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经济解释卷4:制度的选择

書城自編碼: 22681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 者: 张五常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4404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04/301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NT$ 356.0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NT$ 296.0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NT$ 439.0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NT$ 490.0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再造乡土:1945年后法国农村社会的衰落与重生 》

售價:NT$ 436.0
黄河大系·戏曲卷
《 黄河大系·戏曲卷 》

售價:NT$ 4121.0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大模型与超级平台 》

售價:NT$ 352.0
数学通俗演义
《 数学通俗演义 》

售價:NT$ 2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6
《 经济解释卷三:受价与觅价 》
+

NT$ 266
《 经济解释 卷二 收入与成本:供应的行为(上篇) 》
+

NT$ 238
《 经济解释卷一: 科学说需求(神州增订版,张五常自称《经济解释》是 “认真写成的最后一本经济学著作”,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 》
編輯推薦:
《经济解释》系列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经济解释》系列囊括了张教授的学术思想,花费十三年的时间写作而成。
1982年,张教授在港大的就职演说中倡导: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
《经济解释》系列著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行为。融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科学说需求》与《收入与成本》详尽地介绍了经济学的理论与概念﹐简单的﹐但变化复杂。这可能比复杂但没有什么变化的理论与概念难学。世界复杂﹐解释复杂的现象我坚持用简单的理论与概念﹐但要用出变化才可以有系统地处理复杂的观察。这是经济科学的主要困难。跟着的《受价与觅价》与《制度的选择》是把前两卷教的理论与概念应用到复杂的现象去。这里说的应用是解释行为﹐是推断现象﹐而用上的例子多是实例﹐重视细节﹐可以验证的假说差不多页页皆是。”
內容簡介:
《制度的选择》是张五常教授《经济解释》四卷本的收官之作,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科斯定律、合约的一般理论、产权制度的演变、收入分配和国家制度的关系、经济调控和货币制度等角度阐释经济学中的深刻观点。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张五常教授就开始思考合约与制度的问题,《佃农理论》中他将佃农看成合约,尝试从市场合约入手分析制度选择。接着,八十年代,他开始探索国家制度与合约的关系,将合约上升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更高的层次进行论证,得出了广为传世的经济学理论,并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關於作者:
张五常,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7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进一步发展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最有效运用。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学经济系任教,开始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学经济》、《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中国的经济制度》、《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等。
目錄
前言 13
第一章:经济学的缺环 17
第一节:缺环的阐释 17
第二节:自然淘汰的思维 20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25
第四节:无从观察的不幸发展 30
第五节:合约理论的基础 39
第二章:科斯定律与租值消散 49
第一节:科斯的故事 50
