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中国国学经典系列(全8册)
最值得珍藏的中国国学经典——《中国通史(上、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智囊》《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搜神记》,内容涵盖文史哲,时间跨越几千年,值得每位国人品读一生的经典。可读宜藏,绝对超值之选!
|
內容簡介: |
最值得珍藏的中国国学经典——
《中国通史(上、下)》——最畅销的国史读物,没有之一!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国文学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智囊》——中国老祖宗流传下的权谋奇书!
《鬼谷子》——孙膑、庞涓的授业恩师,最神秘的奇人智慧秘典!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国第一兵法与第一策略,西点军校的必修教材!
《搜神记》——最有趣、最刺激的中国古典鬼神故事集!
|
目錄:
|
智囊
中国通史(上)
中国通史(下)
宋词三百首
搜神记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
六韬鬼谷子
唐诗三百首
|
內容試閱:
|
六韬鬼谷子
文师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曰:“田于渭阳③,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④,兆得公侯⑤,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⑥,得皋陶⑦,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⑧: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⑨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⑩。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
归,立为师。
【注释】
①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田:通“畋”,即畋猎、打猎。
②史:先秦时的官职名称,主要掌管记事、祭祀、占卜等诸项事务。编:人名。布卜:即占卜。
③渭阳:渭水的北岸。渭,渭水。阳,水的北面。
④螭(chī):传说是一种无角的龙。罴(pí):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毛棕褐色,能爬树,也能游水。
⑤兆:预兆,预测。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称。古代的爵位分为五等,第一等称为公,第二等称为侯。
⑥禹: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黄帝轩辕氏玄孙,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以治理洪水而闻名。禹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是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后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⑦皋陶(gāoyáo):传说为东夷族的领袖,舜帝在位时任主管刑狱的官员,后来又辅佐禹。
⑧权:权谋,权术。
⑨缗(mín):钓鱼绳。
⑩毕:古代打猎时,用于捕捉猎物的网,这里是取得的意思。
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边无际。绵绵:比喻持续长久。
嘿嘿:同“默默”,即默默无闻,寂然无声的样子。昧昧:暗中准备,不显露出来。
敛:收聚,收揽。
擅:独自占有。
允:诚然,是这样。
【大意】
周文王准备出去打猎,太史编进行占卜后对他说:“您这次应到渭河的北岸去打猎,将会有巨大收获。将要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一位具有公侯之才的人。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在他的辅佐下,您的事业将会日渐昌盛,并将惠及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你的占卜真的是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当年曾为禹占卜过,结果得到了皋陶,而那次的征兆与今天正好相似。”
文王于是连着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来到渭水的北岸打猎,结果见到了太公,当时他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赶紧下车上前慰劳,并问道:“先生很喜欢钓鱼吗?”
太公答道:“我听说君子的志向在于实现自己的抱负,普通人的志向则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在这里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
文王问:“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太公答道:“钓鱼好比三种权谋。用优厚的待遇招来人才,如同用饵去钓鱼;用重金去收买敢于效死的勇士,也如同用饵去钓鱼;用高官来招揽人才,还如同用饵钓鱼。凡是钓鱼,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得鱼,其中的情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推知天下大事大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您所说的这些深奥的道理。”
太公说:“水的源头比较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情理;树的根须比较深,枝叶就会茂盛,枝叶茂盛,就能结成果实,这也是自然的情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使事业获得成功,这还是自然的情理。至于言语上的应对,一般都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够说出真情的实话,才真正是把语言发挥到了极致。现在我对您所说的,都是最真情的实话,没有任何隐讳,您会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反感呢?”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别人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那些充满真情的实话。我怎么会对您产生反感呢?”
太公又说:“(还是以钓鱼作为例)钓丝很细小,只有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不大不小,鱼饵很香,中等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但鱼饵很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是贪吃
宋词三百首赵佶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符三年(1100)即位。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赵佶传位其子赵桓(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赵佶与宋钦宗一并被金人俘虏北去,最终客死他乡。赵佶在政治上任用奸佞,昏庸无能,生活上穷奢极侈,艺术上多才多艺。他曾于崇宁四年(1105)建立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命周邦彦、万俟咏、田为等词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创制新曲,对北宋后期词章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赵佶工于书画,诗、文、词皆佳,其词早期风格艳丽,晚期则多凄凉。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①
裁剪冰绡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③。新样靓妆④,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⑤。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⑥!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⑦。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⑧。
【注解】①?北行:指宋徽宗被俘至北方。?②?冰绡:轻薄洁白的绢,此处比喻杏花花瓣轻薄洁白如绢。?③?燕脂:即胭脂。匀注:均匀涂抹。?④?靓(jìng)妆:粉黛妆饰。?⑤?蕊珠宫:道家指天上宫阙。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⑥?者:同“这”。会:领会,懂得。?⑦?知:不知;“知”当“不知”讲,古诗词中有此用法,如佚名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⑧?和:连。和梦也:就连这样的梦。新来:近来。
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弘俶之十四子,978年,从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曾参与编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至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文辞清丽,与杨亿、刘筠齐名,并称“江东三虎”,为“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有《金坡遗事》、《玉堂逢辰录》等。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①,城下烟波春拍岸②。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③,鸾镜朱颜惊暗换④,昔年多病厌芳尊⑤,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解】①莺语乱:黄莺婉转鸣叫此起彼伏。?②?烟波:指浩淼湖面。春拍岸:春水拍打堤岸。?③?衰晚:衰弱不堪的老人。?④?鸾镜:传说汉朝西域罽宾王获得一只鸾鸟,三年不曾鸣叫。听说此鸟见同类才鸣,于是悬镜于前,鸾鸟见影,哀鸣不已而亡。后诗词中多以“鸾镜”借喻临镜生悲。?⑤?芳尊:盛着美酒的酒杯。“尊”同“樽”。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为邰(今属陕西)人,后徙至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家贫,刻苦力学。宋真宗朝(1015)进士。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建议十事,行新政,遭到保守派反对,未能实现。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病逝于赴颍州途中,卒谥文正。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极为出众。文章诗词,皆有名篇传世,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词风豪迈,气势恢弘。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①。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解】①?黄叶地:枯黄落叶铺满地。?②?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③?追旅思:追忆旅途中的愁思。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②,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④,谙尽孤眠滋味⑤。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解】①?香砌:围绕在花草之中的台阶。?②?真珠:即指“珍珠”。?③?月华如练:月光像白色的丝绸一般美丽。?④?攲(qī):倾斜,此处指斜靠着。?⑤?谙尽:尝尽。谙:深知。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性情洒脱风流,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同游山水,诗词唱和。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曾因三处善用“影”字,被称作“张三影”。所作诗词多以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为主,格调清新,真挚细腻,语言工巧,风格含蓄,韵味隽永。留有《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千秋岁
数声①,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②,无人尽日花飞雪③。
