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NT$
759.0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NT$
602.0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NT$
301.0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NT$
347.0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NT$
281.0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NT$
1989.0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NT$
398.0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重视基础,梳理经典电影理论与研究观念
提供新知,紧跟时下最前沿的观点与方法
独辟视野,以新角度对电影进行独立思考
个案分析,最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实战示范
资料汇总,针对每章议题精选片单及参考书目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导读课本,自1996年初版以来,深受海外高校推崇。书中各领域专家对电影研究的理论重镇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检视,从最经典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到曾掀起思想怒潮的女性主义电影和酷儿理论;从好莱坞大片垄断全球的成功之道,到各民族电影为争取立足之地的奋力挣扎。
全书各章节皆配以丰富、精彩的个案研究,囊括120余幅电影剧照,并对关键术语与概念设计了方便详尽的边注,而章末精选延伸阅读、推荐片目及网络资源,则为有志于电影研究的读者提供全球视野、指明深入方向。
|
關於作者: |
编者
吉尔·内尔姆斯(Jill Nelmes)
东伦敦大学电影学高级讲师,教授从本科到研究生的一系列课程,学术研究的重点包括性别与电影以及剧本创作。她是威尔士联合教育委员会媒体研究专业的监审员,近两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剧本创作学并供职于洛杉矶电影界。
关于本书其他撰稿人的情况,请见书中专页的详尽介绍。
译者
李小刚
1957年8月出生,曾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1996年至今,任《世界电影》双月刊副编审。主要论文、序跋和导读多篇,散见《电影艺术》《青年文学》《文艺报》《世界电影》等报刊。发表的主要译文(含电影剧本)约50余篇,散见《世界电影》1994年至今各期。编著有《希区柯克经典悬念电影小说集》《九十年代世界流行影片》《鬼眼:世界经典恐怖电影小说集》《万事由来》(含合编)等。另有译著《权力伙伴:克林顿与希拉里的美国》《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基因突变》《游侠》等十余种。
|
目錄:
|
第一部分 关于电影研究
第1章 电影研究再发现:一些新的出发点
第二部分 电影作为社会公共机构:行业、技术和观众
第2章 电影制作的行业背景
第三部分 走进电影的文本研究
第3章 电影形式与叙事
第4章 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
第5章 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
第6章 明星制与好莱坞电影
第7章 观者、观众和反应
第四部分 其他类型形式
第8章 纪录片形式
第9章 动画语言
第五部分 电影、身份和再现策略
第10章 性别与电影
第11章 同性恋电影
第12章 种族、民族和电影:非洲裔美国人电影
第六部分 电影、国家地位和民族身份
第13章 英国电影
第14章 印度电影
第15章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蒙太奇电影
第16章 法国新浪潮
重要词汇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电影研究导论》不止是研究电影的向导,它还是电影这种媒体以及我们渴望理解这复杂媒体的一次盛会。电影是如何被解读和接受的,电影是怎样影响观众的,当然,关于电影是如何构成的方方面面,也都是让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着迷的问题。
这个经过全面更新和补充的第四版是对电影研究持续关注的一个明证。《电影研究导论》初版于1996
年。当时,对大专院校的师生而言,明显感觉到一种欠缺,那就是没有一本电影研究的教科书以直白而有趣的方式解释这一学科,并仍能够提供相当复杂的分析。当第一版在刚步入高校(HE
level)和接受继续教育(FE
level)的学生们中间受到普遍欢迎,并在全英的多项课程中被列入推荐阅读书目时,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惊讶。最让人惊喜的或许还是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热销,从美国(此书在美国已被证明十分受欢迎)到电影行业和文化情形完全不同的地区,比如台湾和香港。
每一版《电影研究导论》都反映出电影研究变化中的理论视角和新的关切点,同时也与上个世纪出现的重要理论观点保持紧密的联系;每一版都有新的篇章和新的作者,唯有如此才能使读者从不同的看法中获益,即便是原有的篇章也已做了信息上的更新,通常都配以新电影的个案分析。
《电影研究导论》强调的是世界电影的全接触,我们的意图是要对电影理解得更透彻,并有更新的发现。我们想要读者保有的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兴趣,只要他们所在的地方有电影看,有书读。
时至今日,电影已横跨三个世纪,虽然已经有了新的且与之竞争的媒介技术,但看电影仍然是极受欢迎的一种体验。虽然DVD
销量猛增,而且有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的便利,但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电影观众的数量已达到最高峰。这些新媒介,恰如录像技术的普及一样,反倒成为宣传电影的帮手,让观看和欣赏(电影)这种媒体又多了一些途径。但是,坐在放映厅里,看着故事在巨幅银幕上一步步展开时的激动,让自己沉浸其中时的愉悦,仍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现在,很多影片都可以在家里观看。DVD
市场迅速膨胀,录像带几近消亡,代之而起的是互联网和性能更加强大的电脑,这一切将再次改变我们寻获和观看电影的方式,甚或还包括我们接受电影的方式。比如说电影短片,就很可能成为更受欢迎的形式,因为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它们拍起来容易,网上下载也快。
开设电影研究课程的院校数量还在增加。这种发明于一个世纪前的媒体到底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着迷呢?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喜爱电影呢?我们为什么有研究电影的必要呢?电影不仅仅是西方社会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很多像印度和中国那种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家也是如此。
让人着迷的绝不仅仅是电影如何构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还有它们给我们描画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又是怎样影响和挑战着我们对自己也置身其中的大千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又是怎样因国而异。
电影理论所受的影响一直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多种哲学思想、政治理论家、文化学者,当然,更少不了电影理论家。为使电影研究保持“活力”,它就必须对新的思考方式做出反应,不光接受产自好莱坞的电影影响,也接受产自其他文化的电影作品的影响。电影理论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对20
世纪70
年代的心理学、文学和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宏大理论”——弗洛伊德(Freud)和拉康(Lacan)支配一切的心理学理论、马克思(Marx)和阿尔都塞(Althussar)的政治理论以及索绪尔(Saussurre)的符号学理论。倒不是说这些理论已没有价值了,也不是说经过再度反思,它们就不会再度流行。与其说弃置它们,倒不如说重新评估。以后现代主义为例,它鼓励的就是对宏大叙事方法(grand
narrative approach)的批评性的分析。帕特里克? 菲利普斯在第7 章中对影响理论(affect
theory)的讨论就较少从政治出发,更多的是分析我们对电影做出响应的反应方式。
电影已不再是一种新媒体,诸如互联网、移动电话和DVD
这样的新媒体无疑将影响和改变电影的制作方式,改变我们接受它们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电影。好莱坞的传统模式已不复存在,新技术影响到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定义电影是什么的条条框框已不再那么清晰。当社会从不同的方面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我们看待电影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电影研究记录并且同时成就着这些变化的迷彩乐章,这些变化将开启一扇大门,使得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合作呼之欲出。使用新媒体拍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无疑将出现,这种变化,与其把它视为一种威胁,倒不如向它敞开怀抱。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饶有兴味地展望下一个电影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