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NT$
403.0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NT$
347.0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NT$
398.0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NT$
581.0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NT$
908.0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NT$
418.0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中考、高考的最佳“作文圣经”,开卷有益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这是中国语文的奥林匹克,是很多年轻人的开始和起点。
他们是天之骄子,他们是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一篇作文上名校,梦中的象牙塔离你仅一步之遥。
|
內容簡介: |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
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關於作者: |
省登宇,作家,出版人,现任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主编有"飞扬:新概念作文"系列作品、"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系列作品、"彩虹天堂童话"系列作品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西安蛀牙》、动画故事书《藏獒多吉》。
|
目錄:
|
第一章 七月流水
成长你慢点
我们
七月流水
猫在天上飞
小满
第二章 起风了
费列罗的爱情
喜欢
天书
走慢一点点
起风了
第三章 山河岁月
很久之前的事
让我呼吸
曾经沧海难为水
山河岁月
我很想你
躲避太阳的方法
第四章 下落不明的岁月
还好,已提早
怎么办
下落不明的岁月
人生若只如初见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五章 梵高先生
我的废墟
山长水阔知何处
笑渐不闻声渐悄
梵高先生
第六章 我等不到你了
我等不到你了
男女
泡沫
出走
回家
|
內容試閱:
|
山河岁月
文马璐瑶
一
大汉、盛唐的长安城好像很容易被脸谱化地想象出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没有影像的岁月,如何用文字描摹出一座城池根本难不倒这两个才华横溢的朝代,只怕从未有言不达意之时,只会言过其实。
然而这终究只是汉武帝的长安,是唐明皇的长安,而不是市民的长安。我总是对当年的东京汴梁缺乏想象,唐诗格外偏爱长安城,宋词却不怎么照顾当时的首善之都,宁愿随了奉旨填词的洒脱浸于江南的画舫,文人们对秦淮的风月、姑苏的女子倒是用尽了笔墨。大概黄河流经的开封已不适宜“晓风残月”的气质了。
霜落秋声起汴河,秋风袅袅白频波。汴河,即当年的通济渠,隋炀帝开凿。北宋建都开封,也多是因为这条河。汴河由西水门入城,自东水门而出,横穿汴京,实为大宋生命线。东南一带物华天宝自汴河供入宫中,江淮湖浙的粮运船到此收帆停航密密麻麻聚于码头。元丰、顺城、富国、广盈、永丰、济远等仓沿河而建,以此仓储北济雁门关等地,然而终不抵辽夏。
汴河两岸有许多靠着它吃饭的买卖人,那或奔走于河岸,扛了装着新鲜苹果、梨的扁担卖与买船代路的旅人;或运了江南的丝绸,卖了西北的毛皮,又买了中州的瓷器,从汴河北达黄河流域,南至长江沿岸,吃的也是汴河的饭。沿岸拉纤的,卖熟食的,经营住宿的等等,所谓坐山吃山,靠河吃河,繁华之势,言语所不及。
入上善门,引壶卖浆者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大凡古都,必重口舌之享。花生糕自宋朝始,在汴京叫卖了八百余载。闻之有花生香,食之又似麻糖,花生已经磨碎了,掺在了饴糖和白糖里。白记传统花生糕用纸和纸绳包了,封纸朱红,上书“白记花生糕”。这种传统包装最大的好处是小孩子打开偷食两块还能再系好回归原样,如果不称重量外包装根本看不出来。宋朝便有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来此经商,到了元朝民族融合更是达到空前之盛。因而此地小吃与西安有相通之处,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开封人对羊肉泡的喜爱让人始料不及,河南别地并未有如此多的羊肉泡馆子。因此可想这与地域无关,大概与随唐以及五代之后做了国都是分不开的干系。宋人也有诗云“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几百年后开封羊肉泡的口味依旧与西安无异,唯独价格便宜得很,是西安价钱的一半还少,西安的羊肉泡在盛名之下难免价格会涨得无法无天。中原传统名吃多清真,这是事实,由此也能拉出一条民族融合的线索。
秋千是与蹴鞠不相上下的游戏,所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秋千多做闺中妇人的游戏。站在木板上荡开,绣罗裳随风而动,如屏半开,美妙之极,也无怪会“多情却被无情恼”。汴京的画葫芦算是一绝,葫芦上的图案均为抽象,上色分明,繁华可鉴。金漆勾线,蓝、红、黄、绿等热闹的色彩着色,色中含磷粉,遇光折光,暗处自然更显色彩的厚重。可惜不允许照相,又加上价格过高,无怪乎并不闻名。