莫把幺弦拨④,恐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⑤。
【注解】①?:亦作“鹈”,通常指杜鹃鸟,一说为伯劳鸟。张衡《思玄赋》中有“恃己知而华予兮,鸣而不芳”。?②?永丰柳:永丰,地名,指唐时洛阳永丰坊。白居易有诗:“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后以“永丰柳”泛指杨柳,有时比喻孤零女子。?③?花飞雪:指白色纷飞的柳絮。?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因其最细,故得此称。在此借指琵琶。?⑤?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①,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②,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③,玉柱斜飞雁④。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⑤。
【注解】①?弄:弹奏。?②?十三弦:借指筝。筝本为十二弦,至唐宋时教坊所用筝增至十三根弦。?③?秋水:比喻女子眼波清澈明亮如水。白居易有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④?玉柱斜飞雁:筝上系弦的玉柱斜型排列,如大雁飞行之状。?⑤?春山:比喻女子的眉毛。《西京杂记》中曾描述卓文君“眉毛如望远山”。眉黛:古时女子以黛色画眉,故有此称。黛:青黑色。此句指女子弹筝之时因乐曲哀伤而眉头紧蹙。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①。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②,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③。昨日乱山昏④,来时衣上云⑤。
【注解】①?罗裙:丝罗制的裙子,泛指女性服饰。?②?朱粉:胭脂粉黛。?③?柳腰:像柳树一般纤细的腰身,泛指女性婀娜身姿。?④?乱山昏:群山暮色苍茫。?⑤?衣上云:衣上的花纹如云,一说衣服染上云霞之光。张先另有《师师令》“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之句,用意相近。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②,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③,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④。梯横画阁黄昏后⑤,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⑥。
【注解】①?穷:穷尽,休止。?②?千丝:杨柳的枝条。?③?嘶骑(jì):嘶叫的马儿。?④?桡(ráo):木桨,此处代指船。?⑤?梯横:梯子横放,即指梯子已经收起来了。?⑥?解:懂得,知道。嫁东风:古诗词中常见用语,意指随东风而去。李贺有诗:“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于春风不用媒”。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①
《水调》数声持酒听②,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③,往事后期空记省④。
沙上并禽池上暝⑤,云破月来花弄影⑥。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解】①?嘉禾:宋朝郡名,今浙江省嘉兴市。小倅(cuì):判官。张先曾在仁宗庆历元年(1041)任嘉禾判官,年五十二岁。?②?水调:曲调名,《隋唐嘉话》记载:“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曲调声韵悲切。?③?流景:流年,比喻如流水般的岁月。唐代武平一有《妾薄命》诗云:“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④?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清楚记得。?⑤?并禽:成双结对栖息的鸟儿。暝:黄昏。?⑥?云破月来花弄影:云彩散开,月光洒下,花枝摇颤,玩弄着自己的影子。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①。庭轩寂寞近清明②,残花中酒③,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④,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解】①?定:停止。?②?清明:节气名,每年的四月五日或六日。?③?中(zhòng)酒:因醉酒而身体不适。?④?画角:古代号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的乐器,外表有彩绘,其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报时昏晓,振作士气。风吹醒:意思是画角在风中吹起。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晏殊五岁能诗,七岁能文,十四岁时应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三十岁即拜翰林学士,官至宰相,务实任贤,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名臣都出自晏殊门下。由于一生显赫富贵,其词作多为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但仍多有佳作名句传世,为婉约词派宗师。词风旖旎,工巧清丽。《宋史》谓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有《珠玉集》传世,存词一百三十余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
【注解】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三句:晏殊另有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收录:“上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①,等闲离别易消魂②,酒筵歌席莫辞频③。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④。
【注解】①?一向:同“一晌”,片刻的时间。?②?等闲:寻常。?③?频:频繁。?④?怜取:去怜爱。唐元稹《莺莺传》有崔莺莺诗:“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清平乐
红笺小字①,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②,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③。
【注解】①?红笺:红色的纸笺。?②?此处用两典故,“雁足传书”:《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鱼传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说大雁和鱼可以传递书信。?③?此处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清平乐
金风细细①,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解】①?金风:指秋风,秋季五行属金。《文选》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②?浓睡:形容睡得很深。
搜神记
卷一
神农鞭百草
【原文】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①,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②,臭味所主③,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注释】
①神农: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又称炎帝神农氏,传说他“人身牛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赭(zhě)鞭:赤鞭。赭,赤色。神农是火德之帝,故用赤色神鞭。“鞭百草”的“鞭”字用作动词。?②平毒寒温之性:指草木无毒、有毒以及寒、温的药性。“平”即无毒。?③臭(xiù)味:气味,此处指草的药味。《本草经·序录》。“药有酸、成、苦、甘、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五味治病备有所主,如酸主肝,咸主肾,甘主脾,苦主心,辛主肺。
【译文】
神农用赤色鞭子鞭打各种草木,从而全面了解它们的无毒、有毒、寒热、温凉的性质,以及酸、咸、甘、苦、辛五味所主治的疾病,然后根据这些经验再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天下的百姓称他为“神农”。
雨师赤松子
【原文】
赤松子者①,神农时雨师也②,服冰玉散③,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④,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⑤,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
【注释】
①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雨师:传说中司雨的神。?③冰玉散:传说中一种长生之药。?④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仙,又称西华金母,是长生不老的象征。?⑤高辛:帝喾(kù),姓姬,传说中为上古五帝之一,系黄帝的曾孙,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
【译文】
赤松子是神农氏时的司雨之神,他服用冰玉散,并教神农服用,他跳进火里不会被烧死。他常去昆仑山西王母住的石屋里,能随风雨上天下地。炎帝神农的小女儿追随他学道,也成为神仙,一齐升天。到高辛氏时,他又担任雨师,漫游人间。是如今雨师们的祖师。
赤将子舆
【原文】
赤将子舆者,黄帝时人也。不食五谷,而啖百草华①。至尧
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时于市门中卖缴②,故亦谓之缴父。
【注释】
①啖:吃。?②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译文】
赤将子舆,是黄帝时候的人。他不吃五谷,而吃各种草木的花。到唐尧时代,他做了木工。能随着风雨来来去去。他又经常在集市中的商店门口卖缴,所以人们也叫他“缴父”。
宁封子自焚
【原文】
宁封子①,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②。有异人过之③,为其掌火④,能出五色烟⑤,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⑥,故谓之宁封子。
【注释】
①宁封子:古传说中的仙人,又称龙跷真人。?②陶正:古代管理陶器制作的官。?③异人:神异之人,即指神仙。过,拜访。?④掌火,此处指掌握烧冶陶器的火候。?⑤五色烟:五彩烟火,此处指烧冶陶器的火焰。?⑥宁北:宁邑之北。宁,古邑名,在今河南获嘉一带。
【译文】
宁封子,是黄帝时候的人。世代传说他是黄帝的陶正。曾有神仙去拜访他,为他掌握烧冶陶器的火候,能够在五彩烟火中进进出出,时间长了他就把这种法术教给封子。封子堆积柴火自己焚烧自己,随着烟气上上下下。人们察看那剩下的灰烬,里面还有封子的骸骨。当时人们一齐把封子的骸骨葬在宁北的山中,所以称他为“宁封子”。
彭祖仙室
【原文】
彭祖者,殷时大夫也。姓钱,名铿。帝颛顼之孙①,陆终氏之中子②。历夏而至商末,号七百岁。常食桂芝。历阳有彭祖仙室③。
前世云:祷请风雨,莫不辄应④。常有两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讫,地则有两虎迹。
【注释】
①颛顼(zhuānxū):上古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②陆终氏:颛顼之子。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③历阳:地名。秦时置县,位于今安徽和县。?④辄(zhé):总是。
【译文】
彭祖,是商代的大夫。姓篯,名铿,是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氏的第二个儿子。他经历过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号称活了七百岁。他常常吃桂花和灵芝草。安徽历阳山有彭祖的仙室。前代的人都说:在那仙室中祈求风雨,没有不马上应验的。在这祠堂的旁边还经常有两只老虎。今天祠堂已经没有了,但地上倒还有两只老虎留下的足迹。
崔文子学仙
【原文】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学仙于王子乔①。子乔化为白霓②,而持药与文子。文子惊怪,引戈击霓,中之,因堕其药。俯而视之,王子乔之履也③。置之室中,覆以敝筐。须臾④,化为大鸟。开而视之,翻然飞去。
【注释】
①崔文子:《列仙传》中有载,崔文子喜好黄老之术,居于潜山之下,卖药于市集,自称三百岁。王子乔: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名晋。?②霓(ní):虹的外环。又称雌虹。?③履:两种说法,一说为鞋子;另一说“履”应为“尸”,指尸体。?④须臾:一会儿。
【译文】