第二节:科斯定律的阐释 56
第三节:交易费用可从租值消散看 61
第四节:外部性理论的胡闹与世界的现实 68
第五节:蜜蜂的神话与利他的行为 76
第六节:租值消散理论的起源与失误 84
第七节:公海渔业、私产替代、利益团体 93
第八节:收入权利的界定与效率税制 103
第九节:价格管制理论 112
第十节: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之处 122
附录:国庆大堵车的经济观 135
第三章:合约的一般理论 143
第一节:复杂理论与复杂变化是两回事 144
第二节:约束竞争是合约的一般用途 148
第三节:资产四权 154
第四节:从合约结构看外部性理论的无知 159
第五节:履行定律与选量作价 170
第六节:按件数算工资与收入分配 176
第七节:小账的变化 184
第八节: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191
第九节:公司性质的思想发展 201
第十节: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211
第十一节:公司无界、选择作价 221
与适度均衡
第十二节:失业的解释 232
第四章:从佃农分成到中国制度 247
第一节:知识累积、土地价值与社会诅咒 247
第二节:从斯密的佃农分析说起 255
第三节:马歇尔的几何失误 262
第四节:换轴看分成切地清晰 268
第五节:讯息费用解释分成 277
第六节:推断中国改制的理论结构 287
第七节:层层分成与县际竞争 296
附录:从黄奇帆的发展思维 306
说中国的财富累积
第五章:收入分配与国家理论 319
第一节:分配理论与贫富分化 319
第二节:市场与非市场的等级排列 328
第三节:中国旧家庭的礼教与国家的盛衰 338
第四节:国家理论:什么是国家? 351
附录一:国民教育与艺术文化 361
附录二:从文化教育的收入回报 367
说仓库选择
附录三:楼价与扶贫:我在北京究竟 378
说了些什么?
第六章:经济调控与货币制度 389
第一节:商业周期与货币调控 389
第二节:政府主导投资与奖罚不对称 403
的困扰
第三节:供给学派的阐释 413
第四节:货币用途与欺骗行为 422
第五节:以物品成交价作指数为锚 431
的理想货币制
附录一:中国骗术考——与罗姆尼商榷 443
附录二:从权利角度看国际收支平衡表 452
附录三:管制资本项目之谜 457
第七章:一蓑烟雨任平生 463
第一节:经济解释的范畴 464
第二节:创作玩意与思想传世 475
两个附录的引言 486
附录一:悼老师阿尔钦 487
附录二:罗纳德?哈里?科斯 492
內容試閱
第一章﹕经济学的缺环
二○○七年五月至八月间﹐我以《经济学的缺环》为题发表了一系列十一期文章﹐目的是做一些“热身”运动﹐让自己的脑子进入状态﹐因为答应了科斯写题为《中国的经济制度》那篇长文。自二○○二年旧版《经济解释》卷三《制度的选择》结笔后,严谨的学术论着我没有继续﹐恐怕脑子不中用了﹐所以先写那十一期操练一下。当时觉得还可以。然而,二○○八年的春天《中国的经济制度》完稿后﹐反复重读﹐察觉到在合约的思维上自己进入了一个此前没有到过的层面。尤其是《中国》的第三节——《合约的一般概念》——科斯读后认为重要。这新层面的出现使我今天意识到《制度的选择》不应该修改﹐而是要从头再写。事实上﹐这重写在卷二《收入与成本》修改了一小部分后就开始了。
第一节﹕缺环的阐释
传统的经济学分析﹐关于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称“微观”﹔失业﹑货币﹑通胀等话题称“宏观”。合约的安排这组现象被漠视了﹐成为一个重要的缺环。不引进合约分析﹐交易费用这项局限被处理得拖泥带水﹐我们无从深入地分析资源使用﹑收入分配﹐以及失业﹑通胀等现象。例如卷二《收入与成本》的第三章我从公司合约的角度分析失业﹐卷三《受价与觅价》的第六章我提出合约结构的变化主宰着上头成本与直接成本之间的灰色地带——所到之处前无古人,传统经济学是无从处理的。严格来说﹐漠视合约这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容易从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解释些什么。
我们可以假设交易费用是零而成功地解释鲁宾逊在他的一人世界的行为﹐因为他的世界交易费用的确是零。但转到我们大家活着的社会﹐我们要怎样假设交易费用才对呢﹖我说过﹐在实验室做实验﹐指明要用清洁的试管﹐我们不可以用脏试管而假设是清洁的。试管是洁还是脏是一个需要指定的条件﹐自然科学称验证条件﹐经济学称局限条件。交易或社会费用是局限条件的一种﹐要解释行为这条件的假设不容许与事实不符。不幸的是﹐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世界﹐我们不能像在人造的实验室那样﹐把脏试管清洗一番。我们要在实地考查那些有关的验证条件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种考查永远不易﹐而牵涉到交易或制度费用一般困难。说这是因为交易费用那是因为交易费用不一定错﹐但如此这般地假设真实世界的局限是近于无聊的玩意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是先以交易费用解释合约的选择﹐然后从合约的局限约束再解释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的现象或行为。不是那么容易﹐但可以做到﹐而这样一来﹐因为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缺环﹐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就有了一条可走的通道。
