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編輯推薦: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一部真正的“批判者与思想者”的专著。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一书从现代文明的基点工程出发,阐发了一套“理论的归理论,实践的归实践;理论不实践,实践必筹划”的思维规范,断绝了人类任意跨越理论和实践之鸿沟的妄念,而只能统揽诸理行走于筹划之桥。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把对社会主义曲折历程的反思从哈耶克阶段推进到了可以以中国学者命名的阶段,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实践提供了一种异质复合的建构性原理。在众声喧嚣的“后现代主义”时代,本书堪称哲学理性主义的最强音。本书首版(2002)以来即以问题之重大、理论之彻底和方法之深刻而备受赞誉,广被借鉴和应用,已经成为学人基本思维教养的一个素材。此次修订再版不仅意在满足学界需要,更在于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教养的需要。作者高超的理论驾驭能力和异常清晰而不乏优美的文笔,使得本书成为一本既可上得庙堂,又可摆于梳妆台上的人人可读、人人应读的学术作品。
作者徐长福先生,广东省“珠江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是目前国内最具原创性和深刻性的中青年哲学家。代表作品有《拯救实践》(第一卷:意识与异质性)、《马克思
內容簡介: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古往今来,许多描画人文社会蓝图的思想作品从理论上看十分高明,但实践效果总是不佳要么难以付诸实践,要么实践之后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这是为什么?《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一书的解释是:这是思维方式僭越的结果一方面是误用以逻辑推导为特征的理论思维去设计工程,另一方面是误用以非推导的复合为特征的工程思维去建构理论,以致理论原理没有客观的约束效力,工程图纸没有实践的可操作性,二者互相僭越,恶性循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划界一方面,用理论思维生产理论,从而理论的实践意义不在于充当生活的蓝图,而在于为包括工程设计在内的人生筹划提供有约束力的原理,另一方面,用工程思维设计工程,从而工程设计的目的不在于坚执某种特定理论而不惜贻误生活,而在于依循一切有约束力的理论以为人类实践预作切实可行的筹划。用思维方式的划界来克服人类理性所面临的危机,疗救乌托邦实践的病创,较之各种僵化的或消极的举措来说,不失为一种向前看的和负责任的办法。
關於作者:
徐长福,1964年生,四川眉山人,哲学博士(2000年,吉林大学),目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原理、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著有《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走向实践智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拯救实践》第一卷(重庆出版社,2012年),在英国Studies in Marxism和美国Socialism and Democracy等中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应邀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瑞士、德国、法国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学习、访问或讲学。
目錄 :
《实践哲学的传统与创新丛书》总序徐长福
哲学的“创新"本性《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原序高清海
第一章 问题:思维方式的僭越
第一节 问题的发生
第二节 “本来怎样”、“应该怎样”、“本应怎样”的问题及其对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理想国》理论思维僭越于工程设计的典型
第四节 另一种僭越用工程思维构造理论体系
小结
第二章 实体的完形和虚体的完形区分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形上基础
第一节 工程、实体与虚体
一、工程的一般规定
二、实体的一般规定
三、虚体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 实体与虚体的考辨
一、实体的考辨
二、虚体的考辨
第三节 实体和虚体的完形
一、关于完形
二、实体的完形
三、虚体的完形
小结工程论视角的世界图景
第三章 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概述
第一节 两类可能的思维方式虚体思维与实体思维
一、虚体思维和实体思维的一般规定
二、思维方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三、工程对思维方式的规定
第二节 两种现实的思维方式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
一、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一般规定
二、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一般关系
小结工程论视角的思维格局
第四章 理论思维的僭越上
第一节 理论思维被用来认知实体的原因
一、剩余实体现实的实体思维对于实体的遗漏
二、理论思维的经济性
第二节 理论思维是如何认知实体的
一、“个别一般个别”程序
二、本质主义程序
第三节 理论思维在实体认知中的困难及其应对的办法
一、理论思维认知实体的效用递减规律
二、理论思维向实体完形的不断妥协
第四节 理论思维认知实体的必然结局
一、实体完形的消解
二、理论思维的自我消解
小结
第五章 理论思维的僭越下
第一节 理论思维的传统自我意识及其与工程设计的矛盾
一、理论思维的传统自我意识
二、工程设计的特点