崔文子是泰山人。他跟王子乔学仙道。王子乔变为白霓,带着仙药来给崔文子。崔文子觉得奇怪,举起戈投向白霓,击中了它,带的药掉了下来。崔文子俯身去看,原来是王子乔的鞋。他把鞋放进屋中,用破筐子盖住。没一会儿,鞋就化为大鸟。他打开筐子一看,大鸟绕几个圈子就飞走了。
焦山老君
【原文】
有人入焦山七年①,老君与之木钻②,使穿一盘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当得道。”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注释】
①焦山:山名。位于今江苏镇江东北长江之中,与金山相对。相传因东汉处士焦先隐居于此而得名。?②老君:指太上老君,道教之祖老子。
【译文】
有一个人进焦山学道七年,太上老君给了他一把木钻子,叫他钻穿一块五尺厚的盘石。太上老君说:“等你把这块石头钻穿,就可以得道成仙了。”此人一钻就是四十年,盘石被钻穿后,他就得到了炼丹成仙的秘诀。
鲁少千应门
【原文】
鲁少千者,山阳人也①。汉文帝微服怀金过之②,欲问其道。少千拄金杖,执象牙扇,出应门。
【注释】
①山阳:汉代置县名,属河南郡。位于今河南修武县。?②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年),汉高祖刘邦之子。微服:古代帝王王公为隐藏身份而改换行装。怀金:带着黄金。
【译文】
鲁少千,山阳县人。汉文帝曾经穿着平民的衣服,带着黄金去拜访他,想向他学习道术。鲁少千拄着金杖,手执象牙扇,出门迎接他。
淮南八老公
【原文】
淮南王安①,好道术。设厨宰以候宾客。正月上辛②,有八老公诣门求见。门吏白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③,未敢以闻。”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三光④,遇北斗兮。驱乘风云,使玉女兮。”今所谓《淮南操》是也⑤。
【注释】
①淮南王安: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之子。后谋反失败而自杀。?②上辛: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③驻衰之术:指长生不老之术。?④三光:指日、月、星辰。?⑤《淮南操》:古琴曲名,又叫《八公操》。
【译文】
淮南王刘安,喜好道术。专设厨师盛宴迎候宾客。正月上辛那一天,有八位老人上门求见。门吏禀报淮南王,淮南王叫门吏随意刁难他们,门吏说:“我们大王喜欢长生不老,先生们并无长生不老之术,因此我不敢替你们通报。”八位老人知道淮南王不愿意接见,于是摇身变为八个童子,面色如桃花一般红润。淮南王便接见了他们,并用隆重的礼节和歌舞来款待他们。淮南王操起琴,和着旋律歌唱道:“上天无限光明,阳光普照大地。知我喜欢道术,八公从天降临。八公赐我福寿,生翅成为仙人。腾云升上青天,漫游梁父山林。看见日月星光,遇上北斗七星。驾着清风彩云,玉女伴我同行。”这支歌就是今天所说的《淮南操》。
刘根召鬼
【原文】
刘根,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汉成帝时①,入嵩山学道②。遇异人,授以秘诀,遂得仙。能召鬼。颍川太守史祈以为妖③,遣人召根,欲戮之。至府,语曰:“君能使人见鬼,可使形见。不者,加戮。”根曰:“甚易。借府君前笔砚书符。”因以叩几。须臾,忽见五六鬼,缚二囚于祈前。祈熟视④,乃父母也。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死⑤。”叱祈曰:“汝子孙不能光荣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亲如此。”祈哀惊悲泣,顿首请罪。根默然忽去,不知所之。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兵:当名词用时,指士兵、军队、兵器;当动词用时,指用兵,此处指战争。
【大意】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首要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否要发动战争,以及如何作战,都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观察、研究,再做决策。
故经①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②: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
①?经:古代指经线,在此作动词用,意思是衡量、分析。
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同上句“经”的意思一样,指分析、比较;计,古代指筹码,在此指下文“主孰有道”等几个情况;索,意思是索取、获得;情,指战争中的敌我形势。
【大意】
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因此要分析敌我双方的五方面情况,对两者的情况加以比较,以此探索双方胜负的可能性。
这五方面情况,一是道。道就是战争的正义性,也就是君王的作战意志和臣民的意愿是一致的。国民百姓支持战争,不惧生命危险,甘愿为君主而死。这就是有道。
二是天。天是指天气、环境、寒暑、昼夜等各种自然气象、季节的因素。
三是地。地就是地理环境,包括地势的高低、战争的路程远近、所占据地区是险要还是平坦以及战场是宽广还是狭窄等,这些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
四是将。将就是率领军队的将领,将领要有作战的谋略和打仗的勇猛,对士兵要抚恤,同时须奖赏分明,严明军纪。
五是法。法就是整个作战部队要有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每个组织要有法令制度来管理人员的编制、资源的保障、物资的调配等战争中的事情。
这五个方面,作为一军主脑的将领都要有充分的认识,深入的了解。通过考察分析双方的各种情况,并据此加以比较,以此预测战争的胜负。哪一方的君王更贤明,民心更齐?敌我双方的将领谁能力更强?哪一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哪一方的军纪法规执行得更有力?军粮、武器装备等军需物资哪一方更充足?哪一方的士兵更能打仗?哪一方的奖罚分明?知道了这些情况,就能猜出谁胜谁负了。
将①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②;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③,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④也。
【注释】
①?将:在此读,表示假设,意为如果。
②?之:自此作为音节助词,没有实意。留之,意为留下来(辅佐君王)。
③?计利以听:计策有利而已经被听取采纳。
④?因利而制权:因,意思是根据。制权,采取应变的行动。整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有利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作战行动。
【大意】
如果国君听取我的作战计策,任用我指挥作战,那战争就会得胜,我就留下来。如果国君不听我的计策,即使任用我,战争也会失败,那我就离开。接受了我的作战思想和方针,我还将从其他方面造势,以“势”作为辅助,使计策得以顺利地施行。所谓“势”,就是以“有利于我方”为原则,在战场上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兵者,诡道①也。故能而示之不能②,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③,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④也。
【注释】
①?诡道:诡计之策。
②?能而示之不能:有能力作战却假装不能战。这句话中的“而”以及后面三句话中的“而”都表示转折。从“利而诱之”到“亲而离之”的“而”则作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
③?骄之:之,指敌人。骄,作为动词用。骄之的意思是使敌人骄傲。
④?不可先传:不可以事先下定论。指战事各种行为都可能是诡诈的计策,也是兵家作战常用的妙计,不要事先下定论。
【大意】
用兵作战,就是一种施行诡诈的行为。所以,要在有能力时假装没有能力;明明要进攻敌人却做出不攻打的样子;想要从近处攻入敌军阵营却装作要从远处袭击;要攻打远处时又装出想从近处攻打敌方的样子。
如果对方贪图财利,就用利益引诱他,使对方军队混乱,然后趁机攻袭他;对方比我方强大就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挑衅激怒他,乱其阵脚;对方谦卑谨慎,就用计策使他骄傲自满;对方军力充沛,就用计使他们疲劳;对方内部和睦团结,就挑拨离间他们。
总而言之,就是要攻打对方没有戒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时发动袭击。这些都是兵家克敌制胜的常用妙计,战争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诡计,是无法事先下定论的。
夫①未战而庙算②胜者,得算多③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④矣。
【注释】
①?夫:一读“”,可组词丈夫、渔夫、夫役(服劳役的人)、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也指思想陈腐的读书人。);一读“”,常用作发语词,也就是文中句子所用的情况;也作文言助词,如“逝者如斯夫”。
②?庙算:古代用兵打仗前,在庙里举行出征仪式,并对战争的胜负进行分析预算,讨论作战计策,因此称庙算。
③?得算多:所预算的形势中代表获得胜利的主观、客观条件称为“得算”。多是充分的意思。
④?见:通“现”,显而易见的意思。
【大意】
在作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谋划,得出来的结论是我方能够获胜,那是因为我方掌握的能够获胜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如果开战之前分析的结果是不能获胜,那是由于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胜算条件足够充分,在实战中才有可能获胜。掌握的有利条件少,就难以获胜。这么说来,那些不在战前作谋划分析和预算,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就贸然开战的,就不用说了,必败无疑。只要考察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两相对比,谁胜谁负也就一目了然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①,革车千乘②,带甲③十万,千里馈粮④,则内外⑤之费,宾客⑥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⑦,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⑧,未睹巧之久⑨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注释】
①?驰车千驷:驰车是指以四匹马驱驰的轻型战车,又称驷车。驷,指代四匹马。
②?革车千乘:装载粮食、军械装备等辎重的兵车有千乘。
③?带甲: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兵都带甲,这里指士兵。
④?馈粮:运送粮草。古代把尊敬地送给某人东西,称为“献”,如果是普通的交接运送,称为“馈”。
⑤?内外:内指战争后方,外指战争前线。
⑥?宾客:古代把出使到本国的使者,包括说客、谋士等外来人,称为宾客。战争往往与外交有关,与诸侯各国的使者的结交费用即“宾客之用”。
⑦?力屈:力量不足。
⑧?兵闻拙速:原句顺序为“闻兵拙速”,意思是只听说用兵打仗即使战法笨拙也要求速胜。
⑨?未睹巧之久:没见过战法巧妙却使战争拖延长久的。
【大意】
孙子说:一般说来,一旦作战,往往要动用战车千乘,运送物资的辎重车千辆,士兵人数须十万,运送粮草的路程有千里之远,战争前后方同时耗费军用资金,包括与外国结交的宾客费用,车辆器材的供应资金,武器装备的维修补充等,一天下来要耗资千金乃至上万,这样才能组织起一支有充分准备的十万大军。
基于这些条件才能作战,可见战争拖延久了就会造成军队疲惫,士气锐减,然而导致攻城时力量不足。此外,长期用兵,耗费人力、财力,国家财政也会因此发生困难。这个时候,敌国就会乘虚而入。即使足智多谋的人,也难以收拾这种残局。
用兵的法则,只听说即使战法笨拙也要速战速决,而没有见过为了求作战的巧妙而使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交战。长期用兵却能对国家有利,这样的事情,自古至今未曾有过。所以说,不能全面了解战争弊端的人,也就不会清楚战争期间正确用兵的有利之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①,粮不三载②,取用于国,因粮于敌③,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④,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⑤,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⑥。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⑦。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⑧,甲胄矢弩⑨,戟盾蔽橹⑩,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注释】
①?役不再籍:不一再征兵。役,兵役,这里指士兵。籍,本指登记户籍的名册,这里作动词,意为征调。
②?粮不三载:粮食不用多次运送。三,指多次。
③?因粮于敌:从敌人手中顺势夺取粮食。因,同“依”,意思是凭借。
④?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国家因兴兵作战而贫困,其原因往往在于行军中需要远程运粮。师,意为行军。
