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NT$
806.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看点:
1、摩根大通女银行家、信用违约掉期女王布莉斯马斯特斯的个人传记;
2、被伦敦《卫报》称为“发明了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的女人”的传奇故事;
3、作者的立足点是将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于信用违约掉期,并追责那些应用这一概念的人。
|
內容簡介: |
和摩根大通银行的其他数学家一起,英国女银行家布莉斯马斯特斯发现了那个证券转换的魔力公式,让全世界的银行家为此陷入了如醉如痴的境地。然而,对公众而言,布莉斯马斯特斯是个谜。伦敦《卫报》称她是“发明了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的女人”,而《新闻周刊》的说法是这些武器“放出了恶魔”,摧毁了金融系统,引发了全球无可避免的倒闭潮。最终的结果是银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隐藏了高达55兆亿美元的有毒资产。
记者皮埃尔约瓦诺维克在这本书中回顾了这个年轻的剑桥大学毕业生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导致他们在这场危机中失去工作,而这仅仅是由于全世界的银行家们听到并为之癫狂的“信贷违约掉期福音书”,他们最终将这个“魔力”公式滥用在证券上面。这个公式曾经引领他们,同时也摧毁了他们。
这是一次难以置信和无可置疑的调查,揭示了那些愚蠢自大的银行家是如何采取不负责任的行动,把亏损转嫁给每个纳税人,也包括你。
|
關於作者: |
皮埃尔约瓦诺维克
法国记者,生于1960年,曾供职于《巴黎晨报》,而后在《巴黎日报》工作了20年,负责经济版,其中有4年时间被派遣到美国纽约和洛杉矶担任通讯记者。他的个人官方网站每月有1.25亿法语读者浏览。他曾在2008年2月预言了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并指明危机的核心就是布莉斯马斯特斯设计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
|
目錄:
|
目录
译者序
致 谢
布莉斯马斯特斯的职业生涯
致读者
1. 是布莉斯马斯特斯,还是新时代的夏娃 …… 1
布莉斯马斯特斯拒绝接受所有美国和英国的电视报道。这事很正常,因为她工作的银行——摩根大通想不惜一切代价让她隐姓埋名,让她被世人遗忘,不为人知。
2. 对布莉斯的初级诠释 …… 10
布莉斯马斯特斯并不是小说虚构人物。即使她是,文学批评家也会说,她的故事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一个女人以一己之力毁灭了整个世界,这简直就是现代版伊甸园!
3. 马克思和马斯特斯 …… 21
只有那些数学家能够看懂《信用衍生品指南》,但这并不会阻止其思想发挥作用,她可以整整影响世界上一整个团体的思想,她创造出了一个怪物,对政治只字未提,这方面她做得很成功。
4. 变身世界主宰 …… 36
威廉德姆查克创造了她,并给了她个魔盒,是神秘的皮特汉考克给了她生命。对于布莉斯马斯特斯来说,摩根银行教会了她复杂的“银行纺织工艺”,并让她能够穿着在香奈儿店里购买的奢华金丝银线织成的套装。
5. 置身油污世界 …… 42
将它称为“信用违约掉期”而不是“保险”,可以使得这一产品仍属于银行管辖的范围,这样银行就不用为之准备几百万的储备金了。
6. 雅克德拉罗西埃的“健忘症” …… 50
人们可以不用向上帝祈祷就轻松赚得百万美元,这岂不是更好吗?布莉斯马斯特斯真的可以与圣皮埃尔相媲美了,但是她显然要比后者快得多,因为圣皮埃尔没有可供出行的飞机和出租车。
7. 地狱般的会晤 …… 57
这是魔术师真正的把戏……它有威士忌的颜色,有威士忌的味道,但它真的只是加拿大式苏打水——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
8. 诱人的“小酒馆” …… 69
就像在詹姆斯邦德所有的电影里一样,资金的流转在冒着枪林弹雨的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开始了。但是这次就连无所不能的007也没办法将全世界从摩根大通和它的信用违约掉期中拯救出来了。
9. 她最先知道这个体系将会崩溃 …… 82
美好的“美国梦”逐渐变成了一场噩梦,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本性邪恶的信用违约掉期,现在就待在华尔街这艘飞船上。就像电影《异形》里演的那样,全世界都将面临怪物的威胁,但是与电影不同的是,这次是真实存在的。
10. 她是文学大师笔下的人物 …… 94
布莉斯马斯特斯的这一套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她迥然不同的面孔,再考虑到她对那些可怜的人们使用的招数,足以证明她是一个与魔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超自然存在。
11. 魔鬼与布莉斯马斯特斯 …… 111
看到他们的名字我突然一阵眩晕,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发现了21世纪初的惊天骗局,而且我意识到布莉斯马斯特斯事实上只是冰山一角,她是负责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人。
12. 阻挡了马斯特斯的女人 …… 123
面对这样的结局,伯恩都要哭出来了,她最后还是输掉了这场战役。她对我说:“当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我说话,《纽约时报》没有,《华尔街日报》也没有。我孤立无援。”
13. 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还是早已胸有成竹 …… 139
信孚银行的商务人员在他们的日常谈话中常自吹自擂,说他们对客户所用的手段无非就是剥削和诈骗!因为金融衍生品那么复杂,客户又弄不懂。
14. 让她心碎的中国天才 …… 162
