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NT$
240.0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編輯推薦: |
《论艺术》一书除收录徐复观先生探讨中西艺术的各短篇文章外,还有与徐复观先生经典著作——《中国艺术精神》密切相关的卢鸿《草堂十志图》、王诜《西塞渔社图》、《兰亭》、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等作品的真伪辨证专文。
尤其是上述有关诸名作的文章,反映了徐先生在艺术研究方面一贯的方法和态度,他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文字的考订,对于前人或权威的说法提出了有力有据的挑战。
|
內容簡介: |
《论艺术》收录了徐复观先生对于中国古典书画艺术等进行研究的单篇文章。徐先生从古典的审美观点出发,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对传统书画的鉴赏与辨伪、与古典书画家的交游,此外还旁涉现代西方艺术思潮、艺术对于人生之意义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徐复观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观,于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一九二八年赴日,大量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国。授身军职,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任军令部派驻延安联络参谋,与共产党高层多次直接接触。返重庆后,参与决策内层,同时拜入熊十力先生门下。在熊先生的开导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并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体会出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国的理念。年近五十而志不遂,一九五一年转而致力于教育,择菁去芜地阐扬中国文化,并秉持理念评论时事。一九七〇年后迁居香港,诲人笔耕不辍。徐教授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辞世。他是新儒学的大家之一,亦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智识分子的典范。
|
目錄:
|
毁灭的象征——对现代美术的一瞥
一个原子物理学家论科学与艺术
非人的艺术与文学
达达主义的时代信号
现代艺术的归趋
现代艺术的归趋——答刘国松先生
从艺术的变,看人生的态度
艺术与政治
爱与美
现代艺术对自然的叛逆
泛论形体美
艺术的胎动,世界的胎动
艺术的社会性问题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现代艺术的永恒性问题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附后记)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张大千《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诜《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摸索中的现代艺术
与张大千先生的两席谈
我国绘画中树干的颜色问题
论萧立声的人物画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评江青的样板艺术
谈抽象艺术
由精能向纵逸——读唐鸿先生的画
中国艺术杂谈
毕加索的时代
再论毕加索
《兰亭》争论的检讨
董邦达《西湖四十景》
一颗原始艺术心灵的出现——论台湾洪通的画
看画杂缀
溥心畬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的真伪问题》自序
中国画史上最大的疑案——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的真伪问题
中国画史上最大的疑案补论——并答饶宗颐先生
由疑案向定案——对疑难者的总答复
定案还是定案
|
內容試閱:
|
我为什么年来提倡把考据的方法应用到书画鉴别中去呢?第一,因为我国对书画的伪造工作,源远流长,诡幻百出。加以正如日本有名的豆板复制创始人安滕正生在《新中国的复制画》一文中所说,中国人收藏陈挂的书画,重视作者的地位,而不大重视真伪,更增加了上述的气焰。……现代则“上海有个作伪集团”(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录有“记石田先生画”一条说向沈周求画的“堂寝常充牣”,“其后赝副益多。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时昧者惟辨私印;久之,印亦繁,作伪之家,便有数枚。印既不可辨,则辨其诗。初有效其书逼真者。已而先生又遍自书之,凡所谓十余本者,皆此一诗”。不过伪造者的技术再高,但对书者、画者、藏者的背景,常常弄不清楚。如有文字可资考证,当然在鉴别上是一大帮助。
第二是就书画本身来鉴别真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里也只举一二例。
元柯九思为鉴书博士,这是以鉴别为专业的。他与倪云林相知好,倪在一首怀念九思诗的前面说“……其诗文书画,鉴赏古迹,皆自许为当代所少。狂逸有高海岳之风,但目力稍恕耳。今日哪可得耶”(《倪云林诗集》卷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恽南田所记黄大痴《秋山图》始末(见《骨董琐记》卷一)。五十年间,王时敏、王石谷对此画的评价顿异。迷离幻化,到底不知问题是出在图轴的本身,还是出在鉴赏者前后的心情与眼力?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述董其昌于万历甲辰在王宇泰家所见黄子久《天池石壁图》,与宏光间董的长子在京师所携经其父标题的此图,大为“异殊”,而暗示董评之不甚可信。与《秋山图》故事略同。
《明报月刊》一一○期有傅申先生充满信心的《谈鉴别》一文。傅先生作为鉴别的前提是“不知伪,何以知真?”他即以这句话作副标题。但谢稚柳在《论书画鉴别》一文中说“伪是依附于真的,因此,不能认识真,就失去了认识伪的依据。真的认识了,然后才能认识伪”。傅文专为张大千伪石涛作品而发。假定只有大千一人伪石涛的作品,而傅对张的能耐又能完全把握,则傅先生的大前提或可以成立。但事实上伪作石涛的,在大千以前,有的出自扬州、广州,即上海一地,也决非大千一人。而我对张的能耐的评价,较傅先生所评者为高,傅先生并未能全面把握到大千的能耐,所以谢稚柳虽然完全不懂考据,不了解考据在鉴别上的功用,但就鉴别而言,似乎比傅先生更多领会到一点辛苦。至于谢氏及张珩所提出作为鉴别准据的“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话是说得不错,但应用起来,多少使人有空广旷阔、无从下手之感吧。假定有可资考据的材料,又能作客观的处理,便不会如此。
还得一提的是书画上的题跋,当然是考据的重要材料。但题跋有伪造及移易的情形,所以这种材料的可靠性,不及与真伪无关的诗文集中的材料。因此,搜集某人散见的题跋,补入到某人诗文集中去,可以说是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鱼目混珠的危险工作,即使不是伪造,未经移易的真跋,也正如彭元瑞在《知圣道斋读书跋》卷二《跋清河书画舫》中所云“从来赏鉴家多不学,即文(徵明)、董(其昌)亦不免”。所以对真跋也必须加以考据批评的工作,而不可完全信赖。鉴别是要综合各种因素的,考据是各种因素中较有把握的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