⑤?近于师者贵卖:近于师者,靠近驻军的地方。贵卖,货物卖得很贵。整句意思是,军队驻地的附近地区,物价上涨。
⑥?丘役:军赋。丘为古代征收军赋的基层单位,一丘相当于当时的四个乡村部落。
⑦?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指国内。家,指百姓。国内军用耗资过大,百姓也因此贫困。
⑧?破车罢马:罢,同“疲”。战车破损,马匹疲劳生病。
⑨?甲胄()矢弩:指各种战争用的武器装备。甲,盔甲。胄,头盔。矢,箭。弩,弩箭。
⑩?戟盾蔽橹:戟,戈矛合为一体的兵器;盾,盾牌;蔽橹,一种大型盾牌,用生牛皮覆盖在大车轮之类的巨物上,可以屏蔽攻击物,主要用来防卫,故称蔽槽。
?丘牛大车:用牛拉的辎重车辆。
?务食于敌:务求从敌军处取粮就食。
?钟:古容量单位,相当于六十四斗。
?秆一石:,同“萁”,指豆秸,泛指牛马牲畜的饲料。石,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120市斤。
【大意】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会一再征调士兵,也不会多次运送军粮。他只在国内把武器装备准备充足,然后通过敌人获取补充军粮,这样就足够供应军需。
国家由于兴兵而贫困的原因,通常在于军队需要长途运输粮食。长途转运军需,就会造成百姓贫困,还导致靠近驻军的地方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得国家的财政陷入危机,国家财政告急政府就会加重赋役。军力衰弱、经济困难,国内百姓穷困不堪,此时已经耗去了百姓所交的赋税的七成。行军作战中,因车辆耗损,兵马疲劳,盔甲、箭弩、戟盾、矛橹等武器战具的补充损耗,及丘牛粮车的征用,又使得国家开支用去了十分之六。
所以,高明的将领务求用敌人的军粮补充自己军队的需要。从敌国就地取粮,其一钟就等同于从本国运来的二十钟,敌人的一石牛马饲料,则相当于从本国运出的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①;取敌之利者,货也②。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③,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④,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⑤。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⑥,国家安危之主⑦也。
【注释】
①?杀敌者,怒也:要想士兵英勇杀敌,就要挑起他们的士气。怒,激励士气。
唐诗三百首
五言古诗三十三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开元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诗薮》评价张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皆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感遇①二首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⑦?,何求美人折⑧。
【注解】①?张九龄作《感遇》十二首,本诗第一。?②?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③?桂华:“华”通“花”。秋天的桂花呈黄白色,如月光。④?自尔:自此,自然地。?⑤?林栖者:隐居山林的人。?⑥?闻风:闻到风吹来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坐:因而。?⑦?本心:天性。?⑧?美人:这里比喻有权势的人,如君王。
其二①
江南有丹橘②,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③,自有岁寒心④。
可以荐嘉客⑤,奈何阻重深⑥。
运命唯所遇⑦,循环不可寻⑧。
徒言树桃李⑨,此木岂无阴⑩。
【注解】①《感遇》之七。?②?江南:长江以南。唐代江南地区比今天地域广泛。本诗作于作者被贬荆州之时,于今天湖北。?丹橘:即红橘。?③?岂伊:岂,难道。岂伊,意为:难道是因为那儿。?④?岁寒心:耐寒的品质,这里比喻坚贞的节操。典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⑤?可:可以;以:用来。荐:进献。嘉客:高贵的宾客,此暗指君王。《尚书·禹贡》中曾提到江南橘为贡品。?⑥?阻重深:道路被重重阻塞。?⑦?运命:命运。?⑧?循环:命运否泰周而复始。寻:追究。?⑨?徒言:徒然。树:种植。?⑩?阴:树荫。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居绵州(今四川江油)。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暮从碧山下②,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③。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④。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⑤。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⑦。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⑧。
【注解】①?终南山:属秦岭众山峰之一,在今西安市南,又名太乙山、南山。斛(hú)斯山人:斛斯,北方胡姓,山人,指出此人当为一名山中隐士。②?碧山:青山,指终南山。③?却顾:回头望。所来径:来时的路。苍苍:深青色。横:指山路横斜。翠微:青翠的山坡。④?荆扉:柴门。⑤?青萝:泛指藤类等攀援或悬垂植物。行衣:行人之衣。⑥?憩:休息。共挥:共同举杯。⑦?此句意为歌声与松间风声相应和;亦可解为共同吟唱《风入松》曲,《风入松》为古时杂曲名。河星稀:银河中的星星渐稀,指夜深几近黎明。⑧?陶然:和悦欢乐的样子。机:指世俗之机心。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②。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③。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④。
【注解】①?三人:指月亮、李白和影子。?②?意为:月亮本不懂得饮酒,影子也只是徒然跟随我身。解:懂得。?③?月将影:月亮和影子。将:与,和。及:趁着。?④?无情:忘情,尽情。相期:互相约定。邈(miǎo):遥远。云汉:银河,此处泛指天上。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①。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②。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解】①?燕(yān):古代燕地,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为诗中征夫所在之地。秦:古代秦地,今陕西一带,诗中妾所在之地。?②?当君怀归日:当夫君想要归来之日。妾:古代妇女自称。断肠:形容极度伤心。?③?罗帏:丝织的帏帐。常代指女子卧房。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属河南)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少有才学却屡试不第,中年曾旅居长安十年,备尝生活悲辛。安史之乱中投肃宗,为左拾遗,未久遭贬职,弃官入蜀,筑草堂以居。后拟北归,病卒于江湘船中。杜甫胸怀报国大志,对民间疾苦亦极富同情,然生逢乱世,看尽国破家亡,饱尝人世艰辛,作为一介文人,无力回天,只得将满怀悲情付诸诗歌创作之中,以悲悯之心与写实手法将其所见所感化为不朽的诗篇,诗风沉郁顿挫,因多描绘现世之景,其诗被后世称为“诗史”,杜甫则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有
《杜工部集》。
望岳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
【注解】①?岳:本意为高峻的大山。此处指东岳泰山。②?岱宗:泰山又名岱,因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语气助词,无意义。齐鲁:泰山为古时齐鲁之地交界。青未了:青翠的山色绵延不绝。③?造化:指天地万物,大自然。钟:聚集,荟萃。神秀:秀美而有灵气。“阴阳”句:形容泰山巍峨,可遮天蔽日,似乎能够将山南山北划割为清晨和黄昏一样。④“荡胸”句:层层云海仿佛荡动于胸中。曾:同“层”。决眦(zì):形容极力睁大眼睛,眼角都要睁裂了。决:裂开。眦:眼角。⑤?会当:终当,终究要。凌:登临。“一览”句:《孟子·尽心》中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赠卫八处士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③,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④。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⑤。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⑥。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⑦,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⑧。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⑨。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⑩。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①?卫八处士:姓卫,名不详。八,即排行第八。处士:古指有才而隐居不仕者。?②?不相见:形容难相见。动:往往。参与商:参宿与商宿,同属二十八星宿。参(shēn)星在西;商星在东,此起彼落,永远不得同时出现。因此古人常以参商比喻无法相逢之意。?③?今夕复何夕:用《诗经·绸缪》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④?苍:指头发灰白。?⑤?访旧半为鬼:意为一路寻访旧友,半数皆已不在人世。热中肠:即“中肠热”,形容因见友人而内心激动。?⑥?焉知:哪知。二十载:指相别二十年。君子堂:指卫八的居所。?⑦?怡然:和悦之色。父执:父亲辈的友人。?⑧?未及已:指问话还没问完。罗酒浆:张罗酒席。?⑨?新炊间(jiàn)黄粱:新蒸的白米中搀杂着小米。间:掺着。黄粱:黄小米,古时因产量小而较为珍贵,此处意指主人家虽贫而尽心待客。?⑩?累:接连,连连。觞(shāng):酒杯。此处指代一杯酒。??子:指卫八处士。故意:故交之情意,或者怀旧之情意。??隔山岳:被山岳隔开,即指分手,离别。
佳人
绝代有佳人①,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②。
关中昔丧乱③,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④。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⑤。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⑥。
合昏尚知时⑦,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⑧。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⑨。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⑩。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①?绝代:一代中绝无仅有。语出汉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②?良家子:良家女子。古代女子亦称“子”。零落:飘零沦落的样子。?③?关中:唐代称函谷关以西地区为关中。昔丧乱:指天宝十五年京城沦陷之战乱。?④?官高:指此“良家子”出身官宦之家。不得收骨肉:无法亲人团聚。收:聚合。?⑤?世情恶衰歇:意指世态炎凉,败落人家总是遭受嫌弃冷落。转烛:烛光随风摆动,比喻世事变幻无常。?⑥“夫婿”两句:丈夫是个薄情之人,另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子。?⑦?合昏:即合欢树,豆科植物,其花日开夜合。?⑧“在山”两句:本意为泉水在山中则清澈,出了山则变得污浊。比喻清者自清,宁愿独居山中保持贞洁。?⑨?卖珠回:指生活贫苦只得以典当首饰为生。牵萝补茅屋:扯来萝枝来补葺茅屋。?⑩?采柏动盈掬:采摘柏子为食,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把。柏树故称贞洁之树,其子可食。掬:手捧。
智囊:白话精华本
上等的智慧
总序
智慧并没有常规可循,以恰好符合人事变迁为上等。所以愚蠢的人有时也会有一得之见,而明白人反而失之于考虑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上等的智慧是出乎自然和事理的,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并不是千思万虑就能达到的。别人注意小事,我从大处着眼;别人看得近,我看得远;别人愈忙而事情愈乱,我不动声色而事情自然搞定;别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这样,再困难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容易的,再巨大的事情对于我也是细小的。我的斡旋深入于无声无息的细微之处,我的举动却出乎于人们思索意料之外。有时是起初相抵触然后相符合,有时看似相反而事实却并不矛盾。
当我悠闲自得时,豪杰们难免对我产生怀疑;而我一旦作出决断,圣人也无法再改变。啊,智慧到了这种程度,难道不是上等的吗?