这些都是当年的东京汴梁。北宋亡后五十年,周途经开封,在《北辕录》中记载:“是日行循汴河,河水极浅,洛口既塞,理固应然。承平,漕江淮米六百万石,自扬子达京师开封,不过四十日。五十年后乃成污渠,可寓一叹,隋堤之柳,无复仿佛矣。”
二
我一向不喜欢省内的地方,大概传承了河南人一向自负又自卑的某些性格。比如我们总是在夸赞我中原蔑视彼蛮夷之时又想着离开此地,读过几页历史的文科生此情结尤重。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没落的名门抑或是落难的望族总是喜欢说两句“我祖上×××”之类的话。大概是高二那年忽然顿悟,看重起省内的一些地方,那年游了省内很多名胜,其中便有开封。
记忆里的很多事情总是会被我们不知不觉地美化,落日下的断头台也别有一种温情。上次去是晚春,大概是潘杨湖边参差斑驳的阳光,要么就是御街上抖卖空竹的商贩,或者还有毛笔蘸了水在地上写字的老人。总之我在记忆里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包括杂乱无章的街道和横冲直撞的人力三轮。
高先生言,开封值得一来,不值得再来。我此次便是“再来”,去之前自然有很多人阻拦,这是可以想象的,本省人对开封无甚好印象,因为它太破。人们总是不心疼历史,以致对祖先生活的土地指手画脚。
上次去是晚春,有垂柳鸣莺,此次是寒冬,人都缩成一团的时候,只有“寒日无言西下”,黄河边上格外潮,地气重,夜夜冻得睡不着。彼时两元钱往返于各个景点的人力三轮已经不见了踪迹,代之以电动三轮,照样横冲直撞。这种车已经坐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没有阳光半拂面,人和掌盘的师傅隔了一层玻璃,拉车的师傅再也不能对游人随口大侃这里是七朝故都,没落了的古都人仅剩的那点儿骄傲也无从说起了。
到开封是下午,没有阳光,也算不得阴天,只是昏昏沉沉的感觉。在这种电动三轮带我穿越过旧城区的小巷子时有些难过,一直在想眼前这座破落的城究竟是哪点让我上次来后如此怀念。后来三轮车经过一个过街天棚,巷子里那家的老人刚去世,穿孝衣的人并不哭天喊地,只是搭了棚子面无表情地跪在那里,让我想起《父后七日》里摇晃的镜头,这种面无表情的悲伤更难让人承受。就是这个时候忽然感到,开封在记忆里的那份价值或许就在于人情味儿。
三
我大一那年郭大叔大三,还在意气风发地要做他理想中的杂志,纠结了一群脑子热的文艺小青年。当时我还在他手下兢兢业业地给他找稿子,就是那时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姓高的先生,向他要过稿子,只是后来郭大叔的杂志无疾而终,现在谈起来除了摇头便是叹气,此位先生也不再联络。
高先生河大数学专业,上到大二不喜欢数学只喜欢文学,便休学了,后来索性退学了。在河大门口开了家书店名“未央歌”,书店几乎相当于他的私人书房。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还有三个小时,有朋友来便坐在一起摆龙门阵,没有人便自己看书。书店也常办一些沙龙,多是他主讲。
朋友早说此先生乃才子一枚,让多交流学习,可惜了没当回事儿。直到前不久打算寒假里去开封才问起他哪些地方有趣,不想一聊便聊得不亦乐乎。博学之人,恰逢了脑子好使,语言表达又好,人也严谨正派,有那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才子了,悔恨极了没能早一年认识此先生,少学习了多少东西。
去开封之前语聊过两次,高先生纠正过我许多表达的不精确以及用词的错误,说是学中文的人,用词一定要精确。他思维很棒,语言表达又好,论证能引经据典很有说服力,有很多次我总是感觉道理已经是被他说得只剩那么一条路可走了,思维只有跟着他预设的逻辑前行,无论多么坚定的立场经之一说,便无根无据起来,再坚持就是顽固不化了。有些时候倒也不是论证的问题,是我思维速度完全跟不上他。
去开封之前想当面拜访,没告诉他去开封的时间,打算忽然出现在他的书店。至于礼物算是很难为人,送读书人的礼物自然是书比较好,然而送个开书店的人自然不能贸然送书。最后挑了本台版的《山河岁月》,这本书我还没看。先生白天无空,约了当晚河大东门见,说是还喊了两个朋友,读书人,介绍认识。高先生见到书很高兴,说是胡兰成的散文,他唯独缺了这本,也是巧了。另外两个朋友一个无论是样貌还是脾气都像小胖子程学长,通常高先生高谈阔论会认真听着并不时两句评论证明自己在听,是个擅于倾听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名鸿禧。还有一个卷发,不苟言笑,很随性,至今不知姓名。也是洒脱之人,学历史系的旅游管理专业(严格来说旅游管理应属于管理学院,所以这三个有趣的读书人居然没一个是人文学院的)。之后他们三个带我去翻墙,这是此次开封行最有趣的。后来高先生问我是否尽兴,答,很开心,因为我翻墙了。
河大老校区西边与铁塔公园一墙之隔,铁塔公园与河大的东边均是一堵明城墙。明城墙五六米厚,七八米高,上有平台,顺城门旁的石阶上城墙,城墙顶可跑马,在这平台上也建了墙隔开河大与铁塔公园。
他们说翻墙去铁塔公园,我初闻很兴奋,因为从来没翻过墙,此次居然还有明城墙可翻。爬上城墙的垛口往城外一看,有七八米高,河大尚未开学,城外没有灯光,漆黑得辨不清下面,七八米虽不算高,掉下去也够丧命的,顿时腿软,说,我有恐高症……三人忽然沉默无言。最后一人先跳过去,一人站垛口外面的小土檐上,三个人围成半个圈,才敢爬过去。
后来出铁塔公园依旧翻墙,那座墙比明城墙难翻多了,但终究不怕了,把他们三个踩得满手都是土,终于翻过去了。后来与高先生谈起恐高一事,说到之所以恐高是因为怕死,我怕的不是高本身,而是死。虽然第二堵墙比明城墙难翻,终究没有第一次害怕,因为第二堵墙外面是黄土地,我知道掉下去死不了,顶多瘸着回漯河。明城墙外面是水泥地,七八米的高度掉下去刚好够摔死。高先生笑着说,当时鸿禧在外面挡着,就算掉下去也是他在下面,你不会摔死的。听他这么说顿时非常愧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