选择问局限﹐不问好不好
合约与制度是同一回事﹐只是后者通常牵涉到较为广阔的范围。同学们要注意﹐我说的制度选择不是问什么制度好什么制度不好﹐而是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或那种制度﹐即是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或那种合约了。问为什么工业会有件工合约跟问昔日的中国为什么会有人民公社﹐二者的性质相同﹐虽然后者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想来远为难于处理。至于人民公社带来饥荒则远为容易解释﹐是公社合约带来的效果。解释公社合约是制度选择的分析﹐不容易﹐但经济学不问﹕饥荒是好还是不好﹖
饥荒往往是合约或制度的后果。当然没有谁会选择自取灭亡﹐但我选走的经济学范畴﹐解释或推断行为只能从选择这个基础假设入手﹐局限有变其选择会跟着变。当然还有其他解释人类不幸的理论﹐而以经济理论混合着博弈理论来解释自取灭亡的分析﹐三十年来颇时尚。我不认为博弈理论可以验证﹐从个人信奉的科学方法看这些理论不是有解释力的学问。说过了﹐我选走的路是以考查可以观察到的局限转变来推断行为的转变。自己肯定走得对﹐但不是唯一可以解释人类行为或经济现象的方法。
制度是合约的安排。我的处理是﹕这安排是选择的结果﹐是好是坏是伦理道德的话题﹐不是科学可以协助找到答案﹐我管不着。令人遗憾的是﹕绝少经济学者从合约安排的角度看制度。说漠视合约分析是经济学的严重缺环也是说对制度的理解也是一个缺环了。不能说这缺环今天还存在﹕事实上“合约”一词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下变得朗朗上口。然而﹐我不认为这新发展的路向走得对﹐是后话。
第二节﹕自然淘汰的思维
一些行内朋友说关于合约的经济分析起自我一九六九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合约选择的文章﹐应该不对。瑞典的沃因(Lars Werin)说合约牵涉到一个结构起自我的《佃农理论》﹐可能对。合约(contract)一词﹐在我之前经济学一般只用于描述帕累托至善点的合约曲线(contract curve)。回顾经济思想的历史,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就用了一整章分析农地使用的制度安排的演进﹐也即是农业合约安排的演进了。
斯前辈之见﹐是原始的奴隶制度是最没有经济效率的制度﹐因为奴隶只管吃﹐不管做。他因而推论,佃农分成逐步替代了奴隶﹔然而﹐因为分成要分一部分产出给地主﹐有政府抽税的效果﹐经济效率也不善。他于是认为一个固定租金的制度比佃农分成优胜。再推下去﹐斯密认为固定租金的安排往往为期短暂﹐耕耘的农民没有安全感﹐在生产效率上还有问题。他于是认为﹐最有效率的农地使用制度是一个有长久年期的固定租金制度﹐但这后者制度是英国的农业独有。这个英国农地制度优胜的看法在经济学传统持续了很多年﹐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卜凯教授调查研究中国的农业才提出有别之见﹐而逻辑上证明斯密错可见于一九六七年我写好的《佃农理论》。
断章取义误解前辈
这里有一个可能更重要的话题。斯密分析农地使用演变的主旨﹐可不是有没有经济效率那么简单。他以一整章示范“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个重要思维。斯密被引用无数次的名言——“我们的晚餐可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利益的特别关注﹔我们认为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是为了他们的自利”——其实是断章取义地理解错了他。如果细读这些话之前的文理﹐我们会察觉到斯密说的是自然淘汰(natural selection)﹕人类自私是因为不能不自私!这样看﹐跟他早一本小书《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的论点加起来就变得没有矛盾﹕早一本说人类天生有同情心﹐后一本说可惜不自私不能生存。
真巧﹐动笔写这章时我读到林行止的《信报》专栏﹐题为《现代经济学奠基者——达尔文取代斯密》﹐内容提到美国一位经济学教授说﹕“一百年后﹐经济学家可能认为经济学的智性奠基者﹐是达尔文而不是斯密﹗”有点奇怪。五十年前我读斯密与达尔文﹐认为后者的“适者生存”意识源自前者。当时科斯﹑施蒂格勒等前辈皆这样看﹐怎么今天徒弟变作师傅了﹖
达尔文是数世纪一见的科学天才﹐精彩的论着无数﹐其中屡次提及生命的经济原则(the economy of life)。他是富家子弟﹐用不着打工为生计﹐正规的生物学训练不是那么好。天才绝顶无疑问﹐受到斯密《国富论》的影响也无疑问。今天﹐衡量人类科学思想发展的专家们﹐不少认为达尔文的“自然淘汰”是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维。这思维源自斯密﹕整本《国富论》都有自然淘汰的味道。
适者生存要从局限转变看
