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论语诠解(习近平曲阜孔府考察时,翻阅并表示“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之《论语诠解》)

書城自編碼: 217148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 者: 杨朝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551604482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2
版次: 2
頁數/字數: /3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42
《 孔子家语通解 》
+

NT$ 846
《 孔子家语通解(齐鲁文化经典文库)(习近平曲阜孔府考察时,翻阅并表示“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之《孔子家语通解》新版) 》
+

NT$ 428
《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华网头条报道!中国经济要发展,蓝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
內容簡介: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论语诠解》体例由“概说”、“诠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概说”,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诠释”和“解读”,“诠释”对各章主旨详加阐述,并对重点词汇和疑难字词进行独到、客观的阐发;“解读”重在对各章文义进行简明易晓的说明。
關於作者:
杨朝明:1962年出生,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先后在曲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目錄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主编杨朝明简介
內容試閱
学而篇第一
【概说】本篇为《论语》首篇,共十六章。该篇记有孔子言论八章,另有有子的论述三章、曾子论述二章、子夏论述一章,还有子贡与子禽、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二章。
该篇围绕立身处世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主要谈论由孝而忠等修身做人的问题。不少学者说该篇的线索是“学习为了做人”,不确。其实,前人对该篇多有误解,如梁人皇侃从文章表面立说,认为:“此篇论君子、孝悌、仁人、忠信、道国之法、主友之规,闻政在乎行德,由礼贵于用和,无求安饱以好学,能自切磋而乐道,皆人行之大者,故为诸篇之先。既以‘学’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须学也。”(《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一)
《论语》各篇有无主旨,历来有不同看法。皇侃认为每篇都有主旨,只是他对第一章理解有问题。朱熹也同意每篇都有主旨,他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清人翟灏《四书考异》以为不然,刘宝楠也认为皇疏“妄有联贯”,他说:“《论语》章次依事类叙,无所取法,与《孟子》篇章迥殊。”所以,他编《论语正义》,将皇侃所概括的各篇主旨尽行删除,不为不失!
《论语》首篇十分重要,前人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朱子语类论语二》引宋人吴寿昌说:“今读《论语》,且熟读《学而》一篇。若明得一篇,其余自然易晓。”显然,这是通读《论语》掌握其真谛的中肯之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诠释】传统说法认为本章是讲对待学习、交友和他人能否理解的态度,这样的理解可能未必准确。本章表述了孔子对待自己理想与信念的态度。孔子胸怀仁人爱物之道,具有和谐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主张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但是,正如《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中所说:“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如果天下无道,时世不济,那么,即使很少人能够理解或者根本没有人理解,也应坚信自己的学说。
正确理解本章,是正确认识《论语》全书乃至孔子生平思想的关键。关于对本章新的理解,已有学者加以指出,如刘家齐:《“学而时习之”章新解》(《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李启谦:《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杨朝明:《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3期),杨朝明:《〈论语〉首章与〈孔子家语屈节〉篇孔子政治命运悲剧的两个诠释》(庞朴主编:《儒林》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孔子家语终记解》记有孔子临终前七日之事。这天早晨,孔子起来后,背着手,拖着手杖,悠闲地在门口漫步,口里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意思是,泰山大概要坍塌了吧!栋梁大概要折坏了吧!哲人大概要病逝了吧!唱完进屋,对着门坐着。这时。他的弟子子贡快步走进去见孔子。孔子叹息着说:“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圣明的君王不出现,那么天下谁能尊崇我的学说呢?《孔子家语》的这一记载被司马迁采入《史记》,其中“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史记孔子世家》作“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孔子留下的最后的话意味深长,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以泰山、梁木、哲人自喻,感叹无道的现实,感慨自己的学说未能行世,这也映照出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学行天下。
《论语》既为子思等人编辑而成,《论语》首篇首章一定与孔子的人生主题相应。他们把本章放在首篇,又作为首章,必定不应只是谈论学习、交友一类的事情,而应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学:有做动词用的“学习”,有做名词用的“学术”、“学说”等义,这里应为后者,指思想主张及对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朱熹以前者作解,认为“学”即学习,清人毛奇龄不同意这样理解,他在《四书改错》中说:“学者,道术之总名。”程树德《论语集释学而上》表示赞同,他指出:“‘学’字系名辞,《集注》解作动辞,毛氏讥之是也。”《论语》中有孔子“士志于道”(《里仁》)之说,又有孔子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的记录,“学”与“道”为同位词。《庄子天下》篇有“百家之学”的说法,亦与这里的“学”同义。《论语》中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下学而上达”(《宪问》)等,其中的“学”都是此义。
而:假如,如果。假设连词,《论语》中这种用法十分普遍。
时:有时机、经常、时代等意思,这里应该与“世”相通,即时代、社会、现世。与《郭店楚墓竹简》中“穷达以时”的“时”相同。《吕氏春秋诬徒》曰“羁神于世”,高诱注:“世,时也。”这种用法,古籍中常常见到,如《彖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楚辞离骚》:“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等等。
