者们说的一句话。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位助手就是医生。如果你不信任你的主治医生,那你就失去了最得力的助手。这也是要和医生成为朋友的原因。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让医生成为我们最得力的助手呢?
一旦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医生,首先就应该充分地信任医生,听从医生的指挥。这种信任是让医生成为你最得力助手的原动力。
其次,要和医生进行足够的沟通。所谓的沟通并不是针对自身疾病的一般性咨询,而应该是相互之间真正的对话。患者向医生咨询,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由于缺乏癌症的相关知识,患者只能提出一些非常笼统的问题,而且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生的回答,所以双方的对话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内容。
我和其他癌症患者的不同之处,可能就在于我比他们更加了解癌症。只有掌握了癌症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与医生进行更深入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病情,还能明确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这将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帮助。
沟通的对象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主治医生。其实,从其他医生那里也能得到很多好的建议。这并不是说患者不需要信任自己的主治医生,这么做是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别再坐以待毙,赶紧去找医生寻求建议吧。你要找的医生不一定非得是专家,因为每位医生都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即使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能帮助你解开心中的一些困惑。
1加1等于2。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事并不像算数这样有明确的答案。你自认为简单的1加1,结果可能是3,也可能是4,甚至可能是-2。1加1不等于2,而是,这就是所谓的协同效应。
患者如果不信任或者敌视医生,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很多人因为不信任医生而拒绝有着90%以上治疗效果的医院治疗,转而投向那些所谓的民间秘方。如果患者能够充分信任医生,让医生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那么和谐的医患关系中迸发出的将是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
能够创造这种协同效应的不是医生也不是家人,而是患者本人。患者和医生之间是紧张的敌对关系还是和谐的朋友关系,取决于患者本人的态度。
【如何选择一位好医生】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年轻时候的事。一天,妻子一脸严肃地告诉我:“我感觉胸部好像长了什么东西。”
妻子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胸部有一个小肿块。这可吓坏了我,我马上带着妻子一起去找到了我所在医院的前辈。诊断结束后,前辈一言不发,最后悄悄地把我叫到了一边:“70%的可能性是癌症。最好还是做个组织切片检查吧。”
两天之后,我带着妻子去做了组织切片检查。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结果出来。我们觉得,要是有问题应该早就联系我们了,既然没有联系,也就放心了。但是过了许久之后,之前给我妻子检查的那位前辈和负责这次组织切片检查的病理科医生一起找到了我:“是癌症。”之后的话,我不用听也能猜到。最好尽快实施手术,这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你们确定吗?”
“确定。”
“那为什么不早点把检查结果告诉我。这么晚才出结果,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呢?”
负责组织切片检查的病理科医生向我说出了实情。最先得出的诊断结果是恶性肿瘤,但总觉得从分析结果来看并不符合典型的癌症病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位医生又向其他五位值得信赖的病理科医生送去了切片样本。
当时负责组织切片检查的医生是我最信赖的医生之一。他的诊断快速准确,在医院备受好评。如果连他都没有把握,那最后的结果肯定会有问题。
“那他们怎么说呢?”
“两人说是癌症,剩下的三人判断不是。我的诊断也是癌症。所以三对三。凭我个人的判断,可以肯定就是癌症。但是我觉得不能这么草率地下结论。”
这样的结果让我一时难以判断。如果就这样草草地断定是癌症,那之后的手术又会让我有心理负担。可是如果置之不理,心中却又总有一丝不安。左右为难的我最后决定去咨询最权威的第三方意见。
四处打听之后,得知当时乳腺癌诊断的最高权威就职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医院。我和妻子的主治医生商量决定请求对方再次诊断。那时刚好有一位同事要去美国,就让他帮忙把组织切片送过去。我焦急地等待着对方的消息,但是一天过去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我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虽然迟迟没有确定的消息,但我隐隐觉得应该可以确诊就是癌症了。
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又度过了一天,电话终于响了。明尼苏达大学医院来消息说,不是癌症。他们还特别强调,最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确定这不是癌症。
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关于误诊的争论始终不会结束。但是我们并不能把误诊完全归咎于医生。虽然也有因为医生个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误诊,但很多时候确实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会像我妻子的情况一样,多名医生检查都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治疗时的情况也是如此。有些医生会要求进行手术治疗,有些医生则会建议化疗或者放疗。当然,大部分的医生针对类似的病情基本都有大致的治疗方案。但是选择哪种药物、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等具体问题,则会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比方说,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从首尔出发到达釜山,有些人会选择飞机,也有人会选择高速巴士或者火车。虽然目的地相同,但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有很多。究竟哪一种方式是最快最安全的呢?这由每个人的个人处境和条件所决定。应该综合考虑癌症治疗的最新动向,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问题在于很多患者觉得,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都只是医生的事情。我想给癌症患者们的建议是,不要被动地坐等医生的建议,而应该主动去找到那位可以帮你做出最佳选择的医生。如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医生呢?下面就将为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第一,收集信息要做到万无一失
“一位医生都不认识。”
“这又该问谁呢?”