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斯密分析农地使用制度演变那一章﹐以事实衡量﹐近于全盘错了﹗奴隶制度不是那么无效率﹐佃农分成没有遭淘汰﹐而斯氏高举的英国独有的长期固定租约制度﹐在中国宋代起有记载﹐称永佃制﹐生产效率不是那么高﹐明清之后渐被遗弃。一九三五年国民党政府调查了中国八个省份﹐得到的结果是一九三四年永佃制占所有农地使用租约百分之十一。相比起来﹐百分之二十九的租约无期限——每季收成后可以终止﹔百分之二十五是年租﹔百分之二十七是三至十年﹔百分之八是十至二十年。同样地区与地质﹐每亩的产量大致相同。这些数字因而不支持斯密之见。
原则上﹐适者生存这个论点不可能错﹐因为可以阐释为套套逻辑(tautology)。我们要怎样看才对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合约或制度的转变源于局限条件的转变﹐尤其是交易或制度费用这种局限。这样,适者生存要从某些局限的存在或不存在看。源于局限转变而变的合约或制度安排可以很微小﹐不容易察觉﹐有时近于式微又再盛行﹐正如有些生物种类近于灭绝又再兴盛。这后者现象达尔文当年可能不知道。像人民公社那个层面的大转变﹐牵涉到的局限转变当然是惊世骇俗的了。
我跟踪过中国的人民公社从大锅饭制转用工分制﹐继而从生产大队到生产小队﹐再继而到包产到组﹑到户﹐承包合约﹐层层承包﹐从而发展到今天的县际竞争制度﹐等等﹐皆可以看为合约或制度安排的转变﹐过程中的局限转变是明确的。恨不得自己还年轻﹐可以从头详尽地考查与分析中国六十多年的局限转变带来的制度演变的过程。应该是相当清晰的。人类历史很少见到这么精彩而又有明确连贯性的经验。
回头说达尔文的自然淘汰或适者生存观﹐去年(二〇一一)我给沃因的信说﹐我搞不清楚是理论还是套套逻辑。他回信说欧洲有不少学者也这样问﹐但得不到肯定的答案。问题其实不重要﹐因为套套逻辑可以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提供着一个范畴约束及引领着我们怎样想。我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引用达尔文的思维而得到石破天惊的贡献的﹐是老师阿尔钦一九五○年发表的《不确定﹑进化﹐与经济理论》。该文回应当时行内的一个大争议﹕前景无从确定﹐我们怎可以用争取财富或收入极大化这个假设来解释行为呢﹖阿师答得简单精彩﹕在资源缺乏的竞争下﹐适者生存是收入极大化的证据﹗人的意图为何大可不论﹐结果是支持着个人争取收入极大化这个假设。如此类推﹐合约或制度的选择也是局限转变约束着的适者生存了。
马歇尔与约翰逊皆中计
斯密之后﹐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西方学者不少(见拙作《佃农理论》第三章)﹐可惜他们的分析没有从合约结构的角度入手﹐这里说的经济学缺环因而没有被填补了。最令我惋惜的是马歇尔。此君知道佃农分成是一种合约﹐认为变化多﹐知道深入研究重要。一八九四年﹐马氏做英国《经济学报》的主编时﹐把一位名为Henry Higgs写的《法国西部的佃农分成》放在首位﹐高举这篇文章。可惜该文作者只调查了一个农户﹐而此户的佃农分成率刚好是五十﹑五十。马歇尔听到这分成率可以变﹐但Higgs误导了他﹐使他同意密尔提出的佃农分成比率是由风俗决定的说法。如果马氏知道佃农分成的比率有大变化是实情﹐以他的天赋﹐找到多年后我分析的答案用不着三十分钟吧﹗
一九六七年﹐芝加哥的约翰逊(D Gale Johnson)告诉我﹐这个佃农分成五十﹑五十的“风俗”传言真的害死人﹗他那一九五○年发表的关于佃农的文章也被这风俗之见约束着﹐跟阿罗一起以方程式证来证去也得到无效率的结果。
缺环依旧﹐主要是因为经济学者没有深入地考查合约结构。约翰逊当年知道我是在填补经济
学的一个重要缺环﹐不断地鼓励﹐我终生感激。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新制度经济学”(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一词是威廉姆森(O Williamson)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今天﹐中国的朋友喜欢称我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不一定错。一九九五年巴泽尔在他的论文结集的序言中写道﹕“我今天认为﹐一九六九年史提芬来到西雅图时﹐他已经是经济学行内的产权及交易费用的第一把手了。”是一夫之见。六十年代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就是产权及交易费用的学问﹐而巴兄后来也是这范畴的一个重要人物。
今天回顾﹐六十年代时﹐从事产权及交易费用研究的主要是四个人﹕阿尔钦﹑科斯﹑德姆塞茨和我。在此之前﹐在类同范畴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奈特(一九二四)﹑科斯(一九三七)﹑哈耶克(一九四五)﹑戴维德(五十年代口述)﹑H S Gordon(戈登﹐一九五四)等人。他们的作品虽然重要﹐但过于零散﹐没有凝聚力﹐带不起一个思想范畴(paradigm)的发展。六十年代初期﹐有关交易费用的三篇文章差不多同时出现﹕科斯写社会成本问题(一九六○﹐其实面世是一九六一)﹔施蒂格勒写讯息费用(一九六一);阿罗写发明的收钱困难(一九六二)。这三位皆大师人物﹐但我不能把后二者算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分析产权﹐没有进入制度的范畴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