上等的智慧是无法学习的,有意学习的人也只能取法其上而仅得其中。或者像古话说的人下之人有人上之智,兴许有遇到机会触发偶而表现的。现在我将这类智慧列举个大概,简单地分为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四大类,并统统把它们称为“上等的智慧”。
见大卷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大意是:善于用人的领导者,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却又让人难以意料。寻常之人对此感到惊异,豪杰之士却能够了然于心。
孔子尽人之才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的马跑掉了,而且还吃了农民的庄稼。
那个农民很生气,就把孔子的马给扣下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前去向农民求情,说了许多好话却没有把马取回来。孔子感叹他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用最高级的牺牲——太牢(牛羊猪各
一)去供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有什么用呢?”于是,孔子又派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你不是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怎么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农民听了,什么也没说十分痛快地解下马交还给了他。
所谓人以群分,拿诗书的道理去说服乡野之人,这正是腐儒之所以误国的原因。而养马人的话虽然不错,但如果由子贡去说,农民仍不会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儒生与农民在外貌和修养上相别甚远,他们的精神也必然互相背离。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派养马人去,而要先听任子贡前去呢?因为如果先派养马人去,即使他一去就将马取回,子贡也不会服气,所以不如先让子贡自己去碰一下钉子,养马人的妙处自然会显露出来。圣人通达人情,所以能够恰当地发挥各人的长处,而后来的朝代,往往用金科玉律束缚人,以论资排辈限制人,又总是指望一个人在各方面都要出色,怎么能把天下的事办得好呢?
以愚挫智
南唐时期的广陵人徐铉、徐错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很大。这三个人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恰好江南派徐铉来到北宋纳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但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要选谁为好,便去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先退下吧,朕亲自来选。”
没过多久,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让这个人去就可以。”这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只好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那位殿中侍者也不知为什么要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前去。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愈发喋喋不休,竭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自觉无趣,也就不吭声了。
岳珂认为,当时陶毅、窦仪等名儒衣冠楚楚出入于朝廷,若谈论辩之才,难道会输给徐铉吗?宋太祖作为大国之君,之所以这样做,用的就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个兵家之上策。孔子指派养马人是以愚治局,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智者去对付愚者,愚者无法理解;以智者与智者较量,谁也不会认输。
白沙人陈公甫,到定山拜访庄孔易。分别时,庄孔易用船送他回家。船上有一个读书人,平时就油嘴滑舌,在船上说起话来也十分下流,肆无忌惮。庄孔易愤怒得不得了。而陈公甫却泰然处之。当那人胡言乱语时,好像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一样,等到那人走时,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他一般。庄孔易对陈公甫十分佩服。这是宋太祖降服徐铉的办法。
用人之长
唐德宗时,韩滉曾出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所接纳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恰当地予以使用。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却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一天,韩滉让他参加宴会,他居然从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对面的人交谈一句。韩滉注意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从此,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都不敢随便出入。
五代时的吴越王钱镠,经常到王府花园游玩,发现园丁陆仁章培养花木很有办法,便记住了他。后来淮南兵围困苏州时,钱镠就派陆仁章到苏州城去送信,陆仁章果然顺利完成了任务,带着回信返回,钱镠很器重他,就将他作为自己的孙子收养。
如果领导者都能像韩滉、钱镠那样用人,那么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弃的人和被荒废的大事了。
另据史书记载,淮南王派兵包围苏州时,推着洞屋攻城。苏州守将孙玫命令士兵在城墙上竖起一根大木竿,顶端安上滑轮,穿上一根粗绳子,绳子的一端绑有铁锥,守兵从城墙上往下投掷铁锥,将洞屋屋顶击破,然后使劲拉绳,利用滑轮的作用将屋顶揭开,攻城的敌人统统暴露无遗。后来,敌人开炮时,就张开网阻挡,淮南人无法攻克。
吴越王派兵来救援苏州,只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往城内,但此时淮南兵却用缀上铜铃的大网悬挂在水中,连鱼鳖游过都会弄得铃声大作,无人不晓。都虞侯司马福想潜入城中,便想了一个计策,故意先用竹竿触网,敌人听到铃声后立即收网,拉起来察看,而司马福则乘机潜过网,在水中潜藏了三天,才进了苏州城。与守军取得联系后,使城中的号令与援兵相呼应。敌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神仙在帮忙。这和前面说的可能是同一件事,但其中一个的姓名可能是弄错了。
国王尊大臣为师
燕昭王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是战国时代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有一次,他向郭隗(wěi)询问治国之道,郭隗说:“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而不安宁的国家总是用奴才为臣。就看大王如何选择了。”燕昭王说:“我很想学习,却苦于没有老师。”郭隗就说:“大王如果真的想振兴国家,我郭隗请求为天下有识之士开路。”于是燕昭王为郭隗重新修建了寝宫,并尊他为老师。不到三年,苏秦从东周洛阳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也从楚国来到了燕国。
郭隗通晓招贤纳士的智慧,有气量宏大的大臣气象,不愧为帝王的老师。雍齿虽不得汉高祖欢心,却战功很大,汉高祖于是听从张良的建议,首先封他为侯,使所有的功臣的心都安定下来。许靖倜傥瑰伟,足智多谋、品行高洁,在刘璋手下曾做巴、蜀等郡太守。刘备打败刘璋后,封许靖为将军长史、太傅,对他以礼相待,使蜀国的士大夫们都一心报效于朝廷。这些事都是给那些有识之士以名誉,而自己从中获利的案例。
容人之过,宽恕仇人
汉宣帝时期的丞相丙吉。有一个好喝酒的车夫,喝醉之后行为很不检点。有一次,他驾车随丙吉外出,酒醉后呕吐在车上,相府的主管骂了车夫一顿并打算辞退他。丙吉说:“如果因为他醉酒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还是忍忍吧,毕竟只是把车上的垫褥弄脏了而已。”仍然留他做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那天出门,恰好看见驿站的人拿着红白两色的口袋,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于是就随后跟到皇宫正门负责警卫传达的公车令那里打听。并得知敌人已经侵入云中、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将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带兵打仗了,丞相最好预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召来负责高级官吏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境郡县官员的档案,对每个人都进行仔细地审查。不久,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的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对答如流。御史大夫却无言秉告,只得降职让贤。而丙吉能以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而被称道,这里面也有车夫的功劳。
宋朝时,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人,经审讯后查明是诬告,于是就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自杀了他。当时正赶上北汉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人说:“你既然敢诬告我,说明还是有点胆量的。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打败了,那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了我的剑。”结果那个军校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居然打了个大胜仗,郭进于是就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重用。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他必将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回报;宽大自己的仇人,他必将会以死来相报。只因为要报答恩人的感情激荡在胸中,所以他的长处一遇触发的机会就会被激发出来,他的才干一受到激励,就会尽量发挥。那些专门去收集别人的过错、去寻找仇人的人,那就太愚蠢了?