摩根大通集团的风险部门负责人曾于2005年在《华尔街日报》上谈论过关于李祥林的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没有这么蠢,我们从来没有觉得那个模型是万能的。所有风险矩阵中的模型其实都是抄袭再稍加改变完成的,窍门就是要同时将这个模型和其他几个模型融合在一起使用。”
15. 她为未来所做的准备 …… 172
一声令下,不消一杯咖啡的功夫,她手下的交易员就能把她想要的东西全部找来。想吃巧克力?那么她手下的团队马上去把全世界范围内8个月内生产的巧克力豆全部找来;想来一杯橙汁?她的手下早已开始从加利福尼亚州的橙子中精挑细选;想要一个蒂芙尼的手环?好吧,布莉斯马斯特斯最喜欢那些银质的首饰,所以她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白银涨价。
16. 银脚踵 …… 188
摩根大通集团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坚不可摧的,不过它还是有所不能,问题就是白银的价格。如果白银的价格上升至每盎司50美元,那么布莉斯马斯特斯所做的决定就将使摩根大通集团蒙受40亿~50亿美元的损失。
后记 …… 201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谁之错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个年头了。如今,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经济似乎已经走出谷底,而罪魁祸首华尔街,不仅安然无恙,反而过得红红火火、更加滋润了。作为引发次贷危机的导火索——花样繁多、结构无比复杂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其实处于最低、最基础的层面。一切都是在其上的创新和发展,它是所有信用衍生品的核心或者原理层级的概念。用工具杀人者往往并非这个工具的发明者。而因为某些信用衍生品出了事,就一股脑儿地将责任推给信用违约掉期,显然并不客观也不公平。
本书作者的立足点是将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于信用违约掉期,并追责那些应用这一概念的人,作为投行从业人员,我对此持不同看法。信用违约掉期只是一个基于模型的金融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当然,对于这个模型的运用,即对贷出款项进行的一种保险,以防借款者出现违约情况,有较强的限制条件,不能肆意扩大使用范围,甚至恶意利用它将自己的损失转嫁给他人。现在我们看到的问题正是出在应用环节。所谓橘生淮北为枳,但橘有何罪?
但是,我能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愤怒,因为类似危机之前在信孚银行身上就发生过了。但并没有人从中吸取教训,无论本书主角布莉斯马斯特斯,还是更高级的银行家,乃至美联储和监管机构,都没有因此而警醒。而是任由华尔街的贪婪借助这一工具不断衍生为巨大的恶性肿瘤,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等到了结算一切的时刻,全球每个人都要为此埋单。试问作为普通民众和纳税人,何罪之有?
有的金融创新确实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当然,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媒介和润滑剂,有其毋庸置疑的贡献和必不可缺的地位。但是金融加上高科技手段,产生的威力实在非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关键在于划定制度边界和强化预防控制,而不应因噎废食,责难甚至打杀创新。创新无止境,贪婪有止境吗?前者来自于人,而后者是人性中最无可回避的基因。我们应该尊敬那些金融和数学天才,包括布莉斯马斯特斯这样的开拓者,他们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不是什么巫师鬼怪。
次贷危机的爆发,也不幸地阻碍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特别是资产证券化深受影响,不得不中断尝试。作为后发者,我们也旁观了欧美金融先进国家走过的弯路和坎坷境遇。但是无论资产证券化还是信用违约掉期,它们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工具,我们不应将其扼杀。这些处于很基层的创新,应该得到更为充分和适当地运用,以提升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水平。
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鼓励创新,但要加强监管,为创新划定边界。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相当庞大,而其实质还算不上是创新,比如同业之间种种资金借助通道的腾挪,已经被利用到了极致。这种中国化的低水平金融深化,并不值得鼓励。虽然,对于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整体基调是正面的,但应充分注意发展方向。缺乏创新的制度套利,其本身就是恶性肿瘤。制度永远不会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进程中,情况更是如此。制度套利和监管,本身就是博弈的一双对手,让其良性互动才是正途。金融深化和改革开放,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但是,即便中国不这样做,在全球化的今天,仍不免会深陷其中。这说明问题不在于前进,停滞是不可能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监管政策必须避免,在审慎中向前推进,充分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实践,才能适应这一金融泛化的大趋势和大潮流。
这本书是关于信用违约掉期女王布莉斯马斯特斯的传记,作者是一名法国财经记者,而布莉斯本人是英国人,因此这本书先出了法文版,本书中译本是基于这个版本。苏佳丽参与了前3章的初译,如有疏漏,概由译者负责,并请不吝指教。
郑磊
2014年1月,香港中环
|
|