“怎么知道谁是好医生呢?”
“他们给我介绍了一位医生,应该可以信得过吧。”
在选择医生的时候,想必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吧。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是在找对象,你还会因为没有熟人或者是别人介绍不可信而消极等待吗?大家肯定会四处打听了解对方的人品,直接见面看是否符合彼此心意。所以那些所谓的“不认识医生”“没人可以咨询”“别人介绍的医生不可信”等理由只不过是借口罢了。只要你下决心去了解,肯定可以找到咨询的途径。
如果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位医生是不是可以治疗自己疾病的名医,那么,先去找找那些最早知道这位医生信息的朋友。一般来说,只要通过一两个熟人就能找到可以帮你了解基本信息的朋友。
首先你要把你想了解的信息广而告之。只要下定决心多多打听,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基本信息。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我们可以主动去社区医院咨询。还可以求助于附近诊所的医生,向他们询问相关的信息。
即使你认识的不是癌症的专科医生,一般的医生也都掌握癌症的基本知识。此外,你还可以在同事、校友中寻找,他们中间说不定也会有治疗癌症的专家。通过这些人际关系,你可以更加迅速地了解到准确的医疗信息。
第二,不要轻信所谓的媒体名医
打开报纸的“健康·生活”版,可以看到各种名医推荐和介绍几乎占据了整个版面,有时还会看到用夸张的大字写着某某领域顶级名医某某某。
不过这些报道中的大部分名医都是徒有其名。判断这些名医的标准也类似于舆论调查,既不公开也不透明,而且这些所谓的名医更多的是热衷于在媒体上露脸,真正有实力的少之又少。
那些声称动物实验成功、即将投入新药开发、新疗法正在研制中的报道,在我看来也都是不可信的。任何一位严谨的医生都不会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临床试验得到公认之前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相关内容,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心血,必须慎之又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并不是说电视和报纸上出现的医生都不可信,只是因为媒体有时候会进行夸张报道,或者透露一些尚未成熟的研究信息误导公众。当然,有些医生偶尔也会自发地向公众介绍自己的个人主张和最新的医学信息。
我想要说的是,大家千万不要将舆论报道当作判断名医的标准。虽然可以适当参考舆论报道,但绝不能将其作为衡量名医的唯一标准。
如果这些报道中有你需要的医生信息,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途径去确认相关的内容。
第三,选择一位好学的医生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一位合格的医生不是利用给病人看病后的空闲时间来学习,而是挤出睡觉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
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几年前备受瞩目的最佳疗法会迅速被新疗法所取代。所以身处医学实践第一线的医生们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了解如何应用现有疗法使副作用降到最低,并掌握医学界的最新动态。判断一位癌症医生是否持续学习,最好的证据就是论文。
每一位专注于学习和研究的医生都会笔耕不辍,用论文发表自己的成果。一位40岁以上的医生在成为专家之后,都会发表大量以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不仅如此,论文发表的杂志也都必须是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能够在世界级的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这是对医生实力的极大肯定。想要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医生必须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需要有能够去伪存真的慧眼和支持论点的大量临床试验。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论文判断医生的实力和研究水准。有些医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发表论文,但是却一直坚持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时刻关注最新的医学动态。这样的医生虽然没有论文成果,但对于各种最新的治疗方法却有着准确的认识。面对病症,他们可以自信果断地做出判断。但是由于没有像论文之类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一般患者很难对他们的实力做出判断。
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治疗方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过,最终必须有医生个人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使全心全意的服务落到实处。
第四,选择一位能接受他人意见的医生
我们在选择医生时,很多时候难以分清自信和独断。我们经常会将有些医生自以为权威、独断专行的态度误认为是自信十足,有自己的主张。