假戏真做
秦桧当权的时候,有个书生模仿他的笔迹,并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然后拿着这封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一看,就知道这封信不是秦桧写的,就将那封信和那个书生一起押送给秦桧。
秦桧知道了这些事之后,不但没有惩罚那个书生,反倒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不理解,便问秦桧为什么要这样做,秦桧回答说:“这个人既然有胆量敢以我的名义写假信,肯定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我不用一个官职把他束缚住,万一让他跑到胡人那里,或者跑到南方去为越人效力,那就不好办了。”
宋仁宗时,韩琦出任陕西安抚使,范仲淹任陕西宣抚使,共同防御西夏。当时,有张、李两个青年想为韩琦和范仲淹出谋划策,又不好意思自我推荐,于是就刻了一个诗碑,将自己的才干德行吹嘘了一番,让人拉着从韩琦和范仲淹面前经过。韩、范二人见了,反而起了疑心,没有任用他们。后来,这两个人就跑到西夏去了,分别化名为张元、李昊,并到处题诗。西夏国主赵元昊听说此事,十分好奇,就召他们进宫去面谈,一席话下来,元昊发现这两人果然有才干,非常高兴,便将他们视为谋臣,后来这两人成为大宋西部边境的大患。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秦桧虽然是奸臣,但他的做法却远远胜过韩、范二公。这就是所谓的人下之人有人上之智呀!
还是在北宋时期的事,当时有个人伪造韩琦的信,然后将此信拿去拜谒福州知府蔡襄(字君谟),蔡襄虽然看出了破绽,但他见那人颇有豪侠之气,就给了他钱三千,然后写了回信,并派了四个士兵护送他回去,还带了一些果物送给韩琦。那个人到了京城之后,便前去向韩琦请罪,韩琦缓缓说道:“我的能力有限,恐怕不能帮你的忙!这样吧,夏太尉现在在长安,你可以到那里去见他。”随即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对于韩琦的做法,弟子们十分不理解,认为不怪罪他就足够了,何必还要再写介绍信呢?韩琦却说:“这个人敢假冒我的名义写信,而且还感动了蔡襄,说明他确实很有才气。”后来,那个人到了关中之后,夏太尉果然给了他一个官。
再比如,宋哲宗元祐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刚上任时,都商税务官押来了一个偷税的人。原来这个人是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他身上带着两个特大的包袱,外面写着苏东坡的名字和官衔,送往东京汴梁苏侍郎住宅。苏东坡于是问他包袱里是什么东西,吴味道十分害怕,只要实话说道:“我今年秋天有幸得到乡里的推荐,朋友集资让我参加省试,送给我钱百千,我就购买了三百六十丈建阳纱,考虑到路上所经过的乡镇,都要收税,到了京城就剩下不到一半了。于是我心中暗想,当今天下名望最高,而又爱奖掖后进的,只有翰林学士先生您了。即使事情败露,您也一定会同情我。于是我就借着给先生送东西的名义,将东西装好带着走。却不知道先生已经到这里来做知州了,在下实在罪责难逃。”苏轼听了这番话,将他审视良久,然后大笑起来,让人把那两包东西上原来的封皮的字取下来,然后换上他亲笔写的字,上面写着他的新官衔,送交东京竹竿巷。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给自己的弟弟苏辙,然后告诉他:“赶紧走吧,这回你即使上天去也没有妨碍了。”第二年,吴味道进士及第,特来向苏东坡道谢。
宽恕下臣,厚待侍儿
有一次,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席中命令一位美姬依次为众人斟酒。黄昏时分,大臣们个个喝得酒酣耳热,蜡烛也烧完了。这时,有个臣子趁天黑拉扯那个美姬的衣服,美姬很生气,便顺手就拉断了那位大臣的帽缨,然后到楚庄王那里告状。楚庄王听了,心想,何必为了这点小事而使我的大臣受辱呢?于是下令说:“今天看到大家喝得很痛快,我十分高兴,这样吧,我们干脆拉断帽缨,然后继续喝。”众人于是都拉断自己头上的帽缨,狂欢作乐,尽兴才罢宴。后来,楚国和郑国开战,在一场战争中,有位将军在楚庄王面临危难的时刻,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敌阵,不但救出了楚庄王,而且还大败敌军。班师回朝之后,楚庄王便询问那位将军是何人,才知他就是那天晚上因为喝多了酒,而拉扯美姬衣服的人。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在吴王刘濞的手下当过丞相。当然,袁盎府中有个从史与他的一个侍妾私通。袁盎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泄露出去,但却开始有人去吓唬那个从史。那个从史十分害怕,马上就逃跑了。袁盎亲自去将他追回来,然后将侍妾赐给他,对他仍像过去一样。
到汉景帝时,袁盎来到中央朝廷担任太常,不久后又奉命出使吴国。当时吴王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于是便派五百士兵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却毫无察觉。而当初的那个从史此时已经在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并奉吴王之命前来包围袁盎。那个从史知道自己所包围的人正好是袁盎时,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那五百个士兵开怀畅饮。士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呼呼大睡。当晚,那个从史便悄悄走进了袁盎的卧室,将袁盎唤醒,然后对他说:“您赶快走吧,吴王要造反,天一亮就会将您斩首。”袁盎问他:“你是谁?为什么要救我呢?”那位从史说:“我就是当初那个与你的侍妾私通,却得到您厚待的那个从史呀!我现在在军中担任校尉司马!”袁盎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赶快逃离吴国。
五代时后梁的葛周,宋代的种世衡,都曾经使用这一策略而战胜敌人、讨伐叛逆。又如唐代的张说免遭祸殃,可以称之为有转圆之福。金兀术不杀小兵的妻子,也算得上是胡人中的杰出者。
五代后梁的侍中葛周,有一次与自己所宠爱的美姬一起饮酒,这时葛周身边的一个侍卫的一直盯着美姬看,葛周问他话,他都答不上来。过了一会儿,那个侍卫才感觉到自己的失态,十分惶恐,害怕葛周会惩罚他。但是,葛周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后来,葛周率军与后唐的军队交战,战事失利。葛周大声呼喊这个侍卫,命他去迎敌。这个侍卫领命而去,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敌人。回来之后,葛周就将那个美姬赐给他做妻子。
北宋初年,苏慕恩的部落是胡人中实力最强大的部落,当时镇守边关的种世衡,有一天晚上与苏慕恩一起饮酒,并让一位美丽的侍妾在旁边劝酒。过了一会儿,世衡起身进到里屋,苏慕恩就趁机偷偷地调戏那个侍妾。这时,世衡突然出来,将慕恩抓了个现形。苏慕恩十分惭愧,向种世衡请罪。世衡笑着问:“你喜欢她吗?要是真喜欢就送给你好了!”于是,就将那个女子送给了他。从此,凡是其他部落中怀有二心的逆臣,种世衡就派苏慕恩前去讨伐,而且每次都大胜而归。
唐玄宗时的张说,有个门生与自己十分宠爱的婢女私通,张说很生气,于是想依法处置他,那个门生被绑起来后,大声呼道:“难道相公您能保证没有情况紧急、需要用人的时候吗?何必为了一个奴婢而大动干戈呢?”张说听罢,知道这个门生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便下令将他放了,然后将那位婢女赐给他,并且将他打发走,从此音讯杳无。
后来,张说遭到姚崇的陷害,陷于绝境。有一天晚上,那个门生来到张说家,送给张说一幅夜明帘,请他献给九公主。张说依计而行。结果,九公主在玄宗面前为张说求情,张说才摆脱困境。
金兀术喜欢上一个士兵的妻子,就把那个士兵杀死,然后将他妻子据为己有,对她十分宠爱,对别的姬妾们则渐渐冷淡起来。有一天,金兀术睡午觉醒来时,忽然看见这个妇人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短刀正要杀他。他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那个妇人回答说:“我要替我的丈夫报仇!”金兀术一听,沉默了一会儿,挥手让她出去。当天晚上,金兀术设宴招待将士。在宴席上,金兀术唤出这位妇人,对她说:“我不能杀你,因为你无罪,但留下你又不行。所以,现在随便你在众位将士中选择一个,然后跟随他去吧。”那个妇人于是指了一个人,金兀术便将她赐给了那个军官。
圆通之智