三、理论思维的传统自我意识与工程设计的矛盾
第二节 用理论思维设计人文社会工程的实质与后果
一、理论思维设计人文社会工程的实质工程价值内涵的应然化与无矛盾
二、用理论思维设计人文社会工程的观念后果乌托邦人格和乌托邦制度
三、用理论思维设计人文社会工程的操作后果
小结
第六章 工程思维的僭越
第一节 用工程思维认识虚体的原因及其定1堂
一、虚体的二重性:道理和话语
二、话语优先于道理
三、对工程思维僭越于虚体认识的定位
第二节 工程思维僭越的实质和后果
一、工程思维僭越的实质
二、工程思维僭越的后果
第三节 工程思维的僭越对人文社会理论的影响
小结
结语:思维方式的划界
主要参考文献
术语及主题索引
附录:A Summary of heorythinking and Engineering thinking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第一版后记徐长福
《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修订本后记徐长福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问题:思维方式的僭越
迄今为止,那些旨在建立学说的人文社会研究尚未自觉到这样的问题:自己究竟是在探求事物的道理还是在绘制生活的蓝图?探求道理,意在将一种本然的法则揭示出来,供人们去遵循;绘制蓝图,意在刻画一种意想之中的应然状态,让人们去实施。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工作;它们在自然研究中如今分得很清楚: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理论学科,后者则为工程学科。我想在本书中集中探讨一下:为什么自然研究有理工之分而人文社会研究没有?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在思维方式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人文社会研究不分理工有什么样的思维后果?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悲剧与此相关?等等。
为了思路的连贯和表达的方便,我将在本章先阐释我对问题的理解,接着在第二和第三章构造自己的理论操作平台,然后在第四、第五和第六章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解析。
第一节 问题的发生
触动我写作本书的始源性问题是: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描画人文社会蓝图的思想作品从理论上看十分高明,但应用效果总是不好要么得不到人们的青睐,无法付诸实行,要么实行之后效果与预期大相径庭?反过来,为什么这种不好的效果居然无损这些思想作品的声誉,它们照样被认为是高明的?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确实不失为当时所能提出的关于国家的极佳理论模型了,可是谁曾按这个模型来建设国家呢?又如,儒家的“圣人”学说,无论如何算得上关于人格培养的一流理论模型了,可是坚持不懈地实行两千多年后,有谁看见造出了几个圣人?要是在日常生活领域,工程图纸不能实施即与废纸无异,大夫治不好病就有江湖骗子的嫌疑。可是,《理想国》并未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遭人唾弃,“圣人”学说也未因圣人塑造太少而失去信用,即使千百年后的读者也不得不佩服其间思想的精深。这显然是一种奇怪的矛盾现象,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人们给予了许多解释。有的认为这些思想作品理论上确实高明,但或者曲高和寡,或者实行不力,总之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实践方面。这种解释十分牵强,因为这些思想作品本来就是为了疗救现实的,它们标榜的就是对症下药,如果连对受众接受和实施其理论的意愿及能力都缺乏起码的了解,这种思想怎么称得上高明呢?有的认为这些思想作品之所以在实践上不成功,是因为它们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即它们并不高明或不够高明,而真正高明的理论在实践上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于是把问题的责任全推给了理论方面。这种解释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因为这些思想作品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是得到公认的,而批评者自以为更加高明的理论却未必享有这样的地位,况且迄今为止,许多自以为高明的理论在实践上并没有取得比被批评者更好的效果,有的反而更糟。此外,还有许多折衷主义的解释、就事论事的解释,也都很难令人满意。我觉得,一种比较圆满的解释应当满足如下条件:同时承认这些思想作品在理论上的高明和在实践上的失败,并给这个矛盾的事实以一个不矛盾的理由。
我感到自己已经悟到了这个理由,即下面将要阐述的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并且,这个理由还生长开来,使我形成了一套对人文社会学科思维方式的系统理解。这一理解是我写作本书的信心所在。
当然,我对上述问题的关切还有一个深层动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们国家就进入了一个自觉地以思想理论来指导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一百年来,出于尽快摆脱内忧外患、治愈千年沉疴的急迫之情,我们几乎将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药方都尝试了一遍,为此,我们吃尽了思想理论的苦头,也品到了思想理论的甜头。新的千年之纪已经开始,思想的命运与中国以至全人类的命运将更加密不可分。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应当诚实检讨先前思想生产的经验教训,深入反思思想生产的内在机理,建立健全思想生产及应用的学术和社会规范,为生产出更多理论上高明、实践上有效的思想产品而竭尽全力。本书根据思想史上的实例对人文社会学科思维方式所要进行的探讨,属于这种努力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