很多人可能都想知道如何区分这两者。医生对于自己治疗方案的自信和治疗过程中独断专横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越是实力非凡,对自己方案信心十足的医生,越是愿意去倾听其他医生的意见,接受其他的方法。反而言之,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这一点在和其他医生合作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一位有实力的内科医生会充分考虑外科手术时的情况,同时也会耐心听取病理科医生的意见,在做出诊断时,必定和影像科的医生协调配合。外科医生也是如此,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在手术前会和内科、影像科的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也会听取麻醉科和病理科医生的手术意见。手术后,还会和内科以及放射肿瘤科的医生保持紧密联系。
主治医生如果忽视了哪怕一丝的其他可能而固执己见,那么治疗过程中将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需要选择其他疗法的时候,如果各项条件并不具备,那治疗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患者个人很难判断自己所选择的医生是否擅长和其他医生合作。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向他的同事或者身边的人了解情况,尤其是向和自己疾病相关的其他科室医生打听主治医生的情况,这将会为你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向外科和影像科的医生了解内科医生的情况,向内科和麻醉科的医生打听外科医生的口碑。每个医生都会介绍他们彼此间相互了解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们经常一起合作,彼此熟悉。通过医生们的相互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所选的医生是否独断专行,是否擅长团队合作,是否医术精湛。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的判断。如果自己无法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找人帮忙打听,利用你的人际关系,只要用心去找,一定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第五,医术的实力先于患者的感受
我有一位前辈,人称“刀子嘴”。他医术高超,但是性格有些古怪,即使是面对年长的患者,也会调高嗓门大声呵斥。有一次,一个朋友的母亲来找这位前辈看病。经过几天的治疗之后,前辈的性格展露无遗,他对朋友的母亲一顿训斥。朋友的母亲难以忍受,不得不选择转院。当然,这就是前辈平时的性格,我们对此一点都不感到吃惊。可是没过多久,这位朋友的母亲又来找到了前辈。因为转院之后虽然医生态度亲切,但是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这位朋友的母亲只得忍受前辈的毒舌,继续接受治疗,最后得以安然出院。
最近,提高医疗服务成了医学界的一大话题。大家也都承认,患者拥有接受亲切服务的权利。患者的心情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所以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六,大医院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韩国人有个毛病,什么都要选最好的,也就是所谓的一流病。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对医院的选择上。大家都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一流大学毕业后在大学医院工作的医生一定都是名医。当然,能够考入一流大学,又能进大学医院工作,这样的医生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积累临床经验,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医学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样的医生才能给我们最好的治疗。暂且不论医术的高低,现实的情况是,医院很多时候并没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也会大不相同。虽然在每一位患者眼中癌症都是致命绝症,但对于每天接诊数百名癌症患者的医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和照顾到每一位患者的感情。
很多人一说到癌症,就非要到大医院就诊。我想这大可不必。
癌症三期之后的部分患者确实需要选择大医院。因为,这一阶段的治疗更加复杂,只有大医院才具备最新的医疗器械。但也有很多人在中小医院接受治疗并最终痊愈。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我们会发现,有时中小医院的治疗比大医院更加有效,癌症初期的治疗尤其如此。如果是简单手术即可完成的治疗,又何必非要去大医院等上几个月的检查,在嘈杂的人群中压力重重呢?如果中小医院在治疗方面有困难,医生会推荐你去大医院就诊。
选择医生时,最重要的不是医生的名气。对患者疾病的关注度、积极的姿态,以及全心全意的治疗态度才是我们最应该看重的。如果难以判断你选择的这位中小医院的医生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你可以通过身边的朋友了解这位医生一年之内做了多少例手术、内科治疗的经验如何等信息。如果这位医生一个月只有三四例手术,负责的化疗患者也只有三四人,那么他的临床经验方面就略显不足。
剩下的只要按照之前所说的几条标准对号入座即可。必须时刻牢记,我们要选择的医生并不需要“包治所有癌症”,而应该“最擅长治疗你所患的癌症”。这样的医生并不一定只在一流的综合医院就职。不要舍近求远,尝试在你的身边寻找名医。
如何设计将要和癌症一起度过的日子,我们必须慎之又慎。选择一名合适的医生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不过最重要的不是手术,也不是化疗,而是患者本人,最终承担一切的也是患者本人。
患者自己选择医生并不是什么越权行为,这是每一位患者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请记住,胜利永远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