前秦王符坚手下的重臣王猛,有一次率领十六万大军讨伐前燕国,前燕太傅慕容评则率大军屯据潞州。王猛的军队迅速前进,在潞州城外与慕容评相持。王猛派遣将军徐成去侦察燕军的虚实,并命令他在太阳当顶之时回来报告,但徐成却一直到黄昏时才返回。王猛十分生气,要将徐成斩首。这时,邓羌出来为徐成求情说:“敌众我寡,明天一早就要打仗了,所以还是宽恕他吧。”王猛说:“饶了他,军威何在?”邓羌又请求说:“徐成是我的部将,虽然他违令该斩,但我愿意和他一起拼死作战,以求赎罪。”王猛还是不同意。邓羌一气之下,回到自己的军营,擂响战鼓,集合部队,要攻打王猛。王猛看邓羌既讲义气又刚勇非常,就派人告诉他:“将军息怒,我现在就赦免徐成。”徐成被赦免后,邓羌亲自来向王猛道谢。王猛拉着邓羌的手,笑着说:“我只是想试探一下将军罢了,将军对手下部将尚且如此,对于国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部下违犯了法令却请求宽恕,是一种私情;擂响战鼓,集合部队对抗上级,是显示强悍。部下将要攻打主帅,主帅却因此就赦免了违法的下级,这不是大大损害了主帅的威信吗?然而,接下来邓羌却与徐成大败了燕军,以此来报答主帅的不杀之恩。一个打了大胜仗,一个是显示主帅的威风,相比之下,哪一个更值得呢?军法固然是很威严的,但何必非要用它来惩罚奋勇杀敌的将军呢?所以说:“圆若用智,唯圆善转。”真正的智慧就好像一个圆圈一样,是可以转动和随机应变的。这样的智慧,才会灵妙无穷。
以盗治盗
唐高宗东都洛阳巡幸时,正好碰上关中闹饥荒。考虑到路上盗贼太多,高宗于是命令监察御史魏元忠做车驾检校官,在车前开路,车后保驾。魏元忠接受了旨意,就立即视察了赤县的监狱,看见一个在押的盗窃犯,不管是神采还是语言,都不同凡响。于是下令给他解开镣铐,换了衣服,戴上帽子,并让他坐着驿车,紧跟在自己后面。一路下来,魏元忠不但与他一起吃饭睡觉,还将防范盗贼的事都委托给他,那个人笑着答应了。结果,一直到从东都返回,随从高宗的上万人马中,竟然没有人丢失一件东西。
因材任能,根据每个人的才干来安排合适的工作,连盗贼都可以使用。那些平庸的儒生经常嘲笑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雄杰,他们哪里知道,那个时候除了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其他人根本派不上用场。
赞扬的力量
唐朝的大夫柳玭被贬谪为沪州郡守时,渝州有个秀才叫牟磨,是都校牟居厚的儿子。此人虽然没有什么才华,却敢拿着自己的文章来谒见柳玭。而柳玭看了他的文章之后,却给予他很好的评价,大加赞赏。柳玭的弟子们认为他这样做太不厚道了。柳玭就告诉他们:“巴蜀多出豪强之士,此人虽然是押衙的儿子,却喜欢学习,不但读书,还写文章,这是值得引导的,如果因为他文章写得不好而打击他,他就会灰心丧气了。再说我经常表扬他,别人必然会看重他。他自己也会珍惜这些荣誉,越发上进。如果我这样做,能够使巴蜀减少三五个草寇盗贼,不是也很好吗?”
知过能改
徐存斋由翰林院被派到浙中去当督学时,还不到三十岁。有一次,一位秀才在文章中用了“颜苦孔之卓”一句,徐存斋把这句话一圈,然后并批上“杜撰”二字,将其判为四等。后来,那位秀才拿着卷子去向徐存斋请教:“老师的见解和教诲当然是对的,但‘苦孔之卓’这句话出自扬子《法言》一文中,并不是我杜撰。”徐存斋一听,连忙站起来说:“我这个人确实很侥幸,由于当官太早,并没有很好地做学问,今天还得多谢你的指教。”于是将这位秀才的文章改判为一等。这事传开之后,人们都纷纷称赞徐存斋的度量。
勇于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这里就能看出名宰相的器量和见识。听说明神宗万历初年时,有个秀才以“怨慕章”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文中用了“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一句,当时的考官一看,将其判为四等,并批上“不通”二字。这个秀才于是拿着考卷去向考官陈述,并对考官说这句话出在《礼记·檀弓》篇中。考官一听,顿时大怒,说:“就你读过《礼记·檀弓》篇吗?”说罢又把那位秀才的文章降判为五等。人的度量相差如此之大,又何止千里呢?
宋太祖曾因某件事而迁怒于周翰,要对他施以廷杖。周翰对宋太祖说:“微臣因为才气而享誉天下,如果遭受杖刑,那就大不雅观了。”太祖于是饶过了他。
从古到今,凡是圣明的皇帝和杰出的臣相,绝对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愿改正错误的。
人人皆可建功立业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制定的新法刚开始实行,各州县就发生了一些骚乱。当时,邵雍正罢官在家,他的门生和故交,大都正在做官,这些都想向神宗皇帝上书弹劾王安石,然后罢官回家。于是,他们便写信征求邵雍的意见。邵雍给他们回信说:“如今正是贤者应当为国效力的时候,新法虽然很严厉,但你们在执行过来中,能够宽一分,老百姓就得到一分好处。而上书弹劾,然后弃官而去,究竟对谁有好处呢?”
南代的李燔是朱熹的弟子,他经常说,人不一定非要当官有地位,才能建功立业。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就是建功立业。明代的高僧袾宏,世称莲池大师,他经常劝人做善事,有的人却以没有力量来推辞。大师指着凳子说:“如果这把凳子歪倒在地上,挡了路,我把它扶起来放好,也是一件善事。”如果有这个心,就会觉得那些面临困难就想着弃官归田的人,就好像是身居宝山却空手而回一样。
宋神宗时,鲜于侁出任利州路转运副使。当时,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老百姓都不愿借青苗钱,王安石于是派人前来质问他,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将官府常平仓的本钱借给农民,农民愿借就借,他们不愿借,那也没办法,又怎么能强求他们呢?”苏东坡知道后,称赞鲜于侁对上没有危害国家法令,对中没有损伤自己的亲朋好友,对下没有伤害老百姓。这本是三难之处境,能够处理好,实在不容易。做官的人,应当以鲜于侁作为效法的榜样。
世风不容伤害
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宓(mì)子出任鲁国单父的县长之职。没过多久,齐国人便出兵攻打鲁国,单父是齐军的必经之地。单父的老百姓于是向宓子请求说:“地里的麦子已经熟了,请你允许人们下地收割吧!不用管是谁种的。让单父的百姓增加些粮食,总比留在地里,被敌人抢去要好些。”但是,宓子却不同意这样做,百姓们请求了三次,宓子都不答应。没过多久,齐军果然来了,并抢走了地里的麦子。季孙氏很是生气,便派人去斥责宓子。宓子回答说:“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还可以再种。但是,如果让那些没有耕种的人也趁机获得粮食,他们就会越发希望有敌人入侵。单父一年的粮食没有收到,并不影响鲁国的强弱。但如果老百姓有了不劳而获的心理,世风就会变坏了,这对鲁国的损害是几代人都恢复不过来。”季孙氏听了之后,十分惭愧的说:“如果入地有门,我还有什么脸去见宓子呢?”
宓子的做法,对于解救眼前的危难来说,似乎有点迂腐;但对于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却是值得肯定的。
拒绝打小报告
屠坪石出任浙中督学时,执法十分严厉。他任湖州巡按时,一些小人闻风而动,到处搜集一些秀才的过失。有一个秀才在一个妓女家过夜,保甲暗中打听清楚了,就将两人捉住送到署门,没有人敢给秀才松绑。署门开了,保甲将二人一同带进堂上,保甲跪在地上大声嚷嚷,诉说二人的罪状。屠坪石假装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若无其事地办理案头上的公文。保甲以为他真的没有听见,就用膝盖朝前移动,渐渐地凑到屠坪石的面前,离两个被绑的人却很远。屠坪石向守门的衙役挤挤眼,分开自己的手臂,示意衙役将秀才放走。衙役理解了他的意思,悄悄地走到保甲身后,将那个秀才放走,保甲却一点也不知道。屠坪石看书生已经出门,就抬起头来问:“秀才在哪里?”保甲回头一看,哪里还有秀才呢?不禁大惊失色,顿时连话都说不出来。屠坪石于是下令将保甲打了三十大板,戴上枷,然后将妓女赶出衙门。保甲被放出来后,见人就神色仓皇地说:“那次真是捉到鬼了。”秀才们都唾弃他,并感激屠坪石顾全了一个好色的读书人。从此,州中刁恶之风渐渐平息下来,而那个秀才也因为感恩屠坪石,努力读书,最后由贡生做到教官。
唐代李西平携带成都一个歌妓出走,被节度使张延赏追回来,二人因此结了仇;宋代赵讨任成都知府,后来带了一个歌妓回到京城;宋代胡诠被贬到海外十年,北归之时对歌妓黎情还恋恋不舍。
人往往容易沉溺于女色,连贤者也在所难免。如果用这些来裁判文人、学士,他们中能完美无缺的就太少了。韩亿性情方正持重,宋仁宗时,官做到尚书左丞。每次走在路上,碰到有人来告发官吏们那些鸡毛蒜皮的小过错时,韩亿马上就很不高兴,并对那些打小报告的人说:“天下太平,圣明的君主希望昆虫草木都各得其所。如今做官的人,官当得大的,则想到升为公卿;当得小的,也想升到侍从、职司、郡守,何必因为一点小小的瑕疵和过错,就将这些人禁锢住呢?”
