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NT$
611.0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NT$
449.0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NT$
230.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NT$
499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NT$
755.0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67.0

《
量子纠缠
》
售價:NT$
296.0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2012年,八十六岁的净空老教授泼墨疾书:“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报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十个“教学为先”,指出以上所有,“皆以教学功德成就者也”。
教学为先,讲的是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人;教学为先,讲的是对领导者和群众都要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圣贤教育,威力无穷。教学为先,能解决一切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为丛书做序并诚挚推荐,指出“圣贤教育系列丛书”是集儒释道之大成,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宝典,大众若以崇敬之心,学习、实践,一切人间灾难都能够化解,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当代佛门大德释净空老教授从2010年4月5日至2011年9月18日,依黄念祖老教授所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文本,对《无量寿经》进行详细讲解,其六百集讲解文稿汇集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个文本全面深入彻底地阐述了大乘佛法净土宗的修学理念和精神原则,是系统了解佛教净土宗学术与实际修养的读本。
释净空老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
|
內容簡介: |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智慧教育》,重在开示佛陀圆满生命教育,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哲学与现代科学,证明佛法真理,以启世人归向真实智慧之信仰;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二:《道德教育》,重在开示中华民族传统文教圣贤教导,阐述中华民族本土道统文明之伟大价值,宣示人生修学之根本;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三:《人生教育》,重在打破一切成见,正本清源地认识包括佛法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
圣贤教育系列丛书之四:《生命教育》,开示佛陀一代时教之核心精髓,阐释生命真实本来,以念佛法门导归人生最高成就。
东方传统文明,崇尚自然而一体圆融。因此上述四册,每一分册既突出主要,又尽量圆满包含佛陀教育、圣贤教育中因果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的所有内容。一册而圆摄四册之理念,四册而归宿一册之宗旨。
|
關於作者: |
这是一位非常重视教育的老人,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儒释道文化。他义务从事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迄今已有五十余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为全世界的安定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师俗名徐业鸿,1927年生于中国安徽庐江,早年并不信佛。因爱好哲学,曾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学习东西方哲学。受方教授“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最高峰”的启发,由此深入经藏。之后,亲蒙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大师单独教诲三年,直到大师圆寂。后追随儒佛大家李炳南老教授学习并实践佛法。
法师以佛陀为榜样,一生致力于讲经说法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理念,并身体力行:
一、“佛教”是“佛陀的教育”,非宗教、非哲学,而是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陀教育的理念,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教育家,不是宗教家,更不是神、不是仙。
二、肯定“人之初,性本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通过落实“学儒、学佛、学道”,使中华文化真正达到利益个人乃至社会的实效。具体做法,则包含:讲经说法不间断;创办儒释道弘法人才培训班;建立伦理道德示范区;弘扬中华文化,提倡全民普世教育;推动企业落实家文化,承传中华传统家道家规;等等。
三、“世界宗教是一家”。法师从不排斥其他宗教,而是以博大的心胸,真诚地学习各宗教经典,尽心尽力投入宗教团结、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等方面的教化工作,更进一步倡导所有宗教都应回归教育。法师团结了新加坡的九大宗教,又把印尼六大宗教团结在一起,还在联合国发表了多次和平主题演讲,为世界宗教的和谐共荣拉开了序幕。
四、大力弘扬孝道,提倡扎根教育,从根本挽救中华文化,从根本挽救世道人心。法师指出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唯有扎好根基,才能建立修身之本,进而达成治国平天下之效,也才能使文化绵延不断。
五、指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学习儒释道文化能否成就的关键。法师追随李炳南教授十年间,即严格遵守师承,心无旁骛。而自2010年起,老人家开始专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为世人做出最佳典范。
简言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心境与行持。普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则是法师毕生努力、虽死不悔的志愿。
|
目錄:
|
推荐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典
“圣贤教育”丛书前言
《道德教育》前言
一、中华圣贤伦理道德教化源远流长
二、孝是中国文化的根
三、家庭教育与家道文化
四、十月怀胎就开始的品德教育
五、回归本善——传统圣贤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六、知行合一才能圆满成就
七、道德学问修养的三个根本
八、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
九、多元文化的古老实践和现代意义
十、《群书治要》——五千年修齐治平的智慧结晶
十一、科学技术需要道德引导
十二、宗教教育至关重要
(一)宗教不是迷信,而是教学
(二)科学发现可以和佛陀教育相互印证
(三)宗教团结,缔造和谐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