习:应用、实践。古籍中常常有“习礼乐”(《史记孔子世家》)、“习射”(《礼记射义》)、“习威仪”(《左传》隐公元年)等用法。本章有“采用“之意。
说:通“悦”,喜悦、高兴。这里的“喜悦”与下文的“乐”(即快乐)、“愠”(即愤怒)都是表达人的内心感受,也表明《论语》本章三个分句不应割裂开来进行理解。“说”与“乐”,显然都表示内心高兴,但层次上的不同显而易见。
有朋:通“友朋”,即“朋友”。汉代学者认为“同门曰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易传》有“君子以朋友讲习”之语,正可以作为注解。
君子:一般指有学问、有地位、有修养的人。孔子一生谦恭,不以“圣人”、“贤人”自居,但始终以“君子”自期。
《论语》首篇首章记孔子谈论“人不知”问题,既与首篇末章意思相通,相互照应,也与末篇末章有所呼应。首篇末章记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末篇末章记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此外,《论语》中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莫我知也夫”(《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解读】孔子说:“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它,那不是很令人感到喜悦吗?即使不是这样,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社会没采用,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也不怨愤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诠释】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思索的重心在于社会的治乱问题,由此形成了早期儒家以修己安人为核心内容的思想体系。他们希望社会和谐有序,希望人人自觉守礼,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人人做到“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人只有做到“仁”,才能结束社会礼崩乐坏的局面。那么,何谓“仁”?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孔子有不同的解释。从字源上讲,从人从二、左右结构的“仁”是后起之字。《郭店楚墓竹简》的材料显示,“仁”的古字应当从身从心、上下结构,表示常常反省自身,即《论语》本篇记载的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人之反省和修养自身,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孝亲,所以《中庸》记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所有的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只有修养自身,具有仁德,做到孝亲,才能逐步外推,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家语礼运》)、“泛爱众”(《论语学而》),才能具有仁爱之心,进而自觉守礼尊君。这样,“孝弟”作为政治秩序的根本,人们由孝悌而守礼、敬上,社会秩序便得到了充分保障。本章在于阐述孝道。“孝弟”是仁爱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各种道德都是由此派生、推衍出来。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后人尊称为有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今本《论语》载有子言论四处,三处称子(有子),一处称名(有若)。但称名者为与鲁哀公问答,故此章为特例,并不与前者矛盾。另外,冉有、闵子骞也偶一称子,说明他们也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主要记述孔子言语,而孔子弟子的言论相对较少,可是,在首篇第二章即记述了有子的话。实际上,《论语》之中有子的话有如此地位,与有子在孔子弟子中的地位直接相关。《孟子》中说他“智足以知圣人”(《公孙丑上》),又说“有若似圣人”(《滕文公上》),在传习孔子思想学说方面,有若曾经得到多数人认可。所以,孔子去世后,当孔子弟子思慕恩师的时候,子夏、子张、子游等人便推出有若,“欲以所事孔子事之”,但曾子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孟子滕文公上》)。这件事情说明有子毕竟不同于孔子,但也彰显了有子在孔子弟子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需要辨明的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有若状似孔子”,好像有若在长相上接近孔子。其实,情况很可能是,有若所学很得孔子思想之真谛,受到普遍敬重。《礼记檀弓上》就记有子游对有子的赞语:“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所以大家才希望像侍奉孔子那样对待有若。《史记》所谓“有若状似孔子”很可能是司马迁对《孟子》中“有若似圣人”一说的误解。对此,南宋学者王十朋已有分辨,他认为:“子游之徒知有子似夫子素矣。所谓‘似’者,必有如辨曾子之言之类,岂以貌似之故虚欲师事之耶?虽然,直似之耳,欲以事孔子事之则不可,故曾子不许之,而有子未尝居师之位也……世皆知颜子之后有曾子,而不知有子者,亦回、参之亚匹也。序《论语》者知之,故首记夫子之言,次记有子之言,又次记曾子之言,未必言之次第如是也,其必寓推尊之意焉。以谓夫子既没之后,其道可尊,其人可子,其言可法者,莫先乎有子、曾子也。”(见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前集》卷十九《论语三说》)他的分析很能服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仅仅说到有若“为人强识,好古道也”,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记载了与《孟子》所记载相近的故事,说明《史记》此处的记载很可能来自《孟子》。
孝弟(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弟,通“悌”。《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敬与忠、顺相连,《孝经》说:“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敬,故顺可移于长。”
鲜(xiǎn):稀少,罕见。
道:本意为道路,这里是其引申义,为抽象的道德概念,指仁人爱物、修身治国的法则。
为仁:行仁。为,动词。一般解“为”作“是”,恐误。仁,如前所述,包括修身、爱人等多种含义。此处“为仁”,与《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和《孟子公孙丑上》“莫如为仁”、《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等相同。
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解读】有子说:“一个人在做人方面能够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却喜欢冒犯君上,这是十分罕见的;不喜欢冒犯君上却喜欢作乱,没有这种人。君子都致力于从根本上做起,根本牢固建立后,才能够产生仁人爱物、修身治国之道。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应该是施行仁爱的根本所在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