屠坪石公是很懂得这些道理的。
恶人告状被罚
宋徽宗时期的李孝寿出任开封府尹时,有个举子受到自己仆人的欺负,一气之下,于是写了一张状子,打算将那仆人送到开封府去,最后还是被他同屋的考生给劝住,才作罢。想开了之后,那位考生于是模仿李孝寿的笔迹和语气,开玩笑地判了一句:“不值得立案受审,打二十大板完事。”写完之后,就不再理会。没想到,第二天时那个仆人却拿着这张状子来到府尹衙门,声称要控告他的主子模仿府尹判案,私自用刑。李孝寿听完那个仆人的控告,便将那个举子抓来审问。那个举子于是将事情前后经过如实地秉告给李孝寿。李孝寿幡然猛醒,说道:“你下的判语也正是我的意思。”说罢便命衙役将那个刁仆拿下,并赏了二十大板,然后命他向自己的主人认罪。此后,开封府数千个举子的仆人中,再也没有一个敢于放肆了。
宋元献被罢免丞相之职出任洛阳太守时,有一个仆人前来报官,说自己的主人正在去赶考,但所带的行囊中却有漏税的东西。宋元献听了便说:“举人离家赶考,怎么可能不携带些东西,不可以深究其罪。而仆人动不动就控告主人,这种风气绝不可长!”于是只将那个举子送到税院罚了两倍税金,却将那个仆人送去充军。
忍小忿以成大事
张耳和陈余原来都是魏国的名士,秦国灭了魏国之后,便重金悬赏要拿这两个人的头颅。两人无奈,只好改名换姓逃到陈国,靠当门卫度日。有一天,一位官吏因为陈余犯了过错而鞭挞他,陈余十分生气,想起来反抗。这时,张耳在旁边踩了他一脚,示意让他忍耐。那个官吏走后,张耳就将陈余拉到一棵桑树下面,数落他说:“当初我们是怎么说的?今天只受了一点小气,就想去为一个官吏而死,值得吗?”
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韩信受人胯下之辱,都是因为能够忍受了小耻辱,而最终成就了大业。陈余过于浮躁,比张耳差远了,所以后来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张耳辅佐刘邦成为开国之臣。陈余一直辅佐赵歇王,最后被韩信和张耳斩于泜水上。
舍己救人
明成祖时期,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觐见皇上时,带了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送给朝廷中的官员。但送礼的名单却不幸被巡逻官截获,并交给皇上。皇上看了之后,见礼单上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于是就召见他,询问其中的原因。杨士奇说:“当初,徐奇从给事中受命赴任广东时,众官员都作了赠别的诗为他送行,所以他现在才用藤席来回赠。当时微臣有病没有作诗文,所以没有在馈赠之列。今天,虽然众官员的名字都在礼单上,但他们是否都接受礼物,还不知道,再说礼物也很小,恐怕也没有其他目的。”经杨士奇一解释,皇上很快就打消了疑惑,然后将名单交给宦官,命其烧毁。从此再未过问此事。
这名单一烧,巡逻官十分丧气,而朝中的官员们却免了许多祸事,并且使皇帝对大臣们不起疑心。杨士奇所保全的实在是太重大了。不在名上去用智,实在是大智啊,难道仅仅是厚道吗?
宋真宗时,有人上书对皇宫内的事发表意见。皇上大怒,下令将那个人的家产全部没收。抄家时,搜出了许多朝廷中的官员与此人往来的书信,书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占问吉凶的。皇上得知此事之后,想将这件事交给御史台处理。这时,宰相王旦立即把自己向那个人占问吉凶的书信也取来,交与皇上,请求皇上将他也一起下狱。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刚开始时的怒气也渐渐消了。
王旦随即来到中书省,将所查获的那些书信全部烧毁。没过多久,皇上又后悔了,于是派使者骑马去要那些信。王旦说:“那些信已经全部烧毁了。”此事只好作罢。这件事与上面所说的杨士奇的那件事类似,都是舍身救人的范例。
萧何收秦图籍,任氏独窖仓粟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他手下的众将都争先恐后地跑进仓库去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人不慌不忙,将秦国的丞相找来,然后将秦国所有的户籍、图书、典籍等全部收缴,并妥善保管。后来,在楚汉争霸中,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全国的地理、人口、民风、民俗、老百姓的需要和反对等,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全凭借萧何所保管的那些图书和典籍。
宣曲任氏的祖先曾做过督道仓吏,秦朝将灭亡时,豪杰们都争着去夺取黄金美玉,只有任氏将仓库里的粮食藏好。后来,楚汉在滎阳相持不下,由于连年战争不断,老百姓根本无法耕种,导致一石米涨到万金。结果,那些豪杰们不得不将当初所抢的黄金、美玉等拿出来,交到任氏的手中,以换取他家粮食。
萧何与任氏的智慧不相上下,所以如果让他们交换一下位置,也都会干同样的事。还有蜀国的卓氏,他的先辈是赵国人,因善于冶铁而致富。秦国打败赵国后,命令卓氏迁移到蜀国,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开始了长途跋涉。那些和他们一样被迁移的俘虏们很少有多余的钱财,于是争相请求官吏让他们迁到近处,就在白水江一带安家。只有卓氏说:“这个地方偏僻贫困,我们听说岷山下面沃野千里,土中有一种竿头,像蹲着的鸱鸟那么大,到死也不会挨饿,老百姓做工、铸钱币也容易卖出。”因此,请求远迁到临邛。后来,他们在那里开采铁矿,冶金铸币,做起买卖,最后竟然富可敌国。卓氏的见识也很有过人之处。
国大义而抛弃私人恩怨
赵王从渑池之会回来之后,因蔺相如立了大功,便拜他为上卿,位置排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自恃战功卓著,而蔺相如只有口舌之劳,如今官位反在他之上,心中十分不服,就放出话来说:“我遇到蔺相如,一定要把他侮辱一番。”相如听说后,便有意躲开廉颇,不愿和他碰面。每天上早朝时,经常说自己有病不去,以免与廉颇发生席位之争。过了一些时候,蔺相如外出时,看见廉颇迎面走来,马上赶车躲避。于是他手下的官员和门客都来劝他,认为他太软弱可欺,使他们也蒙羞受辱,并打算辞职离去。蔺相如便向他们问道:“你们觉得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吗?”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蔺相如又说:“秦王那样厉害,我都敢在朝廷中叱责他,羞辱他的大臣。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还害怕廉将军吗?我考虑的是,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那是秦国最愿意看到的。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呀,那些私人的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蔺相如的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中之后,廉颇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解衣露体,背负荆条,由宾客引到蔺相如的府上请罪。从此,二人结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
中国通史
上编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婚姻
《易经》的《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古代哲学家所推想的社会起源。他们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却大是一个疑问了。
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更。这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史前史的发现,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大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
据近代社会学家所研究:人类男女之间,本来是没有什么禁例的。其后社会渐有组织,依年龄的长幼,分别辈行。当此之时,同辈行之男女,可以为婚,异辈行则否。更进,乃于亲族之间,加以限制。最初是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准为婚,就成所谓氏族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绝无所谓个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于是一个男子,有一个正妻;一个女子,有一个正夫。然除此之外,尚非不许与其他的男女发生关系,而夫妻亦不必同居,其关系尚极疏松。更进,则夫妻必须同居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关系更为永久,遂渐成后世的家庭了。所以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其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的。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原始的男女关系,实属错误。
主张一夫一妻的家庭,为男女原始关系的形态的,不过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已有家庭,何况人类?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详见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附录《近代人类学与阶级心理》第四节。商务印书馆本。即合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据生物学家之说,动物的聚居,有两种形式:一如猫虎等,雌雄同居,以传种之时为限;幼儿成长,即与父母分离,是为家庭动物。一如犬马等,其聚居除传种外,兼以互相保卫为目的;历时可以甚久,为数可以甚多,是为社群动物。人类无爪牙齿角以自卫,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为限,在隆古之世,断乎无以自存,而且语言也必不会发达。所以原始人类的状况,我们虽不得而知,其为社群而非家庭,则殆无疑义。猿类的进化不如人类,以生物界的趋势论,实渐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类之故。而反说人类的邃初,必与猿猴一样,实未免武断偏见了。何况人类的性质,如妒忌及性的羞耻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观小孩便可知。动物两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两种形式,人类独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质之明证;母爱亦非专施诸子女等,足以证明其非家庭动物的,还很多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